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蔡元培全集》第3卷第625页,见以下内容――
我倦矣!“杀君马者道旁儿。”“民亦劳止,汔可小休。”我欲小休矣。北京大学校长之职,已正式辞去;其他向有关系之各学校,各集会,自五月九日起,一切脱离关系,特此声明。
这是怎么一回事?1919年5月4日之后,作为北京大学校长的蔡元培对北洋***府抓学生这件事的态度是三条:一是不同意学生上街游行;二是对学生被抓不能坐视不管,他凭借自己的社会威望和影响力,刻不容缓地迫使当局立即释放了被抓的学生;三是坚决辞退北京大学校长的职务。以上这些事,就是“”的肇端,也就是上述引文的背景。
蔡元培在辞职的声明中写道,“杀君马者道旁儿”,这实在是读之余味无穷的一个典故。此语出自汉代《风俗志》一书,其中的“道旁儿”,有时也被写成“路旁儿”,意思是一样的。这个故事的大意是说,有个唤做“长吏”的人善于养马。他骑在马上,行在路上,路边的众人不停地赞美这匹马养得好,跑得快。众人越夸奖,长吏越得意,越快马加鞭,使马狂奔,结果这匹马活活累死了。鲁迅说过,欲置人于死地,可“棒杀”,即打死对方,也可以“捧杀”,即用不停的吹捧,使对方在自我陶醉中完蛋。这后者即“杀君马者道旁儿”是也。
这个典故,使我联想到时下的学术批评。对一篇文章,一本书,一个人的学术水平,你尽情地夸奖、赞美、言过其实地吹捧,那结果有如说“恭喜发财”,你好,我好,一团和气,天下太平,皆大欢喜。吹捧还是一种投资,今天我吹你,明天你吹我,投桃报李,利益均沾,使潜规则发酵。结果呢,学术,变成了不学有术,有术无学,这难道不是“杀君马者道旁儿”的变种吗?
正当的学术批评难于开展,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一些报刊的编者怕惹麻烦。有些人,有了点名气,也就变成了老虎的屁股,变成了没理狡三分的滚刀肉。编者为平安计,对学术批评性质的文章,格外小心,慎之又慎,或干脆不予刊用。这种状态,其实是一种病态。还有更甚者,对确凿无疑的抄袭剽窃现象,视而不见,充耳不闻,这不仅是病态,而且是有法不依了。笔者呼吁,编者诸君对正当的学术批评给点力。天塌不下来。有人一触即跳,那就让他去跳,结果自有公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