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皮筏子是黄河上一种独特的交通运输工具。它比溜索、铁索桥、浮桥更为古老。它历经苍凉,虽被日晒雨淋,风吹雪打,却仍披星戴月,搏击浪涛,渡尽劫波,在悠长的岁月中漂浮起伏。山鹰是寂静天空跃动的魂灵,羊皮筏子是苍茫黄河跃动的魂灵。正如一些诗歌所吟唱:“不用轻帆并短棹,浑脱飞渡只须臾。”“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竹木羊皮相系连,逐波弄浪自悠然。黄河奇景三千处,独此飞舟绝壮观。”
西北高原干旱少雨,但黄河上游水源丰沛,雪山融水和地下水形成诸多河流。羊皮筏子使河汊要津、远山荒渡变通途,也凭借径流动力载重奔波于远途。尤其在古丝绸之路的重重河隘险关,羊皮筏子更显洒脱,神勇。像南方穷山僻壤的独木舟、竹排、木筏,羊皮筏子是西北山民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而制作出的水上之舟,充满生活的乐观和智慧。听筏子客说,羊皮筏子是以羊皮为囊,吹气鼓胀产生浮力,犹如现代的气垫船。最关键的技术是羊皮囊的制作。在宰羊时要像蛇蜕皮那样,把羊皮从肌骨上完整囫囵脱下,刮去羊毛,用青盐鞣制,再灌入适量菜油,使之变得坚韧。然后将四肢、脖子和臀部的开口紧密扎住,在腿部开一小孔,把气吹足,就成皮囊。最后用大小木椽做成长方形的框架,把皮囊用绳子一排排绑牢在框架横梁上面,就成羊皮筏子。所用皮囊的数量,因筏子大小而异,小则十来个,大则数百个。从不装饰,其貌不扬,却也毫无娇情,十分沉稳、大度、倔强。再是艰苦不沉沦,风浪越大越奋发。穿山过峡,向往着豪迈的奔流。河水平缓处,筏子客悠然谈笑,天地为之开阔,流畅;激流险滩处,筏子客奋力挥桨,呐喊助阵,吆喝压过涛声,羊皮筏子像离弦之箭……
羊皮筏子以羊皮为囊,保留着羊儿自由、任性的灵性;途程也充满着山风、旋浪的野性,奔放而纵情。筏子客总与“花儿”为伴,吼一路豪爽的“花儿”,把孤独、寂寞化解,显现游牧文明的色彩。秦汉以前,兰州这一带是少数民族游牧和中原农耕的交汇之地,黄河上游牛羊遍野,畜牧发达。山民吃食牛羊肉,衣着、寝用牛羊毛和皮革,以至用牛羊皮囊制做出水上交通运输工具。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更孕育、升华人们的灵智。皮囊和羊皮筏子,从原理到设计构思,到精细的制作工艺,无疑是一种文化的提升和飞扬。
莫嫌羊皮筏子简陋,它轻巧灵便而又富有弹性,比竹木更耐得碰撞,即使被礁石撞破一个或几个皮囊,羊皮筏子照样安全行驶;莫嫌羊皮筏子体小,它具有特强的浮力,负重轻松,中型的一次可载数吨重量,一路欢歌;莫嫌羊皮筏子缓慢,它沉稳、坚韧,有着厚实的底气,持久的毅力,没有越不过的沟坎,没有到达不了的彼岸,比之骆驼、骡马驮行,速度要快几倍。羊皮筏子集粗犷、力量、激越之美于一身,出神入化,是一种原始、质朴的大美。
据史书记载,皮筏的出现最早见于《后汉书》,其中记载了匈奴人“乘马革渡河”和护羌校尉邓训“缝革囊为船”,在青海贵德载兵横渡黄河的情景。宋代《武经总要》一书说:“浮囊者,以浑脱羊皮吹气令满……以渡。”在《水经注・叶榆水篇》和《晋书・慕容垂载记》、《宋史・王延德传》、《宋史・苏辙传》中也有类似记载,羊皮筏子甚至航行到黄河下游的山东一带。不过,古史记载的大多为“牛皮囊”,称为牛皮筏子或牛皮船,体积较大,而且主要用于***事。近代,抗日战争中用2 000只羊皮胎制筏,在兰州组成“皮筏航运队”,从四川广元把300吨汽油运到重庆,用作***需。1948年秋天,用牛、羊皮筏在永靖尕脑渡口抢渡黄河进***青海,500名筏子客用5天时间将3万名将士和2 000匹战马及武器装备在风大浪急的险情下送过黄河,立下战功。过去,常常听到“羊皮筏子当***舰”一说,明其详者知晓出于史实,不明就里者只当作是调侃和笑料。对羊皮筏子记述最为生动详尽的,是近代著名记者范长江,在《中国的西北角》一书中,描述了他在上世纪30年代由兰州乘坐羊皮筏,前往内蒙古采访时的见闻和乐趣,其中还提到闯荡急浪峡谷时专请水性好、熟暗礁、识水性的“峡把式”指点过关的情景,险象环生,化险为夷,充满对羊皮筏子和筏子客的赞颂。
直到上世纪50年代,在兰州附近的黄河上,羊皮筏子还是来往如织,运载蔬菜瓜果、日用百货穿梭于城乡之间。在黄河上游,羊皮筏子仍不失为水上主要交通运输工具。只是随着公路、桥梁的日益增多,交通发达,羊皮筏子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要在偏远之地才能偶尔见到。仅以兰州为例,过去仅有一座被称为“天下第一桥”的黄河铁桥,如今已新建起14座更为宏大的黄河大桥。往日畜力运输屡见的兰州,今日已成为西北最大的铁路、公路枢纽,重要的航空港,交通的方便快速已不能同日而语。黄河上游兴建的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等大型水库库内航道,已是机船繁忙,乘风破浪。羊皮筏子见证了自身昔日的辉煌,也见证了新中国建设的巨变,自可坦然安息。如今,羊皮筏子和水车重现在兰州百里黄河风情线上,和退役的黄河铁桥一同供游人观赏,游览,乘游,只在增添一份情趣,唤起人们一种古之幽思。
羊皮筏子固然只能走顺水,只能向低处、下游漂行,到达目的地后,再由筏手走陆路将筏子背回。“下水,人乘筏;上水,筏乘人”是乡间的民谚。不过,羊皮筏子敢顶逆风,敢闯恶浪,不避艰险,迎难而上,目标总在前方,鼓足劲头,永不停歇,灵魂是向上的,意志是上进的。因而,在百里黄河风情线以黄河为主题的群雕中,有一座叫做“搏浪”的,就把羊皮筏子和筏子客定格在坚毅、勇敢、奋进的意境中,使人们倍受感染,增添信心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