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心力教案范文第1篇
教育以人为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去探究以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从动力学的角度研究匀速圆周运动的,这部分知识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学好圆周运动的关键点,学好这部分知识,可以为后面的天体运动和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打好基础。
教材的编排思路很清晰,先是从身边的事例出发,让学生体验到做圆周运动的物体需要有一个指向圆心的力,从而引出向心力的概念。由于上一节中,已经从一般性的结论入手,利用矢量运算,在普遍情况下得出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方向指向圆心的结论,进一步得到了向心加速度的大小。于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就可以得到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的合外力方向和大小,即向心力的大小和方向。
接着,教材为了让学生对向心力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设计了“实验”栏目──“用圆锥摆验证向心力的表达式。实际上,这个实验除了要验证向心力表达式之外,另外一个目的就是可以让学生体验到“向心力不是一个新的力,而是一个效果力”,也即让学生初步学会分析向心力的来源。
与过去不同的是,本节中又讨论了变速圆周运动和一般的曲线运动。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从生活实际出发,在更广阔的背景下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情况下物体将做匀速圆周运动,什么情况下会做变速圆周运动。以及知道如何处理一般曲线运动的方法。
【学情分析】
(1)思维基础
根据新课程教学理念,从高一第一学期开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一直重视“过程与方法”的教学,学生已经初步有了探究事物的一般方法,即“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的思维方法。因此,本设计中就通过创设问题情景,激励学生自己提出想要研究的问题。
(2)心理特点
依据20世纪最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的理论可知高一学生的认知发展过程是由具体运算阶段向形式运算阶段过渡,也是由直观认识向逻辑推理、实验推理过渡阶段,因此在教学中,要遵循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本节课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教学设计。
(3)已有知识
通过前一节《向心加速度》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向心加速度的方向指向圆心,它描述了物体速度方向变化的快慢。于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这个加速度一定是由于它受到了指向圆心的力。因此将向心加速度的表达式代入牛顿第二定律即可得到向心力的表达式。
但由于错误的经验或者说是思维定势,学生往往认为向心力是一种新的力,因此“向心力不是一种新的力,而是根据作用效果命名的力”(即向心力的来源)对学生来说,将是个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向心力,理解它是一种效果力。
(2)理解向心力公式的确切含义,并能用来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变速圆周运动中向心力是合外力的一个分力,知道合外力的作用效果。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向心力概念的探究体验,让学生理解其概念。并掌握处理问题的一般方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在验证向心力的表达式的过程中,体会控制变量法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3)经历从匀速圆周运动到变速圆周运动再到一般曲线运动的研究过程,让学生领会解决问题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并学会用运动和力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从自己提出问题到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思维能力。
(2)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例、实验紧密联系生活,拉近科学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感到科学就在身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理解向心力的概念和公式的建立。
(2)理解向心力的公式,并能用来进行计算。
(3)理解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
2.教学难点
(1)向心力的来源。
(2)理解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
【教学策略与手段】
本节课设计成了探究性学习课,即在教师创设情景,让学生自己提出想要知道的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全班同学的讨论,自评和互评来不断完善。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具体的实例、实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的过程,成为学习的主体,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和能力。
一、难点的突破
“向心力不是一种新的力,而是根据作用效果命名的力”和“向心力和切向力的作用效果和特点”对学生来说都将是难点。因此在匀速圆周运动的例子中,必须让学生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并让学生判断合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产生了怎样的加速度,目的是让学生体验向心力的来源。在变速圆周运动中,让学生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说明各个力产生怎样的加速度,从而进一步得到向心力和切向力的作用效果。
二、对教材中两个地方的处理
1.由于课本中用来粗略验证向心力表达式的圆锥摆运动在课堂中很难实现让学生测量,所以本设计中安排了先用向心力演示仪去验证向心力的表达式,然后在让学生分析游乐园中转椅的运动和受力情况后,通过让学生体验在实验室里粗略测量圆锥摆模型运动中的向心力大小以落实它的向心力来源,并向学生说明我们可以用圆锥摆粗略验证向心力表达式。
2.为说明做变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它受到的力并不是通过圆心时,课本上是通过实例链球运动和学生自己让小沙袋做变速圆周运动的体验来说明。这里本人认为直接这样让学生体验并得到上述结论难度不小,所以本设计中先让学生通过对游乐园中过山车做变速圆周运动进行受力分析,从而得到──物体在什么情况下做变速圆周运动,然后让学生观察并分析链球运动和体验让小球做变速圆周运动时的受力情况,从而降低了难度。
三、本节课的教学流程设计为
1.向心力概念的引出。
2.引导学生提出自己想要研究的问题。
3.鼓励学生先共同解决自己提出的一部分问题。
4.用实验验证理论──用向心力演示仪验证向心力表达式。
5.从游乐园里转椅出发落实:①分析圆锥摆中向心力的来源;②用圆锥摆模型可以粗略去验证向心力表达式。
6.由游乐园中的过山车模型和运动员的链球运动落实: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和变速圆周运动的条件及向心力和切向力的作用效果和特点。
7.让学生知道研究一般曲线运动的方法。
8.课堂小结。
在教学手段上,充分使用ppt、视频、演示实验、身边的圆周运动,以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和形象性,活跃课堂气氛,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落实教学目标。
【课前准备】
1.实验仪器:带细绳的小钢球(两人一个)。
2.动画及视频:地球绕太阳运动、圆锥摆(动画),双人花样滑冰,游乐园中的转椅和过山车、链球运动的视频及***片。
3.制作ppt。
【教学过程】
一、向心力概念的引出
师:我们先看几个做圆周运动的例子,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这些做圆周运动的物体为什么不会飞出去,而是老老实实地绕着一个中心点做圆周运动?
大家也可以自己动手制作一个圆周运动(事先给学生发了个带细绳的小球)
生:受到了拉力的作用,
[学生活动]:对以上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力分析
师:这些力的指向有什么特点呢?
生:指向圆心。
师:我们把这样的力叫做向心力。
板书向心力:做圆周运动的物体所需的指向圆心的力,符号:Fn
二、引导学生提出自己要研究的问题
师:这节我们就来研究向心力。接下来我想把课堂交给在座的各位同学。关于向心力,你想知道什么,想研究什么,就以问题的形式提出来,我们一起解决。大家先考虑两分钟。同桌、前后排的同学也可以相互讨论下。
[学生活动]:
生1:向心力的方向与向心加速度的方向是否相同?
生2:向心力的大小跟什么有关?与ω、ν之间什么关系?
生3:向心力的大小怎么测量计算?
生4:向心力有什么特点?
生5:向心力的作用效果是怎样的?
生6:向心力是不是合力?
生7:向心力的来源?
生8:向心力的施力物体是什么?
生9:圆周运动的半径为何不变?
生10: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的关系如何?
(师将这些问题一一写道黑板上)
三、鼓励学生先共同解决一部分问题
师:有问题我们一起解决,大家思考下这些问题,看看你能不能帮别人解决这些问题。
以下是课堂实录:
生1(男):老师我回答第一个问题,我觉得向心加速度方向与向心力的方向相同,因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得到加速度的方向与力的方向是一致的。
师:大家都同意他的看法吗?
生2(女):我不同意,因为牛顿第二定律是在直线运动中的,这里是曲线运动,情况不一样,所以不能用牛顿第二定律得出来。
生3(女):我认为他是对的。因为牛顿第二定律是说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也没说在曲线运动中不成立,所以是对的。
(师引导学生通过受力分析,并由上节课学习的在圆周运动中某点的向心加速度方向指向圆心,从而总结得到牛顿第二定律在曲线运动中仍成立。)
生4:根据牛二律
可以得到
四、用实验验证理论──用向心力演示仪验证向心力表达式
师:刚才我们已经得到了向心力的表达式。理论的正确与否我们必须要用实践去证明。
引导学生说出怎么去验证──利用控制变量法。
介绍向心力演示仪原理,请一位学生自己来演示给全班同学看。
引导学生由多次实验现象可以得到:
半径r、角速度ω一定,
与质量m成正比
质量m、角速度ω一定,
与半径r成正比;
质量m、半径r一定,
与角速度ω的平方成正比;
到此为止,以上学生提出的很多问题都得到了解决
(师将这些解决掉的问题一一画勾)
五、从游乐园里转椅出发落实:①分析圆锥摆中向心力的来源②用圆锥摆实验可以粗略去验证向心力表达式
1.圆周摆
(1)游乐园***片及视频材料
(2)学生动手让小球做圆锥摆运动
(3)建立物理模型(如***所示)
思考与讨论:
①如***所示,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小球受到哪些力的作用?合力产生了怎样的加速度?
②能否在实验室里粗略计算此匀速圆周运动中的向心力大小?
分析:
①这里的受力分析结合前面落实:向心力不是一种新的力,它可以是重力、弹力、摩擦力等各种性质的力,也可以是这些性质力的合力,也可以是这些性质力的一个分力。
②在“实验室里如何计算向心力的大小”这里,引导学生可以设计两种方法去测。
师:我们课本上就是利用圆锥摆中可以有两种方法测向心力来粗略验证向心力的表达式的,同学们课后有兴趣完全可以自己去做一下。
六、由游乐园中的过山车模型和运动员的链球运动落实: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和变速圆周运动的条件及向心力和切向力的作用效果和特点
1、看过山车视频并对右***中的情况进行受力分析,说明各个力产生了怎样的加速度,并进一步引导向心力的来源。
分析***1落实:
①向心力和切向力的作用效果。
②什么情况下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什么情况下做变速圆周运动。
师:哪个力提供向心力?
有向心力就向心加速度,上节课我们学习的向心力可以改变什么?
引导得到向心力的作用效果:只改变速度的方向。
师:切线方向上的重力会对物产生怎么样的影响?
引导学生得到切向力改变了速度的大小。
2、总结什么情况下,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什么情况是做变速圆周运动
匀速圆周运动:只有向心加速度时。
变速圆周运动:同时具有向心加速度和切向加速度时。
3、分析***2、***3,让学生获得在不同情况下如何分析向心力和切线力的来源
4、让学生观察和自己动手体验变速圆周运动从而得到变速圆周运动物体受力情况。
再次问学生:向心力是否一定是合力?
生:不一定
(七)让学生知道研究一般曲线运动的方法:曲线小段圆弧圆周运动,即利用微元法将曲线分割为许多极短的小段,每一段都可以看做一小段圆弧,然后进行研究。
八、课堂小结
课堂的最后将学生的问题归类:说到底我们研究了向心力的大小,方向,作用效果,来源。
【板书设计】
向心力
1.定义:使物体做圆周运动,指向圆心的力。
2.研究内容:
⑴向心力的方向与向心加速度的方向是否相同?
⑵向心力的大小跟什么有关?与ω、ν之间什么关系?
⑶向心力的大小怎么测量计算?
⑷向心力有什么特点?
⑸向心力的作用效果是怎样的?
⑹向心力是不是合力?
⑺向心力的来源?
⑻向心力的施力物体是什么?
⑼圆周运动的半径为何不变?
⑽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的关系如何?
3.匀速圆周运动:仅有向心加速度的运动。
变速圆周运动:同时具有向心加速度和切向加速度的圆周运动运动。
4.问题归纳:
⑴向心力的方向
⑵向心力的大小
⑶向心力的作用效果
⑷向心力的来源
【问题研讨】
1.这是一节探究型学习课。本堂课中学生活动较多,所用时间相应就多了,所以整堂课没有宽裕的时间用来提供例题让学生利用向心力表达式简单计算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和分析向心力的来源。
2.因为整堂都是以学生为主的探究性学习,创设情景让学生提出自己关心、想要知道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时候又主要是以学生自评和互评以及合作学习而得出结论的,所以在结论的得出或是结论的表述可能会不严密,难免缺少知识的系统性,因此如何处理和保持好探究性学习中知识的系统性是探究性学习中的值得我们去研究的问题。
3.探究型学习课给教师提出了很高了要求。在探究的第一个环节一定要千方百计的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但由于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性,不同的学生提出的问题层次各有不同,因此一定要因材施教,根据不同的学生创设不同的情景以及要运用不同的引导方法、激励方法和评价方案;根据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等等。这就给教师提出了很大的要求。又由于学生提出的问题的难预料,给课堂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引导和应变能力以及较强的课堂管理能力,同时教师必须要非常了解学生,教师平时多走进学生,关爱学生,了解学生,懂得学生的兴趣点;尊重每一位学生,但不放纵学生等。对于教师本人,必须要有强烈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课堂应该是属于学生的课堂,同时一要创设一个和谐、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
参考资料:
1.人教版物理必修2《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第41页。
2.张大昌:《〈物理1〉〈物理2〉的编写思想》,《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07年第1-2期
向心力教案范文第2篇
教育以人为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去探究以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从动力学的角度研究匀速圆周运动的,这部分知识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学好圆周运动的关键点,学好这部分知识,可以为后面的天体运动和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打好基础。
教材的编排思路很清晰,先是从身边的事例出发,让学生体验到做圆周运动的物体需要有一个指向圆心的力,从而引出向心力的概念。由于上一节中,已经从一般性的结论入手,利用矢量运算,在普遍情况下得出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方向指向圆心的结论,进一步得到了向心加速度的大小。于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就可以得到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的合外力方向和大小,即向心力的大小和方向。
接着,教材为了让学生对向心力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设计了“实验”栏目──“用圆锥摆验证向心力的表达式。实际上,这个实验除了要验证向心力表达式之外,另外一个目的就是可以让学生体验到“向心力不是一个新的力,而是一个效果力”,也即让学生初步学会分析向心力的来源。
与过去不同的是,本节中又讨论了变速圆周运动和一般的曲线运动。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从生活实际出发,在更广阔的背景下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情况下物体将做匀速圆周运动,什么情况下会做变速圆周运动。以及知道如何处理一般曲线运动的方法。
【学情分析】
(1)思维基础
根据新课程教学理念,从高一第一学期开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一直重视“过程与方法”的教学,学生已经初步有了探究事物的一般方法,即“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的思维方法。因此,本设计中就通过创设问题情景,激励学生自己提出想要研究的问题。
(2)心理特点
依据20世纪最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的理论可知高一学生的认知发展过程是由具体运算阶段向形式运算阶段过渡,也是由直观认识向逻辑推理、实验推理过渡阶段,因此在教学中,要遵循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本节课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教学设计。
(3)已有知识
通过前一节《向心加速度》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向心加速度的方向指向圆心,它描述了物体速度方向变化的快慢。于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这个加速度一定是由于它受到了指向圆心的力。因此将向心加速度的表达式代入牛顿第二定律即可得到向心力的表达式。
但由于错误的经验或者说是思维定势,学生往往认为向心力是一种新的力,因此“向心力不是一种新的力,而是根据作用效果命名的力”(即向心力的来源)对学生来说,将是个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向心力,理解它是一种效果力。
(2)理解向心力公式的确切含义,并能用来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变速圆周运动中向心力是合外力的一个分力,知道合外力的作用效果。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向心力概念的探究体验,让学生理解其概念。并掌握处理问题的一般方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在验证向心力的表达式的过程中,体会控制变量法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3)经历从匀速圆周运动到变速圆周运动再到一般曲线运动的研究过程,让学生领会解决问题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并学会用运动和力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从自己提出问题到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思维能力。
(2)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例、实验紧密联系生活,拉近科学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感到科学就在身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理解向心力的概念和公式的建立。
(2)理解向心力的公式,并能用来进行计算。
(3)理解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
2.教学难点
(1)向心力的来源。
(2)理解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
【教学策略与手段】
本节课设计成了探究性学习课,即在教师创设情景,让学生自己提出想要知道的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全班同学的讨论,自评和互评来不断完善。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具体的实例、实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的过程,成为学习的主体,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和能力。
一、难点的突破
“向心力不是一种新的力,而是根据作用效果命名的力”和“向心力和切向力的作用效果和特点”对学生来说都将是难点。因此在匀速圆周运动的例子中,必须让学生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并让学生判断合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产生了怎样的加速度,目的是让学生体验向心力的来源。在变速圆周运动中,让学生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说明各个力产生怎样的加速度,从而进一步得到向心力和切向力的作用效果。
二、对教材中两个地方的处理
1.由于课本中用来粗略验证向心力表达式的圆锥摆运动在课堂中很难实现让学生测量,所以本设计中安排了先用向心力演示仪去验证向心力的表达式,然后在让学生分析游乐园中转椅的运动和受力情况后,通过让学生体验在实验室里粗略测量圆锥摆模型运动中的向心力大小以落实它的向心力来源,并向学生说明我们可以用圆锥摆粗略验证向心力表达式。
2.为说明做变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它受到的力并不是通过圆心时,课本上是通过实例链球运动和学生自己让小沙袋做变速圆周运动的体验来说明。这里本人认为直接这样让学生体验并得到上述结论难度不小,所以本设计中先让学生通过对游乐园中过山车做变速圆周运动进行受力分析,从而得到──物体在什么情况下做变速圆周运动,然后让学生观察并分析链球运动和体验让小球做变速圆周运动时的受力情况,从而降低了难度。
三、本节课的教学流程设计为
1.向心力概念的引出。
2.引导学生提出自己想要研究的问题。
3.鼓励学生先共同解决自己提出的一部分问题。
4.用实验验证理论──用向心力演示仪验证向心力表达式。
5.从游乐园里转椅出发落实:①分析圆锥摆中向心力的来源;②用圆锥摆模型可以粗略去验证向心力表达式。
6.由游乐园中的过山车模型和运动员的链球运动落实: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和变速圆周运动的条件及向心力和切向力的作用效果和特点。
7.让学生知道研究一般曲线运动的方法。
8.课堂小结。
在教学手段上,充分使用ppt、视频、演示实验、身边的圆周运动,以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和形象性,活跃课堂气氛,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落实教学目标。
【课前准备】
1.实验仪器:带细绳的小钢球(两人一个)。
2.动画及视频:地球绕太阳运动、圆锥摆(动画),双人花样滑冰,游乐园中的转椅和过山车、链球运动的视频及***片。
3.制作ppt。
【教学过程】
一、向心力概念的引出
师:我们先看几个做圆周运动的例子,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这些做圆周运动的物体为什么不会飞出去,而是老老实实地绕着一个中心点做圆周运动?
大家也可以自己动手制作一个圆周运动(事先给学生发了个带细绳的小球)
生:受到了拉力的作用,
[学生活动]:对以上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力分析
师:这些力的指向有什么特点呢?
生:指向圆心。
师:我们把这样的力叫做向心力。
板书向心力:做圆周运动的物体所需的指向圆心的力,符号:Fn
二、引导学生提出自己要研究的问题
师:这节我们就来研究向心力。接下来我想把课堂交给在座的各位同学。关于向心力,你想知道什么,想研究什么,就以问题的形式提出来,我们一起解决。大家先考虑两分钟。同桌、前后排的同学也可以相互讨论下。
[学生活动]:
生1:向心力的方向与向心加速度的方向是否相同?
生2:向心力的大小跟什么有关?与ω、ν之间什么关系?
生3:向心力的大小怎么测量计算?
生4:向心力有什么特点?
生5:向心力的作用效果是怎样的?
生6:向心力是不是合力?
生7:向心力的来源?
生8:向心力的施力物体是什么?
生9:圆周运动的半径为何不变?
生10: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的关系如何?
(师将这些问题一一写道黑板上)
三、鼓励学生先共同解决一部分问题
师:有问题我们一起解决,大家思考下这些问题,看看你能不能帮别人解决这些问题。
以下是课堂实录:
生1(男):老师我回答第一个问题,我觉得向心加速度方向与向心力的方向相同,因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得到加速度的方向与力的方向是一致的。
师:大家都同意他的看法吗?
生2(女):我不同意,因为牛顿第二定律是在直线运动中的,这里是曲线运动,情况不一样,所以不能用牛顿第二定律得出来。
生3(女):我认为他是对的。因为牛顿第二定律是说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也没说在曲线运动中不成立,所以是对的。
(师引导学生通过受力分析,并由上节课学习的在圆周运动中某点的向心加速度方向指向圆心,从而总结得到牛顿第二定律在曲线运动中仍成立。)
生4:根据牛二律
可以得到
四、用实验验证理论──用向心力演示仪验证向心力表达式
师:刚才我们已经得到了向心力的表达式。理论的正确与否我们必须要用实践去证明。
引导学生说出怎么去验证──利用控制变量法。
介绍向心力演示仪原理,请一位学生自己来演示给全班同学看。
引导学生由多次实验现象可以得到:
半径r、角速度ω一定,
与质量m成正比
质量m、角速度ω一定,
与半径r成正比;
质量m、半径r一定,
与角速度ω的平方成正比;
到此为止,以上学生提出的很多问题都得到了解决
(师将这些解决掉的问题一一画勾)
五、从游乐园里转椅出发落实:①分析圆锥摆中向心力的来源②用圆锥摆实验可以粗略去验证向心力表达式
1.圆周摆
(1)游乐园***片及视频材料
(2)学生动手让小球做圆锥摆运动
(3)建立物理模型(如***所示)
思考与讨论:
①如***所示,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小球受到哪些力的作用?合力产生了怎样的加速度?
②能否在实验室里粗略计算此匀速圆周运动中的向心力大小?
分析:
①这里的受力分析结合前面落实:向心力不是一种新的力,它可以是重力、弹力、摩擦力等各种性质的力,也可以是这些性质力的合力,也可以是这些性质力的一个分力。
②在“实验室里如何计算向心力的大小”这里,引导学生可以设计两种方法去测。
师:我们课本上就是利用圆锥摆中可以有两种方法测向心力来粗略验证向心力的表达式的,同学们课后有兴趣完全可以自己去做一下。
六、由游乐园中的过山车模型和运动员的链球运动落实: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和变速圆周运动的条件及向心力和切向力的作用效果和特点
1、看过山车视频并对右***中的情况进行受力分析,说明各个力产生了怎样的加速度,并进一步引导向心力的来源。
分析***1落实:
①向心力和切向力的作用效果。
②什么情况下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什么情况下做变速圆周运动。
师:哪个力提供向心力?
有向心力就向心加速度,上节课我们学习的向心力可以改变什么?
引导得到向心力的作用效果:只改变速度的方向。
师:切线方向上的重力会对物产生怎么样的影响?
引导学生得到切向力改变了速度的大小。
2、总结什么情况下,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什么情况是做变速圆周运动
匀速圆周运动:只有向心加速度时。
变速圆周运动:同时具有向心加速度和切向加速度时。
3、分析***2、***3,让学生获得在不同情况下如何分析向心力和切线力的来源
4、让学生观察和自己动手体验变速圆周运动从而得到变速圆周运动物体受力情况。
再次问学生:向心力是否一定是合力?
生:不一定
(七)让学生知道研究一般曲线运动的方法:曲线小段圆弧圆周运动,即利用微元法将曲线分割为许多极短的小段,每一段都可以看做一小段圆弧,然后进行研究。
八、课堂小结
课堂的最后将学生的问题归类:说到底我们研究了向心力的大小,方向,作用效果,来源。
【板书设计】
向心力
1.定义:使物体做圆周运动,指向圆心的力。
2.研究内容:
⑴向心力的方向与向心加速度的方向是否相同?
⑵向心力的大小跟什么有关?与ω、ν之间什么关系?
⑶向心力的大小怎么测量计算?
⑷向心力有什么特点?
⑸向心力的作用效果是怎样的?
⑹向心力是不是合力?
⑺向心力的来源?
⑻向心力的施力物体是什么?
⑼圆周运动的半径为何不变?
⑽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的关系如何?
3.匀速圆周运动:仅有向心加速度的运动。
变速圆周运动:同时具有向心加速度和切向加速度的圆周运动运动。
4.问题归纳:
⑴向心力的方向
⑵向心力的大小
⑶向心力的作用效果
⑷向心力的来源
【问题研讨】
1.这是一节探究型学习课。本堂课中学生活动较多,所用时间相应就多了,所以整堂课没有宽裕的时间用来提供例题让学生利用向心力表达式简单计算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和分析向心力的来源。
2.因为整堂都是以学生为主的探究性学习,创设情景让学生提出自己关心、想要知道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时候又主要是以学生自评和互评以及合作学习而得出结论的,所以在结论的得出或是结论的表述可能会不严密,难免缺少知识的系统性,因此如何处理和保持好探究性学习中知识的系统性是探究性学习中的值得我们去研究的问题。
3.探究型学习课给教师提出了很高了要求。在探究的第一个环节一定要千方百计的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但由于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性,不同的学生提出的问题层次各有不同,因此一定要因材施教,根据不同的学生创设不同的情景以及要运用不同的引导方法、激励方法和评价方案;根据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等等。这就给教师提出了很大的要求。又由于学生提出的问题的难预料,给课堂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引导和应变能力以及较强的课堂管理能力,同时教师必须要非常了解学生,教师平时多走进学生,关爱学生,了解学生,懂得学生的兴趣点;尊重每一位学生,但不放纵学生等。对于教师本人,必须要有强烈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课堂应该是属于学生的课堂,同时一要创设一个和谐、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
参考资料:
1.人教版物理必修2《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第41页。
2.张大昌:《〈物理1〉〈物理2〉的编写思想》,《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07年第1-2期
向心力教案范文第3篇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对于高三一轮复习也是如此,笔者结合“天体运动”的知识内容,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设计学教案,整个学教案包含知识回顾、例题命制与讲解、相似易错规律总结几个部分.通过学教案的设计旨在比较全面、准确地调查学生的认知结构和思维水平,帮助学生有效回顾知识并应用知识,例题和习题的选择、安排由浅入深地帮助学生巩固基础、发展能力.
1知识回顾
回顾知识是一轮复习首先要完成的一项工作,复习教学中可以粗线条地设置框架引导学生自主完成知识回顾,确保复习课上能够顺利提取有关知识完成例题的思考与解答.以“天体运动”复习为例,有如下几块需要回顾的知识.
(1)分析几个常见的圆周运动:赤道上随地球一起自转的物体的受力特征;近地卫星的半径、加速度和速度的特殊性;同步卫星的角速度、周期、位置的特殊性;极地卫星的轨道、可拍照时间的特性等等.
目的:通过上述几种天体的圆周运动,从受力分析、圆周运动向心力方程的角度,将天体和天体上物体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轨道、轨道半径、角速度、周期等参量进行了有效复习.
(2)求解地球表面及地球表面附近某一高度处的重力加速度.
目的:让学生自主回顾考虑地球自转和不考虑地球自转时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求解方法,通过复习和计算让学生自主发现解决天体问题时最常用的黄金替代式: ,同时通过计算发现随着纬度、离地面高度变化时重力加速度的变化规律,查资料了解重力与万有引力之间的关系,并将规律从地球推广到一般天体.
(3)解释几种特殊的天体问题:天体追赶的问题(如人造卫星和空间站对接、发现未知天体等等);多星问题;黑洞.
目的:让学生运用万有引力规律和圆周运动的知识处理几种特殊的天体现象和运动模型.
2例题命制与讲解
2.1注重基础,哪怕是冷知识
复习课上例题讲解是少不了的环节,笔者认为知识复习要联系最新的高考动态,各地的高考题命制都是命题专家精心之作,不可偏废,纵观2013年各地对天体问题的考查,考查点都较为基础,正好可以将考题拿来作为例题帮助学生完成对基础知识的复习,让学生自主检测概念的掌握情况.例如,开普勒三定律是万有引力的第一节内容.考生往往会忽视基础概念和定律的复习,很多考生甚至冷落了这三个定律的理解和记忆,非常容易出错.2013江苏高考第1题着重考查这个知识点.
例1(2013年江苏)木星和火星绕太阳在各自的椭圆轨道上运动,由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可得
A.两行星绕太阳运行速度的大小始终相等
B.太阳位于木星运行轨道的中心
C.两行星的公转周期之比的平方等于它们椭圆轨道半长轴之比的立方
D.在相等的时间内,两星与太阳连线扫过的面积相等
目的从行星的实际运动出发,帮助学生运用开普勒行星运动规律,复习规律.
“开普勒三大定律”是人们研究天体运动的发端,也是“万有引力”这一章节的第一节内容,在以往的复习中,考生容易忽视该节内容的复习,由于对这三个定律复习的缺失,导致在解题过程中容易走弯路,从该题的设置上引导学生在一轮复习时,要重视对基础知识,哪怕是高考冷点的理解和记忆.
2.2注重常规题的基本解法
万有引力的常规考题大多涉及到“环绕”和“静放”两个方面方法的应用,基本方法有两个:对于环绕天体,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星球表面万有引力近似等于物体的重力.
例2(2013年上海)有小行星绕恒星运动,由于恒星始终均匀地向四周辐射着能量导致其质量缓慢地减小,如果认为小行星在绕恒星运动一周的时间内的运动轨迹近似看成圆?则足够长时间后,小行星运动的半径、加速度、角速度、线速度大小如何变化?
目的帮助学生复习万有引力在天体运动中的实际应用,从万有引力定律出发,建立方程GMm1r2=ma=mv21r=mrω2,再定量分析,由于恒星的质量减少,所以行星受到其万有引力将减少,会发生离心运动,轨道半径变大.由方程求解到各个物理量:a=GM1r2,v=GM1r,ω=GM1r3,M减小、r增大,从表达式上可以看出加速度a、线速度v、角速度ω均将减小.
天体运动充满着神秘色彩,与我们的生活也距离遥远,不过此类问题的解决却有法可循,环绕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再加上由星球表面物体忽略自转时的万有引力等于重力得到的替代式,就可以解决一系列天体运动参数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实现方法的迁移.
2.3抓住特殊运动模型
万有引力与航天存在几个重要的模型:近地卫星模型,同步卫星模型,双星模型.课堂一定重视每个模型的特殊的物理含义和解题的技巧的分析和突破.如:近地卫星推导第一宇宙速度,同步卫星的确定性(如周期一定)等.平时的教学注重典型模型建立,重点突破各个模型的易考点和易错点,可以有效的增强学生的解题效率.2013山东卷第20题考查了双星系统模型.
例3(2013年山东)双星系统由两颗恒星组成,在引力的相互作用下两恒星绕其连线上某点做角速度相同的匀速圆周运动.科学家研究后发现,双星系统演化过程中,两星的距离、总质量及运行周期均有可能变化.如果某双星系统中两恒星的运行周期为T,系统演化了一段时间后,两星的总质量变为原来的k倍,距离变为两星原来距离的n倍,则此时圆周运动的周期为
A.n31k2TB.n31kTC.n21kTD.n1kT
目的通过例题的分析找到双星模型处理的两个突破口:突破口1:同轴转动,周期相同;突破口2:万有引力提供各自作圆周运动的向心力且大小相等.建立向心力方程:
Gm1m21L2=m1r14π21T2(1)
Gm1m21L2=m2r24π21T2(2)
得m1r1=m2r2(3)
加上双星系统的半径关系r1+r2=L(4)
联立(3)、(4)可得r1=m2L1m1+m2(5)
再将(5)式代入(1)式得周期
T=4π2L31G(m1+m2)(6)
如果质量总和变为k倍,距离变为n倍,代入(6)得周期n31kT.
3相似易错规律的总结
高中物理每个章节的概念都有“似是而非”的规律,注重易混淆概念的辨析和规律的总结,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并运用概念,提高复习的效果.
“天体运动”的复习时,我们要重点引导学生辨析:人造天体绕中心天体的圆周运动规律和天体表面物体随天体一起自转的运动规律,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例如,地球同步通信卫星与赤道上的物体运动规律的异同.相同点:共轴转动,运行方向一致,有相同的周期和角速度,两者保持相对静止.不同点:轨道半径不同,运用圆周运动规律可以得到线速度和向心加速度的关系;受到力的个数不同,同步卫星只受万有引力作用,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赤道上随地球一起自转受到万有引力和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作用,合力提供向心力.
向心力教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课程改革 学案导学 设计编写 分层教学
为了上出一堂精彩的课程,教师必须要精心准备,而好的教案必不可少。回想以前我编写的教案,其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考虑最多的是“该教什么”“该怎样教”“如何能讲得精彩”,考虑较少的是学生的实际需要,对学生学情的分析较少。因此,教学往往就成了“教师教,学生学”的单边活动,忽视了学生的差异和需求。
高考改革的稳步推行,势必会影响课堂的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新课改的实施,新课标的规定改变了旧的教学模式理念,着眼于教学实际,把传统的教师“教案”改为师生共享的“学案”,用“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提高了课堂效率。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思维方式也在与时俱进,学案导学既是教师智慧的体现,也是课堂效率的体现,更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学案和教案已然成了教师教学的两大法宝。教学中,我在不断完善着自己的教学方法,一直坚持编制并使用学案,并在课后进行反思、总结,完善学案。
一、何为“学案导学”
学案是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学情分析后,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经验而编写的供学生课前预习、课内自学以及课后反馈的书面学习方案。学案导学是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手段的一种教学模式。学案导学能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指路人,引导学生***思考、合作探究,帮助他们归纳知识、总结方法,使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有效结合。
二、导学案的编写
学案根据课型,可以分为“新授课学案”和“复习课学案”。
(一)新授课学案
新授课是学生对新知识的第一次接触,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认知过程,以前很多教师也让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但学生的完成方式就是看书,一些认真学习的学生会在教材上画出知识点来,以初步了解新学知识,但上课“重点听什么”“应该掌握什么”“知识间有什么联系”等问题却是学生在预习中难以掌握的。所以,教师在编写学案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了解学生的学情,清楚他们的知识层次和认知能力;了解教材,清楚每节课的三维目标,知识的重、难点。
1.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包括基本概念、规律等。例如,基本物理量的名称、符号、单位,定理,定律及公式等,学生通过认真阅读教材就能找到。而这些规律得出的背景,涉及的人物、事件等,就是高考中的热点“物理学史”,有些内容在教材中可以找到,有些内容则需要学生查阅资料后进行归纳、整理,在操作形式上既可以***完成,也可以分工合作。
2.问题设置
问题设置是学案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认知过程,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是高考的一项要求,所以,教师的问题设置要有梯度,要根据学情,由浅入深螺旋式地递增,这也是学案中“导”的过程。教师通过提出一系列问题,让学生思考“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有什么联系”“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以帮助学生了解知识间的脉络和联系,并通过巧妙的问题设置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在这一环节,教师一定要学会换位思考,站在教师角度思考,应该让学生掌握什么,掌握到什么程度;站在学生角度思考,应该问什么,问到什么程度。当然,点拨并非代替,教师应从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出发,突出重点、抓住难点、适时点拨、因势引导,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自求顿悟。
由于不同班级学生的能力不同,知识掌握情况不同,所编写的学案也要不同。俗话说“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所以,在学案编制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课前预习、课内自学、课后反馈部分进行分层设计,基础知识、公式和规律设为所有学生必须完成的部分;一些二级结论的推导、公式的运用或基本方法的总结,可以让基础知识比较扎实、有探索精神的学生来完成。适当设置一些与课程相关的课外拓展、科学漫步等环节,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眼界和思维。
例如,我对《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一课导学案是这样设计的:
(1)全体学生都要完成的内容:
①回忆圆周运动的知识,归纳出你所知道的向心力公式。
②分析在赤道和两极极点上随地球一起自转的物体的向心力来源以及所需向心力与万有引力的关系。围绕地球飞行的人造卫星的向心力来源以及所需向心力与万有引力的关系。
③对于卫星,有哪些物理量可以表示它们的运动快慢?能否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写出这些物理量的关系式,并总结出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
④在地球上,随着地球一起自转的物体,它们之间有什么共同特点,如何比较它们的运动快慢?
⑤如何求解中心天体的质量?求解时需要知道哪些物理量?
⑥密度和质量的关系是什么?求解时需要知道哪些物理量?
(2)对于基础知识扎实,对表达式和规律理解较好的学生,可以尝试完成以下内容:
①回忆地球同步卫星的特点,比较它与地球上物体之间的关系。尝试以地球同步卫星为纽带,分析地球上物体与其他人造卫星之间的关系。
②求中心天体的质量、密度需要几个物理量?这些物理量是什么?最少可以用几个物理量求出中心天体的密度?此时的密度表达式是什么?
(3)对物理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可以通过查找资料完成以下内容:
①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是多少?地球的半径是多少?
②试算出同步卫星的飞行速度?
③试算出近地卫星(贴地球表面飞行)的速度是多少?若与停在赤道上的汽车比较,谁跑得快?请说明理由或写出计算过程。
3.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要根据学习目标,设定出要训练学生的何种能力、指导何种解题方法等,通过观察、联想、对比、归纳、思考、讨论等方式,达到训练目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认知水平,通过启发性、趣味性的问题设计或教学情景设计,使学生快速进入角色,激起他们更多的兴趣,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例如,在高三复习过程中,我设计了一个专题复习――物理学史的总结。我在设计学案时,最开始是把与科学家相关的实验、成就、物理方法和物理思想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填写出与其相对应的科学家姓名。开始时还觉得很有效果,但最后的反馈结果却不太理想,很多学生都不能很好地掌握,遗忘得快。后来,我改变了形式,把科学家的姓名和对应的实验、成就及规律的得出过程直接提供给学生,让他们自行分组,给自己感兴趣的科学家编写情景剧,要求体现出科学家所采用的科学方法、规律的得出过程和对人类的贡献等,教学效果良好,学生也很感兴趣,记忆深刻。在编排过程中,学生能将自己置身于科学家的研究情境中,知道了科学的严谨和研究过程的艰辛,明白了科学成果的来之不易,体现了对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
4.例题引路
学生掌握知识、学会方法的最终目标就是要解决实际问题。对于高考而言,学生要学会利用所学知识和方法来解题。所以,在学案中,教师要根据知识点和所提出的问题来精心设计例题,难度不能太高,要有代表性,通过例题要让学生体会出知识的相关运用。在课堂上,教师要针对这些例题来设计相应的变式,强调易错点、易混点和重难点;也可以采用一题多问、一题多解等方式,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探究质疑,心得体会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学案问题设置上,教师要让学生更多地挖掘出知识本质以及各知识间的联系,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将思考过程中出现的质疑或困惑记录下来,以便听课时进一步思考解惑,也就是说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听课。可以通过教师和学生间的交流、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助来进行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借助集体智慧来解决问题;也可以将教材知识同生活实际相联系,鼓励学生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收获并体会学习成果,使所学知识得以升华。
6.课后反馈
学生对知识掌握得好坏是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教师讲得再好,学生若不会,也达不到好的效果,所以在学案的最后环节,要设计1~2道与本节课知识或所要掌握规律密切相关的习题,利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课后反馈,以便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对于学生的共性问题,争取在下一节课中予以解决,而对于个性问题,则可以在课后单独解决。
7.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既是学生学习的运用环节,也是学习成果的体现环节。但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我要求不同,所以表现出的学习兴趣点也不相同。由于理解、记忆等能力的差异,学生的解题能力就不同,所以作业设置不能一刀切。问题太简单,能力强的学生“吃不饱”;问题太难,大多数学生不会做,作业会成为负担,失去学习热情。所以,我们可以设置必做题和选做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来选择;也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辅助学习材料,给有需要的学生以适当帮助。事实证明,这种做法的效果很明显,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有效的课堂。
(二)复习课学案
复习课上的内容由于是学生已学过的知识,所以在知识上应侧重回忆考查,一般以填空形式设计,帮助学生回忆旧知识,考查其知识掌握情况。复习课更注重的是学生对各知识点的应用和整合,所以在问题设置上,应让学生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规律的推导过程、规律的使用条件,例题的设置难度可以适当提高,变式训练的数量也可以适当增多,其目的都在于提高学生对知识运用的熟练度。
在一次高三一轮复习中,我执教了一节有关“变压器”内容的习题课,利用了复习课学案,通过对基础知识、知识间的联系、所用的基本规律和原理进行问题设置,对高考中的典型例题进行展示,并对例题进行多个变式。在上课前一天下发了学案,第二天再对学生的学案完成情况进行批改,这是对学情的一种反馈,有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便于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有的放矢,扩大课堂容量,激活学生思维,提高复习课的效率。
三、学案的使用
虽然学案问题的设置都是在教师对学生学情分析后,根据每节课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和要点而精心设计出来的,但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则需要教师对学生学案的完成情况进行及时反馈,了解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这就是教学的难点。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所以教师要在课前批阅学生的学案,以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针对难点和共性问题来调整教案。以学案为导航,精准找到学生的思维误区、理解难点等,从而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的方法加以解决,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根据反馈情况,不但能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且还能找出学生的亮点,如公式归纳全面、规律理解准确、推论推导规范、解决问题有新意、解题方法简单等。我们要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亮点在课堂上展现出来,增强自信心,同时为其他学生树立榜样,形成竞争意识,实现共同进步。
总之,学案导学力***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通过思考和感悟,体会知识间的联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为学生以后的自我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教而有法,但无定法;学而有法,贵在得法。我相信,通过教师们的不断完善和改进,学案导学一定会为学生打开一扇智慧之门,让学生放飞自我灵感、感受学习乐趣、体会科学魅力,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张行涛,郭东岐.新世纪教师素养[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向心力教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物理课堂;原则;方式;模式
《礼记・学记》中写道:“善问者如功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向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大者则大鸣。”可见古人早已窥见了提问的重要性。
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开拓学生的思维领域,帮助教师了解学生思维水平以及学生的知识缺陷,保持学生的注意稳定,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获得教学效果的反馈,总之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也曾经说过:“好的提问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所以什么时间问,问什么,如何问,问完之后如何评价学生的回答,这些就成为衡量一名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准。
一、课堂提问应注意的问题
1.提问要重点突出,难易适度
“万山磅礴,必有主峰。”课堂提问必须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抓住重点和难点这个“主峰”,进行突破,带动全局。比如我们在讲解《向心力》一节时,重点和难点就应该是向心力的概念公式以及向心力的来源,向心力的作用,所以教师在讲解和提问时就应该围绕这些问题来设计提问。而根据学生已有知识特点这些问题又不宜太难。应该逐层深入,易于学生接受。
2.提问要目的明确,注意连贯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所提问题一定要题意清楚,条理分明,语言精练、恰当。含糊不具体的问题,学生的思维难以展开,问还不如不问。所以,在设计提问时,我们要事先计划好,先写在教案中,并加以严格推敲看是否合理,学生是否能够回答上来,前后连接是否紧密。
3.提问要面向大多数同学,以点带面
课堂提问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然后精选提问对象。面向全体学生是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而言,即要使全体学生的心态处于高度集中和准备回答状态。当问题提出后,不要急于让学生回答,应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吸引所有学生都积极参加思维活动,促使每个同学在心里都拟出一个答案,从而加深理解,巩固知识。
二、课堂提问的方式
课堂提问能否获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如何问”,“怎么问”。提问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大致有以下几种:
1.层递式提问
比如说一些大的计算题学生开始可能无从下手,这时教师可以试着分成几个小问题来提问,让学生逐步解答,通过一环扣一环、一层进一层的提问,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经层层剖析、层层推进,最终到达解决问题的彼岸和登上解决问题的高峰,以后学生再面临这类问题时就不会感到无从下手了。
2.迂回式提问
迂回式提问是指先不直接提出所要解决的问题,而是提出与此有关的其他问题,然后瞄准时机,推出要点的提问方法。这种提问能使学生对问题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比如我们在讲《动量定理》一节时,我们可以提前看视频小鸟撞飞机最后机毁人亡,让学生想想为什么。讲完之后再问学生如何通过计算来说明这个问题,这样既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把物理知识与实际相结合。这种弃直就曲的提问方式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类比式提问
类比式提问是指运用类比来提问的方法。它可以在同种事物或不同种事物之间进行,也可以在同一事物的不同部分、不同方面进行,或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这种提问有利于学生认清事物间的相同或不同点,从而达到加深理解、增强记忆、灵活运用的目的;同时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求同思维或求异思维能力。如在讲述磁感应强度这个物理量时可以回顾电场强度这个物理量,从而找出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与力F,电流强度I,导线长度L都无关,利于学生对比记忆。
4.搭桥策略性提问
搭桥策略是指教师为使学生对当前问题做进一步理解的需要,事先把复杂的学习任务逐步深入地加以分解,以便学生能自行构建知识体系和物理思维来达到教学目的而采用的一种行为活动。在教学中采用这种策略进行有效提问,有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与知识的意义构建,教师的作用是搭桥引领探求知识结论的方向,而不是把答案都告诉学生。比如我们在讲解《太阳对行星的引力》一节时,我们应先回顾提问开普勒第三定律的内容,进而再问向心力怎么求,然后让学生想象天体运动过程中哪些物理量容易测得,让学生用公式表达出来,最后教师再提示学生转换一下参考系,那么就是太阳绕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列式,最后提示学生这两个力是什么关系,根据什么定律得出的,从而得出太阳对行星的引力的一般表达式。
三、课堂提问的模式
现在我们大多数课堂主要实施的仍是“师――生”课堂提问,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仍占有主导地位。但是部分课堂开始试行“生――师”的课堂提问模式。学生提问是课堂参与形式中比回答问题、参与讨论等更高层次的认知深入,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有一些学校开始倡导把课堂还给学生,采用了“生――生”课堂提问模式,学生之间的相互提问,从思维激发的角度看最具有价值。问题来自于学生,而又通过学生来解决这些问题,这样才真正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权利还给了学生。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在学生互相提问的过程中,教师作为组织者,监控课堂学习的进程。教师既要指导学生的学,更要指导学生的思维。指导学生学与思的结合,教给学生自己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授人以渔”,而不是单纯地“授人以鱼”。
总之我们在课堂上的提问应牢牢把握以下几点:目的性,科学性,趣味性,启发性,灵活性,针对性,激励性,广泛性。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技巧,也是一种教学艺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力求问得准,问得适时,问得巧妙,使课堂提问发挥最大的效益。
向心力教案范文第6篇
自2009年度本部市场部渠道管理科成立以来,在领导的信任与悉心指导帮助下,我有幸担负起科室负责人这个角色,带领着科室团队在渠道管理这个领域摸索学习了一年,勤勤恳恳,不断进取:沉淀了较为丰富的管理经验,具备了较强的组织协调与专业能力。因此,我今天充满信心的走上这竞聘讲台!
今天,我竞聘的是渠道管理科科长一职,正是希望能通过个人职业生涯上的历练和提升从而能促进自己在这个领域的工作不断深入开展!
09年渠道管理的重点工作就是铸盾,当然,这里的盾并不只是一个狭义的范畴,而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是一个由内而外再由外而内的健全的专业管理体系。那么如何完善和构建这个体系呢?09年度在渠道管理科这个团队的共同努力与配合下我带领科室团队重点开展了以下工作:
1、不断优化商家队伍,提高经销商的整体经营管理水平,同时协同驻外产品管理中心做好遗留问题的处理工作。确保一支健康、有潜能和核心竞争力的经销商队伍。
2、将国内所有客户资料导入sap系统,由原来简单的电子表格管理升级到系统管理,并连同物流部,营销财务部采取统筹管理,使得客户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准确化、精细化。
3、做好经销商的培训工作,通过配合各产管中心开展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培训课程,从经营意识、市场维护意识、企业文化等多个方面提高了整个经销商队伍的素质和凝聚向心力。
4、联动物流、客服、销售支持等职能部门,对市场窜货等市场问题建立一个完备流畅的处理程序。较好地扮演了检察院这个分析、认定及协调处理的角色。
通过一年的实践工作让我意识到,09年度我所铸就的这个盾并不是一个理论层面上的虚拟意识,而是一个由厂商共建的利益实体,只有将彼此的利益都牢固地牵连在一起,并依此形成统一的思维方式与意识,这个盾才是坚不可摧的!
诚然,09年度的渠道管理工作还存在着诸多的不足,在后期的工作中还有很多需要完善、急待改进的方面。09年度被冠以渠道年,由此可见渠道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也正是基于此,我将09年度的渠道管理工作规划命名为领跑!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们:大家上午(下午、晚上)好!
自2009年度本部市场部渠道管理科成立以来,在领导的信任与悉心指导帮助下,我有幸担负起科室负责人这个角色,带领着科室团队在渠道管理这个领域摸索学习了一年,勤勤恳恳,不断进取:沉淀了较为丰富的管理经验,具备了较强的组织协调与专业能力。因此,我今天充满信心的走上这竞聘讲台!
今天,我竞聘的是渠道管理科科长一职,正是希望能通过个人职业生涯上的历练和提升从而能促进自己在这个领域的工作不断深入开展!
09年渠道管理的重点工作就是铸盾,当然,这里的盾并不只是一个狭义的范畴,而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是一个由内而外再由外而内的健全的专业管理体系。那么如何完善和构建这个体系呢?09年度在渠道管理科这个团队的共同努力与配合下我带领科室团队重点开展了以下工作:
1、不断优化商家队伍,提高经销商的整体经营管理水平,同时协同驻外产品管理中心做好遗留问题的处理工作。确保一支健康、有潜能和核心竞争力的经销商队伍。
2、将国内所有客户资料导入sap系统,由原来简单的电子表格管理升级到系统管理,并连同物流部,营销财务部采取统筹管理,使得客户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准确化、精细化。
3、做好经销商的培训工作,通过配合各产管中心开展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培训课程,从经营意识、市场维护意识、企业文化等多个方面提高了整个经销商队伍的素质和凝聚向心力。
4、联动物流、客服、销售支持等职能部门,对市场窜货等市场问题建立一个完备流畅的处理程序。较好地扮演了检察院这个分析、认定及协调处理的角色。
通过一年的实践工作让我意识到,09年度我所铸就的这个盾并不是一个理论层面上的虚拟意识,而是一个由厂商共建的利益实体,只有将彼此的利益都牢固地牵连在一起,并依此形成统一的思维方式与意识,这个盾才是坚不可摧的!
诚然,09年度的渠道管理工作还存在着诸多的不足,在后期的工作中还有很多需要完善、急待改进的方面。09年度被冠以渠道年,由此可见渠道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也正是基于此,我将09年度的渠道管理工作规划命名为领跑!
渠道建设需遵循四化原则,即标准化、模块化、差异化、流程化。这也就要求了我们的渠道管理工作必须在09年度领跑先足于其他相关的职能工作。
如何领跑呢?这就需要我们做好以下的工作:
1、渠道优化与拓展,这是一个涵盖面非常广的工作。包括合同目标任务量的分解、客户考核评估工作等。作为年度开盘的首要工作之一,只有高效、优质地完成这些工作,方能在开盘之初,将本年度的渠道发展主体思路,切实地贯彻执行下去。
2、信息沟通平台的筹建,同样也是一项在年度开始就需要完成的工作。信息的导航作用已不容忽视,通过信息考核机制的确立,渠道信息采集员队伍的组建等相关配套工作围绕这一主线迅速展开,由点及面,从而延展为信息体系的全面建立。
3、我特将淡季经销商培训将作为在09年度提升志高经销商经营素质的主体工作,将会制定一套整体指引性教案,指导各分部结合当地人文风貌、市场特性等参照执行的方式进行经销商培训。同时,我将会在10月底、11月中旬、3月中旬这几个时间段,针对重点区域开展专项培训,实地让渠道管理工作与商家之间展开互动,使商家切身体会到渠道管理工作与其自身经营发展的关联、重要性和紧密程度。
4、经销商大会的组织与筹备,这是年度性的重点工作。这也是全年渠道工作的关键点之一,对加强渠道商家的凝聚力,提升团队向心力和整体核心竞争力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5、客户的分类管理,将会在旺季来临之前组织公司的vip客户与公司高层进行一次沟通座谈会。
6、建立健全一套完备的客户拜访制度。
7、核心形象店的建立,作为在旺季公演的大戏。我将会作为在淡季期间的一项重要工作。以期在渠道重心继续下移的大前提下,通过在渠道零售终端里寻找一批更具实力、发展潜力强势的分销商,使之成为我们的核心分销商,同时建立一批核心形象店,进行专项授牌,成为渠道终端的中坚力量,影响并支撑渠道的中层结构,从而确保整体终端网络的稳步发展。
我深知,如果我有幸能够竞聘成功,那么我必须引领自己的团队领跑每一分钟。尽管是前所未有过的挑战,但我热爱现在的工作,我相信,我能够把现在的工作做得更好。凭着这份专注、热忱和执著我坚信我所既定的领跑一定能实现!
遥指苍穹项问天,翻身跨马勇向前,砺剑铸盾今尔敢,吾当气胜必当先!
向心力教案范文第7篇
1、不断优化商家队伍,提高经销商的整体经营管理水平,同时协同驻外产品管理中心做好遗留问题的处理工作。确保一支健康、有潜能和核心竞争力的经销商队伍。
2、将国内所有客户资料导入sap系统,由原来简单的电子表格管理升级到系统管理,并连同物流部,营销财务部采取统筹管理,使得客户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准确化、精细化。
3、做好经销商的培训工作,通过配合各产管中心开展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培训课程,从经营意识、市场维护意识、企业文化等多个方面提高了整个经销商队伍的素质和凝聚向心力。
4、联动物流、客服、销售支持等职能部门,对市场窜货等市场问题建立一个完备流畅的处理程序。较好地扮演了检察院这个分析、认定及协调处理的角色。
通过一年的实践工作让我意识到,*年度我所铸就的这个盾并不是一个理论层面上的虚拟意识,而是一个由厂商共建的利益实体,只有将彼此的利益都牢固地牵连在一起,并依此形成统一的思维方式与意识,这个盾才是坚不可摧的!
诚然,*年度的渠道管理工作还存在着诸多的不足,在后期的工作中还有很多需要完善、急待改进的方面。07年度被冠以渠道年,由此可见渠道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也正是基于此,我将07年度的渠道管理工作规划命名为领跑!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们:大家上午(下午、晚上)好!
自20*年度本部市场部渠道管理科成立以来,在领导的信任与悉心指导帮助下,我有幸担负起科室负责人这个角色,带领着科室团队在渠道管理这个领域摸索学习了一年,勤勤恳恳,不断进取:沉淀了较为丰富的管理经验,具备了较强的组织协调与专业能力。因此,我今天充满信心的走上这竞聘讲台!
今天,我竞聘的是渠道管理科科长一职,正是希望能通过个人职业生涯上的历练和提升从而能促进自己在这个领域的工作不断深入开展!
09年渠道管理的重点工作就是铸盾,当然,这里的盾并不只是一个狭义的范畴,而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是一个由内而外再由外而内的健全的专业管理体系。那么如何完善和构建这个体系呢?*年度在渠道管理科这个团队的共同努力与配合下我带领科室团队重点开展了以下工作:
1、不断优化商家队伍,提高经销商的整体经营管理水平,同时协同驻外产品管理中心做好遗留问题的处理工作。确保一支健康、有潜能和核心竞争力的经销商队伍。
2、将国内所有客户资料导入sap系统,由原来简单的电子表格管理升级到系统管理,并连同物流部,营销财务部采取统筹管理,使得客户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准确化、精细化。
3、做好经销商的培训工作,通过配合各产管中心开展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培训课程,从经营意识、市场维护意识、企业文化等多个方面提高了整个经销商队伍的素质和凝聚向心力。
4、联动物流、客服、销售支持等职能部门,对市场窜货等市场问题建立一个完备流畅的处理程序。较好地扮演了检察院这个分析、认定及协调处理的角色。
通过一年的实践工作让我意识到,*年度我所铸就的这个盾并不是一个理论层面上的虚拟意识,而是一个由厂商共建的利益实体,只有将彼此的利益都牢固地牵连在一起,并依此形成统一的思维方式与意识,这个盾才是坚不可摧的!诚然,*年度的渠道管理工作还存在着诸多的不足,在后期的工作中还有很多需要完善、急待改进的方面。07年度被冠以渠道年,由此可见渠道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也正是基于此,我将07年度的渠道管理工作规划命名为领跑!
渠道建设需遵循四化原则,即标准化、模块化、差异化、流程化。这也就要求了我们的渠道管理工作必须在07年度领跑先足于其他相关的职能工作。
如何领跑呢?这就需要我们做好以下的工作:
1、渠道优化与拓展,这是一个涵盖面非常广的工作。包括合同目标任务量的分解、客户考核评估工作等。作为年度开盘的首要工作之一,只有高效、优质地完成这些工作,方能在开盘之初,将本年度的渠道发展主体思路,切实地贯彻执行下去。
2、信息沟通平台的筹建,同样也是一项在年度开始就需要完成的工作。信息的导航作用已不容忽视,通过信息考核机制的确立,渠道信息采集员队伍的组建等相关配套工作围绕这一主线迅速展开,由点及面,从而延展为信息体系的全面建立。
3、我特将淡季经销商培训将作为在07年度提升志高经销商经营素质的主体工作,将会制定一套整体指引性教案,指导各分部结合当地人文风貌、市场特性等参照执行的方式进行经销商培训。同时,我将会在10月底、11月中旬、3月中旬这几个时间段,针对重点区域开展专项培训,实地让渠道管理工作与商家之间展开互动,使商家切身体会到渠道管理工作与其自身经营发展的关联、重要性和紧密程度。
4、经销商大会的组织与筹备,这是年度性的重点工作。这也是全年渠道工作的关键点之一,对加强渠道商家的凝聚力,提升团队向心力和整体核心竞争力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5、客户的分类管理,将会在旺季来临之前组织公司的vip客户与公司高层进行一次沟通座谈会。
6、建立健全一套完备的客户拜访制度。
7、核心形象店的建立,作为在旺季公演的大戏。我将会作为在淡季期间的一项重要工作。以期在渠道重心继续下移的大前提下,通过在渠道零售终端里寻找一批更具实力、发展潜力强势的分销商,使之成为我们的核心分销商,同时建立一批核心形象店,进行专项授牌,成为渠道终端的中坚力量,影响并支撑渠道的中层结构,从而确保整体终端网络的稳步发展。
我深知,如果我有幸能够竞聘成功,那么我必须引领自己的团队领跑每一分钟。尽管是前所未有过的挑战,但我热爱现在的工作,我相信,我能够把现在的工作做得更好。凭着这份专注、热忱和执著我坚信我所既定的领跑一定能实现!
遥指苍穹项问天,翻身跨马勇向前,砺剑铸盾今尔敢,吾当气胜必当先!
向心力教案范文第8篇
关键词:教案实施 写教案 课堂教学
近几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开展,学校体育工作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新课程改革更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它要求体育教师必须能在课堂教学中掌控学生的情绪、行为,引导他们走向快乐体育、终身体育的道路。而要做好这项工作,首先要备好教案,然后做好教案的实施。
一、写教案
体育课是教授体育运动知识和组织体能训练的课,与其他科的课的区别在于:
共同点:1.都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过程。2.都必须贯彻全面发展教育的方针。
不同点:体育教学主要是从事各种身体练习,学生在反复练习中,通过身体活动与思维活动的紧密结合来掌握体育的知识技术与技能,并收到发展身体、增强体质的效果。
要完成一篇好的教案,首先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确定课时,教学目标。
要兼顾全面,明确具体,切实可行。教师要熟练掌握所教的技术动作,要熟知其动作要领;并能估计到学生练习时容易出现的错误动作,及时定出行之有效的纠正错误动作的方法;同时也要掌握所教技术动作与前、后课的教学内容,单元教学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
第二、安排课的各部分内容和组织教法。
第三、确定课的各部分时间,各项内容时间及其生理负荷。
第四、计划本课所需的场地器材与教具。
第五、预计生理负荷与练习密度。
二、教案的实施
在体育课中,学生一方面要掌握体育运动技术动作,一方面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这样,要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往往要体脑结合,既要领会技术动作,又要通过不断的身体练习来掌握技术动作和增强体质,因此,学生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疲劳感觉,严重影响了课堂的教学质量,所以,要认真上好体育课,使学生感到技术动作容易学,身体锻炼乐无穷,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那么,怎样做好课堂教学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第一、动作讲解应做到:
1.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教育性。
2.要有科学性和针对性。
3.讲解要富有趣味性和启发性。
4.讲解要精简扼要,通俗易懂。
5.注意讲解的时机和效果。
因此,教师在讲解动作时,应突出重点和触类旁通,并尽量把一些抽象概念通过准确精练的语言和恰当的比喻使之具体、生动和形象。例如:教学前滚翻动作时,使用低头、抬臂、抬臀、前移(重心)、蹬地、着垫(脑后)等词语来讲解,并把动作过程比喻成“皮球滚动”。这样的讲解,学生容易在脑海里建立起清晰的运动表象,从而较快理解和掌握动作。
第二、示范动作应做到:
1.示范要有明确的目的性。
2.示范要正确。
3.要注意示范的位置和方向。
4.示范要与讲解相结合。
教师准确、轻松优美的动作示范,会使学生学习伊始便在大脑中留下正确的动作印象,并产生动作优美易学的感觉和强烈的学习欲望。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就一定要熟练掌握所教动作,并在上课前演练几次,确保在课中示范时做到动作准确、轻松优美,给学生一个良好的身教,为后段教学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基础。
第三、组织教学的语言富有启发性、激励性。
富有启发性、激励性的教学语言,可促进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所以,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采用促使学生动脑,激发学生渴望练习、积极练习的语言来组织教学。例如:弯道跑教学时,对动作要领、离心力和向心力的关系,我暂时不讲,只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沿圆圈跑时人体的感觉是怎样的?(即身体怎样,脚掌怎样着地)。然后让学生沿弯道跑三次(慢、中、快)体会动作,再用提问的方法让学生回答上述的问题,学生基本能作出正确的回答。这时我就把学生的回答加以整理、概括为:克服离心体放松,身体向内沿倾斜,两脚着地有不同,左脚前外侧,右脚前内侧,左臂离身前后摆,摆臂幅度外大内较小,右肩稍前沿线跑。这就是弯道跑的动作要领。又如:在篮球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的教学。分析动作时,教师分别请一个动作准,一个动作错误(带普遍性)的学生示范后,问:“刚才两位同学所做的动作,好在哪里,错在哪里?”在学生作出了正确的回答后,教师用鼓励的语气教学,既有效地促进学生在思考中练习,在练习中思考,又使学生越练越想练、积极练,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四、组织教学的形式、方法生动活泼,富有趣味性、竞争性。
体育课教授的技术动作,大多数都是用四节课才能完成的;或有些是前阶段学习过现在要进一步提高动作质量的。这样,学生在一节或连续几节课都练习同样一个动作,或练习以前学习过的动作,很容易出现厌烦的情绪和不认真练、不愿意练的现象。所以,教师在授课时,要注意根据教材、学生的特点、器材场地的实际,采用生动活泼、富有趣味性、竞争性的形式和方法诱导学生主动练习、积极练习。例如耐力跑练习,采用3分钟变换跑。方法是篮球场跑“区”型,每跑一圈变换一种跑姿。可采用左右侧向并步跑、左右交叉步跑、后退跑、高抬腿跑、后蹬跑等。这种方法由于跑姿和跑动路线的不断变化,使学生始终保持着很高的兴奋性,3分钟跑下来虽然个个都满头大汗、气喘嘘嘘,可没有一个人叫累。又如原地单手肩上投篮练习,采用分组投篮比赛,看哪一组投中的最多,方法是把学生分成人数相等4组,按顺序每人投篮5次,整组投投完后看哪一组投中的最多。通过投篮比赛练习,不但提高了学习练习的积极性,而且活跃了课堂的气氛,从而完成了学习的任务。
第五、合理安排课的练习密度和运动量。
一堂好的体育课应该是既能使学生较快较好地掌握技术动作,又能使学生有效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生长发育规律、运动的能力,合理安排课的练习密度和运动量,在正常条件下,准备部分脉搏应在110次/分至130次/分之间,平均120次/分,基本部分130次/分至150次/分之间,最高峰170次/分,平均140次/分左右,结束部分130次/分至90次/分,平均110次/分左右,课的密度35%,平均脉搏124次/分左右。这样使运动曲线、练习密度、运动负荷比较科学合理,从而有效地发挥学生的潜能,锻炼学生的身体,增强学生的体质。
向心力教案范文第9篇
备课组活动是老师们互相联系、互相交流教学信息、集思广益的好途径。备课组活动开展的扎实有效,老师们在每次活动中才能有所收获,青年教师才会快速成长起来,备课组才会具有向心力和凝聚力,才会时时刻刻具有蓬勃向上的朝气。为此,我们从夯实常规教研着手,做到以下几点:
一、在备课和教学方面:
1、确定本备课组成员的单元教学内容。本备课组有二位老师,同时要求每位老师根据自己专业特长结合九年级体育中考考试内容教材,查找资料,制订出各单元教学计划,并参与交流,相互提出修改建议,最后形成了合理有效的九年级单元计划,并组织参加组内单元教学计划的评比。
2、本备课组备课重点:一是九年级中考考试内容教材,在反复研究09年体育中考考试评分标准的情况下,合理分工,备教材教学过程,备学生学情。二是重点备本学期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体育课堂常规要求和09年初中毕业体育考试要求,根据各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讨论修改,尤其在学生的课堂管理上提出很多宝贵的意见(如服装要求、出勤管理、学习态度等等),最后确定形成了第一次课时的多媒体教案。
3、学生的中考选项报名指导与实施。经过学生自己选项,体育一模、二模的阶段性检测,即时总结教学阶段成果,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重点,帮助学生在体育中考选项报名中做好参谋,已确保每一位九年级学生在体育中考中获得最佳成绩。在09年体育中考中我校均分39.80名列全市前茅,创实验初中建校以来新高。
4、加强备课组的备课工作,备课组长,负责组织每周一上午第一节课的备课活动,并且具体落实到人,根据体育中考的几大类项目,每次确定一个主讲人,每人都要针对自己在教学上的弱点与困惑,来研究,来解决问题。每人都带着问题去上一节研讨课,课后,大家及时地进行了讨论,发表各人的看法,让教研落实到实处,收到了最大的效果。这使活动内容充实了,同时,还提高了个人的业务素质。备课组还坚持定期检查教案,要求大部分老师以详案为主,教案编写要认真,明确教学目的,要突出重难点,并且要有教学反馈等。
5、在教学上,除了要求老师要认真上好每节课外,还要在备课笔记上留下课后记。教师每学期要有12节的听课记录,而且听课要详细,中间要有评课记录。此外本学期还要求每个教师开一堂公开课,并做好自评、互评活动。
二、积极开展学校体育活动
配合学校组织好九年级的大课间活动和新广播操的推广。此外,我们今年根据上级“长跑令”指示精神,开展的大课间阳光体育长跑活动和课外体育活动,确保每位学生每天活动一小时,组织教师参加市里新广播操和武术的展演均取得较好的效果。在九年级中考平时成绩验收中,我校耐久跑测试100%通过,并有85人通过加分标准。
三、备课组取得的成绩
1、袁建东老师被江苏省教育学会评为省学科优秀青年教师。
2、袁建东老师在2011年常州市体育中考中被评为优秀裁判员。
3、2011年初中毕业生体育考试39.80,创实验初中建校以来新高。
4、辅导学生在省、市级体育竞赛中获奖,9人取得体育中考加10分资格。
5、袁建东老师被市教研室聘为第三批兼职教研员和体育学科中心组成员。
6、袁建东老师辅导九年级学生参加09年市迎新年长跑比赛获初中男子组第四名。
7、费一兰老师辅导生参加市育苗杯田径比赛获3金1银1铜好成绩。
8、袁建东教师成为市名师工作室成员,还参与编写中职《体育与健康》教师指导用书并出版。
9、备课组教师撰写教学论文2篇在省级刊物发表,1篇获校高效教学论文评比三等奖。
向心力教案范文第10篇
一、特校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容
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容主要包含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意三个方面。
特殊教育专业知识包含特殊教育专业理论、特殊教育康复理论、特教学校学科性知识、学科信念和学科发展等方面的知识;特殊学生发展和成长阶段方面的知识以及与残疾学生交往、互动的知识;特殊教育课程资源、课程目标、课程评价等方面的知识。专业技能包含教学实践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反思创新能力、职业特殊能力。专业情意包括对特教事业的深刻理解,对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的认知认同程度,对工作群体的向心力和奉献精神。
二、微课的概念及其应用
微课是近年来由国外微课程传入我国发展起来的一种资源类型。在***组织的第一届微课大赛参评项目及相关要求中,对微课的概述如下:
微课的概念:“微课”全称“微型视频课程”,它是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呈现方式,围绕学科知识点、例题习题、疑难问题、实验操作等进行的教学过程及相关资源之有机结合体。“微课”核心资源是“微视频”(教学视频片段),同时可包含与该教学视频内容相关的“微教案”(教学设计)、“微课件”(教学课件)、“微习题”(练习测试题)、“微反思”(教学反思)等辅教与学内容。微课的类型分为讲授型、解题型、答疑型、实验型、其它类型。
三、微课资源开发与利用
微课资源的开发,首先能够促进特校教师明确课程目标,全面把握教材、分析教材,促进特教教师专业知识的发展;其次通过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提高特教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特殊教育基本功;通过对微课课程资源开发,提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能力和反思创新能力;通过合作开发与利用,从而加强对特殊教育事业事业的理解和对工作的向心力。
1.规划内容,合理选题
微课选题是微课的核心。微课主题的选择首先要确定学科知识点,做好内容的整体规划;然后根据教学中的重难点或某个教学过程进行选择。可以是学科知识及重点、难点、考点的讲授,也可是针对典型例题、习题、试题的讲解分析与过程,可以是围绕学科疑难问题进行分析与解答,也可是针对教学实验进行设计、操作与演示。
2.精心准备教学设计
在明确教学内容后,教师基于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对教材进行处理,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准确定位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 设计巧妙的活动增强课堂教学效果。要对教学的环节、过程、具体内容、教学语言、教学资源进行设计。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快速引入课题,内容讲授线索清晰,合理安排问题的提出、教学活动和学生协作探究解决问题等环节。
3.实施课堂教学,制作微课
在微课制作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进行课按照设计进行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学智慧的主要呈现形式,教师的教学经验与策略常常内隐于教育实践情境过程中。教师要在短暂的时间内展示其教学技能,同时也要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即教师的教学任务更加明确化、精细化。要做到以上几点,就要求教师具备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精湛的教学技能,淋漓尽致地展现真实的课堂教学情境, 以视频为载体记录、再现和诠释真实的课堂。
在微课制作过程中,要求相关人员掌握并使用相关的现代教育设备与技术进行录制、编辑和处理。
4.拓展其他教学资源
微课是一个有机组成体, 不仅包括课堂教学视频、教学设计,还包括多媒体课件、教学反思、专家点评、学生反馈以及课堂练习等教学资源,丰富了微课的内容。多样化的教学资源,要求教师掌握相关理论与技术,保证资源使用的方便性。
四、微课对特校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
微课不仅是特校教师和学生的重要教育资源,而且也构成了特教学校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基础。它无论是对残疾学生的学习还是特校教师的教学实践以及专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师生互动改进与提高
微课以它的资源多样、情景真实吸引残疾学生,以它主题突出,指向明确是内容变得更加精简,以短小精悍更加符合残疾孩子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微课能够促进残疾学生的学习,补偿残疾学生的缺陷。众所周知,随着社会的发展,残疾学生的人数的减少,多重残疾更多的体现在他们身上。特校教师要求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因材施教,加强残疾学生的个别化教学。
2.利用微课,提高特校教师的信息素养
通过微课的制作与使用,不断促进教师现代化教育技术的掌握与运用。在微课的使用和更新过程中,不断提高特校师生信息素养,从而逐渐“微课”资源从量的累积到质的变化。在网络环境下,在广泛共享微课资源的同时,通过开展对资源的讨论、评价等活动,借助师生的群体智慧促进资源内容的不断更新丰富,从而使资源达到新的扩展和提升。
3.基于教师教研,促建特校教师的专业发展
微课为教师提供真实而不加修饰的课堂教学和超媒体环境,为研究课堂教学、激发教师自主反思、实现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平台。微课是由一线教师自行开发,源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实际,为教师所需,为教师所用,解决工作中的棘手问题,微课不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教师成长的新范式。
微课在我国尚属于起步阶段,特别是在特殊教育领域方面的开发与应用更是尚未见正式的研究。作为特殊教育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形式,我们要密切关注新的教育教学动向,更新观念,创新方法,注重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特殊教育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胡铁生、詹春青.《中小学优质“微课”资源开发的区域实践与启示》.《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年22期
[2]吴安燕、陈继良、张弘毅.《微课理念下的教师教育技能实训方案研究》.《软件导刊》,2013年6月
[3]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远程教育杂志》,2013年04期
[4]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