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白狐》作者点化了中国古代人狐故事及蒲松龄的小说,将通俗音乐与古代白狐传说及《聊斋》文学著作完美结合,演绎成了一首唯美动听的歌曲。在白狐形象、情节、时空、情感波澜的设计上有自己的特色。
关键词:歌曲 白狐 文化解读
流行歌曲《白狐》,作词:玉镯儿(本名孙红莺),作曲:枫林,演唱:陈瑞。歌词是这样的:
我是一只修行千年的狐/千年修行/千年孤独/夜深人静时/可有人听见我在哭/灯火阑珊处/可有人看见我跳舞
我是一只等待千年的狐/千年等待/千年孤独/滚滚红尘里/谁又种下了爱的蛊/茫茫人海中/谁又喝下了爱的毒
我爱你时/你正一贫如洗寒窗苦读/离开你时/你正金榜题名洞房花烛/能不能为你再跳一支舞/我是你千百年前放生的白狐/你看衣袂飘飘/衣袂飘飘/海誓山盟都化做虚无
能不能为你再跳一支舞/只为你临别时的那一次回顾/你看衣袂飘飘/衣袂飘飘/天长地久都化做虚无
这是一首表现凄美爱情的歌曲。从歌词中可以看出,作者点化了中国古代人狐故事及蒲松龄的小说,将通俗音乐与古代白狐传说及《聊斋》文学著作完美结合,演绎成了一首唯美动听的歌曲,的确不简单。歌词采用叙事模式,讲述一个非常凄美的故事,一只千年前被放生的白狐,经过千年孤独的修行,孤独的等待,在苦苦地爱恋着她的恩人。
这首歌在白狐形象的设计、情节的设计、时空的设计、情感波澜的设计上有自己的特色。
首先,形象的设计
在形象设计上,歌词从一个崭新的审美视觉,以一种拟人的手法,以白狐为意象,用浪漫主义的手法塑造了一个楚楚动人、温柔善良、渴求人间生活及爱情、知恩***报、有情有义的女狐形象。这个由花妖狐魅变来的女性形象,是创作者心中的理想人物,保留了白狐狐媚的本色,和歌起舞,衣袂飘飘,仙气十足。从色彩角度说,“白狐”,顾名思义,皮毛是洁白的,是一种非常纯粹的本色。古代中国的民谚“人要俏,一身孝”,词作者深谙此理,故在塑造形象时,以白狐为形象,增添吸引人的魅力。
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里,狐仙大多是艳媚入骨,令男子心怀向往。许多狐仙的形象是正面的,令人怜爱的。故蒲松龄会说:“有狐若此,则聊斋笔墨有光荣矣”(《聊斋志异・狐梦》)。中国民间有关鬼狐的故事一代传一代,大多由慈祥的祖母负责传承,不断地添油加醋,形成了特色的狐文化。狐仙的形象往往是美丽、多情、自我牺牲的。她们温柔、娇羞,热切追寻真爱,有着海誓山盟的诉求,让人觉得楚楚动人。
在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狐,总是与美丽的女子相关;狐,也总是与多情的女子相关;狐,总是与智慧的女子相关。因此,在中国的语境中,狐狸精是女人恨男人爱的。在中国男人心目中,一直有狐狸精情结。但由于大多女人身上都有狐狸的味道,所以这首歌曲同样受女人的喜爱。
其次,时空的设计
在时空设计上也是有特色的。前世今生的时空跨度,“我是一只等待千年的狐/千年等待/千年孤独”,千年前的放生,与千年后的报恩,这种横跨千年的感觉,正应合海誓山盟的爱情感觉。另有一首歌曲《千年等一回》,是表现许仙和蛇精白娘子故事的,也是如此。
第三,情节的设计
这是一个英雄(书生)救美,美人报恩的故事。当然,中国式的英雄尤其是落魄的读书人所救的美,更多不是现实中的人物,往往是另类,如白狐、白蛇、白兔、鲤鱼精、田螺、龙女等,这是特定的民族心理形成的现象。猎艳、偶遇都是让人心动的,这种邂逅情结是人的本性,特别是贫困交加中的偶遇更让人心动。一介书生,文质彬彬,身无长物,唯有努力再努力,靠知识改变自身命运。因此,寒窗苦读,便成为平民书生的一种生活常态。“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是自古书生的动力。人狐相爱,突破了世俗的约束,自由而奔放。这是蒲松龄时想的爱情模式,也寄托了当时的中国男人对爱情的全部理想。
第四,情感波澜的设计
在情感波澜的设计上是最突出的。白狐渴望人间生活,追求人间中最珍贵的爱情,因此她们特别珍惜人间时光,热爱人间生活。然而,不论狐的传说还是有关狐女的文学作品,那些美丽、多情而又智慧的狐常常都是演绎一场她们的悲情爱恋,然后带着累累伤痕绝尘而去,让人久久扼腕而叹,伤心回味。
这首歌表现白狐为报恩而恋,但她的一往情深只不过是书生面前的一段独舞,只不过是书生生命中的一个点缀;而她的千年修行也只不过成就了书生的一段梦幻,到头来,一切都化为虚无。
歌曲以“我是一只修行千年的狐/千年修行/千年孤独”起句,第一人称的诉说方式,一下拉近了与受者之间的距离。
“夜深人静时/可有人听见我在哭/灯火阑珊处/可有人看见我跳舞”,点出深夜的孤独,一个人独自跳舞的凄清。“灯火阑珊处”出自南宋辛弃疾《青玉案・元夕》词中的最后四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其意思是:夜深了,我千百次寻找、等待的那一个人还没有出现。我的心充满疲惫和失落,不经意一回首,却发现佳人在那灯火寥落的地方静静地站着。梁启超称此词“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但在这里,白狐只能伤心发问“可有人看见我跳舞”。
白狐诉说千年等待的痛苦,为爱痴迷的痛苦,“滚滚红尘里/谁又种下了爱的蛊/茫茫人海中/谁又喝下了爱的毒”,这种大胆的表述在常规的爱情歌曲中不易出现,但在这里却是很合情理的。
爱情是人世间一种美好的情感,有时是不可理喻的,表现出来的是如病态般的痴迷不悟。根据科学研究,处在热恋中的人们在对对象的认识上会变得弱智,这就象歌曲上所说的“中了爱的蛊/喝下了爱的毒”。蛊,音同古,相传是一种人工培养而成的毒虫。传说放蛊是我国古代遗传下来的神秘巫术。其制法是取诸毒虫密闭于容器中,让它们当中的一个把其余的都吃掉,然后,就把活着的这个虫称为蛊,并从它身上提取毒素。蛊毒,毒害,用毒药害人,使人不自知。蛊疾,心志惑乱的疾病,多指被女性所迷惑而言。
这里是女性得了蛊疾。白狐无怨无悔的付出,仅仅因为书生一念之间的一个善举,而对书生来说,这个善举并非做得艰难,倒也是出于书生的真性情。白狐苦苦地爱恋着她的恩人,却得不到爱。白狐的爱是多么的无私和高尚,更可贵的是白狐报恩的牺牲精神。歌中有这样两句:“我爱你时/你正一贫如洗寒窗苦读/离开你时/你正金榜题名洞房花烛”,这两句有着丰富内涵的歌词,展示出一个女子崇高的情怀。他人身处逆境时为其解危,身在顺境之时选择默默离去,这是多么高尚的情怀。白狐衣袂飘飘,悄然离去,留下无限感伤。
爱,有时是要作出牺牲的。它使我们联想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美丽的爱情故事。有的人一生苦苦地爱恋着一个人,然而却得不到他(她)的爱情,甚至他(她)并不知道她(他)的爱,只能心里默默祝福,一生无怨无悔。这似乎有点残酷,但爱情有时就是这样。“只要你过得比我好”,这是有缘无份时最好的心态。
当然,白狐衣袂飘飘,悄然离去,这种结局特别能唤起人们的怜惜情愫,对“有缘相遇无缘相聚”发出无限感伤。歌曲的结尾处唱到:“能不能为你再跳一支舞/只为你临别时的那一次回顾/你看衣袂飘飘/衣袂飘飘/天长地久都化做虚无/能不能再为你跳一支舞/我是你千百年前放生的白狐/你看衣袂飘飘/衣袂飘飘/海誓山盟都化做虚无”,把一种悲剧的美推到了极致。光阴短暂,“能不能”这种祈求的语气更让人扼腕而叹,更为这种凄美之情、强烈的报恩之心感动。
因此,也有人主张,这首歌要以报恩歌来理解,千年前之恩,千年后来报。知恩***报是中华民族之美德。《白狐》是一首歌,却映衬着做人的道理:要感恩,要***报,此为人生处世之道!这思想对于当今社会更具现实意义。
爱即是梦幻,人狐之恋更是梦幻。作者赋予了狐仙美好感情,给诗歌粉饰了一种梦幻的色彩,使这首歌曲有了新意,情感得到升华,让人得到美的享受。
这首歌的歌词感人至深,令人荡气回肠;歌曲的旋律凄婉缠绵,优美动人;再加上女歌手陈瑞略带沙哑哭意的声音,透出沧桑悲凉之感,如泣如诉,韵味十足。歌词、旋律、音乐、演唱完美的结合,把这首歌演绎得缠绵悱恻、感伤迷人,让人肝肠寸断,百转千回,产生了强烈的艺术冲击力。
(作者单位:福建省龙岩市龙岩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歌曲《白狐》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