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歌曲”的界定,是我国音乐界多年来颇有争议的课题,本文略述相关管见,就教于诸位读者与专家。
一、“通俗歌曲”=“流行歌曲”
“通俗音乐”与“流行音乐”是同义词,《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通俗音乐”词条释文云“亦称流行音乐”①。“流行歌曲”与“通俗歌曲”也是同义词,《现代汉语词典》“流行歌曲”词条第2解为“指通俗歌曲”②。歌曲是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涉及器乐的前提下,“通俗音乐”就是“通俗歌曲”,“流行音乐”就是“流行歌曲”,这四个词并没有多大差别。鉴于此,为方便与习惯,本文在诸多情况下将此四词混为一谈。
以上就理论的解释而言。在我国当代音乐生活中,“流行歌曲”与“通俗歌曲”两词的实际运用却有个渐渐转换的过程:改革开放之初,我们把来自港台的邓丽君等人所唱的那些歌曲称作“港台流行歌曲”,很少有人将其称作“港台通俗歌曲”。尔后,与之风格相近的大陆原创歌曲渐次面世,至80年代初,人们才普遍地把这类歌曲称为“流行歌曲”,较少称作“通俗歌曲”。但是,彼时音乐界人士大都不愿接受它,不少人还进行过激烈的反对、抨击它。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随着对于音乐文化多元化认识的加深,我国音乐界多数人逐渐地、情愿或不情愿地认可了这类歌曲,称之为什么呢?既曾有人把“流行歌曲”当作“过街老鼠”,就给它另起一个名称吧,于是,近十多年来,在各种场合下,“通俗歌曲”逐步替代了“流行歌曲”。名词变换了,实际所指却是同一事物。
时至今日,“流行歌曲”之称已经没有太多的人反对了,徐沛东先生就爽言道:“我比较喜欢的名词,便是流行音乐。” ④但是,大概是因为“流行歌曲”与“庸俗的”毕竟难脱干系(传统民歌《十八摸》之类庸俗的“流行小调”,可能在音乐界人士的观念中导致了“流行”与“庸俗”的联系),我国当前相当层面上普遍采用的称谓,还是“通俗歌曲”。
二、“流行音乐”≠“pop music”
不少论者在谈到“流行音乐”一词时,指出“流行音乐”一词源于英语“popular music”,又有人认为“流行音乐”就是英语“pop music”。查《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这两个英语词组都有“流行音乐”的释文。“popular music”所包含的“适应大众口味和教育水平的、普及的、通俗的、庸俗的”诸义⑤,基本上都符合我们对于“流行音乐”的理解。然而,语言是一种文化载体,语词的背后隐含着特定的文化内涵,这种内涵是很难用几个词汇表达出来的,各种语言中的词汇还存在使用习惯、时代变化、地区差别等等诸多因素,因而,要在两种不同的语言里找到完全对应的词汇是很困难的。“流行音乐=pop music”,虽从简单的、通俗的理解上来说未尝不可,但并不严格和科学。如果要绝对地对应,可能只有采用“音译”的办法,说成“波普音乐”了。但“波普”在国外亦有其特殊的文化含义。
其实,“流行”是现代汉语固有的、使用频率比较高的词汇,在“流行歌曲”一词出现之前,我国早就有“流行病”、“流行色”等词,至于用“流行”一词来修饰发型、服饰等不构成固定词组的情形,更是司空见惯。把“流行”安到“歌曲”或“音乐”的头上,在汉语里是顺理成章、极为自然的事。拙以为,舍近求远、到英语里去寻求汉语“流行音乐”的“词源”,这种做法并不可取。
当然,在世界范围里看待“流行音乐”、在进行相关比较研究等情形下,将“流行音乐”与“pop music”联系在一起,那是另一回事。
三、“流行音乐”具体所指“因国而异”、“因时而别”
什么样的音乐可以称作“流行音乐”,什么样的音乐不可以,在世界各国,乃至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答案各不相同,并没有统一标准。例如:
“印度的流行音乐被称作‘电影音乐’。”⑥印度电影制片业发达,影片产量列世界前茅,绝大部分影片都有很强的音乐性,包含许多具有浓郁印度风格的音乐歌舞,其中的主题歌、插曲在社会上广为传唱,成为大众化的音乐,所以,印度人将“电影音乐”称作“流行音乐”,是不难理解的。但是,如果说在印度仅仅因为电影歌曲唱的人多就被认为是“流行音乐”,这也不全面。因为在印度这样一个佛教发源地、印度教盛行的国度里,宗教音乐也是广为流传、非常大众化的,但它就不称为“流行音乐”。可见,印度人的“流行音乐”概念中,还含有风格的意义,含有“非古典、非传统”的意义。
在印度尼西亚,“流行音乐”又曾是另一个概念:“大多数印尼人都把运用一些西洋乐器与西方和声的音乐叫做‘流行音乐’。”⑦这种观点也不难理解:印尼的“甘美兰”等多样民族传统音乐,是这个国家所独有的,而西洋音乐的演奏,西方和声的运用,在世界各地都可以看到,它们当然是“流行音乐”。
19世纪末以前,欧洲还没有出现爵士乐之类的通俗音乐,音乐舞台是古典、浪漫音乐的一统天下。在这类音乐中,如约翰・施特劳斯的名曲《蓝色多瑙河》之类通俗易懂、轻快流畅的乐曲或歌曲,当然比贝多芬、莫扎特的交响乐等简短、易解、通俗,表演得更多,拥有更多的欣赏者,因而被称之为“流行音乐”。而在我们,由于以往对于古典乐派、浪漫乐派等以外的欧洲音乐,尤其是欧洲各民族的民间音乐了解得很少,对于贝多芬、莫扎特、约翰・施特劳斯等音乐家抱着恭敬的态度,认为它们的作品是“阳春白雪”式的欧洲古典音乐,怎能入“下里巴人”式的“流行音乐”之流呢?
然而,在欧美流行音乐以无可阻挡的迅猛之势传遍全球的当今,欧洲国家的人们又不得不将爵士之类新的音乐称为流行音乐。
世界上各个地区、各个国家,乃至各个时期,对于“流行音乐”的具体所指有异,本文并非对此的专题研究,仅列举数例以说明事实上存在的“因国而异”和“因时而别”。把《马赛曲》《星条旗》《祖国进行曲》《共青团进行曲》等外国歌曲称为“流行歌曲”,未必适当。
作为人类音乐文化中普遍存在的“流行音乐”,自然有个总体的概念。对此,我国音乐界当前较早地研究“流行音乐”的谭冰若教授所作的表述是:“泛指一种通俗易懂、轻松活泼、易于流传、拥有广大听众的音乐;它有别于严肃音乐、古典音乐和传统的民间音乐……”⑧这是一个广义的定义,“因国而异”和“因时而别”的情形下,则取其狭义的定义。
四、我国当前所称“通俗歌曲”具有时代意义
我国“流行音乐”的具体所指,是在我国历史文化前提下确定的。音乐界常说:“音乐是时代的声音,历史的镜子。”作为文化现象的语词,总会打上时代的烙印。某些语词、某些音乐作品或种类,蕴含着与之相关时代的种种信息,人们一提起它们,就会联想起相关的时代。我国当前所称的“通俗歌曲”,无论从语言学的角度还是从音乐学的角度来看,都是改革开放新时代的产物。
“流行”与“歌曲”本是汉语的普通词汇,而把这两者组成一个固定的词组,作为一个使用率较高的专用名词,却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事。如果从广义上来看我国近现代歌曲,“流行歌曲”可太多了:上世纪初的“学堂乐歌”,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战歌曲”、国内***战争时期的“大***时期歌曲”,二三十年代城市的“时代曲”,***前后农村的“歌曲”、建国后的“群众歌曲”等等,至少在当时,都非常流行。可是,它们各自拥有上述那些只属于自己的独特名称,这些名称足以构成中国近现代音乐(就歌曲这一方面)的“发展简史”。如果把它们从相关的时代概念中剥离开来,仅仅因其“流行”而一概称之为“流行歌曲”,就难以体现出它们特有的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在我国历史文化背景下,“通俗歌曲”只能是一个“特指”名词,只适用于某一个历史时期中一类歌曲。
显然,把《大刀进行曲》《救亡进行曲》《长城谣》《松花江上》等抗战歌曲,《没有***就没有新中国》《***区的天》等***历史歌曲,《歌唱祖国》《东方红》等群众歌曲,《洪湖水,浪打浪》之类的歌剧选曲等等一古脑儿地视为“流行歌曲”确实很可能会导致理念的模糊。反过来,如果把当前的“流行歌曲”叫做“群众歌曲”,自然也不妥当,这两者是不同历史时期的产物,风格明显不同,不能因其“流行”的共同点而抹去各自的时代特征。
再比如说,我国当前的“通俗歌曲”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以周璇、白光等人所唱为代表的“时代曲”(曾一度被称作“黄色歌曲”)在风格上存在某些共同之处,在“广为流传”这一点上也基本相同,如果因此而把如今的“通俗歌曲”称作“时代曲”,或者是把二三十年代的“时代曲”称作“通俗歌曲”,那同样会造成理念的模糊。
对此,《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的“通俗音乐”释文中有明确的叙述:“至于中国或其他国家的***群众歌曲,从体裁、形式以及许多特征来看,事实上与通俗音乐并无不同,但为了突出这种歌曲在该国某一历史时期所起过的积极作用,通常把***群众歌曲作为专项列出,不包括在通俗音乐之内。”⑨这里是从“体裁、形式”上看的,如果加上内容、风格方面的考虑,就更不应该把“***群众歌曲”算做“通俗歌曲”。
五、作为普通名词与专业名词的“通俗歌曲”
“流行歌曲”既是社会性的普通名词,也是音乐专业名词。作为社会性普通名词的“流行歌曲”,通常按广义而论,即“流行的歌曲”,只认定“流行”这一条,其余可以一概不管,凡流行过的、正在流行的,都可以囊括于其中;而作为专业名词的“流行歌曲”,应按狭义而论,只能是“流行歌曲”,其中不可加上“的”字来理解,它有科学的界定。说“流行歌曲就是流行的歌曲”,就不是专业的见解了。
作为专业名词的“通俗歌曲”与作为普通名词的“通俗歌曲”完全可以并行不悖:社会公众完全可以按普通名词、广义的概念去理解什么是“通俗歌曲”,在音乐研究、音乐论著、音乐教材和教学等范围内,则需要按专业名词、狭义的概念论述“通俗歌曲”。应用范围、对象、场合不同,要求也当不同。
当前我国社会公众的“通俗歌曲”概念,是指改革开放以来产生的、与港台“流行歌曲”、国外“流行音乐”相近的、在音乐风格(包括表演风格)等方面都有别于古典音乐、传统音乐、民间音乐和改革开放以前歌曲的那些歌曲。这种认识既表明了它的时代特征,也表明了它的风格特点,还意识到它与国际音乐潮流的联系。这尽管不是科学的、严谨的界定,但按此概念,哪些歌曲是“通俗歌曲”,哪些歌曲不是,在通常情况下是不难分清的。
上述社会公众的“通俗歌曲”观念比较接近专业性的、狭义的理解,然而,一些音乐界人士却反而常按社会性的普通名词、广义概念去谈论“流行歌曲”,且长期争论不休,人为地把问题搞得复杂化了。这种现象,令人颇为费解。
管孔之见,难免失当,恭请各位批评教正。
①《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第644页,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9年,北京•上海。
②⑧⑨《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第813页,商务印书馆,1996年,北京。
③抱歉,这里不注明出处,因为笔者相信,当年提出这种说法的人,至少是大部分,如今已不再坚持了。以下涉及的歌例同此。
④《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四版)第1140―1141页,商务印书馆、牛津大学出版社(中国)有限公司出版,1997年,上海。
⑤《音乐信息》2005年7月5日第2版。
⑥⑦【美】杰夫•托德•提顿主编《世界音乐》第127页、171页,周利、郎丽旋译,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西安。
柳 飞 常州工学院艺术教育系副教授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通俗歌曲”界定之管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