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社会中,善于用语言进行辩论、表达和自我宣传,是令人艳羡的能力,但是这也潜伏着未知的危险。我们都知道,“言”是孔子伦理思想的一个重要范畴,孔子不止一次地教育弟子要慎言,如孔子认为君子应“敏于事而慎于言”。说话很简单,嘴巴一张一合,配合好舌头的律动就可以了,但要把话说好,并非一件简单的事。
李列耶夫快语逞强惹祸端
沙皇尼古拉一世登基后,国内爆发了一场由自由分子领导的叛乱,他们要求俄国现代化,希望俄国的工业和国内建设必须赶上欧洲的其他国家。尼古拉一世残忍地平定了这场叛乱,同时判处其中一名领袖李列耶夫死刑。
行刑的那一天,李列耶夫站在绞刑台上,绞刑开始了,李列耶夫一阵挣扎之后绳索突然断裂了,他猛然摔落在地上。在当时,类似这样的事件被当成是上天恩宠的征兆,犯人通常会得到赦免。李列耶夫站起身后确信自己保住了脑袋,他向着人群大喊:“你们看,俄国的工业就是如此差劲,他们不懂得如何做好任何事,甚至连制造绳索也不会!”
一名信使立刻前往宫殿向沙皇报告绞刑失败的消息,虽然懊恼于这突如其来的变化,尼古拉一世还是打算提笔签署赦免令。
“事情发生之后,李列耶夫有没有说什么?”沙皇询问信使。
“陛下,”信使回答,“他说俄国的工业如此差劲,他们甚至不懂得如何制造绳索。”
“这种情况下,”沙皇说,“让我们来证明事实与之相反吧。”于是他撕毁了赦免令。
第二天,李列耶夫再度被推上绞刑台,这一次绳索没有断。
素材解析:如果你想要在言语上逞强或者征服别人,你说得越多,出现纰漏的可能就越多。另外,话一旦出口就无法收回,那么由此造成的失误也就很难避免。控制自己的言语,尤其要避免讥讽别人的言语。从刺人的话中得到的暂时的满足远远不及由此引出的灾祸。
素材应用:逞强、一步之差、控制情绪
贺若弼父子的悲剧均因口不择言
贺若弼是隋灭陈的名将。其父贺若敦为南北朝北周时的大将,以威猛出名,曾任金州总管,在参加平定湘州之战中立了大功。自以为能受朝廷封赏,但没想到因被奸人所诬,非但未获封赏反被降职,贺若敦心中愤愤不平,当着使者的面大发怨言。当时,北周权臣宇文护早就对他不满,有除之而后快之意。听到使者回来一说,马上把贺若敦调回,迫其自杀。临死之前贺若敦对儿子贺若弼说:“吾必欲平江南,然此心不果,汝当成吾志。且吾以舌死,汝不可不思。”说完拿锥子狠狠地刺破儿子的舌头,想以痛感让贺若弼记住他的临终遗言和血的教训。
转眼十几年过去,已是大隋天下。贺若弼也成了隋的右领***大将***领吴州总管之职镇守江北,在灭陈战役中任行***总管。灭陈后他和韩擒虎争功,使文帝杨坚心有不快,认为他贪功邀宠。特别是他认为才能不如自己的杨素都坐上了尚书右仆射的高位,而他却还是一个将***,不满之情溢于言表。一些好事之人便把他说的气话告诉杨坚,杨坚把他下狱责罚,后念他有功便又放了。谁知他不但不警觉和收敛,反而夸耀他和太子杨勇的关系密切。后来杨勇失宠被废,他又为杨勇鸣不平。文帝又把他招来质问:“我用高、杨素为宰相,你在众人面前多次大放厥词,说他们什么也不能干,只会吃饭,是什么意思?言外之意是说我这个皇帝也是废物不成?”贺若弼只能伏地求饶。杨坚把他削职为民,一年后复其爵位,但不重用。杨广篡位后,贺若弼又因议炀帝太奢侈,被隋炀帝所杀。
素材解析:贺若弼父子的悲剧让我们对孔子的那句“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有了更深的体会。当说才说,不当说则不说。不能意气用事,更不能发一些徒劳无益、与事无补的怨言。也许对不平和偏见最好的处理方式是淡然处之、心平气和、不怒不怨、知止而后有定。
素材应用:祸从口出、抱怨无益、淡然、口不择言
纪晓岚能言善辩救自己
天下人都知道纪晓岚学识渊博、能言善辩、机智敏捷,乾隆皇帝自然也知道。有一天,乾隆想要找一个办法考验他的机智,于是,他把纪晓岚找来,问:“我问你,何为忠孝呀?”纪晓岚说:“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为忠;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为孝。合起来,就叫忠孝。”纪晓岚刚回答完,乾隆皇帝接过话来:“好!朕赐你一死。”纪晓岚当时就愣了。但是皇帝金口一开,绝无戏言。纪晓岚只好谢主隆恩,三拜九叩,然后走了。
这时,乾隆心想:“这纪晓岚会怎么办呢?不死,回来,就是欺君之罪;可要是死了就真是太可惜了,自己手下便少了一个栋梁之材。”当然,乾隆皇帝知道纪晓岚不会让自己轻易死掉的,必定会有什么办法解救自己。于是他静观其变。
半炷香的工夫,纪晓岚气喘吁吁地跑回来了。乾隆皇帝装作很严肃地说:“大胆,纪晓岚!朕不是赐你一死了吗?为什么你又跑回来啦?”纪晓岚说:“皇上,臣去死了,我准备跳河自杀,正要跳河,屈原突然从河里出来了,他怒气冲冲地说:‘你小子真混蛋,当年我投汨罗江自杀是因为楚怀王昏庸无道,而当今圣上皇恩浩荡、贤明豁达,你怎么能死呢?’我一听,就回来了。”听到这里,乾隆皇帝哑口无言――你让他去死吧,你就是昏庸无道;可是让他活着吧,自己又下不了台。最后,乾隆不得不解嘲说:“好一个纪晓岚,你真是能言善辩啊!”
素材解析:纪晓岚凭借能言善辩,救了自己一条命。要是换了另一个人又会怎么办呢?由此可见,说话不仅仅是张嘴那么简单。有时候,会说话不失为一种保全自己的好方法。
素材应用:能言善辩、头脑灵活、审时度势
张廷玉:万言万当不如一默
清代康雍乾三朝,有一个人声名显赫。他是《康熙字典》《雍正实录》《明史》《国史馆》《清会典》的总纂官,也是当时的大学士、***机大臣,曾任雍正皇帝的近臣“秘书”,死后则以汉臣身份配享太庙,终清一代,再无他人。他就是张廷玉。
观张廷玉一生,居官达五十年,几乎到了“无错无过”之境界,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张廷玉是饱学之士,又身处中枢机要之地,深知言多必失的道理。他的为人之道,就是处处小心谨慎,常常管住嘴巴。他对黄庭坚所说的“万言万当,不如一默”颇为认同。少说多做,既是他立身的主导思想,也是他的为官之道。
张廷玉受雍正皇帝器重是有原因的,归纳起来,大致有几件事。第一件事是处理康熙的丧事。雍正即位,首要之事,当然是康熙的丧事,任命时任“吏部左侍郎”的张廷玉协办翰林院文章之事。清史说:“凡有诏旨,则命廷玉入内,口授大意,或于御前伏地以书,或隔帘授几,稿就即呈御览,每日不下十数次。”皇帝口授几句,他就可以当场伏地挥笔而就,每天不下十几次。由此可以看出张廷玉文笔之好。
第二件事,则是帮助雍正皇帝设立***机处。雍正五年,雍正皇帝准备对准葛尔部用兵,两年后正式出兵。与此相适应,雍正皇帝设立***机处,协助他处理***务。当时,***机处的主要职能是遵奉谕旨,写成文字,并予以转发。也就是说,***机处主要是做文字工作,其职能,差不多就是雍正皇帝的高级秘书。雍正身体不好,因此 “凡有密旨,悉以谕之”。由于撰写谕旨的需要,雍正皇帝每天召见张廷玉多达十几次。由于雍正皇帝不分昼夜地召见,张廷玉要到晚上一二更以后才能回去休息。雍正皇帝认为,张廷玉“缮写上谕,悉能详达朕意,训示臣民,其功甚巨”。他对张廷玉的文字功底,甚为赏识。当然,张廷玉的作用,并不仅仅是写上谕。他在任***机大臣期间规划和建立了***机处的制度,同时,对奏折制度亦有所创制,大大提高了清***府的办事效率。从此,***机处成为清朝的中枢机构并深深影响了清代中后期的全部历史。
不过,一朝天子一朝臣。在乾隆皇帝继位之后,聪明的张廷玉不断以各种事由想辞官回家。张廷玉深知,以他的前朝地位,继续留在京城和皇帝身边是很危险的,因为,伴君如伴虎。因此,他决定“乞休”回安徽桐城老家。但是,数次上奏,张廷玉的回乡申请,都被乾隆驳回了。
后来,张廷玉可能做错了生平唯一的一件事。他在感谢皇上恩典之时,重提了先帝雍正之遗命,希望能恩准他死后“配享太庙”。乾隆皇帝听后不高兴,次日颁布手诏赐之。因有风雪,张廷玉年迈没有到场,而让次子张若澄代为谢恩。乾隆皇帝因此大发雷霆,下令尽缴了张廷玉历年皇帝所赐之物。
素材解析:张廷玉为人谨小慎微,谨守黄庭坚的名言“万言万当,不如一默”。雍正亦赞扬他“器量纯全,抒诚供职”,称其为“大臣中第一宣力者”,从而成就了一代名相。
素材应用:谨慎、忠厚、功成身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