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见“获得了暂时的超脱”

从教以来,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教了足有五遍。这次备课,重温三年前的教案,越看越忐忑,最终内心生出一丝惭意。

这份羞惭主要来自于对“如何把握作者情感”的简单化的处理。

这种简单化具体表现为:(1)对情感的把握立足于文中直接言情的议论性语句上,而未将之和文章对荷塘月色等的描写有机关联,使得原文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诗化特点未能很好呈现;(2)对写景佳句的赏析就句论句,虽也达到了“赏”的目的,但却限于修辞,是低层次的,孤立、割裂的,未将之和作者的“情”联系起来,使得语言的形式和作者的表达意***实际分离。

发现问题后,我决定对原教案做修改。修改的基本思想是从批判性思维出发,深度解读,重构对文本的理解。

原处理

(一)“颇不宁静”

【依据】“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二)暂时解脱

【依据】“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且受用”为“姑且享用”之意,“享用”的姿态证明作者暂时摆脱了内心的“不宁静”。

(三)最终无法摆脱“不宁静”

【依据1】“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此处流露出寥落寂寞的情怀,可见“不宁静”重返内心。

【依据2】“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将采莲那份“热闹”“风流”“有趣”视为“福”,可见对其向往;“现在早已无福消受”则流露出对现实的淡淡不满和此时的孤寂感。是“不宁静”重返的又一明证。

现设计

(一)“颇不宁静”

【直接依据】文中议论:“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问题:从文本看,“颇不宁静”的原因是什么?

——根本原因是一种现实(“白天”)中“不自由”的感觉,言、行甚至思想都被约束着。白天里有“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不得不想的问题,现在,“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

【间接依据】“幽僻”“寂寞”、略显“阴森森”的小煤屑路“很好”。

步骤:

1. 夜晚小煤屑路的特点:“幽僻”,“寂寞”,略显“阴森森”(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2. 作者为什么会认为这样一条“幽僻”“寂寞”、略显“阴森森”的煤屑小路“很好”?

原因:

(1)“幽僻”“寂寞”的路与他此时“颇不宁静”的内心相谐。

(2)路的“幽僻”“寂寞”正可使他获得“独处”的机会,从而获得无人约束的“做”“说”的自由。

【结论】

朱自清内心确有因“白天”中的“不自由”而带来的“颇不宁静”,这种苦恼既体现在文中的直抒胸臆里,也体现在他对“小煤屑路”的认可上。正因为现实中的这份苦恼,所以他需要“独处”,需要没有不自由感的“另一世界”。

(二)暂时解脱

【直接依据】文中议论:“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间接依据】荷塘月色呈现的意境特征。

步骤:

1. 把握文中两个主要意象——荷与月的形象特点。

(1)风姿优雅

【依据1】“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的裙。”

将荷叶细杆、叶面圆而铺展的形象喻为“亭亭的的裙”,让人联想起芭蕾的曼妙优雅。

【依据2】“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叶子的“更见风致”是因为水的流动带动荷叶摇摆,这使叶子摇曳生姿,款款动人。这一笔很是精彩,水“脉脉”含情,叶不负“恩泽”,更为美好动人。

(2)娇美清丽

【依据1】“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袅娜”写出了开放的荷花柔软妩媚的姿态;“羞涩”表现了含苞欲放的荷花少女般的娇美。

【依据2】“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明珠”和“星星”均为发光之物,“刚出浴的美人”皮肤细腻润泽,博喻刻画了月光照耀下,荷花的花骨朵和盛开的荷花色泽莹润的特点,使月下荷花的形象分外清丽脱俗。

(3)朦胧淡雅

【依据1】“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香”是“清香”;量为“缕缕”而非“阵阵”;其美妙又如远处高楼上飘来的歌声,若有若无,让人欲罢不能。作者笔下的荷香无疑是淡雅宜人的。

【依据2】“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月色赋予了花、叶朦胧的美,呈现出梦幻般的特征。

小结:

在作者笔下,荷这一意象具有风姿优雅、娇美清丽、朦胧淡雅的特点。

(1)幽静恬美

【依据】“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月光如流水般倾泻,写出了月光的清澈和流动感,而“静静地”又将这种“动”置于绝无声响之下,此时动而无声的清澈月色呈现出的是一种静谧的幽美。

(2)柔和朦胧

【依据】“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朗照”则过于明亮;有云,但又用“淡淡”和“满月”去中和,这使月色在分寸上“恰是到了好处”,柔和朦胧,如“小睡”般“别有风味”。

(3)优美和谐

【依据】“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以小提琴名曲富有变化而又和谐优美的旋律喻因为月色的“不均匀”而带来的光影之优美和谐。

小结:

在作者笔下,月这一意象具有幽静恬美、柔和朦胧、和谐优美的特点。

2. 结合意象特点把握荷塘月色的意境

问题:文中荷和月这两个主要意象共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

意象 荷—— 风姿优雅娇美清丽朦胧淡雅

月—— 幽静恬美柔和朦胧和谐优美

幽美、恬静、朦胧、柔和的意境

3. 通过意境把握作者的情感

问题:由荷塘月色幽美、恬静、朦胧、柔和的意境特征,可知作者当时什么样的心境?

——文中的景、情关系可理解为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从荷、月的意象特点及它们共同营造的意境看,作者当时的内心应该是宁静、平和、喜悦的,只是这喜悦和景的柔和朦胧一样,是“淡淡的”,但“颇不宁静”毕竟是远逝了。

【依据】

王国维先生云:“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在朱自清笔下,荷塘月色已非纯粹的自然之景,而是“着我之色彩”的景,所以,荷塘月色的“色彩”便是作者情感的“色彩”,景与情应该是交融统一的。

意象是表意的物象,是主观之象;意境是境界和情调,是抽象的氛围。袁行需先生曾简明地闸释说:“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意境是指作者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艺术境界。”

由此可见,依据对意象、意境的体味来把握作者的情感是可靠的,两者是相融相谐的关系。

【结论】

荷塘边、月色下的朱自清在自然美景中的确得到了暂时的解脱,收获了“淡淡的喜悦”。他“受用”着“无边的荷香月色”,暂时逃离了那个让他“颇不宁静”的现实世界。

(三)最终无法摆脱“不宁静”

【直接依据1】文中议论:“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荷塘月色的世界是一个静谧优美的世界,我“受用”着那份安静及和谐;现实世界是喧嚣的“热闹”,但这个世界里的“我”拥有的只是“什么也没有”的寥落寂寞的情怀。

【直接依据2】文中议论:“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无福消受”既因为年龄早已不是“妖童媛女”的年龄,更因为在动荡不安的现实世界里,早已找不到这样的嬉游之所。

【间接依据1】“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

“阴阴”与“一团烟雾”虽也表“朦胧”之意,但用词不再具有先前的美感,带给人更多的是昏暗的感觉。可见随着作者逐渐离开荷塘的步伐,回望中的荷塘之景也在作者心中、笔下生出了变化。

【间接依据2】“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隐约的远山应是美的,但“只有些大意罢了”却表达了“不足感”。梦的世界里有的是“月光”,现实世界里有的是“灯光”,与其说是灯光“没精打采”,不如说是走向现实世界里的朱自清变得“没精打采”了。

【间接依据3】“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鹢首徐回,兼传羽杯;棹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

美少年、美少女、美酒、美景,“恐”的是花“沾裳”,“畏”的是水湿裙。不得不说,《采莲赋》所描写的场景充满了风流热闹的暧昧色彩,这里没有成人的烦恼,只有少年、少女之间涌动的情意。这个世界和荷塘月色一样,也是一个有别于现实世界的“另一世界”,是作者可望而不可即的梦的世界。

【间接依据4】“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

对比之前“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中对流水“脉脉”的赞意,此时却变成了直截了当的“是不行的”,情感的变化已是再明显不过了。

【结论】

随着回家的步伐,朱自清离那个曾带给他淡淡的喜悦和短暂的超脱的梦幻荷塘越来越远,“不宁静”重回心头,沮丧、怅惘、寂寞、叹息成了他内心的主旋律。这种情感又附着在景物上,于是,目光所及(树色、远山、灯光),耳朵所闻(蝉声、蛙声)与心中所想(采莲的世界)都被这种情绪影响,他又成了现实世界中一个“不自由”的人。

反思

此次教案的修改,我的立足点是运用批判性思维解决作者情感的把握问题。

美国批判性思维运动的开拓者恩尼斯(Robert· Ennis)认为,批判性思维是“为决定相信什么或做什么而进行的合理的、反省的思维”。基于这种思维特征的批判性阅读的三个基本特点是:质疑、思辨、建构。

按照这种思维的要求,我不得不问自己几个问题:

(1)既是写“荷塘月色”,为什么要花一个段落写那条小煤屑路?这条路和朱自清内心的“颇不宁静”有关联吗?

(2)何以见得他在荷塘月色中获得了暂时的超脱,仅仅凭一句“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3)又凭什么说他最终无法摆脱“不宁静”?仅凭“蝉声”“蛙声”和“无福消受”这两处单薄的议论吗?

当我做这样的思考的时候,我发现,将文本中的景与情割裂分析是完全不恰当的,因为所有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可以藉文中占据主要篇幅的景物描写找到答案。

批判性阅读中的“质疑”指向的是是否“决定相信什么”,就《荷塘月色》而言,就是——我是否该相信作者的情感如他所说的那样。质疑的目的绝不仅仅是为了发现缺陷,也包括寻求理由以确保结论的正确性。因此,批判性思维既是否定性的,也是建设性的。现在的设计绕了一个大弯,但最终有力地证明“他的情感变化的确是这样的”,虽然结论和原处理一样,但是中间过程却大相径庭。对景物描写的分析和作者情感被有机联系起来;文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特点被呈现出来;而作为诗人的朱自清的散文,其诗化色彩也逐渐被清晰化。

批判性阅读中的“思辨”指向的是“合理的、反省的思维”,就是运用事实依据和理论依据,结合合理的想象、联想,对问题进行富有逻辑性的缜密分析和推断,这个逻辑思考过程在现设计中通过“直接依据”和“间接依据”被清晰地呈现出来。

经过逻辑的分析过程后,读者最后决定“相信什么”或“做什么”就是“建构”,它是质疑、思辨后形成的见解,是批判后的否定或肯定,是解构后的重构。就《荷塘月色》中的写景描写而言,如果进行逻辑分析后无法获得和议论表白一致的内心情感,那文章的抒情就变得“可疑”,或者说文章的艺术水准将因情、景的不谐而大大降低;反过来,逻辑分析之后,如果我们收获的是对原文情、景高度融合的认可,那么这种重构将比简单地接受他人的解读抑或直接通过议论浅层次地把握作者情感深刻得多。学生的思维能力将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很好的锻炼。

目前的中学阅读教学多属于欣赏性阅读,这是我原先教学时将景物描写孤立欣赏的重要原因之一。欣赏性阅读虽然对于提高学生的理解力和阅读鉴赏水平有一定的作用,但往往隐藏着一种危险:趋同思维过度繁荣,盲目相信现存结论,甚至认为教材中的文本就是一切皆美的。从小处讲,这影响的是一个人的文本解读能力;往大处想,这会导致创新能力低下,影响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因此,我勉励自己,要尽力地将批判性思维更多地运用到语文教学中去。

(浙江省杭州市第二中学;310053)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何以见“获得了暂时的超脱”

学习

私法自治论文范文精选

阅读(34)

私法自治论文篇1私法作为市场经济基本价值原则的经典表述,使经济、社会生活获得了一个完整的基础法律体系以及成熟的法治模式和法律方法。市民社会的私法自治具有积极的价值内涵与深远的历史意义,它不仅给个人提供了一个受法律保护的自由

学习

小麦:世界第一主粮

阅读(31)

小麦是人类最重要的食物和营养来源之一,全世界1/3以上的人以小麦为主粮,小麦的产量、种植面积和消费量均居全球栽培谷物之首。在北温带地区,尤其是欧美,它是人们必需的食粮。小麦是小麦属植物的统称,起源于中东地区,现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小

学习

“特护保姆”别“特殊”

阅读(34)

当今社会,老人找个保姆来帮助自己照顾身体、料理家务,本在情理之中。但在少数雇主与保姆之间却发生了一些不该发生的事情,值得关注和警惕。从这一期开始,本刊将陆续刊登几篇与保姆问题有关的稿件,使老年朋友增加对“保姆市场”的了解,以

学习

那段回不去的时光

阅读(67)

小高考终于结束了。尖顶钟楼的大钟上,时针与分针完美地重合。我走出考场,明媚的阳光铺洒开来,整个人都恍惚了。真的就这么结束了么?我的心变得轻松然而又有一点失落。是的,都结束了。就像掠过的一阵风、下过的一场雨一样,时间从我手中不着痕

学习

如何科学地进行气功修炼

阅读(33)

科学练功的主要原则是按科学规律学习和掌握气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科学练功的第一个要求是选择一种适合于自己的功法。每个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都有自身特点,应该选一种与自身的心身需求相符合的功法。例如,喜欢活动的青年人可以选择以

学习

《周易》“否”、“泰”两卦的对待关系

阅读(34)

“对待”一词,常见于易家书籍。“阴阳对待”的概念,是指阴阳相反而并立,相比较而并存。朱熹对此有过解释,他说:“是两物相对待在这里,故有文;若相离去不相干,便不成文矣。卦中有阴爻,又有阳爻相间错,则为文。若有阴无阳,有阳无阴,如何得有文?”(《语类

学习

百合花开:女同性恋的文学呈现

阅读(38)

上个世纪,现当代文学中涉及女同性恋题材的作品非常有限,读者不多,评论家更少,几乎没能引起任何社会反响(百合是意指女女之间恋爱的隐语,该词源来自日本,1971年由日本男同性恋杂志《蔷薇族》的编辑提出,其后因日本出版的《百合族》系列书籍而广为

学习

张先与姜夔词的题序对比研究

阅读(28)

张先词作中大量题序的使用,对后来词人的创作产生了极大影响。姜夔对题序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乃是词史上的重要创获。从“轴心时代”角度考察二者在宋词题序发展流变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情性”与“风貌”、“情理”与“内容”、“言文”

学习

可爱的“金丝熊”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可爱的“金丝熊”,内容包括可爱的金丝猴300字,可爱的金丝猴。“金丝熊”其实是一只全身长满了金色长毛的迷你型小老鼠。(给“金丝熊”披上了神秘色彩)它比一般的老鼠要小三四倍,将它放在我的小手掌上,它可以随心所欲地爬来爬去(

学习

明太祖和洪武法制

阅读(33)

关键词:明太祖/法制方略/常经之法/权宜措置/重典得失/功过评价内容提要:对于如何评价明洪武朝的法制及明太祖朱元璋在创建明初法制中的作用,历来众说纷纭。本文运用综合考察的方法,对这一问题作了比较全面的论述。文章阐述了朱元璋的法律

学习

《黑天鹅》:白羽黑翼,人性矛盾的AB面

阅读(26)

[摘要]由达伦·阿罗诺夫斯基执导的美国电影《黑天鹅》以《天鹅湖》为剧情背景,用漂亮的芭蕾作为外壳,优美地讲述了一个关于芭蕾舞者的惊悚故事。由于影片被定位于社会惊悚片,整部电影通过特殊的镜头艺术来突出妮娜内心的黑白争斗,表现人物角

学习

谈汉字字体设计

阅读(31)

摘要:文字作为视觉传达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对文字设计中应及时作出清晰理论反应和不断更新设计方法。本文通过阐述字体设计方法、字体设计过程以及适用于屏幕显示字体的设计经验,以此向大众普及字体设计知识,使大众具有设计眼光,来正确认识字

学习

茶叶网络营销策略

阅读(46)

本文为您介绍茶叶网络营销策略,内容包括茶叶网络营销策划书,茶叶网络营销策划方案。随着互联网规模的不断扩大,网络营销也已经充分体现其规模化、便捷性的特点,在这种形势下,许多企业都面临着新的发展方向,而茶叶企业也在网络营销的浪潮中,开

学习

小山村走出的皇家院士

阅读(58)

从甘肃小山村走出的杨子恒,最近成为英国皇家科学院的首位华人院士。他的成功,被称为是分子生物学中的一个奇迹。2006年5月19日,英国皇家学会选出44名新院士,6名外籍院士和1名荣誉院士。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生物系杨子恒教授名列其中,成为我国留

学习

树洞暂时关闭

阅读(40)

本文为您介绍树洞暂时关闭,内容包括树洞会员怎么关闭自动续费,树洞小说免费。账号:人人网主页清华树洞,又名“THU树洞”描述:清华同学匿名信息的平台,它让全校同学都能听到各自的秘密,号称清华同学的留言板。2013年创建,已有关注者14648,2013年

学习

浅谈超高压串联补偿输电系统暂时过电压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浅谈超高压串联补偿输电系统暂时过电压,内容包括超高压输电线路降低过电压的方法,超高压输电线路串联电容补偿。本文根据串联补偿电容器及电力系统内部过电压的理论,研究了有串联补偿电容器的输电系统的不同运行方式及外部故

学习

财税暂时性差异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财税暂时性差异,内容包括财税政策问答题,暂时性差异的财税处理。一、暂时性差异产生的前提及影响因素暂时性差异是指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

学习

马蔚华:危机是一个暂时的困难

阅读(39)

编者按:2008年12月6~7日,马蔚华先生在“2008第七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所作的主题演讲,虽然主题是“救企业就是救自己”,但对个人投资者看清这场金融危机对中国以及国内商业银行的影响很有参考意义,现将其部分内容摘录如下,以飨读者今天,站在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