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本传统武士道精神是通过吸收多种外来文化精髓而形成的针对武士阶层的道德准则和技能要求,是一种内在的、注重个人修养的精神价值体系。然而,到了近代却被日本右翼分子所滥用,对其进行了重新改造,使之成为右翼运动的推动剂,违背了日本传统武士道的精神内涵。
【关键词】日本;武士道;右翼;文化
中***分类号:K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4)02-271-01
武士道精神被称为日本的“大和魂”,是日本国民道德价值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其原本只是一种日本武士阶层世界观和人生观及所应尽义务与职责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后来才逐渐扩展开来。日本右翼则在这种扩展过程中人为地对其进行了片面解释和利用,使之背离了其原本应有之义,本文主要分析日本右翼份子如何使武士道精神与其自身主张相结合,滥用武士道精神。
一、日本右翼定义及思想渊源
右翼这个***治名词最早源于法国大***时期的国民公会。当时,从***台议长的角度看去,保守派的吉伦特***坐在右方席位。从此,凡属反对社会进步、反对***、反对自由民主的***派以及超国家主义的***派等具有保守特征的派别就被冠以右翼的头衔,均称之为右翼。日本的“右翼”和“左翼”是从此借过来的,但日本的右翼与法国的右翼还是有区别。日本的右翼实际上相当于法国的极右翼,就是当今国际社会的极端民族主义者。
日本右翼思想起源于种族优越的神话。日本民族的这种优越感就是发端与史前时期的神话传说。在《古事记》和《日本书纪》中就以神话的形式生动的描述着这样的思想:日本是神的国家,天皇的神的子孙,是神在现世的代表。日本的国土及其万物,都是神缔造的,因此日本是世界上最优秀的种族。由于这样的历史著作是以正史的形式出现的,所以这样的思想渗透到日本社会的各个领域,形成了日本人独特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观。
二、武士道的思想来源
“武士道”一语出现在日本的战国时代,江沪时代才被广泛使用。武士道,意味着武士在其职业上和日常生活中所必须遵循之道。它是日本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一种特有的精神。实际上,它伴随平安时代武士团的兴起而产生,在武家执***的镰仓时代兴盛发展起来,江沪时代得益于儒家思想而大成。追溯其文化渊源,武士道吸收了神道、佛教(主要是禅宗)、儒家(孔孟之道)等各种思想,可说是“杂家”。正是由于不断汲取各种思想流派的养分,武士道才能适应各个历史时期的具体条件,不但没有中途夭折,反而发展成长,创造出新的独特的思想体系,渗透进了日本人思维的深处。
三、日本右翼对武士道的传承和异化
(一)日本右翼很多来源于武士阶层
明治初年对封建武士阶级进行改造后,使武士阶级不复存在,旧武士阶级迅速分化,但一批资产阶级化的士族作为明治时代的新武士,活跃在***治、经济、***事、文化、思想各个领域并成为主导力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这些人掌握日本统治权力,充当了日本近代资本主义发展和国家***国主义化的主角。这些人的共同之处就在于自幼皆深受武士道精神熏陶,自觉不自觉地遵循着武士的价值观念和行动准则理解而处理日本的资本主义发挥发展问题。因而,武士道精神被继承和发展,成为维新领导人向日本国民,特别是向***队和学生进行灌输的最重要的伦理典范。
(二)武士道由禅宗中的注重内省转为对外侵略的精神支柱
武士道精神原本从禅宗中汲取的哲学养分是一种内省式的,注重个人修为的思想,武士道主要被用于武士的自我道德修养。但是近代以来的武士道却转化为皇道的武士道或者神道的武士道,武士道成为了“神之道”在战斗方面的表现。江户时代后期,日本阳明派学者、明治维新的先驱吉田松阴,在山鹿素行武士道论的基础上又提出了“七规七则”和“忠魂不灭”说,认为一般人死则魂灭而忠魂不同将永久不灭。这种理念与禅宗的主张生死无别,悲生而轻死的教义相结合共同服务于天皇领导下的***国主义战争,鼓吹为天皇效死,对于欺骗日本人民盲目充当侵略战争的炮灰发挥了很大作用。
(三)近代武士道违背儒教文化“仁”的思想
中日文化交流源远流长,武士道的形成、发展和演变自然离不开儒家思想的影响。“孔子的思想是武士道之道德教义的思想基础。在五伦的遵守以及处事的智慧上赋予武士道正确的中心思想;孟子的平民思想和丰富的人情观则充实了武士道的内涵。”国内学者大多认为:“隋唐时期,儒学传入日本,深刻影响着日本***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自然也成为武士道的思想源泉。”儒家的仁治思想,对于武家***治是不可缺少的。但近代武士道在日本右翼势力的推动下与***国主义想结合成为了最具危险的战争之道、杀人之道和侵略之道,崇尚穷兵黩武的***国主义精神,对亚洲各国造成了深重的灾难,严重违背了传统武士道精神中“仁”的思想。
日本传统武士道精神到近世以来随着与日本右翼所提倡的“皇国史观”的结合,其内涵已经发生了严重变化,武士道精神已经失去了其应有之义,成为了日本右翼运动的工具。通过分析这日本右翼势力对武士道精神的传承和异化,正好说明了日本右翼为了达成自己的***治目的而愚弄人民、曲解文化内涵的本性。
参考文献:
[1]新渡户稻造.武士道[M].张俊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2]朱东旭,王新.日本武士道与日本右翼势力关系论[J].唐山师范大学学报,2009(7).
[3]何理.日本右翼的历史反战演变及影响[M].湖南人民出社, 2009.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日本右翼势力与武士道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