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民通唱法”是我国独有的一种唱法,是近年来诞生的崭新声乐艺术术语,在大众传媒的推波助澜下风生水起,受众群体巨大,实践远远领先于理论研究。本文以“民通唱法”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民通唱法”的界定,“民通唱法”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赏析,进行“民通唱法”的理论探究,以期对我国“民通唱法”的理论研究提供参考帮助。
关键词:民通唱法;技巧;谭晶
中***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26-0098-01
我国声乐界的传统唱法是美声唱法、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民通唱法”是诞生于近几年于三种传统唱法之外的一种唱法,在国内声乐界并没有得到广泛认可和系统性研究,但因其具有很好的受众性和商业性,受众群体广泛,以此唱法立足歌坛的歌手云云,比如于文华、谭晶、孙美娜、汤灿、周冰倩等都是优秀的“民通唱法”歌手。
一、“民通唱法”的界定
声乐艺术在几千年的发展中,各区域民族唱法融会贯通,逐渐形成了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意大利美声唱法、美国布鲁斯流行唱法和我国集各民族之大成而形成的民族唱法,这三种唱法是我国乐坛公认的传统唱法,具有完整的系统理论体系,而“民通唱法”是伴随着当代人们多元的审美而诞生的,是传统唱法的一种融会贯通和突破创新。“民通唱法”从狭义上来讲就是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的结合,用通俗唱法将民歌唱出来,民族唱法是本体,通俗唱法是借鉴,是具有浓郁民族色彩和鲜活演唱形式的一种艺术风格,是适应时展和对传统唱法的创新。
二、“民通唱法”的基本技巧
民通唱法吸收了民族唱法的民族特点表现,在演唱时利用滑音、倚音、颤音等各种装饰音来保持旋律的线条美,同时也吸收了通俗唱法的要求,音色和音域变化幅度较宽,通俗易懂,不拘泥于民族调式,更加容易满足听者的审美趣味。
(一)呼吸方法
民族唱法声音较为明亮,位置靠前,主要运用混合声,通俗唱法以真声为主,较少运用混合声。民通唱法在发声方法上并不要求演唱者的声音像民族唱法那样高亢、明亮,而是比较轻柔,因此气息较民族唱法要浅,并且使得声音富有流动感,像说话一样。声音没有纯民族唱法那么尖细、明亮,可是较通俗唱法又要规范。比如谭晶在唱歌曲《想亲亲》时,就运用了典型的民俗唱法。她的气息不深,但是富有流动感,像说话一样,却又比说话更深情,“以情带声”的演绎极为动情。
(二)咬字技巧
民族唱法讲究“吐字归音”,每个字词都要字正腔圆,通俗唱法要求咬字亲切、自然,与日常生活交流谈话较为接近,而民通唱法的咬字技巧介于两者之间,它既不像民族唱法那样过分强调清晰、归韵,又比通俗唱法稍显规范。它的咬字虽然以民族唱法的咬字为基础,却又借鉴了通俗唱法中咬字自然、相对随意的特性。所以民通唱法可以说既保持了民族唱法最基本的演唱风格,又使得表演者自然轻松的演绎,欣赏者更容易接受歌曲中的情感与表达。
(三)共鸣技术
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较常运用头腔共鸣,通俗唱法较常运用口腔共鸣,民通唱法在共鸣腔体的运用上介于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之间,它比民族唱法简单一些,位置不需要很高,因此有必要通过话筒借助音响设备来扩大音量,美化音色。为了让声音听起来更有“质感”,民通唱法的歌手在演唱时声音位置必须靠前一些。这种靠前还必须是“集中”的,形成一个“点”的感觉。谭晶在演唱歌曲,把握共鸣技术时也采用这一点,将歌曲的“质感”以“聚焦”的形式来体现,所以当“点”越小,质量则就越高,在富有民族历史特点的连续剧中,用质感的音色和情感为主的民通唱法是最佳的演绎。
三、“民通唱法”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赏析
谭晶是“民通唱法”的典型代表人物之一。她在唱法上大胆探索,兼容并蓄,民族与流行相贯通,形成了大气、简约、主流的演唱风格,在歌坛独树一帜。她演唱时音质清丽纯正,音色丰富,情真意厚,高亢嘹亮,穿透力强,极富艺术表现力与感染力。她的代表曲目《在那东山顶上》被专家、观众誉为“天籁之音”。谭晶在演唱这首作品时,在气息处理上较传统民族声乐略浅,声音管道口径较小,位置较高,比较注重口腔共鸣,擅长运用气声。在语高上,能将汉语的咬字归韵与科学发声方法结合起来,形成以字行腔,叶字清晰、亲切、婉转的特点。在演唱曲目上,以有浓郁中国民族音乐风格,但作曲技法更加现代的歌曲为主。歌曲因为是采用诗词素材进行改编的,而且从作曲上看,音域跨度较大,融合运用了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使作品演唱中带有“民通唱法”的特点,有较强的流传性和普及性。
四、结语
民通唱法是近年来我国声乐界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虽然音乐界对它的态度始终褒贬不一,但笔者认为它的存在和发展具有某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必然性。“民通唱法”的存在不仅是合理的,也是必然的和必需的。声乐界乃至整个音乐理论界应该本着为“中国声乐学派”的建构增加实际内容的原则,共同营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推陈出新”的艺术氛围,使民通唱法与其它各种唱法相互借鉴,和谐并存,各展魅力,共创繁荣。
参考文献:
[1]何法元.试论民族唱法的美学特征[J].音乐创作,2008(6).
[2]王晓红.浅沦原生态唱法[J].艺术教育,2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