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山学校创办于1921年,位于英格兰东萨佛郡的里斯敦村,距离伦敦约有一百英里,其创始人A.S.尼尔(1883—1973)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作为现代教育史上最著名的学校,它被誉为“最富人性化的快乐学校”和“因材施教的典范”等。与杜威学校及历史上其他实验学校不同的是:今天它依然存在,而且发展良好。这不能不归因于其一贯坚持的“让学校适应学生,而非让学生适应学校”的办学理念。
本文旨在从公民养成的视角审视夏山学校,原因有两个:一是“公民教育”是我国当下的教育诉求;二是夏山学校无处不在的“公民教育”。当前,虽然我国“公民教育”的研究成绩斐然,但在怎样培养公民等方面缺乏实践探索。
一、公民养成的人性基础:生而为善
在人性观上,夏山学校有自己独特的教育哲学,即坚信人生而为善,学生的天性是好的,他们并无罪恶的本能或恶意的倾向,如果他们表现出恶,那是因为缺乏爱。卢梭认为:世界上一切东西出自上帝之手时都是善的,但到了人手里后,就变成恶的;但尼尔认为:一切东西只有到了怀有恐惧之心的人手里,才会变成恶的。
“恐惧”,即有机体企***摆脱、逃避某种情境而又无能为力的情绪体验。“恐惧”具有极强的主观性,在很多情况下,它既使人臆想出不利的处境,又抑制人对自己和他人的信任,还限制人的行动。教师对未来的恐惧,会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产生非常恶劣的影响;而教师渗透给学生的恐惧,会使他们失去自我,甚至失去一切良好的品格。若要把学生从恐惧中拯救出来,教师首先要把自己从恐惧中拯救出来。另外,教师要有耐心,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成长。还有,教师要信任学生,并给他们勇气。
二、公民养成的情感基础:爱与归属
一般而言,“公民”是与“国家”相对应的概念,即公民总是某个国家的公民,也就是说,公民在法律上、认知上和情感上属于某一集体。虽然夏山学校的教育理念从未提及培养公民,但学生却具备了公民的基本素质——对他们所存在的集体具有爱与归属感。这是因为夏山学校坚持:无论何时,教师都要与学生同在;无论怎样,教师都要让学生感觉到教师的爱。
很多不被其他学校和社会认可的行为,在夏山学校能得到认可(暂时性认可)。得到认可后,相关的学生会静心思考自己的行为和需求是否真的值得认可,同时,教师的引导和其他学生的影响也在发生作用,最终使相关的学生自觉步入正轨。除了认可之外,夏山学校的爱还体现在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尼尔可以找学生一对一地谈话,以使学生感到被关怀。
这样一种对学生的缺点给予宽容、愿意等待学生成长的学校氛围,体现了夏山学校对人性本善的信仰之爱,既是教师与学生的信任之爱,又是学生与学生的尊重之爱。的确,夏山学校的环境带给学生的是信任感、安全感与同情心,既没有责备,也没有批评,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尊重并很好地彰显自我。而学生也会自觉维护这种美好的氛围,所以夏山学校的毕业生会说,如果再来一次选择的话,他们还会选择夏山学校,由此可见,他们对夏山学校的浓浓眷恋。
三、公民养成的教师素质:公民典范
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体,他们的理念、能力与行为方式会决定学校培养出什么学生。夏山学校因其独特的教育理念吸引了一批优秀教师。他们既对学校充满信心,又性格成熟、感情平衡,还能与学生平等相处。值得一提的是,他们中有很多都是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著名学府的高学历人士。具体而言,这些教师具有四个特征。其一,他们不会把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考试分数视为最重要的东西。因为在分数至上的情况下,学生不可能得到作为一个整体的人应有的尊重和发展。其二,他们是尊重人性与理智处事的成熟之人。夏山学校的学生大都是所谓的“学困生”,但这里的教师不仅不会因此而有任何道德上的优越感,更不会自赋权威地讥讽学生。相反,他们信任那些学生。当然,他们会限定学生的适度活动范围。其三,他们具有乐观、率真和宽容的性格。作为教师,他们的价值观和学生的价值观肯定会存在冲突,但夏山学校的教师对事不对人,他们从不因为某件事而厌恶某个学生。其四,夏山学校的教师始终以真实的面貌面对学生,他们没有任何遮掩与伪装。总之,夏山学校的教师是一群具备现代公民意识和能力的人。这样,开展“公民教育”就成为水到渠成的事。
四、公民养成的实践平台:自治大会
学校是促进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体化的专门组织。在学校教育时间增加和家庭生活时间压缩的背景下,学校在培养学生成为公民方面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责任。从本质上说,学校既是公共领域,又是培养公民最适合的场所。综观国内外有关“公民教育”的研究,可知,“公民教育”的实施有两个关键,即公民意识的培养和公民行动的实践。不过,公民意识的培养并不等于公民知识的说教。那么,学生的道德观念、是非判断能力和共同生活能力等公民素质如何培养呢?答案是:学校自治大会。
学校自治大会在每周六晚举行,主要处理一切有关集体和生活的事。夏山学校的每个教职员工,不论年龄大小,他们和学生都只有一票之权。在学校自治大会上,会有学生提出有关集体和生活中的具体问题,通过大家讨论,最终拿出一个解决方案或制定一项规则。例如,夏山学校有一个叫吉姆的学生,他把其他学生的脚踏板装在自己的车子上,被发现后,学校自治大会要求他退还脚踏板并取消他旅行的资格。但吉姆表示:那辆车子几乎被他的主人丢弃了,让他退还脚踏板,他接受,不让他去旅行,他觉得不公平。于是,学校自治大会进一步了解相关的情况。原来,吉姆很久没有收到零用钱,因为没有钱,他才去拿别人的脚踏板。结果是:允许吉姆去旅行,并设立一个捐助基金帮助吉姆修车。可见,学校自治大会严格按照民主程序(提出问题——讨论问题——了解情况——寻求方案——得出结论)进行。事实证明,夏山学校的学生非常遵守学校自治大会的决议。
在学校自治大会中,学生既明确了公民应有的行为方式(怎样处理问题、怎样讨论问题、怎样表达需求和争取权利以及怎样使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等),又增强了公民意识,从而在无形中达到了“公民教育”的目的。
五、公民养成的课程设置:促进交往
课程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渠道,对课程的不同理解会决定不同的学校教育生态。在夏山学校,课程是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包括学校教师教学的各门课程和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活动。
在夏山学校,上午是上课时间,愿意上课的学生准时到教室上课,不愿意上课的学生可自己选择去处。下午是自由活动时间。例如:中班学生在玩“官兵捉强盗”的游戏,大班学生在摆弄机器和无线电或制***和画画。天气晴好时,夏山学校会组织学生进行体育比赛。由于是寄宿制学校,夏山学校的晚上也是教育时间。例如:周一和周四的晚上,学校会组织学生到校外看电影;周二的晚上,中班学生进行分组阅读,大班学生听心理学讲座;周三的晚上,学校会举办学生舞会;周五的晚上,教师会组织学生排练话剧;周六的晚上,举行学校自治大会;周日的晚上,学校会上演学生自编自演的节目……可见,在夏山学校,主要是活动课程和实践课程。若从公民养成的视角来看,学生在各种游戏、活动中获得的交往体验、交往智慧和交往能力等的训练极具价值,也就是说,在公民养成的视角中,学校应将学生从课堂中***出来,从师生的单一交往中***出来,以帮助他们建立多种交际网络,从而积累共同生活的经验,并内化、整合参与共同生活的知识、技能,最终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课题名称:2012年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的路径、方法创新研究”;项目批准号:12ZD001。
(作者单位:北京市朝阳社区学院)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公民养成视野中的夏山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