叹世诗,一般指那些抒写诗人自己对世事、对人生感慨的诗。诗人的内心对外界事物是敏感的,同时他们的眼光也是敏锐的,现实生活中能引发他们感慨的事情很多。因此,在阅读叹世诗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弄清诗人叹世的原因。
诗人叹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般情况下要对常见的原因有所掌握。在个人方面,通常是亲友离别、科场失意、宦海沉浮、怀才不遇等;在社会方面,通常是世态炎凉、苛捐杂税、战争频繁、骨肉离散等;另外,自然界的时序更迭、季节轮回,世事的沧海桑田、盛衰无常,也可以引发诗人的感慨。
2.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由于诗人生活、事业的不如意,叹世诗的感情基调一般是低沉伤感的。如陈子昂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登幽州台歌》),在广阔无垠的背景中表现了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心情,以及怀才不遇、旷古孤独的情怀。
3.掌握诗人自身的际遇。
有什么样的生活就有什么样的诗歌,诗歌中不可避免地反映出诗人的人生轨迹。如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而辞官归隐,因生活有时没有保障,不得不躬耕于陇亩,但他依然关心***治,自然而然对生活、对社会的感慨就比普通人深,如“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归园田居(其三)》]。同样,陈子昂因为直言进谏而受到降职处分,他登上幽州台时,想起了燕昭王重用名将乐毅的故事,于是感叹宇宙无穷,人生苦短,更为自己怀才不遇而伤感,于是写下千古名篇《登幽州台歌》。
4.抓住诗人所处的时代特征。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征,如魏晋官场污浊,社会黑暗;晚唐国力衰弱,阶级矛盾突出;南宋偏安一隅,中原沦陷,当***者不思统一;明末面临异族入主中原等。生活在这样的时代,诗人极易发出各种各样的感慨,并把它带入自己创作的诗歌中。如南宋诗人陆游在《示儿》中写道:“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既是一位父亲对儿子的临终嘱托,也是一个即将辞世的老人对未能亲眼看到“收复失地”的遗憾。
5.挖掘注释中的有效信息。
叹世诗经常有注释,注释中通常有人生理想不能实现,空有报国之志却无从施展,怀才不遇而穷困潦倒,忠君爱国却横遭贬谪,拒绝官场黑暗而归隐乡野等内容。把握这些信息,有助于快速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也有助于准确理解诗歌内容,清楚地知道诗人为什么而“叹”,“叹”的又是什么。
阅读训练一
昼居池上亭独吟
刘禹锡①
日午树阴正,独吟池上亭。
静看蜂教诲,闲想鹤仪形。
法酒②调神气,清琴入性灵。
浩然机③已息,几杖④复何铭?
[注]①刘禹锡:唐朝诗人,很有***治抱负。②法酒,一种按古法酿造的酒。③机:机心,世人争权夺利之心。④几杖:偏义复词,此处指“杖”。给几杖作铭文,常有自警或劝诫之意。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各题。
1.这首诗是刘禹锡遭贬后的作品。前人评论此诗时,有人认为此诗充满了消极情绪,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2.在这首诗中,“我”有哪些动作行为?其中虚写的是哪个动作行为?
阅读训练二
乐游原①
李商隐②
向③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注]①乐游原:地名,在长安(今陕西西安)城南。②李商隐:晚唐诗人,空有抱负却无法施展。③向:临近。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各题。
1.这首诗的三、四句为千古名句,极富哲理。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2.朱自清先生晚年非常喜欢的“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两句诗,就是从“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化用而来。请说说与原诗句相比,这两句诗有什么不同。
阅读训练三
孤桐
王安石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各题。
1.请找出颔联,并指出它使用了哪两种修辞方法。
2.有人认为王安石以“孤桐”自喻,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说说你对“孤桐”形象的理解及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阅读训练四
东坡①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在。②荦(luò)确:山多大石貌。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各题。
1.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2.请结合全诗体会“铿然”一词的妙用。
阅读训练五
在狱咏蝉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各题。
1.骆宾王遭诬陷后在狱中作此诗。诗人一开始以蝉起兴,以蝉自比,可到了第三联却转入写“露”写“风”。请说说这样写的用意。
2.请赏析“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这两句诗的意蕴。
阅读训练六
题临安①邸②
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③。
[注]①临安:南宋首都,即今浙江省杭州市。②邸:客栈,旅店。③汴州:即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北宋都城。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各题。
1.这是一首题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的诗。诗中描写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训练七
绝句漫兴九首(其一)
杜甫
眼见客愁愁不醒,无赖春色到江亭。
即遣花开深造次,便教莺语太丁宁[注]。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注]丁宁,即叮咛。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各题。
1.上面这两首诗一首是七言绝句,另一首是五言,杜甫的作品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
2.这两首诗的主题相同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和《绝句漫兴九首(其一)》中“即遣花开深造次,便教莺语太丁宁”都写到了“花鸟”。这两句诗的表现手法相同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训练八
梅花九首(其一)
高启
琼枝[注]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
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
[注]琼枝,形容瑰丽的姿容。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各题。
1.诗中的梅花有何特点?诗人为何这样写梅花?
2.颈联“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有语序倒置的现象,请还原为正常词序,并简要分析此联。
阅读训练九
小斋即事
刘一止1
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②方;
未用较得失,那能记宫商?
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
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
[注]①刘一止: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进士。曾任监察御史等职,有记载说他曾因“忤秦桧”而被罢官。②局:指棋盘。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各题。
1.简要分析诗的颔联对首联的句意所起的作用。
2.诗人为何写“琴”“棋”二物?他借“琴”“棋”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参考答案
《诗歌类阅读之叹世诗》
阅读训练一:
1.不同意。诗人虽备受打击,但并未因此消沉,他从蜂的勤奋中得到启发,表现了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寂寞中力求振作的精神,并要像鹤那样修身养性,熄灭那争权夺利的机心。
2.“独饮”“静看”“闲想”“饮酒”“抚琴”等五个动作,其中虚写的是“闲想”。
阅读训练二:
1.这首诗的前两句点明了登古原的时间和原因,后两句中“无限好”三字表露了诗人对夕阳下的景象充满了赞美之情,然“只是”二字却令笔锋转到了深深的哀伤之中。这是诗人因无力挽留美好事物而发出的慨叹,既叹自然景象,也叹自己,叹时代。虽有爱惜光阴的积极意义,但也反映了他的伤感情绪。
2.原诗含蓄,化用句直白。
阅读训练三:
1.颔联是“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使用了对偶和拟人的修辞方法。
2.同意。诗中所描绘的卓尔不群、生机勃勃的“孤桐”形象实际上就是诗人自喻,这从诗人力主变法、改革朝***的***治主张便可看出。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不屈不挠、献身变法、同情百姓的思想感情。
阅读训练四:
1.雨后的东坡月色皎洁,这是一幅静谧清幽的雨后东坡月夜***,表现了诗人清明澄澈的精神世界。同时,该句为后面的诗句作了铺垫。
2.“铿然”一词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撞石头时发出的响亮有力的声音,与月下东坡的宁静清幽形成鲜明的对比。联系前三句对诗人道路坎坷的交代,可使读者体味到诗人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
阅读训练五:
1.第三联写秋季露重风多,说明秋蝉已逐渐失去活动能力。诗人以秋蝉的“飞难进”“响易沉”的寂寞生活,比喻自己在狱中有翼难飞,有口难言,有冤难申的艰难处境,其目的在于希望有人同情他并把他营救出去。
2.在这两句诗中,诗人似乎要化身为秋蝉,借秋蝉之口来表明心志。这两句诗,不仅是秋蝉的鸣叫声、诗人的心声,更是自古以来无辜者在监狱中的共同呼声!
阅读训练六:
1.诗中描写了南宋王朝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当***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是苟且偷生,偏安一隅,只知道寻欢作乐的社会现实。
2.诗人倾吐了郁结在广大人民心头的义愤,表达了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之情。
阅读训练七:
1.律诗诗史
2.相同。表达了诗人因饱受离乱之苦而产生的客居他乡的愁思。
3.相同:都采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反衬手法;在情与景的对立中,加倍写出了诗人的烦恼忧愁。不同:《春望》中“花鸟”与诗人情感一同“溅泪”“惊心”,情与景融为一体;而《绝句》中以“花鸟”的无情来反衬诗人的“客愁”,以景衬情,更突出了首句的“愁不醒”。
阅读训练八:
1.梅花有着瑰丽的风姿,也有着仙风道骨,有着不屑尘世、孤芳自赏、笑傲古人和知音难求的人格特征。诗人写梅花就是写自己,通过梅花的高洁形象来委婉地表达自己想做一个孤高脱俗的隐士的愿望。
2.正常语序为“萧萧寒竹依疏影,漠漠春苔掩残香”。山间的修竹把自己萧萧竹声的清寒奉献给梅花的身影,让疏朗的梅影借着这清寒而显得仪态高洁;默默的青苔也知道爱怜梅花,当花瓣落到地上时,青苔用自己的身体为梅花保留着余香。
阅读训练九:
1.颔联是对首联句意的补充。“未用”承“爱棋”句而言,“爱棋”是爱棋盘的“方”,所以没有想到要用棋来较量胜负;“那能”承“怜琴”句而言,“怜琴”是因为喜爱琴弦的“直”,所以怎么能用它来记宫商角徵羽五音呢?颔联突出强调了首联中“为弦直”“因局方”的句意。
2.诗人写“琴”“棋”二物是托物言志。他以“琴”“棋”二物的“品”来写自己的“志”。直乃正直,方指有棱角,正因为自己的这种品性,结果到头来“世愈疏”“万事妨”,只落得小斋独处,无关乎国家兴亡。这些都表现出了诗人对个人遭遇的感慨,对世事讥讽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