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利用生态学原理布局生态园林进行了介绍,对建设生态园林和保护五种多样性的重要意义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合理进行生态园林建设的建设。
关键词:生态园林 生态学 协调 多样性
近年来,我国城市绿化得到了长足进步,但城市绿化绿地形势单调、功能单一、维护投入大等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这就需要我们在园林建设中倡导“森林进城、生态优先、生态园林”的思路,改善城市园林建设。
一、坚持以生态平衡为主导,合理布局园林绿地系统
生态平衡是生态学的一个重要原则,其含意是指处于顶级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其结构与功能相互适应与协调,能量的输入和输出之间达到相对平衡,系统的整体效益最佳。在生态园林的建设中,强调绿地系统的结构与布局形式与自然地形地貌和河湖水系的协调以及与城市功能分区的关系,着眼于整个城市生态环境,合理分布,使城市绿地不仅围绕在城市四周,而且把自然引入城市之中,以维护城市的生态平衡。近年来,我国不少城市开始了城郊结合、森林园林结合、扩大城市绿地面积、走生态大园林道路的探索,如北京、天津、合肥、南京、深圳等。
二、遵从“生态位”原则,进行植物配置
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作用以及它在时间和空间中的地位,反映了物种与物种之间、物种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城市园林绿化植物的选配,实际上取决于生态位的配置,直接关系到园林绿地系统景观审美价值的高低和综合功能的发挥。
在城市园林绿地建设中,应充分考虑物种的生态位特征,合理选配植物种类,避免种间产生直接竞争。应当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的复层群落结构,以利于不同种群间相互补充,这样,既充分利用环境资源,又能形成优美的景观。在特定的城市生态环境条件下,应将抗污吸污、抗旱耐寒、耐贫瘠、抗虫害、耐粗放管理等作为植物选择的标准。如在上海地区的园林绿化植物中,槭树、马尾松等因其生长状况不良,不宜大面积种植。而水杉、池杉、落羽杉、女贞、广玉兰、棕榈等植物适应性好,长势优良,可以作为绿化的主要种类。
在绿化建设中,可以利用不同物种在空间、时间和营养生态位上的分异来配置植物,如杭州植物园的槭树园和杜鹃园。槭树树干直立高大,根深叶茂,可吸收群落上层较强的直射光和较深层土壤中的矿质养分;杜鹃是林下灌木,只吸收林下较弱的散射光和较浅层土中的矿质养分,较好地利用槭树林下的荫生环境;两类植物在个体大小、根系深浅、养分需求和物候期方面有效差异较大,按空间、时间和养分生态位分异进行配置,既可避免种间竞争,又可充分利用光和养分等环境资源,保证了群落和景观的稳定性。春天杜鹃花争妍斗艳,夏天槭树与杜鹃乔灌错落有致、绿色浓郁,组成了一个清凉世界;秋天槭树叶片转红,在不同的季节里给人以美的享受。
三、遵从互惠共生原理,协调植物之间的关系
互惠共生指2个物种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彼此相互依存,双方获利。如地衣就是藻与菌的结合体,而豆科、兰科、杜鹃花科、龙胆科中的不少植物也都有与真菌共生的例子;一些植物种的分泌物对另一些植物的生长发育是有利的,如黑接木对云杉根的分布有利,皂荚、白蜡与七里香等在一起生长时,互相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另一些植物的分泌物则对其他植物的生长不利,如胡桃和苹果、松树与云杉、白桦与松树等都不宜种在一起,森林群落林下蕨类植物狗脊和里白则对其他大多数植物幼苗的生长发育不利,在园林绿化工作中必须予以注意。
四、保持物种多样性,模拟自然群落结构
物种多样性理论不仅反映了群落或环境中物种的丰富度、变化程度或均匀度,也反映了群落的动态和稳定性,以及不同的自然环境条件与群落的相互关系。生态学家们认为,在一个稳定的群落中,各种群对群落的时空条件、资源利用等方面都趋向于互相补充而不是直接竞争,系统愈复杂也愈稳定。因此,在城市绿化中应尽量多造针阔混交林,少造或不造单一种群林。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生态学原理在生态园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