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现在拥有船舶450多万吨,仅次于美国,成为世界航运中心之一。包玉刚对航运事业的贡献已载入史册。这位世界船王虽然已辞世多年,但他白手起家、称王海上的故事依然是让人津津乐道的传奇。
起家海上
1949年,包玉刚由上海来到香港闯天下。香港有天然的深水泊位和充足的码头,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由贸易的优惠条件吸引了各地的船只。香港当时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之一。再加之二战后,世界经济复苏,各地之间的贸易往来增多。包玉刚以其敏锐的眼光捕捉到了这一难得的发展机遇。他坚定地认为投资船运业,必然大有可为。
1955年,包玉刚倾其所有,四处筹钱购买了一条风吹浪打了28年的旧船,取名“金安号”,正式进***船运业。一年后,埃及总统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家所有,并禁止非友好国家的船只通过运河。这样,许多来往于欧亚之间的船只不得不绕道好望角。随着路途的增远,运费陡增,“金安号”给包玉刚带来了滚滚财源。他利用赚来的第一桶金继续购买旧的船只,以四到五年的长期租约,租给货运公司。当时国际上普遍采用短期结算的办法,按照船只行程计算租金,这样船主会获得较高的租金。包玉刚却反其道而行之,采取了薄利长租的策略。船运业的“行家们”对包氏的经营方针嗤之以鼻,称其为十足的“笨办法”。然而正是包玉刚以其特有的冷静,预测到国际市场的变化多端而采取这种利润不高但保险的经营方式,才使他避过了船运史上的几次大起大落。凭借其稳健扎实的作风,建立起了一支庞大的船队,使自己的船队在激烈多变的环境中不断扩展,屹立不倒。
当谈到经营之道时,他说,“你老老实实地做生意,讲实话,干事规规矩矩,别人就对你有信心”。包玉刚特别重视信誉,他把信誉比喻为“签订在心上的合同”。正是一直秉承着这样的人生信条,包玉刚在50年代淘得第一桶金后,一发不可收,只用短短20年,就白手兴家建立了庞大的航运王国,雄居世界十大船王之首。
奇功于陆
在海洋上,包玉刚成就了自己的事业,但他并不满足,70年代,他决定逐步把重心转移到陆地上来。将赚得的部分财产投资于越来越红火的房地产业,兼营酒店和交通运输。为了在陆上也能取得海上那样辉煌的成就,他和香港首富李嘉诚一起,和英国资本集团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这就是著名的“九龙仓”之战。在当时,“九龙仓”是香港四大洋行之首的怡和洋行旗下的主力,也是香港最大的英资企业集团之一。在李嘉诚的帮助下,包玉刚暗中购入了大量“九龙仓”股票。1980年4月,包玉刚属下的隆丰国际有限公司宣布,已控制了约30%的“九龙仓”股票。而怡和财团属下的另一个主力置地公司手中才有约20%的“九龙仓”股票,形势对怡和财团明显不利。为了保住“九龙仓”,置地公司气势汹汹地调动了大批资金,以100元一股的高价收购“九龙仓”股票,想把包玉刚从“九龙仓”中挤出去。包玉刚面对强敌,沉着应战,奇迹般地在三天之内调集了21亿元现款,只花了两个小时,便使“九龙仓”股份增加到49%,彻底控制了这个企业。一向看不起华人资本的置地公司,不仅没有争得“九龙仓”,还伤了自己的元气。
这次战役轰动了整个香江,大长了华人志气,打击了英资财团的嚣张气焰,包玉刚在谈笑之间,调集了20个亿的事情,也成为一个传奇。
包玉刚之所以能够称王于海上,是因为他刻苦钻研、勤奋不已,有极强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包玉刚好学不倦是出了名的,就是靠这种精神,永不疲倦,永不停滞,他才有了后来的成就。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包玉刚 白手起家的世界船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