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沈从文是近当代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创造了一系列的小说,为读者创造了特异的“湘西世界”。本文试从沈从文的小说入手,分析与现代都市文明世界迥异的“湘西世界”的人性美、自然美、民俗美以及湘西的变,来揭示沈从文小说中“湘西世界”的特色。
关键词:湘西世界 人性 自然 民俗 变化
沈从文是近当代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生于荒闭而美丽的湘西凤凰县。自小谙熟沅水流域的乡风民俗,爱乐哀愁,形成了他笔下独特的湘西边地风情。他的创作以小说为主,其中表现湘西人性世界的作品主要有《萧萧》、《柏子》、《三三》、《贵生》、《雨后》、《媚金・ 豹子・ 与那羊》、《龙朱》、《边城》、《长河》、《阿黑小史》等。可以认为,湘西多山多水的地理环境,民族聚居、较为落后的社会环境和作者复杂的家族背景和人生经历,造就了沈从文独特的“湘西世界”。
一、 原始健全的人性世界
在沈从文的笔下,湘西是飞扬着灵气的圣地,持存着未受现代文明熏染的真诚、朴实、自然、强悍的人生形式。虚伪、懦弱绝对不属于这个世界,人们要笑就笑,要哭就哭。这里的人生不是由理性支配的有社会实践意义的生命活动,而是作为肉体的、有感性、有欲望、有自然生命力的人的个体存在方式与状态,就像生生不息的大自然一样,在原始、野性中充满了生命的顽强活力,寄寓了沈从文对健康、善良、美丽的人性美的深情赞颂。
天真娇美的少女和饱经风霜的老人是沈从文小说经常表现的人物形象。前者如《三三》中的三三,《边城》中的翠翠,《长河》中的夭夭,《阿黑小史》中的阿黑;后者如《边城》中的老水手等。在湘西山明水秀中,受着自然的养育,远离尘嚣。女孩子浪漫如花,清纯如水,他们的心灵没有沾染半点世俗的纤尘,诚实无邪,聪明伶俐,是人类天性的真正代表;老爷爷忠厚善良,慈爱可亲,生活的磨难并不曾损蚀他们的淳朴。
在这个世界里,不论是家境殷实的富人,还是精明的商人,都未受到商业文化的渲染,均待人以诚;不论是农人还是水手,都仁厚朴实;即便是***妓,也依然保留着淳朴、善良的人性之光。作家对这些人物饱含感情,在回避现实生活中民生与社会窘境的同时,寄寓了作者对健康、善良、淳厚的人性美的深情赞颂。
二、 秀丽清新的自然风光
自小生活在湘西的青山绿水中,沈从文对这一片美丽的景色有着深深的眷恋。在小说中,他以饱满的情感,描绘了湘西绮丽动人的风光,这是一种虽被外来文明侵蚀但仍保存着古老原始状态的自然,镌刻着宁静、质朴与美丽,弥漫着古朴、幽静和祥和的情调,令人心动、痴迷。这里有青山绿水,有弯弯的山路,有往来的船只,有吊脚楼支撑的小镇,还有色彩鲜艳的桃花杏花,俨然是如诗如画的世外桃源。这样秀美淳朴的大自然陶冶着湘西人民,是他们完美人性的外在表现。草木、小虫、飞鸟都被赋予了原始的生命力和深深的爱与美的情意,充满了山乡远古的生态气息。
茶峒的小溪,沅水中的深潭,清澈透明,鱼儿嬉游,给人清新、舒服的感觉。再加上紫花布衣、黄泥墙,乌黑瓦,更显环境的调和。作家笔下的湘西神奇美丽景色,营造出湘西当地人民宁静生活的理想场景,对小说人物塑造具有烘托作用。
三、 朴实淳厚的民俗风情
从童年时代受故乡山水滋润,感受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到从***流浪,目睹黑暗社会带给自然与生命的不幸,这一切都迫使沈从文必须到湘西之外的阔大世界寻求理想人生的答案,促成了他由乡村到都市的跨越。但是走出乡村来到城市,他不得不在逐利忘义、人性沦丧的都市里生存和发展。但精神世界和情感记忆又常常沉浸在古朴、纯美的乡村世界,依然执着于吟唱乡土文化的真、善、美,努力展现湘西悠久、原始的民俗风情。
在小说《三三》、《萧萧》、《秋》、《雨后》等作品中都较多地反映了当地唱民歌的风俗,使人一进入这些作品,就如同到了歌乡,领悟到一种特殊的边地风情。名歌中的情歌,健康、优美、动人,湘西人民美好的向往和憧憬在其中得到了直接的表现。如《长河》中的割草青年即景生情而唱“三株枫木一样高,枫木树下好恋姣;恋尽许多黄花女,佩烂无数花荷包”。《龙朱》、《月下小景》、《媚金・ 豹子与那羊》等,都有优美、动人的情歌同人物的激情共同燃烧着。还有节令习俗,比如端午赛龙舟、抢鸭子的习俗,中秋节赏月、男女整夜唱歌的习俗,元宵节玩灯耍龙舞狮和放烟花爆竹的活动等,以及结婚的习俗等,无不显示着湘西乡情民俗的特有美色,充满着古朴而又浪漫的情调。
四、 湘西世界的“变”
任何事情都不会是一成不变的,湘西世界也不例外。当资本主义势力侵入中国农村,都市文明也开始进入了闭塞的湘西。《长河・ 题记》描绘了家乡的变化:“去乡已经十八年,一入辰河流域,什么都不同了。表面上看来,事事物物自然都有了极大进步,试注意注意,便见出在变化中堕落趋势。最明显的事,即农村社会所保有那点正直朴素人情美,几几乎快要消失无余,代替而来的却是近二十年实际社会培养成功的一种唯实唯利庸俗人生观”。
进入湘西的“现代”二字,不过是纸烟罐头之类“点缀都市文明的奢侈品”,“公文八股和实际世故”。青年人失去了长辈的品德,日益浅薄和只知享乐趋附时髦。作家用从“乡下随着带来的尺秤”对现代文明进行了批判,他在对田园生活和都市文明进行道德评价的基础上,把田园生活加以理想化,作为与现实黑暗相对立的武器;而当看到家乡的这种变化,理想的田园生活正在成为过去时,他感到了失望和惆怅。于是他“在《边城》题记上,且曾提起一个问题,即拟将‘过去’和‘当前’对照,所谓民族品德的消失与重造,可能从什么方面着手”“……我还将继续《边城》,在另外一个作品中,把最近二十年来当地农民性格灵魂被时代大力压扁扭曲失去了原有的素朴作为变现的形式,加以解剖”。
作者谈过,那个时代的湘西并不存在像边城那么美好的乡村和城镇,而作者在系列作品中构建的优美健康的人性,纯洁自然的风俗,主要是想构建一个理想的湘西世界。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沈从文之所以热情歌颂原始性的湘西农村生活,并不是试***美化现实,粉饰太平,恰恰相反,是在猛烈抨击现实生活,感叹都市文明侵袭下传统美德的沦落。作家构建“湘西世界”,是试***要恢复湘楚文化,尤其是湘楚文化中的自然人性,来改变现实社会人性异化的现状。但是现实是残酷的,湘西世界如果一成不变,只是意味着永远的贫穷与落后。在此意义上,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越是优美,越寄寓着作者对不断逝去的优秀传统文化和乡风民俗的怀念,对湘西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祈愿,对现实社会中不断滋长的不良风气的反讽,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关切眷恋之情。
参考文献:
[1]沈从文.沈从文小说选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10
[2]沈从文. 沈从文小说习作选.内蒙古:内蒙文化出版社,2003.2
[3]吴宏聪,范伯群.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 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1999年2月第二版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沈从文小说中的湘西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