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德国哲学家胡塞尔的创立了现象学,具有数学基础的胡塞尔在哲学的构建上非常严谨,现象学的建立在哲学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针对胡塞尔建立的现象学,他也提出开了一套现象学方法:还原法,分为本质还原的方法和先验还原的方法,在还原的过程中,“悬搁”是必进的过程,即是对一切可疑的物体都打上括号,存而不论。胡塞尔的哲学体系非常严谨,虽然有些缺陷,担任值得我们深入学习。
关键词:现象学;现象学方法;还原
胡塞尔的现象学在哲学史上占据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在哲学的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我们仍要深刻学习,这对于一个哲学初学者有着重要意义。
一、现象学及其方法产生的背景
生于1859年得德国哲学家埃德蒙・胡塞尔在20世纪初开创了一门崭新的哲学――现象学.胡塞尔的哲学思想发展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1心理主义阶段;2 在批判心理主义的过程中形成一种有些类似于柏拉***实在论的本质观,并形成作为“描述的心理学”的现象学阶段;3 先验唯心主义的现象学阶段。
每个哲学家都在寻找一种可以适用于这个世界所有问题的哲学方法,而胡塞尔就其一生建构了现象学。他在初期对于数学有浓厚的兴趣,集中精力研究数学和物理学,所以他建立的哲学体系非常严谨。数学是一门严格的学科,胡塞尔在哲学研究领域将数学的精神融入了哲学,使他的思想严密而具有很强的逻辑性。现象学主张反对世界的一切,包括自我,实行悬置、排除和彻底的反思;意味着对传统的反叛,并自成一个新的传统,在胡塞尔看来,哲学的局限性,也可以说是人的思维的局限性与哲学的二律背反似乎是可以被理解接受的。他曾说一个现象学家如同“穿越闻之世界地域的求职探险家,它在其旅程中仔细地描述着无人走过的地段上所呈现出来的东西。这位探险家没有捷径可走,却永远充满这样的自信,即他必须说出的东西,一定是在某一时刻、某一条件下发生的或者说呈现的东西,并且对其亲见事物进行忠实描述。因其描述的忠实而永远保持其价值,哪怕后继的探索者可能会使用改进的方法去进行更为精准的描述”。胡塞尔在1907年对现象学做出这样一个定义:“现象学:它标志着一门科学,一种诸科学学科之间的联系;但现象学同时并且首先标志着一种方法和思维态度:特殊的哲学思维态度和特殊的哲学方法。”从其中,我们可以理解出两种含义:“作为方法的现象学”和“作为哲学的现象学”。
胡塞尔指出,若果我们单纯的预设并接受那些本已经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的认识论和形而上学的前提,并且这些设定的前提暗含着被所有实证科学接受的,就不能按照必要的彻底的完成研究。也就是说,无论多么透彻或认真的去反思,我们的头脑中都会有客观化和世俗化的经验,但我们在解决问题时不能把这些事物看作本来确定的存在,应对其本身存疑,这样,我们在研究科学与思考哲学时才会严谨。所以现象学的研究是必要的,而我们进行现象学研究的方法也有着重要意义。
二、现象学的方法
在这里,我们进行现象学研究的方法可是说是以一种自然地态度进行理论思考。现象学方法是用来为解决现象学问题服务的。胡塞尔认为现象学问题主要有本体论和形而上学两类,相应的,现象学方法也主要有两种:本质还原方法和先验还原方法,即还原法。“‘还原’,无论是超越论还原,还是本质还原,就其否定意义而言,它是对某些东西的排除;就其肯定意义而言,它是向某些东西的集中,是对某些东西的保留。”这里的“还原”并不是指客观事物,而是指一些呈现在人意识中的一切东西,如自然物质、数理实体、价值、情感、意志等。两种方法是在不同哲学家眼里有不同的地位,尽管本质还原是必须的,但先验还原却是现象学独有的方法。在还原的过程中,有一个必经的过程,就是“悬搁”,胡塞尔常用“加括号”来表述,又叫中止判断,表示对于一切给予的东西打上可疑的记号。
1. 本质还原的方法。
本质还原又叫本质直觉,是一种唯一具体的操作方法,“本质”在胡塞尔那里的意义与(Idee)相近,也可理解为柏拉***的理念,但又不同于康德的理念,“‘本质’首先标志着作为个体的何物而处于个体自身固有的存在之中的东西。”胡塞尔认为,最基本的逻辑规律不可能通过推论得知,因为推论总要依据前提,而最基本的逻辑规律是一切推论的前提。他认为最基本的逻辑规律是直接的被直觉到,不需要以任何事物为前提。因此,我们需要认识事物的本质,通过直观就可以。
本质还原的方法的基本原则是“面向事物本身”。胡塞尔在《逻辑研究》中《观念》中这样表述这条“一切原则的原则”:“每一种原初的给予的直观是认识的源泉,一切在直觉中原初的提供给我们的东西,都应干脆的接受为自身呈现的东西,而这仅仅是就在它自身呈现的范围内而言。” “悬搁”――在这里的作用就是在个别事物的直观基础上将其共相呈现出来。
假如说,认识某一样事物,我们就应该展开我们自由的想象,将其规定性方面改变,这具有随意性。一件一件的改变、去除,(同样,我们也可以给事物不断增加规定性。)我们经过了相同-相似-模棱两可-不同的过程,直到我们认为再改变的这一项它就不再是物质的为止,我们就找到了我们的答案。这是一个自由变更的过程,这个过程经历了改变事物时就改变了它作为该事物的本质的过程,在此同时,我们了解到该事物变成另外一个事物的边界是什么 。这样的边界意义重大,对于确定某一事物的本质起决定性作用。胡塞尔常用红来举例子,我们所了解的红是在具体事物中所了解到的,红在我们的观念中是红色的东西,这只是关于红的几个因素,本质的红是什么,我们在现实中很难把握。我们通常了解的红纸是通过纸的大小,红的程度,而对于红本身我们必须通过指向红的“一般之物”。
2.先验还原的方法
“先验还原”又叫“超越论还原”。尽管本质还原的方法是必不可少,但它却适用于所有本质科学,先验还原的方法却对于现象学来说是独有的方法。施皮格伯格在《现象学运动:一个历史的导引》中这样说:“超越论还原日益被看作是现象学的同义词。” 先验还原是指把那种有关世界是自在的、客观的存在的观点还原为世界是相对于主体而存在的观点。
胡塞尔用了不同的方法进行先验还原:笛卡尔式的方法、心理学的方法、和本体论的方法(康德的方法)。
1.笛卡尔式的方法
先验还原的方法首先源于怀疑主义,胡塞尔说:“在认识批判的开端,整个世界、物理的和心理的自然,最后还有人自身的自我以及所有上述这些对象有关的科学都被打上可疑性的标记,它们的存在,它们的有效性始终是被悬置的。”所有的认识,从一开始都应把他的外在排除在外,因此认识自始至终都是纯自然的,都是没有任何依靠的。以这样的认识建立起来的认识体系才是可靠的。笛卡尔在“我思故我在”中就有现象还原的倾向,但并不彻底。笛卡尔从“我怀疑”推出“我思”以及作为“在思想的我”的存在,这为认识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开端。受笛卡尔的方***怀疑的启发。胡塞尔认为我们应该将意识也绝对化。“我思”仍是一个经验的主体,我们的目的是将所有经验之物都排除,只留下纯粹的纯粹之物,这是在经历一个彻底的悬搁过程。
2.意向心理学的方法
胡塞尔的思想发展阶段就是从心理学开始到心理学批判的,因此这条道路是他亲身走过的。意向的心理学所关心的是心灵之物,这样就去除了所有自然物理,从而相对纯粹,但实质上,它仍是“一门与纯粹几何完全相类似的,更具体的说是与先天自然科学完全像类似的科学,一门自然意义上的先天心理学。”我们并没有获得纯粹的本质。真正纯粹的本质是我们将对于心灵本身与世界实体潜在被认同的关系去除时,“只有当我们意识到这种联系并且有意识判它为无效时,并且由此而使变项的最广泛的周围世界的视域摆脱所有联系、所有经验的有效时,我们才能创造出完全的纯粹性。而后我们可以说是处于一个纯粹的想象世界中,处于一个绝对的可能性世界中。”
3.本体论的方法(康德的方法)
康德的先验还原与笛卡尔的方法在和胡塞尔的著作里常常是混杂出现的。人们往往已经习惯于在自然的观点中生活了,所以常常不自觉地用客体性去解释主体性,因此会有这样一个悖论:需正视的对象成为了证明它的根据。“本体论的方法并没有从直接自我给予性为出发点,而是从对一个特殊的本体论区域(比如说,观念对象或者物理对象的区域)的分析开始的。”将主体本身限制于其自身,这样我们所遇到的主体就不再是经验的主体了。
在运用本质还原和先验还原的基础上,胡塞尔在晚年提出了目的论的历史解释方法,它是对于前两者方法的补充,但主要运用于研究生活世界。
三、现象学的学习意义
胡塞尔的现象学在批判心理主义的基础上提出了现象学,现象学的确立,引导了世界范围内的现象学运动的兴起,直至今日,现象学诞生已有一百年的历史,它的影响仍在持续,胡塞尔现象学是在各个领域内以潜移默化的方式起着作用。它的地位在哲学界是不容忽视的。虽然胡塞尔毕生想要建立一门严谨的科学方法,但终究胡塞尔留下了许多问题,我们且不谈这样的方法是否行得通,其本身对于哲学界都是有创新意义的一举。
胡塞尔强调我们要回到事实本身,面向事实本身,但彻底的悬搁有让我们甚至无法下一个定义。并且,加括号的方式在实际操作起来是有一些困难的,我们在思考问时就已经有了前提。比如,我们在思考世界源于何处,首先就会有一个世界存在的前提,而在世界存在的前提之前,就必须了解存在的标准是什么,这样循环往复,我们就得不出一个结论,因此,我们无法下任何一个定义。在现象学方法的学习上我们在某些问题上是有漏洞的,但我们在哲学的学习中,我们首先要去理解哲学家的思想,而不是着急去批判他的缺陷。所以深刻学习胡塞尔的现象学是非常必要的。(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
参考文献:
[1] 丹・扎哈维 著 《胡塞尔现象学》 2007年上海译文出版社
[2] 倪梁康 著 《意识的向度》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年版
[3] 埃德蒙特・胡塞尔 著《现象学》 重庆出版社 2006年版
[4] 倪梁康 著 《现象学的始基》 广东人民出版2004年版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简谈胡塞尔的现象学及其现象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