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白文明,笔名耕云。1987年离休后致力于古建筑的考察、研究与著述,游遍名山大川,著有《中国古建筑美术博览》《中国古建筑艺术》《神州揽胜》和《人生第二旅程》等书籍。白先生已年届耄耋,在各地的奇山异水和人文胜迹的风景线上,经常可以看到这位老者的矫健身影……
吴哥,一座分布在柬埔寨茂密丛林中的历史遗城,位于洞里萨湖之北,距暹粒市约6公里。吴哥古迹占地约15平方公里,始建于8世纪,13世纪完成。吴哥是高棉人(柬埔寨人口最多的民族)的精神中心和宗教中心,作为历史上的东南亚高棉王国的都城,吴哥记载了一个王朝的昌盛与没落。它曾在世上消失了500年,直至19世纪中叶才重见天日,与中国的万里长城,埃及的金字塔,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浮屠并称为“东方四大奇迹”。
吴哥城内外,错落散布着多座王宫、寺庙和佛塔遗址。有的比较完整,有的已成废墟。其中最大的是巴扬寺,寺址有高低不等的54座佛塔,据说这是与当时高棉54个省相对应。在城中还有巴芳寺、“空中花园”、癞王宫、斗象台和十二生肖塔。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塔普伦寺,在吴哥被人遗忘的漫长岁月里,树木的种子飘落在石材的缝隙中生根发芽,茁壮的根系与建筑砌体相纠缠,形成了“树包塔”的奇异景观,令人赞叹不已。
吴哥建筑完全是由石材搭建起来的,与传统先雕好再镶拼上去的建筑方法不同,它最大特点是先行垒砌,然后再进行雕饰加工。吴哥建筑全由卯榫结合,不用粘合剂,也很少使用“发券”来砌拱门窗,多用“迭涩”和“过梁”。在建筑造型上很少大跨度的殿堂,多是门窗狭小室内空间不大的廊屋。惯用的塔状分层不明显,在外形上中间略鼓,极似荷花的花苞。平面布局以印度教和佛教的“坛城”为蓝本,在三级摞起“十”形台基上修建五塔,即中央一座大塔四角各建一小塔,形成所谓的“金刚宝座式”。四面设陡峻的阶梯,攀登时要格外小心,这要考验你的虔诚和意志,稍一不慎,就有坠落的危险。因为坛城顶端就是诸神所居的须弥山,神圣所在由不得你闲庭信步,满不在乎。
午后来到吴哥寺,我们习惯将它译成“吴哥窟”。吴哥寺占地约2平方公里,***于吴哥城东南1.7公里处,既是神庙也是国王苏利耶跋摩二世的陵墓。吴哥寺方方正正,有周长5公里的护城河围绕。护城河内还有两道城墙,可谓城中之城。它完全按照“坛城”制式建造的,集中地体现了吴哥王朝鼎盛时期的精神与物质、文化与艺术的最高成就,可以和巴黎圣母院、凡尔赛宫等建筑相媲美。
吴哥寺在设计上的高明之处,在于它巧妙地运用了时间与空间的变化,从而带给人们不同的审美视觉。吴哥寺正面朝向西方,如果早晨来,迎着阳光只看到吴哥寺与天际交接的轮廓却看不清细部;午后进入吴哥寺,阳光明媚照耀得寺塔如同黄金般绚丽夺目。这就是我们一定要在下午来参观的原因。
200米宽的盈盈护城河具有灵动非凡的气势,9.5米宽475米长的笔直甬道直达外城中央城门,透视感拉长了人的视线,使人产生一种渴望前行的心情,急步跨过第一道城门,满以为已经迈入本寺,出乎意料,居然还有一条引道将寺塔推向了前方。次第展开的空间,调足了人的“胃口”。
走到寺塔前方,寺塔倒映在甬路两侧的水池,恍若仙镜。若从正面看,吴哥寺似乎是一高两低三座塔,稍稍向两侧移步,就可以看到五塔参差错落地布列着。置身吴哥寺的回廊,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壁画,内容有印度两大史诗《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刻画着“***海翻腾”和“神猴助战”;另外还有高棉人民反抗外敌人侵的战斗场面。两层廊屋相套的主体建筑平面呈“田”字形,由三层摞起的台基层层加高逐级内缩,四角四座佛塔簇拥着中央一座高65米的大塔,成为吴哥寺视线的聚焦点。
吴哥古迹所有的建筑布满雕刻,有圆雕与浮雕之分。但圆雕所占的比例不大,大部分属于浮雕。在圆雕作品中,除吴哥寺3米多高的印度教主神毗湿奴立像之外,就是立于城门外手握七头巨蟒的侍卫群像。可惜有些像头或被列强掠走,或被当地文化窃贼盗卖。除此还有少数狮子,马和大象。
吴哥古迹中,浮雕可谓琳琅满目,美不胜收。题材有印度两大史诗中的神仙故事,也有真腊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标志性的雕刻作品当属城门和众多佛塔的四面佛。凡是门楣、门框、立柱和墙体上都有雕刻,主题神像多是印度的女神“穆瓦塔”和“阿帕萨拉”,他们姿态端庄优美,或立或舞,上身,丰满,腰细臀肥,围裙飘落,并饰以手链、脚链和腰链。有的头戴宝冠宝塔,有的云髻高耸,这无疑是反映当时贵族妇女的装束。他们或单或双或三五成群,手持莲花,面带微笑。其中“阿帕萨拉”舞姿妙曼,这相当于我国石窟寺中的飞天,成为舞蹈家们研究和模仿的对象。
除主题性的浮雕之外,装饰性的***案花纹极为丰富。有几何纹、蔓草纹和涡卷纹,特别是植物纹样的变化,将当地的花花草草,信手拈来,经过***案化的处理所呈现出的繁花丽藻,其中隐伏着佛像、神魔和飞禽走兽。委婉波动的线条,孳生着花蕾花朵,仿佛是凝固了的优美乐章。使本来坚硬的石头,迸发出鲜活的生命力,让古真腊大地上的奇花异卉,焕发出勃勃生机。不可想象,在当时还没有电动的雕刻工具,仅凭艺人的一锤一錾,这将耗费多少工时?这种矢志不逾,旷日持久的坚持精神,让人由衷地发出无限敬佩之情。
吴哥古迹中,每一布局都会让人欣赏半天。每走一处,我都会有一种亲手将这些杰作临摹下来的冲动,无奈只是匆匆走过,什么都想拿,却什么也带不走。只有在记忆中,只有在有限的照片中,寻寻觅觅……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游吴哥古迹,耄耋老人的美丽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