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世界第一主粮

小麦是人类最重要的食物和营养来源之一,全世界1/3以上的人以小麦为主粮,小麦的产量、种植面积和消费量均居全球栽培谷物之首。在北温带地区,尤其是欧美,它是人们必需的食粮。

小麦是小麦属植物的统称,起源于中东地区,现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小麦的颖果是其食用价值所在,将颖果磨成面粉后除供食用外,少量也用来生产淀粉、酒精、面筋等,加工后的副产品为优质牲畜饲料。

小麦是一种温带长日照禾本科植物,适应范围较广,自北纬18°~50°,从平原到海拔4000米的高原地区均有种植。根据对生长温度要求的不同,小麦分为冬小麦和春小麦两个生理型,不同地区种植不同类型。在中国黑龙江、内蒙古和西北种植春小麦,于春天3~4月播种,7~8月成熟,生育期短,约100天左右;在辽东、华北、***南部、陕西、长江流域各省一带栽种冬小麦,秋季8~12月播种,翌年5~7月成熟,生育期长达250天左右。

小麦富含淀粉、蛋白质、脂肪、矿物质、钙、铁、硫胺素、核黄素、烟酸及维他命A等。因品种和环境条件不同,营养成分的差别较大。从蛋白质的含量看,生长在大陆性干旱气候区的麦粒质硬而透明,含蛋白质较高,达14%~20%,面筋强而有弹性,适宜烤面包;生于潮湿条件下的小麦麦粒含蛋白质只有8%~10%,麦粒软,面筋差。

全世界小麦年产量目前稳定在6.7亿吨左右,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小麦生产国和消费国,其次是印度、美国、俄罗斯等国。

人类种植小麦的历史有万年之久,但人类最早种植的小麦远不是今天这种穗大粒多、姿态丰盈的样子。今天的小麦是人类长期辛勤培育和大自然驯化的成果。

追本溯源,小麦的原始祖先就是野麦草―野生一粒小麦。野生小麦怎样演化成为今天栽培小麦的呢?这要从人类最初的采集谈起。在史前很长时期,人类的祖先为了生存,男人狩猎,妇女采集。可以设想,在人类最初采集的以籽粒为食的禾本科植物里,野生小麦就是他们熟悉的一种。

野生小麦植株丛生,穗茎脆弱易折,每小穗只有一个很小的籽粒,成熟时候自然脱落。但是它含有比较多的养分,味道可口,所以就被作为重要的采集对象。

采集活动持续了很长时间,不仅维护了原始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而且逐步地改变了自然界的植物类型和植物群落,其中也孕育着现代普通栽培小麦的起源。

人类在采集野生小麦的同时,进行了有目的的选择和有意识的种植,使它逐渐向人类所需要的方向发展,产生了具有明显变异的穗子和籽粒。从野生带有坚固颖壳的籽粒和易折的穗茎,逐步发展到易于脱粒和坚韧的穗茎,籽粒变得硕大饱满。最终,原始农业的栽培小麦―一粒系小麦,诞生了。

今天,自然界中的野生小麦仍保留着它的原始状态,如在中亚细亚、巴尔干半岛的一些地区,依然可以找到野生小麦的分布,和现代栽培的普通小麦相比,那已经是面目全非,形态殊异了。

科学研究发现:小麦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发生过从量变到质变的两次重大飞跃。

小麦怎么会从量变到质变呢?这还要先从植物细胞的染色体说起。染色体是生物细胞核里的一种物质,由于在生物学实验中它很容易染色,所以叫染色体。它是生物遗传的载体。每种生物的细胞核里都有一定数目的染色体,并且一般体细胞里的染色体都是成对的。有两套相同的染色体的植物,叫二倍体植物,具有多于两套染色体的植物,就叫多倍体植物。现在广泛栽培的普通小麦是6倍体植物,它有6套染色体,一套染色体的基数是7,所以细胞里有42条染色体。在所有高等植物中,大约有一半以上是多倍体植物。在禾本科植物中,多倍体植物也占一半以上。多倍体植物具有生命力强、经济性状好、高产优质等特点。

大约在1万年前,人类最早种植的是二倍体一粒系小麦,即细胞核里有2套、基数是7的14条染色体。据史料记载,在距今6000多年前,欧洲地中海沿岸国家已经广泛种植一粒系小麦了。考古学家在埃及古老的金字塔中,发现了一粒系小麦的炭化籽粒。一粒系小麦每个小穗只结一粒比野麦草大一点的籽粒,穗子很小,穗轴容易折断,产量很低。

在长期栽培过程中,一种跟一粒系小麦生长在一起的禾本科野草―二倍体的野生拟山羊草和一粒系小麦发生了天然杂交,杂交种经过染色体自然加倍,进化成为四倍体二粒系小麦,即拥有4套、基数是7的28条染色体。这就是小麦进化史上的第一次飞跃。

据考古学研究,距今5000多年前,二粒系小麦已经在非洲尼罗河三角洲、美索不达米亚和欧洲一些地区种植了。在瑞士“湖滨居地”新石器时代遗址,曾发现栽培二粒系小麦的麦穗。达尔文在《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一书里指出:“近代类型的麦粒的断面长7~8毫米,从‘湖滨居地’发现的大型麦粒的断面是6毫米长;7毫米长的很少见,而最小的只有4毫米长。这样,它的穗就远比现今类型的穗狭,而且小穗也更加水平地伸出。”在距今4700年前的埃及古墓的壁画上,就有描绘着农民收获小麦,以及世界上最早制作面包的作坊的***景。

与一粒系小麦相比,二粒系小麦每小穗有两朵花结实,籽粒略大一些,颖果有的带壳,有的不带壳,穗轴也变得比较硬,产量也高了。栽培二粒系小麦由于进化历史比较长,又分化出不少的类型,如二粒小麦、圆锥小麦、硬粒小麦、东方小麦等,它们现今仍在地中海沿岸和中东地区广泛种植。

后来,一种叫节节草的野生二倍体植物又跟二粒系小麦发生杂交,杂交后代经过染色体天然加倍,表现出穗大粒多的特性,并最终发展演化成为近代小麦的祖先―六倍体普通小麦。这是小麦进化史上的第二次飞跃。

现在,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多的是普通小麦,占90%以上。普通小麦在小麦进化史上是最年轻的,只有3000~4000年的历史。

中国考古学家研究古代植物遗存时,提出中国原始农业起源是两条并行发展的模式,即南方地区盛行稻作农业,北方地区发展旱作农业。旱作农作物主要是粟、黍作物。在距今7500年至8000年的内蒙古兴隆沟的出土遗存表明,粟和黍当时被广泛栽培并占有重要地位。

小麦古称“来”。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已经有了“麦”字和“来”字,《诗经》就有“贻我来牟”、“禾麻菽麦”的诗句。《广雅》注释:大麦,牟也;小麦,来也。

“来”到中国的时间相对较晚,大约在距今5000年前,小麦由西亚通过中亚进入中国西北地区,其发展轨迹大致是由西而东,由北而南。考古学家在***、甘肃、青海等地古墓中都发现了小麦遗迹。在***孔雀河古墓沟,墓主随葬的草编小篓中发现有小麦籽粒,还伴有大型的供作碾压小麦的古磨。在***诺羌古墓里,还发现了在地下沉睡4000多年的二粒系小麦种子。把这些出土的麦粒种下后仍能生长和结实,后来经过选育和繁殖,现在已经在年降雨量只有50毫米的地区广泛种植,定名为戈壁麦。

《穆天子传》记述周穆王西巡,沿途部落将小麦作礼品奉献,种植地区渐至黄河流域,在安徽亳县***古墓中就出土了西周时期的小麦籽粒。

麦和黍相反,在甲骨文和《诗经》里,麦的出现次数远比黍少。春秋以后,麦的重要性已逐渐超过黍。汉武帝曾劝民种麦。《胜之书》记述北方小麦种植已相当普遍,小麦与谷子或大豆轮作,已经有了精细的栽培技术,在粮食中的地位仅次于谷子和大豆。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国人多以麦粒为食。史书中记述“甑中有数升麦饭”和“蒸麦为饭”,即以小米的食法加工小麦成“麦饭”或“麦粥”,所谓“磨麦合皮而炊之”,表明粒食小麦是当时的主要食用方法。西汉时期《齐民要术》记述,小麦“唯中作麦饭及用耳”,表明这时候小麦既可粒食也可面食。

南方稻作区古时种麦很少。汉代以后在连年遭遇灾荒后逐渐推广小麦,4世纪,小麦在江浙一带种植有一定面积。南宋年间,北方人大批迁至长江中下游地区。北方人习惯吃麦面,小麦用量突然增加,麦价骤涨,种植面积迅速扩大。此时***府鼓励种麦,规定稻田种小麦归农者所有,农民在实践中摸索出稻麦两熟栽培模式。

北宋《吴郡***经续记》(1084)记述:“吴中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割麦后种稻,一年两熟,稻有早晚。”12世纪庄季裕著《鸡肋编》记述:“此时一眼看去,连片的麦田,已不亚于淮北。”《王祯农书》(1313)记述小麦仍居于水稻、谷子之后的第三位。明末宋应星《天工开物》估计:“今天下育民人者,稻居什七,而来、牟、黍、稷居什三。”

小麦作为外来物种在中国经历了一个由西向东、由北而南的缓慢扩张历程,逐渐适应了华夏生态环境,代替了本土原有的一些粮食作物,也改变了中国人的传统的食物习惯,发展成为位居一谷(稻)之下百谷之上的重要粮食作物。

中国人最早食用小麦,是和稻米、谷米一样,吃“麦饭”或称“粒食”,就是将没有去皮的麦粒蒸煮熟化。可以想象,难以下咽的粗糙麦麸怎么能与绵软清香的稻米比美。随着石磨、水车的发明,经过碾磨的麦粒制出精细的面粉;再加上陶釜、铜鼎、铁锅等器具的使用,烹调技艺逐步提高,“粒食”彻底改为“面食”。这个外来物种逐渐成为养育亿万国人的必需主食,化育天下,恩泽万民,开启了中华民族饮食史上崭新的一页,形成“北人食面,南人食米”的格局,并产生了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面食文化。

以蒸、煮、烙为特征的中华传统面食,主要是馒头、面条、饺子、饼类等。公元前2700年我国就有了磨粉制饼的记载。汉代面食品种繁多,花色琳琅满目。《齐民要术》记述多种面食的制作方法。以面饼为例,东汉称为“煮饼”,魏晋名为“汤饼”,南北朝谓之“水引”,唐代叫“冷淘”。今天在黄淮流域偏远地区,仍能从方言土语中彰显出历史的印迹。

小麦加工的面食不但多种多样,而且有明显的地域特色。到过山西的人,都会对独具特色的山西面食赞不绝口。一般家庭主妇都能制作多种美味的面食,在厨师手里更是花样迭出,甚至“一面百样、一面百味”,煮、炒、焖、煎、烩、煨、汤各种做法,干着吃、凉拌吃、蘸料吃。

山西面食有280种,其中闻喜煮饼、稷山麻花、太谷饼流最受人青睐。煮饼是一种油炸的点心,外皮粘满白芝麻,掰开可拉出一窝金丝,吃到嘴里不皮不粘香甜适口,令人击节称赞。

陕西关中的面条,最有口碑的要数岐山臊子,以“薄筋光、酸辣汪”著称,薄指的是面擀的薄如纸,筋指的是面吃到嘴里有筋道,光指的是面条入喉光滑无比,汪是油要好要多又不腻,酸辣无需赘言。岐山臊子面吃的人汗流浃背,回味无穷。

小麦引进西方后,兴起以面包为主食的面食文化。面包是把面粉和其他辅助原料调匀,加水发酵后烤制而成。随着现代食品加工技术的逐步完善,制作的面包形态各异,滋味万千,被西方人誉为“食品之母”。当今西方流行的五大快餐食品,面包、三明治、汉堡包、热狗和比萨饼,都被认为是从面包中派生出来的。

意大利面条世界闻名,它是用硬粒小麦制成,具有高蛋白、高筋度的特点,口感很有“咬劲”。意大利面条有多种样式:螺丝形的、弯管形的、蝴蝶形的、贝壳形的;用鸡蛋染成黄色的,用菠菜染成绿色的,还有用墨鱼染成深红色的。关于意大利面条的起源,有说是源自古罗马人,也有说是马可・波罗从中国引进的。

在西方发达国家面食加工业较为普遍,工业化食品占居民消费的70%以上。而在中国,小麦消费仍以馒头、面条、水饺等传统面食为主,面食加工品仅为15%~20%,大部分地区馒头仍是家庭一日三餐的主食。

传统食品工业化程度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生活水平的标志,发扬光大传统面食文化,加快小麦面食加工现代化,对改善人民生活、增强国民健康都有重要意义。

据考古学研究,距今5000多年前,二粒系小麦已经在非洲尼罗河三角洲、美索不达米亚和欧洲一些地区种植了(左上)。在距今4700年前的埃及古墓的壁画上,就有描绘着农民收获小麦,以及世界上最早制作面包的作坊的***景(左下)。也是在大约距今5000年前,小麦由西亚通过中亚进入中国西北地区,其发展轨迹大致是由西而东,由北而南。考古学家在***、甘肃、青海等地古墓中都发现了小麦遗迹,陕西历史博物馆就收藏有***唐墓中发现的古代面食,大概有麻饼、锅盔、饼、麻花、面扣等花样(上***)。

我国西北地区的麦田和村落。小麦是西部地区最重要的粮食作物。

国人最早食用小麦,是和稻米、谷米一样,吃“麦饭”或称“粒食”。随着石磨、水车的发明,经过碾磨的麦粒制出精细的面粉;再加上陶釜、铜鼎、铁锅等器具的使用,烹调技艺逐步提高,“粒食”彻底改为“面食”,形成“北人食面,南人食米”的格局。据考证,驰名世界的意大利面条(上***)其实是马可波罗由中国传入意大利的。在中国的一些地方,就有制作空心挂面的传统技艺。左***为四川中江手工空心挂面传人陈光友在晾晒挂面。

西方的面食以各式面包为主(左***)。以蒸、煮、烙为特征的中华传统面食,主要是馒头、面条、饺子、饼类等,不仅花样繁多,而且产生了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面食文化。许多地方在腊月有蒸“花馍”的习俗,右***为象征“年年有余”的鲤鱼造型“花馍”。塑面人也是我国特有的传统文化,下***为四川广汉塑面艺人制作的唐僧师徒、关公和米老鼠面人。

小麦:世界第一主粮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小麦:世界第一主粮

学习

“特护保姆”别“特殊”

阅读(35)

当今社会,老人找个保姆来帮助自己照顾身体、料理家务,本在情理之中。但在少数雇主与保姆之间却发生了一些不该发生的事情,值得关注和警惕。从这一期开始,本刊将陆续刊登几篇与保姆问题有关的稿件,使老年朋友增加对“保姆市场”的了解,以

学习

那段回不去的时光

阅读(68)

小高考终于结束了。尖顶钟楼的大钟上,时针与分针完美地重合。我走出考场,明媚的阳光铺洒开来,整个人都恍惚了。真的就这么结束了么?我的心变得轻松然而又有一点失落。是的,都结束了。就像掠过的一阵风、下过的一场雨一样,时间从我手中不着痕

学习

如何科学地进行气功修炼

阅读(35)

科学练功的主要原则是按科学规律学习和掌握气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科学练功的第一个要求是选择一种适合于自己的功法。每个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都有自身特点,应该选一种与自身的心身需求相符合的功法。例如,喜欢活动的青年人可以选择以

学习

《周易》“否”、“泰”两卦的对待关系

阅读(36)

“对待”一词,常见于易家书籍。“阴阳对待”的概念,是指阴阳相反而并立,相比较而并存。朱熹对此有过解释,他说:“是两物相对待在这里,故有文;若相离去不相干,便不成文矣。卦中有阴爻,又有阳爻相间错,则为文。若有阴无阳,有阳无阴,如何得有文?”(《语类

学习

百合花开:女同性恋的文学呈现

阅读(42)

上个世纪,现当代文学中涉及女同性恋题材的作品非常有限,读者不多,评论家更少,几乎没能引起任何社会反响(百合是意指女女之间恋爱的隐语,该词源来自日本,1971年由日本男同性恋杂志《蔷薇族》的编辑提出,其后因日本出版的《百合族》系列书籍而广为

学习

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常规凝血指标变化及临床意义

阅读(43)

目的:检测重度子痫前期及正常晚期妊娠孕妇常规凝血指标变化情况,探讨常规凝血指标与重度子痫前期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度子痫前期患者162例,正常晚孕妇女125例。检测两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

学习

外婆串门记(4)作文800字

阅读(37)

可恶,可恶!很烦啊,经常叫嘛啊!我一边走一边想.姑丈又不再是我的姑丈了,干嘛还在叫我做这做那.那令人觉得恶心的眼神……姑丈本来是个好故丈,因为我很佩服警察!他是个警察,为人正直,但这是很久之前的事。他不再是我的榜样,我3、4岁的时候,他已

学习

私法自治论文范文精选

阅读(37)

私法自治论文篇1私法作为市场经济基本价值原则的经典表述,使经济、社会生活获得了一个完整的基础法律体系以及成熟的法治模式和法律方法。市民社会的私法自治具有积极的价值内涵与深远的历史意义,它不仅给个人提供了一个受法律保护的自由

学习

何以见“获得了暂时的超脱”

阅读(30)

从教以来,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教了足有五遍。这次备课,重温三年前的教案,越看越忐忑,最终内心生出一丝惭意。这份羞惭主要来自于对“如何把握作者情感”的简单化的处理。这种简单化具体表现为:(1)对情感的把握立足于文中直接言情的议论性语句

学习

张先与姜夔词的题序对比研究

阅读(31)

张先词作中大量题序的使用,对后来词人的创作产生了极大影响。姜夔对题序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乃是词史上的重要创获。从“轴心时代”角度考察二者在宋词题序发展流变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情性”与“风貌”、“情理”与“内容”、“言文”

学习

可爱的“金丝熊”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可爱的“金丝熊”,内容包括可爱的金丝猴300字,可爱的金丝猴。“金丝熊”其实是一只全身长满了金色长毛的迷你型小老鼠。(给“金丝熊”披上了神秘色彩)它比一般的老鼠要小三四倍,将它放在我的小手掌上,它可以随心所欲地爬来爬去(

学习

明太祖和洪武法制

阅读(35)

关键词:明太祖/法制方略/常经之法/权宜措置/重典得失/功过评价内容提要:对于如何评价明洪武朝的法制及明太祖朱元璋在创建明初法制中的作用,历来众说纷纭。本文运用综合考察的方法,对这一问题作了比较全面的论述。文章阐述了朱元璋的法律

学习

《黑天鹅》:白羽黑翼,人性矛盾的AB面

阅读(29)

[摘要]由达伦·阿罗诺夫斯基执导的美国电影《黑天鹅》以《天鹅湖》为剧情背景,用漂亮的芭蕾作为外壳,优美地讲述了一个关于芭蕾舞者的惊悚故事。由于影片被定位于社会惊悚片,整部电影通过特殊的镜头艺术来突出妮娜内心的黑白争斗,表现人物角

学习

谈汉字字体设计

阅读(34)

摘要:文字作为视觉传达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对文字设计中应及时作出清晰理论反应和不断更新设计方法。本文通过阐述字体设计方法、字体设计过程以及适用于屏幕显示字体的设计经验,以此向大众普及字体设计知识,使大众具有设计眼光,来正确认识字

学习

李振声:“中国小麦远缘杂交之父”

阅读(44)

2014年5月,83岁的李振声院士因杰出的科学成就被农业部评为“中国种业十大功勋人物”之一。如果说袁隆平是“杂交水稻之父”,那么李振声称得上“中国小麦远缘杂交之父”。“南袁北李”,一个研究水稻,一个研究小麦,都用数十年的心血和智慧培育

学习

基于H―P滤波法的中国小麦产量波动性分析

阅读(68)

根据1983-2008年中国小麦生产的时间序列数据,采用H-P滤波法对中国小麦产量波动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1983-2008年间小麦生产包括了6个完整的周期,平均年距为4.5年,其中扩张期的长度平均为2.5年,而收缩期的平均值为1.7年,扩张与收缩长度之

学习

小麦期货市场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小麦期货市场,内容包括小麦期货的现状及前景,美国期货市场的小麦多少钱一斤。对郑州商品交易所小麦期货市场的日流动性和波动性进行了实证研究。在考察流动性比率与波动性的关系时则在前人基础上建立了新的模型。通过实证得

学习

和田地区小麦三圃一田种植技术要求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和田地区小麦三圃一田种植技术要求,内容包括沙质土壤种小麦怎么达成高产,和田沙地怎么种植小麦和玉米。种子是重要的农资,是粮食增产最关键的因素之一。通过小麦良种繁育“三圃田”建设,保持和提高现有品种良好的品质及增产能

学习

春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春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内容包括春小麦滴灌高产栽培技术,美国春小麦高产栽培。一、选准良种优良品种是高产小麦的前提之一。要求具备如下两个基本条件:第一,耐肥耐水,中矮秆,不倒伏,抗病,产量稳定;第二,早熟或中熟,分蘖整齐,花多粒大

学习

探讨地膜覆盖技术在临汾市小麦生产中的积极作用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探讨地膜覆盖技术在临汾市小麦生产中的积极作用,内容包括极晚小麦地膜覆盖技术,小麦地膜全覆盖甘肃模式。小麦地膜覆盖技术是旱地小麦增产的一项关键技术,临汾市的旱地小麦占到总面积的60%左右,推广此项技术对临汾市小麦生产

学习

麦小麦:每个领域都有达人等

阅读(33)

别以为“达人”是网络时代的新鲜词,那是没文化的新时代土人才有的想法。早在2000多年前的里就有这样的句子:“圣人有明德者,若不当世,其后必有达人。”而唐代大儒孔颖达把这个“达人”解释为“谓知能通达之人”。在某个领域通达、知晓,可不就

学习

优质专用小麦――济麦22栽培技术要点

阅读(45)

本文为您介绍优质专用小麦――济麦22栽培技术要点,内容包括济麦22小麦品种适合江苏种植吗,济麦22小麦品种最佳播种期。[关键词]小麦济麦22栽培技术济麦22是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育成的超高产、多抗、优质中筋小麦新品种。2006年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