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城市开放空间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作为其使用者,游人的行为特征是评定城市开放空间的重要指标。选取上海市创智天地广场作为调研以及访问对象,通过对现场的调研和访问,探究各种静态行为与开放空间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通过统计开放空间内各子空间的游人人数,从而研究游人偏爱停留驻足空间的特征,为开放空间的改造及规划设计提供可参考借鉴的依据。
关键词:静态游人行为;城市开放空间;创智天地;驻足停留空间
Abstract:Urban open spac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urbanenvironment. As the users,tourist behavior is a key indicator of assessing urban open space.Through selecting the knowledge and innovative community (KIC)plaza in Shanghai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surveying the physical environment of the plaza, the paperstudies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atic tourist behavior and urban open space. Moreover, by the statisticsof the number of visitors in every subspace of the open space, the paper studies the characteristicof staying space which people prefer to,and then reaches relevant conclusions which can provide some basis for urban open space transformation and planning and designing.
Key words: static tourist behavior;urban open space;knowledge and innovative community (KIC);staying space
中***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1概况
1.1研究背景
城市开放空间是构成城市不可缺少的部分,在市民参与城市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城市开放空间在城市中具体表现主要包括公园、广场、街道、街头绿地以及滨水带等诸多形式[1]。城市开放空间不仅能为居民提供休憩娱乐的户外场所,供居民进行各种文化、娱乐和教育等户外活动,也可以通过其内的广场、绿地、河流等硬质和软质景观赋予城市新的生机活力,提升城市空间的环境品质[2]。城市开放空间的规划与设计,已经成为衡量城市发展的重要指标。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本研究选取上海市杨浦区创智天地广场一期和二期的三个开放空间为案例,从游人行为角度出发,通过现场观察结合访谈调查的方法,对其中的静态游人行为进行量化分析,探讨不同静态行为之间的特征差异,以及这些差异跟城市开放空间环境之间的联系。在此基础上,探讨游人的停留喜好会受环境哪些方面的因素影响,进而总结出受游人欢迎的城市开放空间具备的典型环境特征,从而为类似城市开放空间的规划和建设提供依据。
2调查对象的选择
2.1创智天地广场概况
创智天地位于上海市杨浦区五角场,规划占地面积84公顷,包括创智中心、创智坊、科技园和江湾体育中心四大部分[3]。
2.2调查区的选定
本次所选取的三个开放空间,位于创智中心的创智天地广场一期和二期内。三个开放空间均为下沉式空间,其分布位置如下(***1):
2号楼开放空间(A)(***2)为一个下沉式广场,位于江湾体育场西入口处,被1、2和3、10号楼所围合,西临淞沪路,东面为开放式台地花坛,是场地连接江湾体育场的主要出入口。面积为3500平方米(70m*50m)。广场中央有两排60米长东西向树列,东南处和东北处各有若干石凳,不同的是东北处石凳位于若干棵乔木下,而东南处则是露天石凳。广场东边临近台
地花坛处有一旱喷泉,每天定时开放。此外,广场内还有两处商业建筑——南面星巴克咖啡店和西北角一餐饮店,并且都设有露天茶座。
3号楼开放空间(B)(***3)位于A广场北边,被3、5、9和10号楼所围合,是一个南北向的近矩形下沉式空间。面积为3150平方米(35m*90m)。其中有一处带有亲水木平台的静水面水池,且树池中有每天定时开放的喷泉。靠近水池南侧有一处5米宽矩形硬质场地和三排石凳。石凳的上方为一底层架空建筑(3号楼),为底层坐憩的游人提供了遮阳设施。开放空间内有一南北向斜穿式道路穿过场地。此外,东边有两处商业建筑,分别为儿童早教中心和咖啡厅,咖啡厅设有若干室外茶座;西边为办公建筑。南接A广场,北接C广场。
9号楼开放空间(C)(***4)位于B空间北部,面积为3300平方米。基地南边与B连接处设有碎石铺装的排列式石凳。其东北边为一地下车库的出入口,同时也是行人出入整个创智天地广场的出入口。基地内有一大一小两处草坪,面积分别为900平方米和350平方米。西边和北边为办公建筑所围合。
***2:2号楼开放空间(A):***3:3号楼开放空间(B)
***4:9号楼开放空间(C)
以上三个开放空间,其面积、功能、周边建筑以及景观设施等要素,如下表(表1):
表1:三个开放空间各指标状况
开放空间名称 面积(m2) 周边建筑 景观设施
A:2号楼开放空间 3500 餐饮、办公 旱喷,石凳,植栽
B:3号楼开放空间 3150 商业、餐饮、办公 静水面,喷泉,木平台,植栽,石凳
C:7号楼开放空间 3300 办公 草坪,植栽,石凳,广告牌
3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通过观察选定的三个城市开放空间中的游人行为的类型以及人数等要素,进而将调查的数据进行统计和量化分析,从而得出相应的结论。
3.1调查方法:
在选定的三个城市开放空间样本中,以不影响使用者活动的方式,采用非参与式观察法进行现场实地调查,选择工作日和双休日各一天,从上午八点到晚上十点共十四个小时,分成十四个时段,选取每一个时段内相同的5分钟作为观察时间,以非连续式的观察方式记录,观察和记录的内容包括静态游人行为类型以及各类型的人数[4]。
在现场调研的同时,也对场地内的游人进行现场访谈,从而和现场调查的结果互补。
本研究将观察的游人行为限定为“静态游人行为”,也就是活动位置不进行较大移动的行为。
根据前期对场地的调研和观察情况,结合场地实际的设施状况,将具体的静态行为分为
站立、坐憩、遛狗和戏水四种行为,其他行为由于在场地内进行的游人数量较少而不纳入研究范畴。将行为类型缩小也有助于提高观察和研究结果的准确性。
3.2调查时间:
研究对同一时段内所选三个开放空间中进行的静态游人行为进行了现场观察。由于所选的几个开放空间面积都较小,因此场地内视野较为开阔或者视点较高处都可以直接成为观测点。考虑到工作日和双休日的差异可能会对研究结果造成影响,研究中选择了2013年5月12日(星期日)和5月13日(星期一)两天进行观测。两天天气都是晴,温度分别是19—30℃和20—30℃。气温较适合正常的游人活动以及观测活动,也可以避免因天气因素的对研究结果造成的影响。
具体时间选择每天的08:00—22:00共14个小时,每个小时选取同一时段的5分钟作为观测时间,统计这5分钟内三个开放空间中的静态游人行为人数[5]。
4调查结果和分析
将统计的数据通过处理,结果如下表(表2—5月12日双休日;表3—5月13日工作日)。
表2:5月12日双休日(每小时观察5分钟,从每时刻的25分到30分这五分钟)
表3:5月13日工作日(每小时观察5分钟,选取从25分钟到30分钟这五分钟)
1)三个空间中,站立行为人数最多的为空间A。从横向上比较,双休日空间A内的站立行为为1.23人/分钟,高于B空间1.00人/分钟的和C空间的0.54人/分钟;从纵向上比较,空间A的站立行为人数也比坐憩、遛狗和戏水其他三种行为(分别为0.87人/分钟、0.90人/分钟和0.23人/分钟)要多。空间A中间是一处面积约为1400平方米(20*70)的空旷矩形硬质场地,无植被坐凳等设施的布置和遮挡且视野比较开阔,而空间B和C内的硬质场地面积较小,或者是大面积的草坪软质场地。相比较而言,这种大面积的硬质场地更有利于站立行为的发生。一则它提供了足够宽敞开阔的空间供行人停留,避免了由于空间面积小造成的空间上的拥挤,二则也保护了游人的“个人气泡”不被侵犯,保证了心理上的舒适感。场地周边种植的成排乔木可以起到一定背景的作用。此外硬质场地边缘的成排乔木,可以充当背景作用,给人以适当的心理庇护,增加心理上的安全感。
2)空间B内的坐憩行为发生的比例最大,其中工作日站立行为占所有四种行为的38.9%,其他三种行为——站立、遛狗和戏水人数分别占25.1%和6.2%和29.8%。这与空间B中部的水景有一定的关系。在靠近静水面的南部,有多排排石凳可供游人休息。通过现场访谈得知,尽管空间C内也有与空间B数量相同的石凳,但是由于石凳下的铺装不同——B空间内为大理石铺装而C空间内石凳下为细碎石头铺装,相比较舒适方便的硬质铺装更受游人欢迎。此外,石凳顶部的底层架空办公建筑,提供了的遮阳设施,也提升了这一区域的人气。
3)就戏水行为来看,由于空间C内没有静水或喷泉等水景设施,所以不存在任何戏水行为。而空间A东侧有一处旱喷,每天定时开放两次,每次一个小时——11:30—12:30和17:30—18:30,且一年四季不间断,因此很明显可以看出戏水行为在喷泉开放的时段内集聚的人数较多,尤其在本次调研接近夏季的时候,气温已经较高,喷泉可以起到降温的作用吸引更多的游人。空间B内的水景有两处,一处是一个面积约为200平方米的浅水池,另一处是水中定时开放的喷泉,喷泉开放的时段和空间A的旱喷相同。除了喷泉开放的时段短时间内会吸引较多游人外,浅水池也是游人比较热衷的去向。尤其是由家长看管照顾的儿童,年龄大多从5岁到12岁,会集聚在水边戏水玩耍,而且这种戏水活动的时间分布相对较为平均,没有像喷泉开放明显的时段性。因此总的来说,空间B的戏水活动人数比A会有明显的增多。
4)遛狗行为发生较多的是C空间。从三个空间的功能性来看,C空间为最为不开放的空间,C空间的出入口只有一处(即地下车库的出入口)——而空间A和B的出入口分别为4个和2个。这种封闭性可以减少游人多带来的干扰,更适合遛狗行为的发生。因此出于安全和不愿扰的考虑,游人都不大愿意在空间C中活动。此外,空间C内被一条道路隔开的的一大一小两块草坪,相比较于硬质场地,也更适合于狗活动。
4.2游人行为的时间特征
从三个开放空间游人分布的时间特征来看(表4),
表4:整个开放空间工作日与双休日游人数量变化情况
1)双休日的人数会比工作日的多。工作日这些开放空间的利用主体为周边的上班族和年龄在五六十岁左右的老年人以及儿童;而双休日,则还会有更远的居民带着孩子前来。通过访问得知,三个开放空间中很大一部分游人是周边居民,步行5—10分钟内便可达到(也有少量会乘两三站地铁(2—3公里)的路程)。此外,双休日也会有很多年轻人,或前来游玩拍照,或喝茶聊天,或是情侣,这些人群也增加了双休日游人的数量。
2)全天的游人数量会有两个游人高峰时段,工作日为12:00—13:00和17:00—18:00,双休日为10:00—11:00和17:00—18:00,尤其是17:00—18:00这段时间游人数量会达到全天的最高值。三个空间周边分布着办公和商业建筑,因此在工作日这些开放空间会成为上班族休闲娱乐的最佳去处。尤其在工作日,很明显的是,两个高峰时段也正是上班族午餐时间以及下班时间,说明这些开放空间的利用人群很大一部分正是周边办公和商业的上班人员。而双休日,开放空间的利用主要人群则是周边的居民。
4.3游人偏爱的驻足停留空间特征
以上的研究结果反映了不同类型的静态游人行为之间的特征差异与环境之间的联系所在,接下来研究将进一步探讨这种联系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由于本次研究中观测和统计的都是静态游人行为,静态行为的发生往往也意味着游人的停留和驻足,游人的停留驻足可以通过静态的行为发生来反映,静态行为发生的人数越多的环境也就意味着越是游人越喜好停留和驻足的场所。而游人的停留驻足喜好程度与环境的空间特征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接下来将继续探讨静态行为的分布与开放空间环境特征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说就是影响游人停留驻足喜欢程度的城市开放空间环境因子有哪些。
研究将ABC三个开放空间整合为一个整体,并且对上述静态游人行为统计表格中的数据利用Excel软件进行处理,观察静态行为的游人在整个开放空间中的主要分布状况,从而对这几个游人偏爱停留驻足区域的环境空间特征进行详细的剖析,试***找到一些能影响游人停留驻足的共同的环境特征因子。
***5:整个开放空间游人分布情况***7:子空间Ⅱ
从数据处理统计的结果(***5)来看,人群主要集中(静态行为发生率较高的空间)在以下两处:
1)子空间Ⅰ:开放空间B中水景处;(***6)
2)子空间Ⅱ:开放空间A东北边的林下石凳处;(***7)
进一步对这两个子空间的环境特征进行详细分析如下:
4.3.1子空间Ⅰ
子空间Ⅰ位于开放空间B中,通过***5也看一看出是静态行为发生最多的空间。
首先,子空间Ⅰ是整个开放空间中唯一有水面的地方。水景对于夏季中游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仅在炎热的夏季起到降温的作用,营造舒适宜人的小气候,儿童也可以在其中戏水,兼具重要的功能作用。
其次,位于浅水池南岸石凳上的游人视野也是极佳的。浅水池与石凳之间是一个利用率极高的硬质活动场地,面积约100平方米(5*20米)。硬质场地以及硬质场地和水池的交界面是儿童在场地内运动、玩耍和戏水的主要区域,而南边紧邻的石凳为家长提供了一个可以近距离方便看管孩子的地方。石凳上坐南朝北的游人向北的视野也十分开阔——近处是嬉戏玩耍的活跃场景,稍远处是宁静的水面以及定时开放的喷泉,更远处则是建筑和天空,使得这段约100米长的视线十分丰富的景观层次[6]。
此外最重要的一点,石凳上方底层架空的建筑也不容忽视。尽管此处不是整个场地内唯一一处有石凳的地方,但是石凳上方底层架空的建筑却成了绝佳的遮阳设施!同时建筑底层架空也保证了地面层视线的通畅性和空气的流通性,不仅可以收到良好的景观效果,也可以营造良好的小气候环境。这一点在气温较高的夏季最为重要。
4.3.2子空间Ⅱ
子空间Ⅱ是一处林下石凳,位于空间A的东北角。石凳的视线前方(南面)也是一处林下石凳场所,再往南便是旱喷。游人坐下时,可以通过前方乔木下面通透的枝干看到不远处活动的场景。尤其是旱喷开放时,瞬间可以集聚大量活动的人群,给石凳上的游人提供了可观之景。
可以看到,子空间Ⅱ的空间环境特征和其前方的林下坐凳处(称为子空间Ⅲ)是相似的——同样有乔木可以提供遮阴,甚至坐凳数量还不如Ⅲ多(***8)。但子空间Ⅱ却更受游人欢迎(对游人随机访问的结果也印证了这一点)。子空间Ⅲ直接和旱喷场地相接,视觉景观层次不如子空间Ⅱ丰富;同时子空间Ⅱ及其附属硬质场地——一个8*25米的矩形场地,构成了一个更能满足人们“瞭望-庇护”的心理的小空间——往后乔木既可以遮阴又可以充当背景,往前则视野开阔可以有景可观。
最后,子空间Ⅱ往东南方向(江湾体育场)无高层建筑遮挡,比较开阔,能使上海夏季的盛行的东南风容易渗透到场地内,营造宜人的小气候环境。
不过,在访问的过程中笔者也发现,由于本次调研的时间是5月份,上海的日平均气温已经在20度以上,接近盛夏,因此有些静态行为的发生(比如坐憩等)跟遮阳设施的关系很大。通过现场访谈了解到,在冬季B处的石凳较A处更受欢迎,原因是A处石凳上方的夏季可以遮阴的常绿乔木到冬天阻挡了阳光,使坐凳上的游人晒不到太阳,因此无遮阴乔木的B处石凳到了冬季成为游人更受欢迎的地方。因此这种季节的差异造成的游人对于环境的要求也不尽相同,设计中需要考虑到这些细节(***9)。
5研究结论
通过分析以上子空间的空间组成,可以总结出为游人静态行为受欢迎的一些共同的空间的特征[7]。
开阔的视野,并有景可观。
通过以上的调查结果不难发现,这些静态行为聚集人数较多的空间朝视线方向都具有较开阔的视野,保证游人的视线不被遮挡,可以观察外界景物,能满足人“瞭望”本性。如果视野狭隘或视线被遮挡,可能会导致游人所处空间比较急促,引发不舒适感,也就自然留不住人。比如开放空间A中的子空间Ⅱ,坐凳前方尽管种植了乔木,但分枝较高仍然保证了游人视线的通透。其次,通达的视线也需要一个落点,所以可观之景也必不可少。位于视线前方的可观之景,或者说是中心景观,也是吸引游人的核心之所在。中心景观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比如子空间Ⅰ中的水景——浅水池以及池中定时开放的喷泉,子空间Ⅱ中旱喷广场上嬉戏运动的人群展现出的热闹场景,都可以成为对游人强有力的吸引点。
边缘区域的围合
子空间Ⅱ和子空间Ⅲ的比较很明显地说明了一定的边缘围合对于游人停留是十分重要的。这也印证了“瞭望-庇护”理论中的人的“庇护”本性。这种背景的围合可以给人营造出一种心理上的安全场所。一旦缺乏这种“庇护”,人就会自主地感到有所不安。围合的形式最常见的就是植被,乔灌木多层次的搭配种植可以形成严实的围合。此外,建筑的边界、亭廊等处也可以形成围合感。
一定数量的休息设施
其实静态行为很大一部分跟坐憩密切相关。也就是说,提供一定数量的坐凳座椅等休息设施可以增加游人的停留欲望。休息设施重要的一点是它的尺度,能否符合人的生理需求。现场访谈中发现有一部分游人对于坐凳的舒适度有着较强的敏感性。此外,休息设施下的铺装形式也值得注意。比如空间B和C中两个坐凳下一个大理石硬质铺装一个细碎石铺装,结果大理石铺装更受游人欢迎。
有遮阴设施(尤其是夏季)
底层架空的建筑无疑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子空间Ⅱ中的人气,不得不说是底层架空的建筑充当了遮阴设施。尤其在炎热的夏季,遮阴设施显得更为重要。一些庇护性景观设施比如凉亭廊架等都可以用作遮阴设施。常见的遮阴设施还有高大的乔木。在乔木作为遮阴设施时需要注意的是,最好是落叶树种,这样不仅在夏季可以遮阴冬季还可以保证阳光。
注:文中***片除注明外,均由作者拍摄、绘制。
参考文献:
[1]孙琴. 郊野公园游客行为倾向分析—以吴淞口炮台湾公园调研为例[J]. 园林, 2009(08):28-29.
[2]余汇芸. 杭州太子湾公园游人分布与行为研究[D].杭州:浙江农林大学园林学院,2010.
[3]乔东华,陈建邦. 营造“创智天地”[J]. 时代建筑,2009(02):76-79.
[4]陈天佑(台). 都市河岸亲水空间民众知觉偏好之研究—以新竹东门城亲水公园为例:[学位论文]. 新竹:中华大学建筑与都市计划学系,2008 .
[5]龙宗彦(台). 以型构与行为分析观点探讨都市公共开放空间系统之设计议题—以台北市信义计划区为例[D].台中:逢甲大学建筑学系,2004.
[6](丹麦)杨·盖尔. 何人可译. 交往与空间(第四版)[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7]周宁. 适宜停留休闲的开放型绿地空间研究[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12.
作者:
第一作者:贺翔宇, 1986,男,安徽合肥,硕士,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第二作者:徐留生,1989,男,安徽芜湖,硕士,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基于静态游人行为的城市开放空间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