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源属美国的褐煤提质技术(LFC)在中国衍生出三条路径,牵涉其中的开发者与人,在产权与路线的缠斗之外,还面临着同样的市场困局。
8月初,煤炭加工利用协会(煤炭工业协会下属分会)在呼和浩特组织举办了一场名为“新型煤气化技术与煤质”的专题研讨会。神华低碳清洁能源研究所煤炭分级炼制技术负责人秦强会议首日即抵达会场,并登上前台介绍了低碳清洁能源研究所自有的Coalref技术(催化热解煤分级炼制)。研讨会持续两天,十数家技术提供商相继走向前台,推介自有技术,包括煤气化、提质等领域。秦强的报告在密集的演讲中并未引起太多的关注。
仅仅会议一天之后,华银能源技术公司总经理何曙光听到这一消息,神情立马紧张起来,原先漫不经心的表情也随之消失,开始关注起细节。“他们的技术进展到什么地步了?”何曙光问道。
华银能源技术公司隶属大唐华银电力公司,8月刚从大唐华银长沙总部搬迁至郊区岳麓山附近一处办公楼。装修也刚完成,部分工具尚未清理干净。华银能源主营业务即为推广自有的LCC技术(低阶煤提质)。
LCC技术与Coalref技术份属同源,均在美国技术LFC技术(褐煤提质)上改良形成。上世纪80年代,在美国能源部“洁净煤计划”推动下,LFC技术开始研发,并经历了小试、中试和工业化示范。LFC技术所有权亦多番易手,最后归入MR&E公司。此后MR&E公司进入中国寻觅商机,先后与大唐华银、神华低碳清洁能源研究所进行合作。
经历一系列合作、纠纷之后。LFC在华已衍生为三种技术。包括华银能源LCC技术、低碳清洁能源研究所的Coalref技术以及由山西北威新能源煤化工技术公司的LFC技术。目前这三种技术面临着同样的困局,在煤炭提质愈发成为褐煤利用热点的背景下,LFC及其衍生技术,仍面临着业内众说纷纭的质疑声音,迟迟无法在国内落地。
丹尼斯和他的中国客户
“那个外国人的名字叫丹尼斯(音)。”华银能源、低碳清洁能源研究所,包括北威新能源煤化工技术公司,三方均提及了这个外国人的名字。《能源》杂志记者经历多次努力,最终未能联系上丹尼斯本人。
“丹尼斯已经回国了。”中美长青能源技术公司总经理王少华说,这个名叫丹尼斯的外国人,原来是负责LFC技术的主任工程师。长青能源曾拥有过MR&E公司,后来MR&E公司***出来。此后长青能源与王少华合作,成立中美长青能源技术公司,来中国推广另一煤炭提质技术K-燃料技术。王少华对K-燃料技术深信不疑。“LFC技术是长青淘汰的技术,只能做到30万吨(处理规模),K-燃料技术是长青最后保留的煤炭提质技术。”王少华说,长青能源放弃LFC技术后,“丹尼斯花5万美元买走了***纸和知识产权。”
华银能源、低碳清洁能源研究所、北威新能源煤化工技术公司均未证实上述说法。不过三方均承认,丹尼斯是MR&E公司主要负责人,也是他们的主要接触对象。但华银能源、低碳清洁能源研究所均不认为LFC技术是有缺陷、被淘汰的技术。
“LFC技术30万吨的工业示范项目,持续运行达到126小时,这是写在美国能源部报告上的。”神华研究院副院长刘科说。此前刘科任低碳清洁能源所副所长,LFC技术即由他牵头引进。
何曙光介绍说,当时大唐华银公司看好煤炭提质的市场,同时也想用在自有的褐煤资源上,才考虑引进煤炭提质技术。“我们考察了多种煤炭提质技术,多次比选后,才确定了LFC技术。”何曙光说,大唐华银下属一家IT公司负责人有美方人脉资源,由他牵头,LFC才进入大唐华银视野。
此后大唐华银与五环工程合作,在LFC技术上进行改良,开发出LCC技术。2009年8月,大唐华银与五环工程共同出资成立华银能源技术公司,负责LCC技术推广、运营及相关咨询、服务工作。华银能源成立前两个月,大唐华银开始在内蒙锡林郭勒盟动工建设LCC低阶煤提质示范项目,年处理褐煤30万吨。此后这一项目转由华银能源生产、运营。
依托这一示范项目。华银能源开始推广LCC技术,并相继获得能源局、中咨公司等第三方的评估认证。“大唐华银拥有LCC技术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何曙光说。
与大唐华银合作之后,丹尼斯开始了与低碳清洁能源所合作。刘科此前曾在美国工作多年。有知情人即称,是刘科获取信息后,利用其关系联系上丹尼斯。低碳清洁能源所随后在LFC技术基础上开始开发Coalref技术,并冠之以煤炭分级炼制理念。
刘科拒绝谈论Coalref技术,他更愿意讲述煤炭分级炼制的前景。所谓煤炭分级炼制,接近于国内煤炭常用的分质利用,即将煤炭中各种有效成分充分利用,常见如采用中低温干馏,获得挥发分,最终得到甲烷、氢气及煤焦油等高价值产品和半焦。刘科介绍说,煤炭分级炼制的灵感来自石油分级炼制。在他看来,采用煤炭分级炼制,可以减少污染,对降低雾霾有积极作用。
LFC技术另一合作伙伴是北威新能源煤化工技术公司。该公司内部人士透露说,该公司负责人同样有美方人脉,也是与丹尼斯进行合作,负责LFC技术在国内的推广。“我们只是,已经有五年了。”
华银与神华的产权之争
“丹尼斯和大唐华银闹翻了才去的神华。”王少华说,大唐华银和MR&E公司签署协议,约定300万美元购买技术知识产权,并由MR&E公司提供技术服务支持。“大唐华银只给了150万美元,就把丹尼斯甩了,自己找五环工程去开发技术了。”
另一业内人士亦称大唐华银与丹尼斯闹翻了。“当时是150箱资料,所以是150万美元。”该人士透露。
不过何曙光否认了这一说法。何曙光介绍说,签订协议后,要开建锡林郭勒示范项目,大唐华银要求MR&E公司提供工艺包。“他们说合同约定只提供技术服务,没说提供工艺包,他们工艺包要价几百万美元。”何曙光说,所以他们才转而和五环合作。“实际我们也没给到150万美元。”
此后丹尼斯转而和神华低碳清洁能源研究所合作。何曙光说,刘科曾联系他们,要求去锡林郭勒项目参观,遭其拒绝。其后地方***府为刘科说项,何曙光仍没有同意。“后来他们通过大唐集团领导说情,我们才让他们参观。”何曙光说,他记得是神华国际工程公司一名副总带队,刘科就在参观团里面。
据何曙光介绍,当时他们就知道低碳清洁能源研究所和丹尼斯合作,也在开发煤炭提质技术。“因为我们和他们都是基于LFC技术,非常相似,我们不想技术泄露。”何曙光说。后来得知神华仍然基于LFC技术进一步开发煤炭提质技术,大唐华银给低碳清洁能源研究所递去了律师函,要求对方停止研发和侵权行为。
“我们的技术具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刘科说,因为大唐华银最终和丹尼斯闹翻,协议也没有执行完全,所以知识产权转让的条款并不能生效。
何曙光亦承认这一点。他现在的态度变得更为现实。他已经不再纠结于其中的知识产权的问题。他更愿意强调LCC技术所具备的工程实践,以及多个部门开具的鉴定报告。“现在我们目光还是放在自身,关键是要把我们的技术发展得比他们好。”何曙光说。
何曙光在来华银能源之前,曾在大唐华银下属电厂工作二十多年。他声称希望可以与煤炭提质各技术方充分交流,以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不过他亦承认,交流对象中,“低碳清洁能源研究所不在此列。”
北威新能源煤化工技术公司相对来讲定位则明晰许多。作为LFC技术国内公司,北威新能源煤化工技术公司负责进行国内的推广。除LFC技术外,北威新能源煤化工技术公司还多项煤化工技术。“我们不存在知识产权问题,LFC技术的知识产权还在MR&E公司。”北威新能源煤化工技术公司一名孙姓员工称。
技术路线重新合流?
三家技术份出同源,当下也面临的同样的难题,即如何让自家技术尽快落地。华银能源是其中唯一一个投资有示范项目的公司。但其示范项目已经停运,且颇受业内质疑。
“项目陆陆续续总共运行了四个多月。”何曙光说,原因在于主产品半焦价格迅速下跌,且设计工程热源采用干馏出煤气并外购LNG补足,而LNG价格上涨,“项目一开就亏损。”
不过据何曙光解释,LCC示范项目初始是想解决大唐华银下属褐煤资源的外运问题。亏损的问题可以通过项目设计方案调整来解决。“如LCC提质只是配套项目,具体运行可采用其他项目单位废气作为热源,降低成本。”
华银能源提供两种项目模式。其中一种为***式,即对煤种进行单独处理获取经济效益。按煤种不同又分两种方案。一种面向褐煤资源,以高品质半焦为主产品,辅产煤焦油、煤气等。另一种面向含油量高的长焰煤,主要为提取高附加值的煤焦油,次要产品为半焦。“第二种方案以***哈密淖毛湖地区为代表,这里一吨原煤可以提取0.15吨煤焦油。”何曙光说。
目前华银能源已与庆华***煤化工有限公司和内蒙古京能锡林煤化有限公司,签订技术许可及工艺包设计合同。此外为五家企业制作完完成LCC技术可研究报告。并有多家企业对LCC技术表现出兴趣。
去年2月,庆华***煤化工公司LCC项目破土动工。但目前进展缓慢。“这是我们进展最快的项目,现在业主想缓一缓,我们只能做好配合工作。”何曙光说。
相较之下,低碳清洁能源研究所Coalref技术工业化则缓慢很多。秦强介绍说,去年年底低碳所完成了百万吨工业包。他此次参加研讨会也是推介自家技术,希望有业主可以采用。
此前,神华集团曾规划有呼伦贝尔1000万吨/年褐煤提质项目,第一条生产线100万吨。此项目即采用Coalref技术。2012年10月,该项目即完成了管道仪表流程***审查。据神华集团高管透露,目前这一项目尚处于论证阶段。
北威新能源煤化工技术公司的推广同样遇到难题。据该公司内部人士介绍,有相当数量企业前来咨询。但截至目前,有合作意向企业还没有。
在何曙光看来,Coalref技术所依托的工业化项目,还是美国90年代的示范项目。而LCC技术是国内唯一有示范项目的技术。“我们的工艺流程早就打通了,其实他们没必要再搞一套。”据了解,目前大唐集团剥离了下属煤化工资产,华银能源在大唐华银也逐渐边缘化。“目前状况下大唐华银再投入大量资源并不现实,我们主要还是单打独斗,其实神华如果收购我们,对双方都好。”何曙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