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电影是日常生活的缩影,反映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电影《阿甘正传》透过一个独特的角度把美国二战后生活的方方面面透过阿甘的平凡生活展示在我们面前,通过其浅析美国的社会文化。
关键词:阿甘正传;美国梦;乐观主义;爱;垮掉的一代
《阿甘正传》于1994年上映之后,人们开始了对于影片有关的二战后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美国历史与文化的重新思考,使得这部电影成为当代电影中最受欢迎也是最受争议的电影之一。《阿甘正传》是一部“反智电影”,是对美国历史的调侃式的反思,更是对美国本土文化的全面展示。
一、美国梦及乐观主义
众所周知,美国是移民大国,许多欧洲人为了寻求美好的理想生活,怀揣着美国梦而移民美国。如今大量的亚洲人和拉美人依旧把美国看为实现梦想的黄金之地。那么到底什么才是美国梦?在影片中,阿甘虽然智商很低,有些迟钝和愚蠢,但是他顺利的大学毕业,参与了几乎所有的美国大的历史事件,获得过“优质勋章”,参观过白宫,还是个体育英雄,最后还成为了百万富翁。他就是实现了美国梦的一个典型个例。所谓的美国梦,是一种相信只要在美国经过努力不懈的奋斗便能获致更好生活的理想,亦即人们必须透过自己的工作勤奋、勇气、创意、和决心迈向繁荣,而非依赖于特定的社会阶级和他人的援助。
他身上一直洋溢着一种美国人所特有的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同样的美国梦也体现在了美国的***人世家丹中尉身上。他将战死沙场当作自己的归宿,为国捐躯则是自己的荣誉,反之就是人生的耻辱,他残疾后的自暴自弃恰恰又是一种迷茫中的堕落状态。然而阿甘固执的实现对布巴家人的誓言而有些盲目的开起了补虾船。丹中尉的一句玩笑话“你要是当了船长,我就给你去当大副”变成了事实。阿甘执著的心给了自暴自弃的丹中尉极大的震动,也终于激活了丹中尉倔强、好强的本性与曾经属于他的那颗雄健的心,成为了捕虾大王,造就了百万身价。这种成功的方式具有十足的美国味道,是真正的美国梦的实现,是真正的美国民族精神。
二、爱及纯真
爱是所有文学,艺术永恒的主题,爱也是最明显的美国主流价值观之一。我们在电影中体验了不同的爱,有家人之间的爱,朋友之间的爱,以及男女之间的爱情。
首先是阿甘的母亲之爱。阿甘的母亲在缺少丈夫的同时,上天又赐予了她一个残疾智障的儿子,然而这一切的不幸似乎又是幸运的――造就了一位坚强,智慧的伟大母亲形象。正是阿甘的母亲面对生活的种种大智慧:积极乐观的心态,坚强进取的精神,坦然率直的态度,虔诚忠实的信仰才让阿甘学会了许多人生的道理,也继承了母亲坚毅的性格,他教条式的对母亲的话的背诵与贯彻,丝毫不让人感到生硬晦涩,更多的则是对阿甘母亲的赞叹与感动。正是这种伟大的母爱才使得阿甘生活得比普通人更精彩。
其次是朋友之间的爱。阿甘一直爱着他身边那些善良正直的人们。在战争中逃生路上第一个想起的就是布巴,他一遍又一遍的回到杀机四伏的雨林里为了寻找并救出布巴,结果好像是战争的不幸在嘲弄两人的命运一样,他一次次救出他的战友,包括断了腿的丹中尉,直到最后才发现了奄奄一息的布巴,目睹布巴死去之后的阿甘将捕虾当作了自己实现与布巴的承诺的唯一方式。后来。他又帮助丹中尉走出精神上的困境,重新站立起来。
最后就是阿甘对珍妮纯真的爱情。这种爱情是真挚而永恒的,不管珍妮变成什么样子,在他看来,她始终是那个当自己在校巴上饱受别人的白眼时让自己坐下,和自己说话的“天使”。他不允许别人伤害她,他总是会不时地想起她,他只希望她能过得快乐…… “I'm not a smart man , but I know what love is.”这句话不仅说出了阿甘的心声,同时也是代表了先天存在这样或那样缺陷的人向全社会发出一声呼喊:所有人,生来是彼此平等的,都应该平等地享有爱与被爱的权利,因为:爱是人类共有的美德。
三、垮掉的一代
作为一部时代感相当浓厚的影片《阿甘正传》几乎涉及美国从战后到80年代的所有大事,而其中尤其以60年代为主线,回顾60年代,人们常说那是一个充斥着“暴力”、“性”、“”的时代,“青春与代沟”、“垮掉的一代”,影片中珍妮则是这一时代人物的典型代表。她的童年是痛苦的,也许这也正是她当时能够理解并接纳阿甘的原因,在父亲的怒吼声中祈祷上帝帮助她变成一只鸟,体现出了对自由与幸福的追求和渴望。酗酒,暴力,猥琐的父亲带来的心理上与身体上的双重折磨则塑造了影响她一生的性格--叛逆与逃避,而这种性格也从根本上决定了她历尽磨难的人生。
童年的不幸促成了她的传统价值理念的全面崩溃,取而代之的是对任何传统道德理念的全然叛逆。如当着室友的面引诱阿甘;认为刊登是出名的前提;赤身的在小酒馆里弹奏唱歌;和一个所谓的黑人运动领袖实际是一个道貌岸然的伪君子在一起过着酗酒,鬼混,的流浪生活,***是她排遣寂寞的唯一方式。与她的叛逆一样不可逆转的性格就是她的逃避,她一开始逃避暴力与伤害,后来却逃避着幸福与爱;她一边追求真正的自己,一边却不断的否定自己。小时候和阿甘一起逃进田里作祷告是她的第一次逃避,然而在两人的成长过程中则发展为逃避阿甘给她的爱:当她赤身的在小酒馆里弹吉他受到流氓的骚扰时,她逃避了挺身而出的阿甘;越战中逃避着阿甘的来信;在和阿甘在反战集会上的相遇之后她依然选择了和打了她的所谓“运动领袖”一起流浪而逃避为她可以放弃一切的阿甘。
她的叛逆,她的逃避都象征着那个时期的美国青年一代对美国***治经济生活的厌倦。她是那一代美国青年人的缩影:迷茫、混乱并且找不到生命的价值和生存的意义,在经历了不断的新思想、新主义的幻灭后成为潮流的生活方式的牺牲品。
参考文献:
[1]张奎武.英美概况[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2]赵英男.英文影视赏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3]朱永涛.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入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4]董力燕,刘铭.《阿甘正传》中的成功哲学[J].文教资料,2007,(5).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透过《阿甘正传》浅谈美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