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我们在考察能源部门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间关系时,使用的是能源弹性系数法,即通过能源弹性系数来考察能源生产量与国民经济增长间的关系。(以2000年数据为例,能源弹性系数=能源增长率4.6%/国民经济增长率9.7%=0.4742)可见,影响能源弹性系数变化的因素主要有:一是能源的增长速度;二是能耗的降低程度。一般来说,影响能耗大小的因素主要有:以石油技术进步、管理水平提高而引起的能源消耗定额的降低;二是通过部门结构的变动来改变能耗。下面我们利用投入产出模型对能源消耗及能源与国民经济间的关系做一些初步分析。
一、几个主要能源部门与非能源部门的投入产出模型
表1中,1~2项为能源部门,3~6项为非能源部门,1~6项均为中间产品投入和消费。
(表1)
二、能耗数据分析
(一)直接消耗系数与完全消耗系数的确定。直接消耗系数就是指生产一单位j部门的产品对第i部门产品的直接消耗量,即用第j部门的总产品价值去除该部门所消耗的各种产品量价值。符号表示为:aij=xij/qj
计算结果如表2。(表2)
直接消耗系数反映了能源部门与非能源部门之间的生产技术联系以及能源部门内部、非能源部门内部的生产技术联系。从表2可以看出:
1、能源部门与非能源部门之间:化学工业、金属产品制造业对于电力及蒸汽热水生产和供应业的消耗要大于其他部门,建筑业和金属产品制造业对炼焦煤气石油加工业的消耗高于其他部门,而电力及蒸汽热水生产和供应业对机械制造业的依赖程度较高。
2、在能源部门内部:电力及蒸汽热水生产和供应业对于炼焦煤气石油加工业的需求要显著高于其他非能源部门。
3、在非能源部门内部,其他部门对金属产品制造业的需求较高。
完全消耗系数除了包含生产单位最终产品对某种中间产品的完全消耗以外,还反映各部门所生产的最终产品本身。符号表示为:
计算结果如表3。(表3)
完全消耗系数不仅反映了两种产品之间的直接消耗,还反映了一种产品通过媒介产品对另外一些产品的消耗关系。由表3可见:
1、能源部门与非能源部门之间:非能源部门对能源部门的完全消耗系数较直接消耗系数有了显著提高,这说明各行业对能源的间接消耗更多。
2、在能源部门内部:炼焦煤气石油加工业对于电力及蒸汽热水生产和供应业的间接消耗更多,而电力及蒸汽热水生产和供应业对于炼焦煤气石油加工业的直接消耗多于间接消耗。
(二)产业的影响力系数与感染度系数分析。在表3中,用某一产业纵列上的完全消耗系数的平均值表示该产业对其他产业施加影响的平均程度,即影响力系数。它表明该产业生产和需求要发生变化时,使其他产业的生产和供给发生相应变化的程度。从表3可以看出,能源部门的变动对其他部门生产和供给的影响要小于非能源部门变动带来的影响力。也就是说,非能源部门对能源的需求弹性较小,能源部门结构的变动对能源需要量影响较小,试***通过对能源部门的改造达到节约能源的效果不明显。我们用某一产业横行上的完全消耗系数的平均值表示该产业受其他产业影响的平均程度,即感应度系数。可以看到,机械制造业和化学工业的感应度系数远远高于其他行业,说明其受其他行业的影响程度较大,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时应充分关注其变化。
(三)计算主要消耗各类能源的部门耗能与各类能源总量的比。由表4可见,金属产品制造业与化学工业消耗电力及蒸汽热水生产和供应业的投入较多,应主要针对这两个部门采取节能措施;而建筑业对炼焦煤气石油加工业的需求明显多于其他行业,且多为间接消耗,应主要对其采取节能技术改造。(表4)
三、结论
由上述投入产出分析可见,要改变我国各产业部门对能源的高消耗现状,除了不断改造能源部门的技术结构、开发新能源外,更重要的是对高耗能的非能源部门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和技术革新。从能源消耗的数据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金属产品制造业和化学工业对能源的消耗较其他行业高,且多为直接消耗;建筑业对能源的消耗则大多在二次消耗上,即间接消耗较大。因此,对于金属产品制造业和化学工业应采取改进生产设备、提高技术含量以减少耗能的办法,增加能源重复利用的机会,并积极开发和采用新的替代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同时关停一些技术设备落后、规模较小的工厂企业,以减少对能源的浪费。对于建筑业而言,由于其本身对能源的消耗并不大,但其所需投入的原材料中存在能耗较大的中间产品,因而需要在投入时应尽可能地选择能耗低、技术含量高的产品。此外,在进行技术改造和结构调整的同时,还应充分注意到各能源部门与非能源部门和各非能源部门之间的相互影响和感染,以免产生产业结构的失衡。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我国能源消耗状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