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戏剧是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我国戏剧更是有许多传世精品之作,然而,随着时代变迁,戏剧艺术没能愈发繁荣,反而辉煌不再,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内部原因实属现象本质。本文结合我国戏剧发展现状,对当前戏剧创作和戏剧评论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望可提供参考,促进戏剧艺术的“回温”。
关键词:戏剧创作 戏剧评论 现存问题
我国的戏剧文化源远流长,历史的沉淀在经历了与西方文化的碰撞融合后,又增添了不少新的表演形式,一度成为国民最喜爱的文化消费的选择。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戏剧陷入了低迷时期,从创作到表演再到评论,不复往昔繁荣,分析当前戏剧创作与戏剧评论表象下的问题,对于寻找戏剧未来出路具有重要意义。
一.戏剧创作问题
依照我国现代戏剧的内容划分,分别对以下四种戏剧创作形式进行浅析:
1.话剧和戏曲
我国的话剧和戏曲有众多经典作品传世,这些都是戏剧艺术乃至国家社会的宝贵财富。20世纪80年代之前,我国的戏剧处于一个比较繁荣的阶段,作品数量多、质量高;30年过去了,曾经活跃在第一线的剧作家们已然老去,流失也极为严重,出现了青黄不接的现象。剧本创作也走上了题材单一、内容空洞的弯路,在文化部评选的“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作品”中,绝大多数都是正剧,悲剧与喜剧很少,质量也未达到一定高度。尤其是悲剧作品,几乎全部是历史剧,真正反映时代变化,以小人物的视角去窥探社会现实与发展的极少,没有人去记录当代百姓的真实生活,难以吸引观众。
2.歌剧和儿童剧
我国民族歌剧发展时间虽短,却留下过《白毛女》、《洪湖赤卫队》等经典曲目,但随着时展,我国歌剧创作似乎迈入了崇洋的怪圈,剧本创作数量多,但真正有价值的少,更难以走向世界。
儿童剧剧本创作问题则突出体现在内容狭窄、观念落后等方面,剧本内容仍停留在好人好事、道德说教的框子内,绝大多数作品未顾及到孩子的天性,内容沉闷、缺失想象,对儿童的身心成长难以起到导向作用。
3.小剧场话剧
小剧场话剧是在戏剧艺术走下坡路以后出现的一种新形式,投资少、灵活性高,就其已有的业绩来看,在普通民众中广受欢迎,许多优秀的剧作家称之为“戏剧的救亡运动”。与传统戏剧相比,小剧场话剧体裁更丰富些,表达手法也更新颖,部分作品反映了当前民众真实生活,但受传统观念桎梏,仍存在思想保守、缺乏批判精神的现象,部分作品过于自我,反思意识欠缺。
4.小戏和小品
小戏即为戏剧小品,其独特的创作规律,不应成为大戏的附庸,具体可从传统优秀小戏中寻求经验。话剧小品自春晚开播以来广泛流传,也出现不少思想价值与社会价值兼具的作品,然而,三十几年后的今天也开始渐显疲态,缺乏创新意识,这种“未老先衰”的现象发人深思、引人深省。
二.戏剧评论问题
当前戏剧创作处于瓶颈期,戏剧评论更是不容乐观。剧评是依照实际剧目生产规律进行的,以完善剧目、配合宣传为目标,是艺术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然而,随着市场机制的发展,戏剧批评的声音越来越弱,几乎已无立身之地,对于某一戏剧的评论时常呈现“一边倒”现象。下面从两个视角进行阐述:
1.大众文化
面向大众的戏剧评论有其显著特点,即通俗性和引介性。剧评通常以戏剧故事为主要内容,很少或根本不涉及戏剧理论,只以观众快速了解信息为目的。这种剧评可以满足大众需求,却使得越来越多的专业剧评流失在飞速发展的时代潮流中,本人以为是一种舍本逐末的行为。而另一部分戏剧评论则以为获奖作品宣传为目的,由专业人员亲力亲为,却总是呈现两面性,一边是参与创作途中的凌厉气势,严厉批评,大肆删减,一边是作品参演后的蜂拥溢美,并未实现剧评真正的价值。
2.教研层面
教学与研究层面的剧评一直是戏剧评论的精华所在,尤其是在当今大众剧评跟风、盲目现象严重的情况下,撰写教研剧评的作者一般都受过专业教育,有着一定深度和广度的知识背景,经历过严格的学术训练,其评价角度客观公正,兼具学术价值与审美价值,剧评真正做到推进戏剧内容、升华戏剧情感的目标。但就当前情况而言,这种纯粹的安宁已经一去不返,大量不成熟从业者的涌入使得剧评从丰富的舞台内涵、情感体验变成简单的文案欣赏,更有甚者,将其作为阅读理解,只是套用诸如正反对比等框架,不能算作真正的剧评,也未起到剧评对戏剧发展的促进作用。
戏剧作为一种生动的艺术形式,应该成为艺术舞台上一朵不败的花朵,并绽放出绚丽的色彩。愿戏剧创作生生不息,戏剧评论真挚饱满。
(作者单位:黑龙江艺术职业学院)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浅谈当前戏剧创作与戏剧评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