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9日,新华网在显著的位置了一条振奋人心的消息:交通运输部救助打捞局局长宋家慧在此间说,中国8名救助飞行员经过在澳大利亚阿德莱德飞行学院1 5个月的飞行培训,获得了香港和澳大利亚直升机飞行执照,具备了上岗执飞的资格。引人注目的是,飞行员队伍中,有2名被分配到与外高桥一墙之隔的交通运输部东海第一救助飞行队的女飞行员。第一救助飞行队成立于2001年3月5日,目前配有5架美国引进的“S-76C+”型及S-76C++救助直升机,担负长江口及江浙沿海的救助值班任务。与坐落在厦门高崎机场的交通运输部东海第二救助飞行队交相辉映,第二救助飞行队配有3架救援直升机和1架搜寻用固定翼飞机,负责福建沿海及台湾海峡的救助值班待命。他们是东海救助辖区的两支空中劲旅。
女救助飞行员宋寅与万秋雯是同龄人,今年24岁,论出生月份只相差一个月,小宋是姐姐,小万是妹妹。笔者眼前的这对“姐妹花”,瘦长身材,短发齐耳,穿着蟹青色救助飞行员服装,青春靓丽,英姿飒爽。共同的理想让她们相识
2003年9月,宋寅与万秋雯踏进了上海海事大学校门。这一年,海事大学商船学院招收了来自全国各地的25名女生,按照计划,全部学习航海技术。
商船学院执行的是“准***事化”管理,两个星期的封闭式***训让姑娘们感受到了***营生活的严谨。姑娘们辫发各异,有马尾巴式,有盘结式,有瀑布式,只有宋寅与万秋雯留着“童花头”,与众不同。教官的出现给了她们一个“下马威”:从今起,你们一律要理短发!发辫是姑娘的“影子”,影形不离,不少姑娘哭泣起来,要剪去伴随多年的辫发,真的有些舍不得啊。大家还是顺从了,翌日清晨集合,女生齐刷刷地一律短发。宋寅分配在3班,万秋雯也分配在3班。从此以后,她俩也有了“假小子”的绰号。
大学时代让宋寅的体质更加强健了,她是学校的体育活动骨干,足球、篮球是她的强项,别看体型纤细,而长跑3000米很“牛”,一点不比男生逊色。万秋雯宿舍与宋寅有一段距离,是学校的体育活动让她俩走得很近,几乎天天见面。开学不久,商船学院举行了“新生杯”篮球比赛,宋寅与万秋雯初露锋芒。海事大学每年举行一次“浪花杯”篮球大赛,从大一到大四,她俩代表商船学院参加了四届,宋寅打中锋,万秋雯打前锋,她俩在比赛中常常夺魁。大四年级时的那次赛事非同寻常,对手是经济管理学院篮球“台柱”,一位退役二级运动员。宋寅和万秋雯一起认真研究了对手的运作线路,抢占制高点,很快心里就有了“谱”。比赛开始了,宋寅与万秋雯一改以往开赛时柔和谦让的一面,灵活机动的优势显现无疑,让对手感到有些“晕场”,好在对手教练洞察秋毫,忙作暂停休整,几番布阵,传授“真经”,“台柱”心领神会,勇猛上场,接连三个进球。就在这时,宋寅在抢篮板球时不慎腿胯受伤,她咬紧牙关一个跳跃,夺得了一个球,转眼将球传给万秋雯,好,进球!宋寅再接再厉,在篮下又夺得一球。这次比赛,商船学院获得了亚***。篮球比赛,使宋寅与万秋雯的实力有了提高。宋寅与万秋雯各有所长,前者是校园的“魅力之星”,后者是校园的“十大歌手”。宋寅参加学校的公益活动,功课压力再大她也会挤出时间参加,为商船学院增添光彩。万秋雯音乐天才在大学校园里得到了发挥,她学过电吉他,还是乐队的“主唱”。她爱好英语歌,她是歌后CELHEDlON的“粉丝”。她的歌声甜美,音域宽广,演唱校园歌曲、流行曲也有韵味,在海事大学“十大歌手”中,名列第八。
从海事大学毕业前夕,学生都要出海实习。就在这一年,宋寅与万秋雯先后登上了实习船“育锋”号。记得是6月初,宋寅赶到南京港登船,船装载完毕后很快就启航了。船抵靠的第一个港口是张家港,在那里稍作停顿后直达韩国的釜山港,然后,卸货后返回南京港,往返一个航次需要一周时间。根据计划,实习期为3个星期,三个航次。船又要起航了,长江的风平浪静给实习生带来了错觉,正当大家在餐厅嘻嘻哈哈谈笑风生时,航船已驶入长江口,这时船体剧烈地摇晃起来,大家这才想起一天前,辅导员在班务会上的提示:台风将面临江浙沿海,船出长江口,船舶必将与台风遭遇。果然如此,船体不规则地摇晃起来。此刻的宋寅只觉得好似就在嘉年华的“海盗船”上,上下剧烈地波动起来,喉咙像被塞上了一把棉球,痒痒的,一阵恶心,大口呕吐起来。船进入东海,整整一天一夜,实习生们都是在床铺上度过的。在即将到达釜山港时,航船终于摆脱了台风边缘的纠缠,餐厅里,又回荡起实习生们的笑声。晕船给宋寅上了人生一课:真正的航海家是经得住风浪考验的。万秋雯的海上实习生涯也是在“育锋”轮上度过的,她的感受是:坚持就是胜利。
2007年10月,交通运输部救捞局在上海海事大学首次招收女救助直升机飞行员。飞行员是特殊工种,标准极高。海事大学对女生的招生标准比一般院校高得多,身高要求在1.65米以上,视力5.0米,而招收女飞行员体质要求就更加苛刻了,体检项目都是细化的,门类错综复杂,只要一项不合格,现场走人。宋寅与万秋雯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在众多体检项目的角逐中,她俩脱颖而出。
飞行员,是一个富有浪漫色彩而又充满挑战的特殊行业。建国以来,中国航空史册上培养了300多名女飞行员,她们有的是歼击机飞行员,有的是运输机飞行员,还有的是检阅机飞行员。中国航空史册上将记下浓浓的一笔:中华民族诞生了第一批女救助直升机飞行员。在澳大利亚阿德莱德
2008年12月,刚刚结束大学生活的宋寅与万秋雯和其他6位男生一起,由北京飞赴澳大利亚阿德菜德飞行学院深造。
阿德莱特,澳大利亚南澳大利亚洲首府,位于澳大利亚大陆南部圣文森特湾东岸。阿德莱特以其广大、众多的公园而闻名于世,是澳大利亚的主要的工商业城市和港口,被誉为南半球的雅典。这里居住着一百多万人口,享有富裕的生活。坐落在近郊的阿德莱特飞行学院(FTA),拥有飞行培训和辅导设施,是一家后勤保障可靠、师资力量雄厚、飞行培训经验丰富的飞行学院,她曾为澳洲航空、国泰航空、港龙航空、迪拜航空和香港***府飞行队培养许多飞行员。这次交通运输部救捞局救助直升机飞行员培训是***班,计划培训1 5个月,其中一半时间是地面理论学习,培训内容包括人体因素限制、飞行配载、航空法、气象、飞行导航理论、无线电通讯、仪表飞行理论、飞机电子仪器等十多门功课;还有一半时间是飞行训练,学员飞行时间要求达到150小时,内容包含直升飞机操控、目视导航飞行和模拟器仪表飞行。
宋寅与万秋雯十分珍惜这次学习机会,还记得,在北京集训时,她俩就作好了“吃苦”的思想准备。大凡进入高等学府的学生都有这样的共同体会,大学时代的学习生活是“超脱”的,再也没有中学时代那种为升学搏击的场面,多的是对学科的研究、探索。如今,她俩又要在异国他乡学习,全新的环境,全新的知识,全新的科目,要说知识基础,那航海专业知识是触类旁通的。十多门功课,课本厚的有几百页,少的也有 百十页,而且是全英文的。好在宋寅与万秋雯在大学时,有较好的英文基础。在课堂上,她俩是好学生,认真听讲,做好笔记,有难点就向老师讨教。她俩每天花在学习上的时问要有十一二个小时,最耗时的自然是英文专用知识了,出国前,领队为学员们备好了牛津最新版英文电子词典,然而,飞行专业知识却用不上,只得依靠老师讲课。阿德莱特飞行学院老师对中国学员的刻苦精神深深钦佩,他们有求必应。7个月的理论学习,让宋寅与万秋雯几乎精通了所有的直升机知识,她俩的航空专业英语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
宋寅至今还记得,第一次搭乘“斯瓦泽”直升机飞上蓝天的经历。教练TOOD先生,身材高大,四十多岁,苏格兰人,满脸胡茬,说话幽默风趣,很有绅士风度。他曾在空***服役,也驾驶过各种类型的飞机,现在受聘于阿德莱特飞行学院,担任飞行教练。半年多来,TOOD先生耳濡目染,感叹中国学员的钻研精神,他常常说,“中国人,了不起!担任你们教练,我会尽心尽职的。”年轻人的活泼、好动、生机,在TOOD先生身上无处不在。上机前,他对宋寅说,你的英语发音像意大利人,尾音很重,太美妙了!宋寅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正在思索如何回答,对方却哈哈大笑起来:
“不要动气,开玩笑。”一句笑话成了彼此空中的“见面礼”。
宋寅第一次登机的拘谨消除了,她是在欢乐的氛围中开始飞行实习的。宋寅坐在主驾驶位置上,TOOD先生坐在副驾驶位置上,他不断地给宋寅发出道道指令,刚才和睦的神态烟消云散,换来的是严肃紧张。当教练机上升到800英尺时,TOOD先生又指令把紧舵杆,直升机在学院上空绕行,宋寅朝平面眺望,啊,学院变得小巧玲珑,而机场的制高点――指挥塔台像迷你型城堡建筑,宋寅心胸豁然开朗起来,她觉得自己已经是直升机的主人。半个多小时的实习飞行,完成了所有的科目,宋寅意犹未尽。TOOD先生对她的评价是:投入。说来也巧,万秋雯第一次实习的教练也是T00D先生,直升机也是那架“斯瓦泽”直升机。万秋雯与宋寅一样,身材瘦小,TOOD先生似乎对中国姑娘的“审美观”有些成见:
“我真担心你们这样的小个子能有多少力气。”万秋雯也不甘示弱,来了个侧面“出击”:“我俩还是足球、篮球运动员呢!”TOOD先生一时哑口。或许是激将法的魅力,万秋雯意气奋发,起飞后,她的第一感受是:我真正飞起来啦!
2009年11月起,澳洲民航局与香港民航局先后对中国救助直升机学员进行理论考试与飞行考试,中国救助直升机飞行员硕果累累,香港民航局向他们颁发直升机商业驾照,接着,澳大利亚民航局又向他们颁发直升机商业驾照。
真所谓有志不在年高。激动人心的时刻
2010年8月26日下午,宋寅与万秋雯登上了B一7328救助直升机,跟随机长郭正伟,开始了副驾驶见习。梦想终于成真。两年前,她俩被交通运输部救捞局正式录用后,就来到这里报到。在这里,她俩感受到了救助直升机飞行员的生活、工作。如今,她们要在这块热土上舒展大鹏的翅膀,在蓝天翱翔。
教练飞行是在高东机场700英尺上空盘旋,飞行半径是5公里左右。宋寅与万秋雯将轮流坐在副驾驶位置上,感受救助直升机的运作。
现在,宋寅在副驾驶位置上,外高桥水域景色尽收眼底:浩瀚无际的外高桥水域两侧,保税区发电厂高耸的烟囱,整齐有序的集装箱码头排列着巨人般的桥吊,船厂现代化超级船坞,转眼,直升机又回到了高东机场上空,正在扩建的机库工地清晰可见。是啊,这里是浦东开发的前沿,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国外先进的产业链在这里生根开花,而代表中华民族智慧的专家学者从这里扬帆起程,是啊,正是国力的强盛,让我国海上专业救助队伍得到了迅猛的发展。2001年,中国第一支专业从事海上救助的空中队伍――东海第一救助飞行队成立以来,随后相继成立了北海第一救助飞行队、东海第二救助飞行队和南海第一救助飞行队,建立了大连、蓬莱、青岛、上海、舟山、厦门、珠江、湛江、三亚九个飞行基地,目前,各基地已拥有各类救助直升机13架,初步形成了渤海湾、长江口、台湾海峡和琼州海峡立体救助网络。她激动了。让宋寅终身难忘的是,一年多前,她与万秋雯刚从海事大学毕业来到飞行队不久队部组织的一次集体活动。她在镇江救生会遗址驻足的那一刻,感受到海上人命救助的神圣,早在一千多年前,我们的先祖们为了让日益发达的民间航运事业平安无事,民间筹资打造救生船只,自发建立救生队伍。尤其让人崇敬的是,乾隆初年的京口义士蒋豫,他乐善好施,继承族人之志,召集社会善士,全力振兴救生会。蒋豫及其后人连续七代人苦心经营京口救生会,时间达1 40多年,这种社会责任感让人钦佩。由此,她又联想到与救生会同时诞生的妈祖,她是从书本上知道妈祖的事迹的,顿感作为第一代东海救助人的责任。这天的飞行训练共进行了一个多小时,主要进行了滑行、起飞、悬停、着落和起落五项课目。翌日,又进行了两次飞行训练。救助人责任在姑娘心中扎根。宋寅与万秋雯敬仰妈祖,一千年前妈祖舍己救人的事迹铭记在脑海里,对未来的前程充满着信心:海上人命救助事业是神圣的事业,妈祖大爱精神必将指引第一代东海救助人走向辉煌。
陈晓宇是万秋雯回国见到的第一位大学同学。小陈现在中国船级社担任文职,她俩相约在海事大学教学楼旁边的跑道上。当年,小陈也是体育爱好者,她与万秋雯一起长跑、游泳、打网球,练就了一身强壮的体魄,救捞系统招收女救助直升机飞行员,她也首当其;中,可惜眼睛关没有通过。年轻人的好奇性驱使小陈连珠炮似的问这问哪,话题是清一色的,那就是救助直升机的飞行知识、工作原理等等。万秋雯也来个“竹筒子倒豆”,向好友摊了牌。出了校门,她俩来到了民生路,在那里寻觅学生时代常去的那家小酒店,眼前豁然一亮,才一年多时问,道路开阔了,路旁又增添了许多建筑物,而那小酒店已不知去向,不由地感叹祖国建设的飞速,这是一年一个样啊!这一天晚上,两位姑娘谈了许多话题,工作、生活、家庭,在小陈眼里,小万变得更加成熟了,而在小万眼里,小陈变得更加有责任感了。是的,青春是美丽的,更是宝贵的,只有融入时代的年轻人,他们的青春才会熠熠生辉。
这些天来,宋寅与万秋雯一点也没有松。懈,她们忙着整理学习笔记,她俩着手准备将已经获得的两个商业驾照转换为中国民航商业驾照,女飞行员细腻的特征此时表露无疑。宋寅与万秋雯对东海救助的前景充满着信心,与高东直升机机场才分别不到两年,东海第一救助飞行队又增添了两驾救助直升机,又在舟山开辟了救助飞行基地,如今,机场改扩建工程又开工了。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2010年12月22日上午,对于万秋雯来说,今天是她终身难忘的一天,这是她自成为救助直升机飞行员以来首次执行的救助任务。执行救助任务的机组成员是:机长郭正伟,副驾驶万秋雯,空勤绞车和救生员是王新圻、肖勇和李强。上午8时,救助警报在交通运输部东海第一救助飞行队响起。在东海N3221/E12254海域,“浙岱渔06432”渔船上有一位渔民腹部受伤,危及生命,急需救助。担任今天值班待命的B一7327救助直升机机组立即进行航前的准备。8时31分,B-7327救助直升机腾空而起飞向目标海域。9时20分,在发现“浙岱渔06432”渔船后,机组立即开始救援行动。凭借着娴熟的飞行救助技能,机组成功将1名伤员和1名陪同人员吊运至直升机机舱。在航后的讲评中,机长郭正伟对万秋雯第一次执行救助任务所表现出的业务能力高度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