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江伟,性别:男,民族:汉,籍贯:湖北武汉,单位:湖北经济学院,研究方向:中国哲学。
道家是先秦时期最重要的哲学流派之一,《老子》分为《道经》和《德经》两篇,故又名《道德经》。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完整的哲学著作,对整个世界哲学的发展亦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一般认为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但老子到底是谁至今尚存在些许争议。据司马迁在《史记》中提及三人。一个是周朝“守藏室之官”姓李名耳,字聃,年代稍早于孔子;二是与孔子同时的老莱子;三是晚于孔子的周氏太史,名聃。《老子》一书共八十一章,共计五千言。
“道”是老子思想的核心范畴,老子认为“道”创生天地万物,宇宙间的万事万物的演变都离不开“道”的支配。在《老子》第一章里指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里的“道”首先是指天地万物的本原,是宇宙万物遵循的规律与法则;其次也指人类生存发展中的规矩与尺度。因为这种东西无法言状,所以我们迫不得已给它起了一个名字,那就是“道”。老子对于“道”创生天地万物的过程还有一个更加详细的说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语出老子四十二章。这里的一或许是指混沌未分之气。由一而分化出了阴阳两气,也就是指天地。由阴阳两气而又相结合形成一种新的合气。最后由这种均匀适度的状态形成了万物。老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开拓者和创建者,是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代表人物。他所创立的以“道”为宇宙本原的学说与孔子创立的儒家学派即相对立,又互相渗透,相辅相成,都影响着中国几千年的思想文化。老子的宇宙本原论是中国哲学史上也是世界哲学史上最早的一次划时代的飞跃。老子眼见周王朝的统治日衰,为了探索新的救国治世办法,根据自然现象的瞬息变化探索出世界的本原,进而探索人类社会的演变。在商周时期,我们的祖先从日常生活中已经找出了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五种元素,作为宇宙万物生成的本原思想。老子又吸收了阴阳学说思想,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测,认识到万物都是“负阴抱阳”的统一体,也就是古代人们所说的混元气,混元气之中包含着阴阳两个方面,阴阳两种力量的相互对立,在一定条件下得到统一与转化,从而产生出新的物质。即是《老子》第四十二章中提及的“万物负阴抱阳,冲气以为和”
在《老子》二十五章中写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意思是说,道是人类应当效法的对象,依“道”而行才是正确的行为,这种即修身亦治国的要求都源于“道”的基本要求。第一;“自然无为”,人们应当自然而然的依其本性来发展生存,不要任意妄为,不要包含任何人为的成份在里面。对天地万物不要妄加干涉,只需要让它们按其本性来自由发展;第二,“柔弱不争”,老子认为柔弱胜刚强,柔弱代表着生机,是宇宙间普遍的发展规律。第三;“致虚守静”,指的是让自己的内心平静、清静、虚寂到极点,虚静表现为“无为,无欲”。用它治国就不需要各种法律制度约束和干扰百姓的生活,百姓就依其质朴本性自由自在的生存。
老子的无为论是中国道家文化思想的核心。老子认为,道生万物自然而然,不受任何意志的支配。就“道”听任自然而言就是指“无为”,就其生长万物而言又是“无不为”,所以“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所以人们的行为应该效法天道,顺应自然,遵循事物的自然趋势,不争,即是无为。道家的无为,并不是指人们不需要有所作为,而是指凡事要“顺天之时,随地之性,因人之心”,而不要违反“天时、地性、人心”,不能凭借主观愿望和想象行事。要科学的、合理的、遵循客观规律的办事。“自然无为”的思想在春秋时期重点在治国方面。老子的这一思想与当时的社会现状有很大的关系,春秋末期天下大乱,诸侯间互相征战,整个社会处于动荡不安的状况。而各个诸侯为了维系自己的霸权地位,各个招贤纳士,在此之间很多人都追逐功利,抢占财物。这样就激发了人们的占有欲望,让当时的社会民心紊乱,相互残杀。老子认为人的本性是质朴的,圣人治理天下,只需要关心百姓需求,削弱他们的追逐欲望,就能使人们回归到自然的本性,无需无欲的精神境界。
老子云“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意思是说天下人都知道美的东西之所以美,是因为有丑陋的存在才能做出比较。都知道善之所以善,是因为有不善的存在。有和没有是同时出现的,有困难才会有容易,长和短是通过相比较才显示出来,高和低是对比才显现的,音和声是通过相互唱和才优美,前后也是成对显现。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万物是通过对比显现出来的,没有单一的任何事物,万物是统一对立的关系。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变动的前提就是相互之间有区别有对立。而“反着道之动”正是老子辩证法思想的总纲。这里的“反”指相反和反复。意思是说任何事物如果向其极端发展,都会向着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这句话便成了老子在处理其思想、***治等问题的有力武器。《道德经》里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老子哲学与古希腊哲学一起构成了人类哲学的两个源头,老子也因其深邃高远的哲学思想而被尊为“中国哲学之父”。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去年国家***在出访金砖国家前夕会见媒体时说,这样一个大国,这样多的人民,这么复杂的国情,领导者要深入了解国情,了解人民所盼,要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自觉,要有“治大国如烹小鲜”的态度,丝毫不敢懈怠,必须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对于“治大国如烹小鲜”这句话,有不同的解读。“治大国如烹小鲜”就是出自《道德经》第六十章。原文是“治大国,若烹小鲜”,是《道德经》中的一句名言。老子把“治大国”与“烹小鲜”联系起来这是有典故的。商汤时期,汤向臣子伊尹询问饭菜的事。伊尹建言:做菜既不能太咸,也不能太淡,要调好作料才行;治国如同做菜,既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松弛懈怠,只有恰到好处,才能把事情办好。商汤听了,很受启发。遂重用伊尹。从此,历朝历代有作为的执***者,无不从“治大国如烹小鲜”中汲取治国理***的营养。对于这句话的意思,有不同的解读,一种说法是“治理国家就像是在烹制小鱼一样,小鱼肉质鲜嫩,若在锅中不断搅动,那么小鱼将会被捣烂。”另一种流传较广的说法是“治理大国应该像烧菜一样难,应该像烧菜一样精心,两者都要掌握火候,都要注意佐料”。处理大事的时候要特别小心,要慢慢来,不能匆忙大意。我们将来如果做什么事,无论什么方面,一个大问题到手的时候不能大意,要谨慎小心。但谨慎小心又不要过分,太过分用心,火又太大了,味道就不同了。如果完全不管,则火熄就不成功,所以老子的“无为而无不为”,也就是“烹小鲜”的道理。其实我们每人各有不同的人生境遇,在遭遇任何烦恼问题时,在很困扰的时候,可以铭记老子这一句话,出现大问题时要“如烹小鲜”,冷静地思考,理清自己的思绪,不要害怕困难与麻烦。许多人在面临一些棘手的问题时总是不知所措。所以,要懂得“如烹小鲜”的道理。
老子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哲学家之一,他不但创立了道家学派,而且其思想对于整个世界具有深远的影响。其宇宙论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与神话故事相反的本原学说,老子思想中丰富的辩证法观念关于解决矛盾中对立的双方转化问题对后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是中国传统思想学术史上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