摘要: 在翻译活动中,翻译目的直接影响着译者对翻译文本和翻译策略的选择。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翻译家严复出于改革社会思想的目的译介外国作品,特别重视其中的思想性。也正是因为他的这种出发点,严复的翻译在近代中国社会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思想启蒙作用,加快了中国现代化和融入国际体系的进程。
关键词: 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严复归化和异化思想启蒙作用翻译策略
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的交流活动,具有很强的目的性,翻译家的翻译动机对于他们选择什么样的文本来译,采取怎样的策略来进行翻译,具有直接的决定作用。
一、理论简介
(一)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
1971年,凯瑟林娜・莱斯(Katharina Reiss)在《翻译批评的可能与限制》(Possibilities and Limitations in Translation Criticism)中提出了功能派理论思想的雏形。她仍然坚持以原作为中心的等值理论,并指出理想的译文应该在概念性的内容、语言形式和交际功能上与原文对等。此后,她的学生汉斯・弗米尔(Hans Vermeer)摆脱了以源语为中心的等值论,创立了功能派的奠基理论:翻译目的论(skopostheorie)。弗米尔认为,翻译活动是跨语言、跨文化的人类行为活动,是有目的性的;决定翻译过程的首要因素是翻译的目的,翻译目的决定了译者必须清醒认识并选择某种翻译策略。
根据弗米尔的分析,翻译可能有三种目的:翻译过程中译者的基本目的、目标语环境中译文的交际目的,以及使用特定的翻译策略或翻译程序的目的。在一般情况下,目的主要指译文的交际目的。
克里斯蒂安・诺德(Christiane Nord)在1997年出版的《目的》(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一书中提出了“功能加忠诚”(function plus loyalty)原则。作为对目的论的补充,“功能加忠诚法则”,要求译者在翻译行为中对翻译过程中的各方参与者负责,努力协调好各方的关系。
“目的论”把翻译从源语的束缚中***出来,从译入语的新视角来诠释翻译活动,为翻译理论界带来了一场新的***。
(二)翻译策略:归化和异化
归化(domestication)和异化(foreignization)是翻译的两个基本策略。美国翻译学者韦努蒂(Lawrence Venuti)于1995年最先在翻译研究领域提出这两个翻译术语。他在《译者的隐身》(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一书中认为,归化翻译策略是“采用民族中心主义的态度,使源语文本符合译入语的文化价值观,把原著作者带入译入语文化”;而异化翻译策略则是“背离民族的压力,接受源语文本的语言及文化差异,把读者带入源语文化”。
二、严复的归化翻译策略
(一)严复简介
严复(1854―1921)生活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当时民族危机和国内***治危机不断加深。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兴起,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富国强兵,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来维护清***府的统治。但这种“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梦想被1894年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粉碎,此后中国的进一步丧失。
严复深感国势危急,大声疾呼,提出“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的主张。他思考西方列强富强、中国贫弱的原因,清醒地认识到根本原因不在于器物,而在于制度,要想挽救国家、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必须启发民智,学习西方先进的社会制度和学术思想。他决心翻译西方书籍,将西方先进的学术思想介绍给中国各阶层民众。
(二)严复的译作与翻译策略
严复选择的翻译文本是西方社会科学著作,包括法律、***治、经济、逻辑学、伦理学和哲学等众多方面。翻译动机是改变国人陈旧的观念,开启民智。严复译介的“名著”分别是《天演论》(Evolution and Ethics and Other Essays)、《原富》(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群学肆言》(Study of Sociology)、《社会通诠》(History of Politics)、《穆勒名学》(A System of Logic)、《名学浅说》(Primer of Logic)、《法意》(De L’esprit des Lois)和《群己权界论》(On Liberty)。
严复选择归化意译作为他的基本翻译策略和方法。作为一名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他采用古代汉语(尤其是上古汉语)来翻译西方的现代学术著作,把社会改良的希望寄托在士大夫和知识分子的身上,呼吁他们一起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学***代西方先进的***治经济制度。
严复在翻译过程中还采用了删节、增评、加按语、注评等特殊的方法。(1)删节是指有选择地翻译原文,取“为己所用”的开启民智的部分,大胆地删去一些对开启民智“无用”的部分。(2)在翻译时,他常常根据需要添加词句、增评性的解释直接嵌在译文里。(3)加按语是严复首创的翻译方法,用于说明和议论。在按语中,严复评论作者的观点,也大胆结合当前的中国局势阐述自己的观点。(4)注评,是对译文中难以理解的词句语义作补充说明或对疑难字词进行解释的一种方法。
意译和删节、增评和按语加注评等翻译策略都属于归化的范畴,这些方法使严复在当时特殊的社会条件下能够更有效地译介外国学术名著。也正是因为这些策略的使用,他的古雅译文才更容易被士大夫和知识分子所接受,较好地实现了思想启蒙的目的。
我们可以用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三条原则之间的关系来解释严复采用的“归化”翻译策略,那就是:翻译目的决定可读性,可读性优于忠实性。译者从源语提供的信息中选取一定内容,加工成目标语信息提供给读者,目标语文化读者又从中选择对自己有意义的部分。如果译文符合接受者的环境,译文就应该被接受。
三、结语
严复的“严译译著”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人打开了一扇通向世界的窗户,为处于封建社会晚期的中国输入了西方先进的***治经济制度、新的学术观念,以及西方的风土人情、文学体裁和新颖的表现手法,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作家蒋锡金曾说:19世纪末,有两部译书惊醒了当时的知识界,推动了社会历史的向前发展,其中一部就是1898年正式出版的福建侯官人严复译述的英国赫胥黎的《天演论》,它以进化论思想启发了人们要变法***强,从而又让人们觉悟了***强必须反帝。
参考文献:
[1]许钧.翻译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
[2]王利平.严复翻译策略的目的观论[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06,(5).
[3]韩江洪.严复话语系统与近代中国文化转型[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4]Christiane Nord著.张美芳,王克非译.译有所为――功能翻译理论阐释[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从目的论角度解析严复的翻译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