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从“物用”角度感悟物有其用
寓言《一路花香》一课,言语浅显,抓住物的拟人化,让好罐和破罐成为文本角色,尤其是弱者形象――破罐,共鸣着儿童弱势的内心。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在一个期盼全面发展、样样俱好的成人主宰时代,儿童总有这样那样的“成人不如意”。破罐的出现,自然成了代言人,道出了儿童内心的惭愧与自卑:“……那只有裂缝的水罐却感到十分惭愧。一天,它在小溪边对挑水工说:‘我想向你道歉’。”“但到了小路的尽头,它仍然感到伤心,因为它又漏掉了一半的水。于是,它再一次向挑水工道歉。”儿童阅读的自觉对象化,使得阅读角度自然落在破罐身上,感同身受,满溢同情。当儿童阅读到破罐浇灌出的一路鲜花,亦无限欣慰,原来破罐也有价值――“我”也有价值。应当说,四年级学生能阅读感悟到这个层面的十有八九。至于衍生出来的好罐、破罐之比较,也应有触及,即文本揭示的寓意:世上每一件东西、每个人都有自身存在的价值,我们既不能骄傲自大,也不要妄自菲薄,只要恰到好处地利用自身的特点,就能够充分发挥作用。但这样的感悟注定只能是其一,不是全部。需要关注的是不少儿童喜欢把好罐、破罐对立起来读,“你错我对”式的读法通常成为寓言阅读中的病态。“完好的水罐总能把水满满地运到主人的家……那只完好的水罐不禁为自己的成就感到骄傲……”对“骄傲”一词的理解决定着阅读指向。骄傲有“自满自大”之意,亦有“自豪”之感。本文中的好罐并没有刻意炫耀之意,文中对好罐“一笔带过”的表达方式,足以表明作者不在意好罐、破罐之比较。水罐的本职就是储水,好罐“总能把水满满地运到主人的家”何错之有?读懂这点,学生就不会把破罐、好罐对比着读,更不会把破罐读得比好罐还好,从而明白文本的叙述只是在说着“物尽其用”而已,并非提倡褒一贬一的认知观。
二、 从“智慧”角度感悟物尽其用
寓言《一路花香》的阅读中,学生很容易丢掉一个角色――挑水工。当有裂缝的水罐在完好的水罐面前感到惭愧时,挑水工却说,从它的裂缝漏出的水浇灌出了美丽的花。从而告诉我们:世上每件东西、每一个人都有自身存在的价值,我们不要妄自菲薄,只要恰到好处地利用自身的特点,充分发挥作用。“一路花香”是挑水工挑水时,利用“破损的水罐”漏水的现实,造就了路边鲜花簇拥的一派美好景象。
显然,成就这“一路花香”的不仅仅是破罐,还有一个重要人物,就是挑水工。是他,善于洞察,结合破损水罐的特点浇灌出一路花香;是他,让自卑的破水罐认识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从这个角度来说,教学中不能忽略挑水工,他才是寓言的又一主角。从挑水工角度读寓意又是另一番理解了:我们应该物尽其用,人尽其责。往大处说,这是对人与物的使用和管理问题。“印度有个挑水工,每天都要到远远的小溪边去挑水……这样日复一日过去了两年”。强调“每天”“日复一日”,就强调了挑水工不是不知道破罐漏水,而是早已洞察,并考虑到怎么利用。教学的空白点出来了,思索填补这样的空白点,正是让学生理解物尽其用道理的时机。“那是因为我早知道你的裂缝,并且利用了它。我在你这一边撒下了花种,于是每天我们从小溪边回来的时候,你就浇灌了它们”。课文结尾处又作了这样的补充,岂非首尾呼应?
三、 从“人文”角度感悟人格尊重
静心读,文中的挑水工又不仅仅是一个串线人物,还是一位拥有伟大人格的智者。他是一位有心之人。挑水工知人善任,他两年之内日复一日地挑水,破罐漏水,漏掉的是水,增添的却是他的体力,他早有洞察,义无反顾,恰当利用破罐的漏水现实,浇出了一路鲜花。挑水工在破罐自责时善意提醒,默默等待着破罐自己看到成果而生长自信,岂非有心之人?他也是一位慈善之人。当破罐看到自己漏掉一半水的行为之后,自觉思过,但慈善的挑水工却没有直接告诉破罐,而是淡淡问了一声“为什么呢?”明知破罐自责,却在刻意保护那颗自信的心。当破罐感觉自身不足之际,挑水工没有直接告诉他之所能,而是启发破罐观察小路边的鲜花,这是对破罐自卑心理的保护,希望破罐能自悟其能,拥有其强大的内心。他还是一位智慧之人。挑水工早知道破罐的裂缝,没有着急修理,而是利用破罐的漏水,浇灌出鲜花。“两年中,我常摘下这些美丽的花,插在我主人的花瓶里。如果没有你,主人哪能每天欣赏到美丽的花朵呢”?作为挑水工,心中想的是主人,给主人带来快乐,于是就不在乎自己多挑几个来回了。挑水是为了主人,给主人欣赏美丽的花朵,让主人身心愉悦,也是为了主人,岂不是挑水工的智慧?
课文后的第4题“读了这则寓言,你明白了什么?同学之间讨论讨论”。这正是编者对寓意丰富性的高明提醒。寓意的丰富性是寓言的魅力,寓言教学当然要冲着这个魅力,让学生学会多视角阅读,这样读教材也就渐进读懂了编者。
(姜树华,特级教师,如皋市白蒲小学校长)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多视角阅读:《一路花香》的寓意解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