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田除草以前大多用苗前除草剂,由于近几年春季播种期常遇干旱天气,除草效果不理想。为了利用苗后除草剂15%硝磺草酮悬浮剂进行科学除草,探讨其除草效果及安全性,我们进行了苗后除草剂防除玉米杂草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地为平地壤土,有机质含量1.8%,pH值6.9,玉米栽培形式为露地,垄距57厘米、株距33厘米。前茬作物玉米使用的除草剂为乙草胺加阿特拉津。试验作物玉米品种为金禾658。防除对象杂草主要有稗草、苘麻、鸭跖草、酸模叶廖(柳叶廖)、谷莠子等。
1.2 试验设计
试验药剂为沈阳胜源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15%硝磺草酮悬浮剂;对照药剂为大连松辽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10%硝磺草酮悬浮剂。试验小区面积22.8平方米,随机排列4次重复。各试验药剂处理分别为:①15%硝磺草酮悬浮剂每亩50毫升。②15%硝磺草酮悬浮剂每亩60毫升。③15%硝磺草酮悬浮剂每亩70毫升。④15%硝磺草酮悬浮剂每亩120毫升。⑤10%硝磺草酮悬浮剂每亩60毫升为药剂对照。⑥人工除草对照。⑦空白对照(不除草不打除草剂)。
施药采用喷雾法,施药器械为康达3WBS-18型背负式喷雾器。施药时间和次数,5月30日(玉米出苗后4~5叶期,杂草出齐3~8片叶),采用喷雾法施药1次,每亩按设计药量对水药液量45升。
1.3 调查记录和测量方法
气象资料,施药当日,晴,风速西南风2~3级,平均气温26.4℃,相对湿度40%。土壤资料,土壤为壤土,有机质含量1.8%,pH值6.9。田间管理按常规,一次性施用玉米专用肥每亩40公斤、种肥20公斤;采用种衣剂拌种,自然晾干。5月9日播种,单粒播种。杂草调查时间和次数,6月13日第1次调查,6月30日第2次调查,共调查两次。调查方法采用随机取样法,每小区调查4点,每点0.25平方米,第1次调查杂草种类、株数,计算各浓度药剂的防效;第2次调查杂草种类、株数和鲜重,计算株数防效、鲜重防效和总防效。并对总防效进行统计分析。药效计算方法:
株数防效(%)=
CK杂草株数-p杂草株数 ×100
CK杂草株数
鲜重防效(%)=
CK杂草鲜重-p杂草鲜重 ×100
CK杂草株数
作物调查时间和次数,6月12日第1次调查,6月30日第2次调查。调查方法采用目测法,出苗后注意观察玉米生长状况及有无发生药害发生。调查药效的同时,每小区选择1点,连续调查10株,记载株高、叶龄、叶色。药剂副作用观察,6月13日第1次调查,6月30日第2次调查,共调查两次。15%硝磺草酮悬浮剂每亩用量120毫升的有轻微药害。
2 结果与分析
2.1 药剂对不同杂草的防除效果
施药后15天,试验调查统计结果表明,不同药剂用量防除不同杂草的效果有明显差别,见表1。
施药后30天,按杂草株数统计不同药剂用量防除不同杂草的效果差别明显,见表2。
施药后30天,按杂草植株鲜重调查统计不同药剂用量防除不同杂草的效果,见表3。
2.2 药剂对的玉米安全性及产量影响
施药后调查表明,15%硝磺草酮悬浮剂①②③处理区玉米生长正常,株高、叶龄、叶色与空白处理区相近。处理④第1次田间调查叶片发黄,植株偏矮,但药效最高,产量略高于处理③。
3 试验结论
15%硝磺草酮悬浮剂防除玉米田杂草,每亩用药量50毫升、60毫升、70毫升、120毫升,喷药后15天(第1次调查)对杂草(稗草、苘麻、鸭跖草、酸模叶蓼、谷莠子)株数调查结果,总防效分别为44.5%、54.9%、66.1%、83.9%,对照药剂10%硝磺草酮悬浮剂总防效37%。第2次于施药后30天调查,株数总防效49.3、62.2、71、89.3,鲜重总防效分别为58.1%、69.8%、77.3%、91.7%;对照药剂(10%硝磺草酮悬浮剂)株数防效为40.2%、鲜重防效为47.2%。实验表明,15%硝磺草酮悬浮剂对玉米田阔叶杂草防效好,对谷莠子防效较差,对稗草、鸭跖草的株数防效不理想,鲜重防效尚可。试验表明,15%硝磺草酮悬浮剂防除稗草、鸭跖草在3~8叶期较适宜。每亩用15%硝磺草酮悬浮剂70毫升对大叶龄杂草的防除效果不理想。建议防除大龄杂草时要适当加大用药量,但每亩用药量不能高于100毫升。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硝磺草酮悬浮剂防除玉米田杂草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