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文章,凡识字者人人皆会;可将文章真正读懂,却未必人人能做到。尤其对于要应试的学生来说,解答阅读理解题,读懂文章是关键。将文章读懂了,解答题目时会得心应手,答题完毕后也会心中有数,可是如果没有真正读懂文章,答题时会顾此失彼,做完题后也会觉得十分茫然。那么,究竟怎样做才能读懂文章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应予以重视:
要读懂文章,首先应有一颗能静下来的心。朱熹有言:“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久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心若静下来,语言自然会被理解,情境会在头脑中浮现,情感会在胸中激荡,道理也会在心中了然;反之,心静不下来,读文章时则会浮光掠影,无法真正进入文章所描绘的意境,那就谈不上理会作者的情感倾诉和道理的阐述了。尤其是对融描写景物、抒发感情、阐述哲理于一体的散文来说,这点尤为重要。而结合近几年武汉市的中考阅读文章来看,2010年《念你们的名字》、2011年《萧萧池塘暮》、2012年《美丽的邂逅》无一例外都属于散文文体。而这类文章往往内涵丰富,语言优美,不静下心来,很难进入到文章的意境中,那就不容易体会作者的思想或情感了。因此,在平时的阅读训练中,应努力培养自己静下心来阅读的良好习惯。
要读懂文章,还应注重阅读的方法。每篇文章至少要保证阅读两遍及以上,第一遍阅读应是从标题到文章读完,逐字逐句,标上自然段,划出关键词句,尤其是开头段、结尾段、衔接过渡段等;下面这一点笔者认为尤为重要:沉思。第一遍阅读完成后,静下心来想这样几个问题: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能否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文章的作者要告诉读者什么:一种情感?一种哲理?……能否在文章中找到某种暗示;文章在行文上有怎样显著的特点?语言、结构……实际上,这三个问题简单来说就是文章写了什么、写作意***是什么、怎样写的。对这三个问题进行沉思、琢磨的过程,就是读懂文章的过程。以2012年武汉市中考阅读文章为例:《美丽的邂逅》就内容而言,写的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碰到了一本被一个叫做“慧”的女孩珍藏了十年的书,给我带来了很多美好的感受;就写作意***而言,作者希望人们珍惜书,静心读书,通过读书来提升个人的思想境界和修养,也希望我们的社会形成全民读书的良好风气,以振兴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就写作上的特点来说,语言形象生动,字里行间渗透了作者细腻的情感。琢磨了三个问题后,有必要再来阅读文章,此时的阅读,熟悉感会大大增强,这个时候应将所给的问题也一并读完,有了刚才思考的基础,此时,四道考试题也显得简单些了,以《美丽的邂逅》为例:第13题(作者为什么把在旧书摊上淘到一本书称作一段“美丽的邂逅”?)、第15题(读第六段,说说作者在“掩卷沉思”中表达了哪些情感?并概括情感产生的原因)考察的就是有关内容方面的问题,第14题(结合句中加点的文字,品析作者是怎样表现“邂逅”的美丽的?)就是有关写法技巧的问题,而第16题(结合文章的主旨,说说作者在文中表达了哪些愿望?)正是考查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的。
最后,要读懂文章,还需进行相关的联想、对比、总结。回顾自己学过的、读过的类似文章以及对此类文章进行的分析、讲解、归纳总结等,以便准确把握文章的重点。
还有一点需要补充说明的,针对目前的中学生来说,考场上的那篇文章它是要唤起我们的一种生活体验、一种情感认同、一种思想启迪,是对我们的成长有帮助作用的,所以,将阅读文章和个人成长结合起来理解,也是不可忽视的。
学会读懂文章,也就把握住了阅读重点,它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坚持训练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这样在面对考场上的阅读文章时,才会从容!
张晓燕,华中科技大学附属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