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周刊,是指每周或隔周发行的以报道时事新闻为主旨的期刊。新闻周刊是大众传播媒介的一个重要类型,从世界范围来看,它兴起于20世纪20年代,新闻周刊的出现及其业务实践,为人类新闻传播史作出了许多独创性的贡献,在社会发展史上也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像美国的《时代》周刊、《新闻周刊》,德国的《明镜周刊》等,都是享誉世界的大众媒介,对国际舆论有着很强的影响力。
《三联生活周刊》与《中国新闻周刊》是目前中国期刊行业的两个名牌刊物,两刊以其鲜明的风格、多样的内容使人爱不释手。它们之间有着很多相似之处:同属综合类期刊,价格定位和读者定位也相类似。正是基于这些相同和相似之处,我们对比这两本期刊,使大家对两刊有更深入、更理性化的认识,这对于普通读者和我们的期刊出版界人士都有重要的意义。
刊物总体概况比较
《三联生活周刊》由中国出版集团属下的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主办,是一份具有良好的声誉,在主流人群中有着广泛影响力的综合性新闻和文化类周刊。《三联生活周刊》的前身为邹韬奋先生在20世纪20年代创办的《生活周刊》,1995年由三联书店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于北京复刊,其定位是做新时展进程中的忠实记录者。他们在力争以最快的速度追踪热点新闻的前提下,更多关注新时代中的新生活观。“以敏锐姿态反馈新时代、新观念、新潮流,以鲜明个性评论新热点、新人类、新生活”是他们的办刊宗旨。三联书店有深厚的文化资源,他们的承诺是以“最快、最丰富、最好看”权威梳理一周新闻,从中体现韬奋先生70年前主办《生活周刊》时的立场:“力求轻松生动简练雅洁而饶有趣味”,让“大家在谈笑风生的空气中欣欣然愉快一番”。
《中国新闻周刊》由中国新闻社主办,创办于1999年9月,2000年1月1日正式出版发行。办刊宗旨以为广大读者提供国内、国际重大新闻报道为主,内容涉及广泛且富有深度,重点在于挖掘新闻背景和内涵,力争做到比报纸报道有深度、有质量、有系统,比月刊报道有时效、有权威、有观念。内容涵盖***治、经济、科技、文化、体育、时尚、娱乐等领域,是一本既有新闻权威性,又富有知识性和趣味性的大众读物。
读者定位比较
期刊必须对读者进行细分,寻找到适合自己刊物的目标读者群,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发潜在市场。期刊读者定位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根据读者的年龄、职业、文化层次等相近性原则来细分读者市场,二是根据读者内在兴趣、情感方面的诉求细分目标读者群。
两本刊物都采用了两种定位方法交叉使用的形式。《三联生活周刊》主编朱伟说:“《三联生活周刊》面向的这批知识分子,应该是有大学左右的学历,他有比较宽的视野,他在现在的社会改革中走在比较前列;他又比较敏感,他自己又追求跟世界时展能够同步的观念。”由此可以看出《三联生活周刊》的读者对象主要是受过高等教育、关心时展进程,不断从中寻找自己的新型知识分子。他们是在推动社会发展进步中起积极作用的主流人群,有较宽的视野,敏感于社会变革;有与时展同步的新观念;有自己的专业领域,会阅读专业杂志。对于《中国新闻周刊》的读者群,该刊执行主编靳丽萍说:“我们的读者主要是那些有一定知识水平,对社会的主流问题比较关心、收入在中层的人,70%是男性,从读者结构上来看,主要有***府中的官员、中层经理、知识分子,还有一些大学生。对于一本周刊来说,并不是意味着读者数量越大越好,我们选择的是较高端的市场,我们瞄准的是目标中的读者人群。一个典型的《中国新闻周刊》的读者是什么样的?他是一个具有中产阶层的收入,同时关注社会发展的主流动向并乐于思考的人。这样的人组成的即使不是很大的读者群,对广告商和投资人来说,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因为他们是一群真正具有消费能力而且有品位的人。”这两家刊物的读者定位更关注的是读者的心理和情感特征,他们比较在意读者在个性和思想上与刊物气质的共同点。
尽管存在差异,但我们在以上两本新闻周刊的读者定位中可以发现一个明显的共同特征,即他们的目标读者都不是普通大众,无论是“知识分子”还是“中产阶级”、“有一定消费能力的阅读人群”,新闻周刊追求的目标读者都是文化层次和收入水平都比较高的人群。对普通百姓而言,一份报纸就可以满足他们对新闻的欲求,愿意花时间和精力来咀嚼“新闻背后的新闻”的人当然是与传统期刊的低端读者相区别的一群人。由此可见,新闻周刊在追求高端读者群上已经达成共识。
市场定位比较
期刊的市场定位即期刊经营者根据读者的需求特性及竞争者在市场上的情况,对期刊经营、服务确立目标,塑造形象,并把形象传达给读者,使读者了解、认知,从而确立期刊在读者心目中的地位。
《三联生活周刊》的定位是做新时展进程中的忠实记录者,做中国的《时代》周刊。从1993年试刊之初《三联生活周刊》就以美国《时代》周刊、《新闻周刊》为仿效对象,它的办刊宗旨是“以敏锐姿态反馈新时代、新观念、新潮流,以鲜明个性评论新热点、新人类、新生活”。
《中国新闻周刊》总编钟诚说:“我们有更清晰的理念,就是我们要做有影响力的主流的新闻类周刊,是站在中国的立场上,从中国的***治经济文化角度以及用中文的传播方式,向中国乃至世界传播一种来自中国的声音。”这就是《中国新闻周刊》明确的定位。曾任香港《亚洲周刊》驻莫斯科特约记者的孙越评价说:“《中国新闻周刊》才是严格意义上的新闻周刊。”《中国新闻周刊》执行主编靳丽萍指出:“《中国新闻周刊》的定位是一个观察家的角色,我们的目标是将《中国新闻周刊》办成一份具有不可替代性的一流的综合新闻类杂志,影响有影响力的人,我们的特色是通过讲故事、摆事实来进行深度新闻调查。”
从市场定位可以看出,《三联生活周刊》着力于一个“新”字,关注的是新时代的新事物和新人类的新生活。《三联生活周刊》很在意文化和时***,但它的核心是生活,三者的结合使得它在市场上的差异化特征十分明显。《中国新闻周刊》的定位是综合性的时***杂志,突出的是新闻性。
主要栏目比较
栏目是展示期刊内容、彰显期刊个性、体现期刊气质的窗口。一个有特色、有个性的好栏目,不仅可以为期刊吸引相当一部分稳定的读者,而且还会成为期刊品牌特性的一部分,传达出期刊的精神追求和品质特征。
以下是两种新闻周刊的主要栏目设置:《三联生活周刊》有《封面故事》、《热点新闻》、《社会》、《经济》、《文化》、《考古》、《科技》、《人物》、《国际》、《评论》、《专栏》、《特别报道》、《环球要刊速览》、《生活圆桌》、《声音》、《娱乐》。
《中国新闻周刊》有《时事新动》、《特别报道》、《新闻人物》、《社会》、《经济》、《文化》、《体育》、《国际》、《北大讲坛》、《专栏》、《新闻浮世绘》、《目击》、《读者来信》、《话中有画》、《新闻榜》、《第一现场》、《随笔》、《学界》、《传媒》、《出版》、《潮流新品》、《电视电影》、《时尚人物》。
从以上的栏目设置可以看出,《三联生活周刊》和《中国新闻周刊》这两本新闻周刊的内容覆盖面极为广阔,几乎涵盖包括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等领域在内的社会生活方方面面。但是《三联生活周刊》的栏目设置更偏重于文化生活,《中国新闻周刊》与《三联生活周刊》相比,更偏重于社会时***方面的内容,也可以说更具有新闻性。
《三联生活周刊》栏目以目标受众的审美情趣为标准分为两类:一类是深度报道,全面、精深、严肃;另一类是快餐式趣味栏目,轻松、俏皮、机智。《三联生活周刊》的《声音》栏目凭借其独特的编辑手法和各种各样或严肃或幽默的观点吸引了不少读者,成为比较有特色的栏目。主打栏目《封面故事》追踪社会热点,做深入详尽的评述,从不同的角度采写新闻,以引起人们从不同层面理解和诠释社会热点。或纵向,或横向,你都可以找到你所喜欢的表达方式和叙述。《三联生活周刊》的栏目设置紧扣目标受众的需求,赢得了由不同审美情趣的小众组合起来的庞大受众群。
《中国新闻周刊》的“封面文章”是栏目的主菜,是对重大新闻事件全面深入的报道――既有独家调查,又有精致的资讯,集权威性和理性于一身。《中国新闻周刊》的封面文章广为国内外传媒关注、摘引和转载,经常成为中国社会中高层面关注的焦点。
两者的栏目设置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同质性。这一点仅从栏目的名称中就可以感受到,“文化”、“经济”、“社会”、“专栏”这样的栏目名称就被重复使用。所以,维持特色栏目的独特性与创办一个特色栏目同样重要,对于新闻周刊而言,烹制好这道“招牌菜”的关键是在保持栏目相对稳定的同时敢于创新、勇于突破。
内容和风格比较
虽然同属于新闻周刊,但两种周刊在内容上各有侧重,风格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三联生活周刊》将新闻与文化和生活融合为一体。关于《三联生活周刊》一直强调的“生活”二字,主编朱伟说:“我们说的是一种生活观,作为一个新的时代里生长的新型的知识分子,在这样新的时代里他应该有什么样的生活观。”
《三联生活周刊》强调以新闻调查与文化评析相组合的方式,对一周信息作深入追踪,关注新时代人和自然、人和社会、人和人之间的新型关系。以独特的编辑理念,将文字、***片与有关资讯有机组合。密度和内容的含金量高,尽量在有限空间内安排丰富的阅读内容。所有报道均求有鲜活的人物故事或事件细节,培养记者各自独特的叙述风格,文字力求生动简洁而饶有兴趣,强调与读者的交流。这就是《三联生活周刊》的报道风格。
《中国新闻周刊》更符合新闻期刊的标准定义,它的特点是在新闻性上下工夫。《中国新闻周刊》定位于信息管家、时事顾问、意见领袖,强化时***新闻的内容。关于刊物的内容,《中国新闻周刊》执行主编靳丽萍指出:“2002年9月复刊后,从内容上来说,《中国新闻周刊》主要侧重于专题策划等一些概念性的新闻。《中国新闻周刊》的编辑风格、编辑思想、编辑部的内部结构上都做了调整和变化,编辑思路回到了做时***、社会、经济等硬新闻的路上,而在操作层面,我们强调的不是关注新闻的表相,而是着重于新闻的背景,分析其中的利益矛盾和各种关系,做更深度的挖掘,进行深度的新闻调查。在编辑思想上,现在我们已经有了明确的把握,不是跟着热点新闻跑,而是更注重选择什么样的热点新闻,在新闻选择中更清晰地体现我们的价值观念和判断。我们保持不变的风格是强调理性。虽然我们是做社会时***的报道,但我们不希望只做到告诉读者事件的背景、黑幕,而是要把社会时***现象进行深刻分析,告诉读者为什么是这样。我们的目标是将《中国新闻周刊》办成一份具有不可替代性的一流的综合新闻类杂志,影响有影响力的人。”
内容的差别造成了两种刊物在风格上的不同。从三联书店走出的《三联生活周刊》从诞生之日起就带着来自母体的文化特质,具有浓厚的文人气息和知识分子情调。《中国新闻周刊》背靠中新社放眼全国,强大的资源保障令其在新闻制作上不断尝试大手笔。
参考文献:
1.曾宇:《试析中国新生代新闻周刊的报道风格》,《新闻通讯》,2000(6)。
2.吕书练:《中国新闻类周刊调查》,《中华读书报》,2001(12)。
3.李亚星:《中国新闻期刊的发展特性》,《出版广角》,2003(2)。
4.陈亦骏:《起航扬帆的中国新闻类周刊》,《中国出版》,2002(3)。
5.刘宁、田惠明:《〈中国新闻周刊〉特别企划――中国之痛》,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年版。
6.马飞孝:《竞相登场色彩纷呈――90年代中国新闻周刊综述》,《中国出版》,2000(6)。
7.曹艳、李陪林:《美国〈时代周刊〉特色剖析》,《新闻界》,2002(5)。
8.翟晓路、江凯:《研究当代美国主要新闻周刊的运作模式》,《传媒观察》,2002(10)。
(作者单位:河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
编校:施宇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三联生活周刊》与《中国新闻周刊》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