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有“积铢累寸”之说。旬子云“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佛语亦云“积思顿释”。积者,积累也。
余之积累起于儿时之记日记。我在自己笔记本的扉页上写下了这样的话:“小小魔本容无量,琐琐碎碎里边装。其实并非神与怪,不过随手凑文章。”那时10岁的我,将我们兄妹几人共同居住的破旧小土屋命名为“琐索斋”,取义细碎地积累,不断地寻求。随着岁月更迭,我积累的厚度在增加,积累的形式在不断变化,斋名也随之不断更新,唯独不变的是“积累”二字。尤其是对书法的认识。
于书法余自幼情有独钟,对墨也自然偏爱有加。起初写字以楷书为主,只知道墨香得清心、墨黑得淳朴,通过学习和实践的积累,后来认识到墨黑得丰富,再后来领悟到墨黑得精彩,墨黑得生动……为解决温饱问题,落得日常事务冗繁,故苦于没有完整时间从事书法创作,继而学会了积零为整地使用有限的时间,读书、读帖,察今人之法,访古人之帖。20多岁时为实现对书法深入追求的愿望,我走进首都师范大学的课堂,开始相对正规的书法学习,遂将书斋命名为“积墨轩”,取义学习书法知识,积累书法能力,提升书法品位。
几年后,随着自身对书法认识的不断转变和提高,我把提高书法水平的希望寄托在师法古贤尚存的成功墨迹上,并认定了“师古不泥”乃通向神圣书法艺术殿堂的成功之路。随之而来的书法学习,已经不仅局限在对某人某帖的学习研究,而是主攻一家,旁涉多家,一家是方向,多家是补充;或者说认定一人,辐射多人,一人是标准,多人是参考。这一时期的我又将书斋名变更为“梦贤堂”,取义崇尚古今德艺双馨之人,并将其作为追求效仿的理想目标。
五六年前,有机会与某德高望重的老书法家、诗人相识,我仰慕其丰厚的学养、古朴的书风、非凡的诗格和高尚的人品,尊老先生为良师益友。每遇疑难,我会通过毛笔书信的方式向老先生请教,时隔不久,我必然会收到老先生书写讲究、言辞精美的毛笔信札,老先生总会不吝赐教,启发后学,助我进步。这样的交流让我学到了不少诗词和书法方面的知识。记得交流中,曾经探讨过书斋名号问题,后来老先生为我赐书斋号“不群斋”,取义“布裙”之古义,既对我提出了“朴素书风”的要求,也寄予了“卓而不群”的希望。
一次我拿着刚创作的八尺“自作诗”行书条屏,向某著名书法家请教,先生不仅指出了拙作中之不足,还对我落款中的斋名提出了修改建议,“‘梦贤堂’只停留在想法上,没有行动,不如叫‘步贤堂’更务实。‘步贤’说明既有想法,又有实施,见贤思齐,希望你有更大的进步。”余以为先生说得切中肯綮,之后便请先生为我题写了“步贤堂”隶书书斋名悬挂于陋室门楣,时刻以“步贤”的要求鞭策自己。
我希望自己在积跬中不断进步,在积思中重新领悟,也希望自己在梦贤中找到目标,在步贤中得到收获。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积跬、积思与梦贤、步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