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雕在我国有千百年的历史,艺术价值颇高,从产生到繁荣,无不深深地烙下中国传统文化的痕迹,是我国工艺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石雕作品种类繁多,各有特色,众多雕刻高手都在用不同的方式表现石雕艺术,要做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可要煞费苦心。摆在每个从艺者面前首要任务就是如何进一步提高技艺水平,创作出高水准的石雕作品,这不仅需要数十年的雕刻积累和对艺术的深刻理解,还需要读懂石头的“生命”和“语言”。正因为石头是有灵性的,所以艺术创作者需根据石料的特点进行构思,选择最恰当的题材、造型结构和雕刻技法进行有效的创作,才能成就一件完美的石雕艺术作品。
一、丰厚内涵、主题突出
就石雕的构思而言,人物和动植物都是中国石雕艺术史千百年来不可或缺的表现题材,雕刻表现手法也是最为复杂的。石雕艺术家没有像西方雕塑一样直观地雕刻,而从感觉和理解出发,象中国画一般运用经济的语言,简练、明快,以少胜多而又耐人寻味,常常给人行云流水、一气呵成的艺术享受。不管在空间还是时间上都叙述动人的故事,或抒情或象征,都以诗一样的形态集中概括,以独特的视角和对人物性格的理解而进行精雕细琢,并赋予作品以灵魂,对主体的塑造贯穿整个石雕作品的中心。
石雕艺术的精髓在于理想的表现。石雕艺术家在进行创作构思时,它必须首先选择好题材,发挥创作的主动性,把一些历史因素和自然场景加以巧妙利用,烘托主角的完美形象。那些远古流传的神话和传说故事几乎成了我创作不可或缺的主题和素材。石雕作品《景阳岗豪杰》的素材就取自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梁山一百零八将之一,人称行者武松,神武非凡。《水浒》第二十三回这样描述他:身躯凛凛,相貌堂堂。一双眼睛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胸脯横阔,有万夫难敌之威风。话语轩昂,吐千丈凌云之志气。心雄胆大,似撼天狮子下云端。骨健筋强,如摇地貔貅临座上。如同天上降魔主,真是人间太岁神,浑身上下有千百万斤神力。”曾经在景阳冈上空手打死一只吊睛白额大虎,“武松打虎”的事迹因此在后世广为流传。
此作品就是把传统的武松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传承和沿续下来,虽然后现代主义发展和抽象思维的冲击下,传统题材相对褪色,但创作的初衷乃是艺术的灵魂,不仅表现在石雕主题内容的丰富性上,也是表现在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写实的艺术风格上。好的创意主题会给作品注入了灵魂,在追求石雕语言的多变性和刻画空间的自由性的同时,不被客观物象所奴役,使创作更纯粹,以求达到“以心求境”的艺术效果。
二、点石成金、巧取俏色
石雕作品刻画成功很重要的关键取决于材料精确的选择,个性化材料的充分利用,以石的宁静、沉稳传达出生命活泼的韵律。美国哲学家桑塔耶纳在《美感》一书中有这样一句名言:“假如雅典娜的巴特农神殿不是大理石筑成,王冠不是金子制成,星星没有火光,它们将是平淡无力的东西。”他强调了材料的审美价值,并将其视为形式审美效果的基础。
石材不仅是拭物造形的载体,同时还担负着传递情感的功能,具有独特的价值和非凡的意义。很大程度上,石材的这种意味是无穷的,是艺术作品的情感的有效传达。托尔斯泰曾说过:艺术就是情感的感染,真正的艺术家就是表现情感。实际上石材就是石雕艺术家情感表达的载体,对石材的有效应用正是抒发自己情感的一种表现形式,不仅注重石材本身的美感价值,更是借助材料的美感传递自己的内心体验。
因此,石雕艺术家在选择石材时也显得尤为重要,相对西方用普通石材来表现高贵单纯的人物形象就似乎单调了许多,不足以表现艺术形象的内在精神,而只有带着神秘色彩的石材反而意义更深,更具收藏价值,才能表现出一种深层次的美感,使整体人物的形象更丰满。当然,并不是说中国的石雕家就从不选择普通的石材,只是他们理解这些石材的精神内涵有所不同罢了。
这件《景阳岗豪杰》的作品石材选用寿山石中的芙蓉石,对此品种的石材,其突出的特点便是天然的色彩元素十分丰富,著名金石书画家陈子奋先生在《寿山石小志》中曾经称赞:“黄芙蓉则淡黄与朱黄,通灵明媚处,大有桔柚玲珑映夕阳之韵致。红芙蓉则红块片片,浓若牡丹,娇艳夺目。琉璃满地,玛瑙堆盘,不能过之。芙蓉石之质与色,直可与田黄冻石雄峙寿山。古从重其雅洁,拟以羊脂。”正因芙蓉石通体具有浓郁的色彩,细腻的质感,石质的纯、净、鲜、透、灵等特点更能突显对作品的深层次的理解。
虽然寿山芙蓉石属于较好的创作材质,但是如何完美地运用其丰富的色彩创作出独特的艺术效果,取决于创作者能否将色彩学的原理和石雕创作工艺相结合。在创作时,通过观察表面的质感和内部纹理,以及把握石头的重坠感、涩阻度、吃刀流畅与否,并且结合“俏色取巧”的原理来设计、雕刻,根据石材的形状加以多变性运用,然后再对原石进行精雕细琢,才会使作品更立体丰满,还大大提高石雕本身的工艺特点和艺术观赏价值。
三、构思严谨、布局合理
为使造型更符合追求的意境,这就要精心构思与巧妙设计。在创作的时候,不仅要突出人物的外貌、表情和动作,强调真实效果的塑造,更要精确人物的感觉和理解,通过作品中场地背景的设置、陪衬物的烘托,来表现作品要表述的事件和中心。
德国哲学家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曾说:“艺术家不应该先把雕刻作品雕好,然后再考虑把它摆在什么地方,而是在构思时就要联系到一定的外在世界的空间形式与地方部位。”这就是说,石雕的设计不能孤立地考虑自身的表现,陪衬物也讲究其在作品中的位置、角度,并体现作品层次的疏而不空、密而不塞,并和主题人物相协调。
在设计《景阳岗豪杰》的结构布局上,十分讲究透视和层次分明,依照石雕主题特性合理地安排作品所要表现的内容,重点把握作品的细节,按景物分布前后与大小的不同要求,雕刻的厚度也有所变化。厚薄不一,造成视觉上的变化,使整个作品画面远近得当、和谐融合。让人感受到石雕的天然情趣。经过这一系列艺术形象的合理布局后,使画面协调统一,做到用结构表现造型,用造型传情达意,使此石雕作品的每一个层面的构成部份都能准确传达作品的深层文化内涵。
四、因材施艺、精雕细琢
该作品选用的寿山芙蓉石色彩丰富、细腻通透、柔软易攻,是不可多得的精品。但任何石头天生会有纹理,会有些许瑕疵,在石农开采过程中也会造成一些裂格,因此在下刀前我仔细寻思能展现出石头特色的雕刻题材,以寿山石的不同颜色进行巧妙布局,更要巧妙的处理这些瑕疵、纹理、裂格,化腐朽为神奇。
所谓“方寸天地,纹丝见功夫”。石雕作品贵在精致,愈是细微,愈显技艺功夫之深,它的艺术价值也越高。《景阳岗豪杰》在审石设计定稿后,确认好所要表现景物和人物的层次,在不破坏自然美的情况下,用手凿和小铲刀进行景物的雕刻,因材造势。雕刻武松的时候,选色以人物的脸部为纯色,接着安排头,身体,手脚,因材施艺进行创作,以芙蓉石部份独特的红色雕刻成武松的头发,开丝非常细腻,十足的动态更显“怒发冲冠”之势;以黄色部份雕刻人物怒目圆瞪的面孔,雕刻手法夸张立体,非常生动;利用芙蓉石的色泽配以相应的高山青松,缭绕云烟,为主体事件造势。
此作品刀法圆润丰厚,施以圆雕、镂雕、浮雕、薄意等技法,所雕刻出来的的武松昂目怒视的表情和挥拳左下的动作虽有所夸张甚至抽象,其效果将武松那超人的神威和武艺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其中圆雕和浮雕并用,加深对主体人物的神态刻画,使细部特征突出,同时讲究人体结构的比例,衣褶的柔和流畅,通过深入细致的雕琢,立体而又深度地塑造人物的精神气质,让人一见就有“形韵传神,栩栩如生”的形象感觉。后侧的峰峦叠障、层次奇崛,脚下的老虎痛苦咆哮,后背弓起,右爪硬是在底下刨出一个土坑的细节刻画更突出武松的勇猛,使作品整体表现更具有艺术感染力,给人的印象更鲜活、更特殊而深刻。
总结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此乃创造精神与自然对象之和谐沟通,呈现的是天人合一的境界。在我看来,中国石雕的特殊魅力,不仅体现石头的精致和唯一上,也体现在造型的唯美和精湛的雕刻工艺上,更是体现在博大精深的文化意蕴上。我们的石雕事业还会不断地向前发展,无论在题材、石材、技法、造型上都会再创造出新的特色来,它将日益丰富多采,与人类的文明同在,与时代精神共同发展。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文章本天成 妙手偶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