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从事初中美术教学的二十几年里,笔者对初中最基础的素描教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尤其对素描绘画中最重要的明暗五调子的教法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素描绘画出来的作品,可以理解为作者想要表达的心理感受,只是其颜色只限于黑、白、灰而已。因此学生要学好素描,首先要掌握、理解好明暗五调子。要使学生掌握、理解好明暗五调子,必须把教学内容与熟悉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现实生活的画面,学生才会更易于理解,更易于接受,从而更易于作画。因此笔者认为明暗五调子的教学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片展示五调子的位置
真正的素描绘画并不等于一张黑白相片,素描是以明暗调子来塑造对象,其主要方法是通过高光、亮面、明暗交界线、暗面、反光的五大调子的表现反映客观对象的体积、空间、虚实、结构等,强调素描艺术的直观真实性。它要求在光的作用下,正确表现对象的形、体积、空间和质量感。素描五调子是绘画的基础,是学习美术必须理解的,也是必须掌握的。初中学生学习绘画都是从学习素描开始,因此素描作为绘画的基础,是学生一定要理解和掌握的。(看***1明确五调子的位置)球体在光的照射下,它的表面可分成受光面和背光面两部分,从画面上看,受光部可分成:高光、亮灰部(中间层次);而暗部则可分为明暗交界线、反光和投影三部分,这就是所说的五调子。
二、对五调子的定义,以及相关定义的解释
五调子是西方绘画体系中素描教学所用到的专业术语。五调子:是指具有一定形体结构、一定材质的物体受光的影响后在自身不同区域所体现的明暗变化规律。
高光:受光物体最亮的点,表现的是物体直接反射光源的部分,多见于质感比较光滑的物体。
亮灰部:高光与明暗交界线之间的区域。
明暗交界线:区分物体亮部与暗部的区域,一般是物体的结构转折处。它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位,因为它的位置处于形体大的转折处,它其实不是一根线,而是由很多的面构成的,所以画的时候要有的地方画得实一点,有的地方画得虚一点,明暗交界线是全画面中最暗的地方,是重点画的地方。
反光:物体的背光部分受其他物体或物体所处环境的反射光影响的部分。
投影:物体本身遮挡光线后在空间中产生的暗影。
三、以对话形式,联系熟悉的现实生活,加深对五调子的认识
尽管有了前面的教学作为基础,但是初中学生对于如何作画还是感到很困难的。在教学过程中以对话形式,联系熟悉的现实生活,学生更便于作画。
下面是笔者设计五调子教学过程中其中的一个环节。
请学生在画素描时这样想象,画的就是一天24个小时的变化。
提问1:一天最亮是什么时候?学生回答:中午。提问2:太阳要出来了天慢慢亮了是什么时候?学生回答:早晨。提问3:晚上最暗是什么时候?这个问题学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知道答案。不懂就乱猜,有的说12点钟左右;有的说10点左右;有的说凌晨3点左右。笔者看学生说得差不多了就说:“我觉得你们没有人知道晚上什么时候最暗,现在我来告诉你们最暗是什么时候。你们是否读过一本书叫《黎明前的黑暗》?”有的说读过有的说没读过。“这本书写的就是凌晨4点半左右,这段时间最暗,为什么呢?是因为黎明没有到来,星星月亮又隐下去了没有光,伸手不见五指,非常暗,这段时间就叫做黎明前的黑暗。过了4点半,太阳就准备出来了,天就慢慢亮了,就到了早晨。”提问4:为什么晚上8点到凌晨4点不是最暗的时候?学生就很肯定地回答:因为这段时间有星星或者月亮在发光,所以不够暗。笔者说:“对,所以反光就叫做半夜星星闪烁。光照到物体上都会有影子叫投影。因此五调子其实就是一天24个小时的变化。黎明前的黑暗是白天和黑夜的分界线,它的一边是白天另一边是黑夜,黎明前的黑暗是一幅素描画里画得最暗的。”(板书)高光中午;灰面早晨;明暗交界线黎明前的黑暗;反光半夜星星闪烁;投影是相同的。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比较,接下来让学生对***1和***2进行比较,学生自然就会豁然开朗。知道了五调子是可以比拟为一天24小时的变化,学生作画的过程中就会想到五调子的五个变化,所绘出的画自然会有“五调子”这五个层面的变化。
美术来源于生活,生活不仅是艺术的源泉,还是情感的源泉,这是永恒不变的真理。我们美术教师应利用一切可能的条件和方法联系实际,特别是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教学,更应引导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去理解,带领学生从熟悉的大自然中观察,到生活中体验,与复杂的社会现实生活相接触,把艺术与自然社会联系起来。这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更好地让学生掌握绘画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