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县,不懈地探索、努力。
滑县,骄人的成绩、宝贵的经验。
这一切,都在河南近几十年粮食生产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河南以至全国还有巨大的粮食生产潜力,国家和人民需要这些潜力的迸发,如何在粮食生产、农业进步领域走得更远,滑县经验具有毫无疑问的借鉴意义。
7月,滑县上空舒云漫卷,大地上和风吹拂,经过三夏鏖战,滑县人民收获了又一季的丰收。
2008年,滑县在连续五年蝉联“全国粮食生产‘十佳’标兵县”之后,夏粮生产以“三高”即100%良种覆盖率、100%的优质专用率、90%的关键技术到位率为依托,再创夏粮产量历史新高:2008年,滑县夏粮平均单产499.2公斤,比上年增长3.3%;总产在河南省首次突破80万吨大关,达到84.9万吨,比上年增产9.4%。
滑县,“河南第一产粮大县”,地处黄河故道,素有“豫北粮仓”之美誉。
2007年,滑县粮食总产在河南省首次突破25亿斤大关,占安阳市粮食产量的38%,居河南省第一。
作为河南省粮食生产“标兵”,全国粮食生产“红旗手”,滑县经验,已经引发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思索。
2007年10月,农业部副部长危朝安作出重要批示:“滑县是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一面红旗,其经验很值得总结推广……”
在2008年全球粮荒背景下,推广滑县粮食生产经验显得更为迫切。
高产攻关
“我家有5亩地,过去小麦亩产400~500公斤。2007年,加入县高产田项目后,由技术员指导生产,统一种、收、防病虫。2008年,我家小麦化肥袋装了15袋,亩产700多公斤,比以前多收了两三百公斤呢。”
2008年7月30日中午,滑县上官乡上官村公路两旁,一望无际的平坦与辽阔,满目充盈着绿油油的玉米。村民毛自芳从一人多高的玉米林里探出头,面对媒体时兴高采烈。
看着长势喜人的玉米,毛自芳向记着介绍道:“现在,我种的玉米是浚单20,预计到秋收,能收将近800斤吧!”
2007年6月,滑县开始酝酿小麦高产创建活动。
2007年10月,滑县沿县内交通干线,在上官、老店两镇交界处和万古、留固两镇交界处建立了2个万亩小麦高产高效示范区,10个千亩示范区,17个百亩公关田,1个自动化节水灌溉示范田和3个新品种展示田,总面积1.12万亩,涉及7个行***村1872户农户。
在高产园区,滑县重点推广“一集成六统一”高产创建模式。以矮抗58为攻关品种,亩产700公斤为攻关目标,滑县在上官镇万亩示范区内设置了小麦百亩攻关田。
滑县农业局局长王典让说:“‘一集成六统一’高产创建模式,指的是技术服务‘一集成’,生产过程‘六统一’。‘一集成’即将秸秆还田、精量半精量播种、测土配方施肥、节水灌溉、氮肥后移延衰和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组装配套,集成推广。‘六统一’即统一供种、统一测土配方施肥、统一培训指导、统一机耕机播、统一防治病虫害、统一订单生产。”
滑县县长张金泉说:“仅测土施肥项目,3年就节约肥料4520吨,增产粮食9.988万吨,全县累计增收节支达1.505亿元,每个农户增收500多元。‘一集成六统一’对示范园区粮食生产力的提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008年,滑县2个万亩示范区平均单产分别达到623.3公斤、631.7公斤,超额完成项目单产600公斤的任务目标。其中,上官老店万亩示范区内的百亩攻关田平均亩产707公斤,万古留固万亩示范区的百亩攻关田平均亩产711.8公斤,亩均收益674元。
科技入户
2008年7月30日上午,滑县老店镇东马庄村“科技大院”的农业科技服务大厅里,村民马新伟正在一台电脑上查看病虫害防治资料。
这个大厅里,有5台电脑、2部电话、千余本科技***书、百余盘科技光盘,配备有DVD、大型背投、观看连椅、阅览桌椅、柜台、展示柜等设备。
另一台电脑前,正在聚精会神观看农业科技推广片的东马庄村第四村民组村民马宝仓,脸上不时露出会心的笑。
“过去,巧种粮不如多上粪;现在,多上粪不如多问技术员。”马宝仓用朴实的话语表达着农民对科技的渴求和信赖。在滑县,有几个农民皆知的电话,分别是“12316”、农业科技服务大厅热线“8162283”和植保咨询热线“8162519”等技术服务热线。
“以前,家里没钱,我那口子身体又不好,生活很难。2006年,村里有了‘科技大院’,没活时来看看,有问题再问问植保员、技术员,种庄稼找到窍门了,生活好多了。”
2008年夏季,马宝仓家6亩地,“主要种豫教2号、矮抗58,收了近6000斤小麦,留了2000斤自家用,卖了4000斤,0.8元/斤……”
变化开始于2006年滑县推广科技种田活动,“过去,每亩地收600多斤小麦,2006年后,找准了种粮门路,每亩就要多收三四百斤小麦。”
今天,马宝仓家里农机具俱全,沼气照明、做饭,路也通到了家门口。
经济条件改善了,生活便利了,马宝仓就把自己11岁的孩子送到了20多公里之外的县城读书,“孩子一个月回家一次,吃住都在学校。”
在滑县老店镇东马庄村,像马宝仓这样的农户还有很多,在“科技大院”的另一台电脑上查看病虫害防治知识的村民马新伟告诉记者:“现在,我们村里有面包车10多辆、轿车2辆……村里20%的家长都把孩子送到了县城读书。”
2007年9月以来,滑县的技术服务网络,汇集30名县技术骨干、8名乡技术标兵、110名村技术能手,在12个非示范乡镇,用1000名科技示范户和1000名科技联系户辐射带动了全县30万农户。
返程中,记者遇到了农业技术员孙彩霞,她指着路边的2块玉米地说:“这10亩玉米地,是我负责技术指导的,另外,我还负责县里另外18户农民的田地技术指导,共20户,100亩地左右。”
“我们手把手、面对面地对农民进行现场指导,主要对农户进行农业技术、农业机械使用培训,测土配方,防病虫害等……”
2008年,滑县农业主推技术入户率100%,关键技术到位率90%。
滑县县委***、宣传部部长刘平说:“我县农业科技服务大厅运行以来,累计接待来访农民3.4万余人,发放技术资料4.2万份,有效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科技入户,不仅提高了粮食生产力,还节约了生产成本,2008年,滑县每亩农田平均节约灌溉成本15元,节约肥料2.5公斤,价值10元,农药成本8元,170万亩小麦节约支出5610万元。”
良种良方
滑县县委书记刘国连说:“如果说,科技支撑了滑县的粮食生产,那么良种工程则是滑县粮食生产的一朵‘金花’。”
“‘11311’良种工程即依托一个龙头,创建一个协会,完善三层网络,开展三级示范,打造一个优良种子品牌。”在滑丰种业科技示范园,滑县宣传部副部长王新杰向媒体介绍起了滑县“11311”良种工程的内涵。
作为滑县良种工程“龙头”的滑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滑丰种业),目前,拥有200亩的科技示范园、40亩种子加工仓储中心和全国最先进的大型种子加工生产流水线。
目前,滑丰种业种子繁育面积12万亩,繁育滑丰系列玉米、大豆新品种10个,滑丰品牌种子被授予“河南省名牌农产品”,另外每年承担国家、省、市、县小麦、玉米、大豆新品种试验示范20多项。除满足滑县农业生产所需外,滑丰品牌种子还远销豫、皖、苏、鲁、晋、冀等省300个县市。
目前,滑县设有21个供种站,800个村级服务网点。在滑丰种业的带动下,滑县种子协会在全县21个乡镇设立分会,种子繁育基地61个村,吸纳了2.5万个良种繁育农户。
2008年,滑县170万亩小麦中,102万亩是以郑麦366、新麦18主导的优质强筋小麦,68万亩为以矮抗58主导的优质中筋小麦,生产良种覆盖率、优质专用率双双达到100%,年带动农民2.5万户,年增加繁种农户经济收入3000多万元。
滑县宣传部副部长王新杰也强调说:“‘11311’良种工程像一张‘名片’为滑县的粮食生产再添‘金花’,让滑县粮食生产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粮食,是人民生存之本,是国家繁荣安定之基。2008年,当我国迎来神圣的奥运之火,当世界弥漫着饥荒的危机之际,提高粮食生产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已经成为一个异常急迫的问题。
滑县,不懈地探索、努力。
滑县,骄人的成绩、宝贵的经验。
这一切,都在河南近几十年粮食生产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河南乃至全国还有巨大的粮食生产潜力,国家和人民需要这些潜力的迸发,如何在粮食生产、农业进步领域走得更远,滑县经验具有毫无疑问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