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来,我国经济在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正在饱受通货膨胀预期增强和国际贸易增速放缓的双重困扰,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在某种程度上加重了这种痛苦。我国的产业发展实现了由少到多,由弱到较强的转变,产业结构的变化也基本符合世界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我国在产业结构的调整中,依次解决了历史遗留下来的农业、第三产业和能源、交通、通信基础设施供给不足的矛盾,以解决这三个矛盾为战略方向,带动了国民经济的成长,推进了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经济矛盾;第三产业;自主创新
中***分类号:TD3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1-0255-02
一、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内容介绍
1.需求结构的优化
需求结构是在一定的收入水平条件下, 社会各个消费群体对各产业部门的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比例关系, 以及由需求所决定的产业间的相互关联关系。因此, 不同消费群体对不同产业(产品)消费需求结构的优化、不同产业(产品)对资本投入投资需求结构的优化、国内产业(产品)满足国际市场的出口需求结构优化等, 都是需求结构优化的重要内容。
2.供给结构的优化
供给结构是在一定社会生产技术组织和市场条件下, 作为生产要素的技术、资金、劳动力、自然资源等在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间可以供应的比例关系, 以及由供给所决定的产业间的相互关联关系结构。因此, 自然资源的禀赋及其供给结构的优化、投资结构的优化、劳动力供给结构的优化、生产技术结构的优化等一系列优化, 都属于供给结构优化的范畴。
3.技术结构优化
技术结构优化是指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间的生产技术结构、技术创新和引进结构、技术对生产的贡献结构、劳动生产率结构、产品和服务的技术含量结构等, 以及由此引起的产业间技术关联结构。因此, 优化技术结构, 就是要对产业间和产业部门间的技术装备结构、技术创新能力结构、劳动生产率结构、资源使用效率结构等一系列结构进行优化调整。
4.国际贸易结构的优化
国际贸易结构是指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进出口的技术、产品和服务的比例结构, 以及由国际贸易所决定的产业间的相互关联关系。所以我们认为, 对初级加工产品、精加工产品和深加工产品贸易结构的优化、对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贸易结构的优化、对高附加值产品(服务)和低附加值产品和服务的优化等, 都属于国际贸易结构优化的重要范畴。
5.国际投资结构的优化
国际投资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本国资本流出, 即本国企业在国外的投资(对外投资) ; 二是国外资本的流入, 即国外企业在本国的投资(外国投资或外来投资)。国际投资结构是对外投资和外国投资的比例结构, 以及对外投资在不同产业之间的比例和外国投资在本国不同产业之间的比例及其各种派生的结构指标。所以我们认为对外投资与外国投资比例结构的优化、对外投资在不同产业之间分布结构的优化、外国投资在本国不同产业之间分布结构的优化等, 都属于国际投资结构优化的重要范畴。
二、我国产业结构矛盾特征的原因分析
1.全球分工模式变化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新技术***和全球分工深化改变了产业发展模式和结构调整的外部条件,出现了新的产业发展模式和国际分工模式。在生产体制方面,过去主要是追求成本最低化、产品标准化的大规模生产体制;而当今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装备的现代化,出现了追求内在价值、按个性化定制的柔性生产、及时生产、敏捷生产体制,使得产品的竞争由过去的价格和品质竞争,转向价格、品质、个性化、响应速度和服务的综合竞争。其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全球分工深化,产品生产的价值链被拆分为单个***的节点在全球进行布局,国别之间的分工由产业之间和部门之间的分工,转变为制成品内部不同要素密集的部件或生产环节之间的分工。这就使得行业发展不同于过去通常要经历进口―进口替代―大规模生产―出口―产业转移的过程,发展中国家通常在某一生产环节,而不一定是某一行业或完整地产品生产参与国际分工。
2.经济发展是矛盾的原因
一是经济增长过度依赖投资,强化了投资与重化工业之间的自我循环。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这是一个以投资带动和重化工业为主导的时期,但是,我国现行体制又强化了这一特征,比如过度追求GDP,人为压低土地成本、环保成本、劳动力成本和资源成本等资源要素成本,刺激了对投资的需求。而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中,60%以上属于建筑安装,建筑安装带动最大的行业又是能源资源密集型和对环境影响大的钢铁和建材。因此,经济增长过度依赖投资,必将导致投资―能源、原材料型重化工业―投资的自我循环,同时也加剧了能源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二是加工业过度依靠加工制造环节,而研发、设计、品牌、供应链管理和营销等附加价值高端环节薄弱。在传统模式之下,随着工业化水平的提高,企业将逐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但全球化条件下研发、设计、营销、供应链管理等关键环节对外资的依赖,使得我国工业所占比重很高,在工业内部名义高度化提高很快,而实际上附加价值高端环节被外方所控制,工业实际高度化水平并不高,国内生产业难以快速发展,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型形成制约。三是出口过度依赖加工贸易。在国际分工方面,我国经济增长对加工贸易的过度依赖,使得国内产业固化在一般加工制造和组装环节。这是一个劳动力要素和中间原材料投入最为集中的环节,必然导致资源、能源的消耗强度高,污染比较重。而一般贸易中,低层次的一般贸易比重过高,企业之间主要依靠降低价格的低水平恶性竞争,不但加剧贸易条件恶化,还导致贸易摩擦加剧。
3.工业化阶段因素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推进,尤其是对基础设施、住宅、汽车等较大需求,加大了对能源、资源密集型产业的需求。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也曾遇到资源、环境的压力,面临“增长的极限”。以至于一些学者在70年代初提出了“均衡增长”、甚至“零增长”的主张。而事实上,发达国家经济并没有出现零增长,而是得到了持续发展。究其原因,正是依靠技术进步成功地摆脱了资源、环境的压力,成功地实现了以物质要素投入为主,向依靠技术和知识等软投入为主的转型。从我国来看,要从依靠物质要素投入为主的发展方式转变到依靠技术等创新为主导的阶段,又面临着研发水平低和劳动力素质难以适应的现实。我国虽然劳动力资源丰富,但受教育程度较低,技术人才短缺,也形成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制约。
4. 外延粗放的体制矛盾
一是财***体制的缺陷和***府拥有的资源、要素配置权过大,***府职能转变滞后。在目前地方***府还存在追求GDP快速增长的机制条件下,刺激了地方不顾资源和环境条件,通过直接和间接手段配置土地、信贷资源,盲目发展对经济增长拉动明显、而对资源环境影响较大的重化工业,放大了重化工业的弊端。二是土地、水资源、矿产资源、劳动力成本和环境成本被低估,资源要素价格扭曲,客观上造成了对资源和生产要素过度需求和浪费。三是信用制度缺失,地方保护主义盛行,技术创新、品牌培育、分工深化缺乏足够的制度保障,提高了交易成本,放大了研究开发、品牌营销等附加价值高端环节的风险,制约了专门化分工的形成和生产业的发展,也阻碍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三、完善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建议
1.自主创新能力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科技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经过多年改革与发展,以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突破口的一些重要条件开始形成:大规模制造能力的形成;配套产业水平提升;企业成为负责任的投资主体;科技投入不断增加。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仍然存在着很大差距。因此,中国应当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在一些对国家发展至关重要的关键战略领域和若干科技发展前沿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会对经济增长有突破性的重大带动作用。在这些关键技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形成自主创新和发展能力,事关中国经济***事安全和长期发展潜力,必须制定切实有效的国家技术创新战略,加大***府的扶持与支持。这是新形势下国家产业与技术战略发挥作用的重点领域。此外,还要加大在一些前沿科技领域的跟踪投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纳米技术与微系统、新材料与先进制造技术、洁净与高效能源、海洋技术、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技术等正在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其中可能孕育出引导下一轮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的主导技术。
2.以我为主综合利用全球资源
开放条件下的自主创新能力与封闭条件下的自主创新能力的含义大不一样。在封闭的经济中,具有自主创新能力,意味着“闭门造车”,从头开始自主开发所有的技术环节和零部件生产能力。而在开放条件下,技术能力是一个跨越国界的全球性的系统,不可能也不需要再从头开始形成自己的封闭技术体系。开放条件下,自主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技术集成能力,即一个企业能够有效整合内部外部技术资源的能力。经过多年竞争和积累,国内企业集成国内外技术资源的能力在提高,这是以我为主组合技术资源进行技术创新和开发新产品的重要基础。
3.加强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中国总体上处在工业化中期,近年来,住宅、汽车等产品进入大众消费时期,城市化进程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分工链条加长,装备技术水平提高,都对能源、原材料等基础产业和铁路、公路、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新的大量需求。虽然这些产业的发展对环境和资源造成一定的压力,但从经济发展阶段的基本要求看,我们不大可能“跨越”这些产业加快发展这个阶段。这些产业的发展要走新路子。受资源和环境生态等条件的约束,我们不可能重复走先行国家在这个阶段的大量消耗、大量废弃的发展老路子。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走新路子的可能性。由于这些行业的“重型”特征,在加快发展的过程中更要努力走出一条技术推动、资源节约、效率提高、环境良好的新型道路。
4.加快第三产业发展
与工业相比,服务业能源原材料消耗低,占用土地少,环境污染少,有利于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服务业能够促进消费,提高国民支出中消费的比例,有利于改善投资和消费比例;服务业中的科技、教育、文化、休闲健身等产业加快发展,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特别重要的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服务业已经是而且将继续是吸纳就业的主要产业,特别是从2001年以来,工业吸纳就业的能力已经成为负值,服务业是就业的主渠道。没有服务业加快发展,就业问题没有出路。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需要积极鼓励和引导。一是在制定宏观***策和结构***策时,要将促进服务业发展摆在重要地位。二是加快推进和完善垄断行业的改革,重点是放宽市场准入,引入竞争机制。三是加快服务业行业标准和行为规范的制定和完善。四是继续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开放带来的竞争效应和示范效应,将促使国内服务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增强竞争力。五是加强服务业发展基础条件的建设与完善,重点要扩大农村地区和中西部落后地区基础服务设施的覆盖面。同时,要加强监管,促进服务业健康发展。服务业中有些行业,由于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特殊地位,***府监管的任务很重。特别是服务业扩大对外开放要与我们的监管能力相匹配,做到既充分发挥竞争和开放的积极作用,又能有效控制和减少其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 刘世锦.我国产业结构升级面临的风险和对策[J].经济研究参考.2010年(13).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关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