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人格是进行教育的基石。”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教师的职业道德以及个人修养已不是个人意义上的问题。它不仅关系到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更关系到祖国的未来。孩子的心田是一块神奇的土地,你播下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你播下习惯的种子就会获得品得的收获;你播下品德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
教育家马卡连柯指出:“教师的心应当充满对每一个他要打交道的具体的孩子的爱,尽管这个孩子的品质败坏,尽管他可能会给教师带来许多不愉快的事。”师爱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作为教师更要无私地向学生奉献自己的爱。但是,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不能对学生过分娇纵。溺爱孩子,反而会害了孩子。
在教学中,我曾经遇见过这样的事情。有一天,我了解到有一位学生每天中午不回家去网吧玩。我真想狠狠批评他一顿,但看他那满不在乎的样子,我不禁犹豫了,暴风骤雨般的批评能管用吗?我冷静下来,问他上网的钱哪里来的?他终于说了实话:他把午饭的钱都省下来上网。我摸了摸他的肚子,瘪瘪的。我什么也没有说,拽着他来到一个小饭店。当学生吃饱饭,我们往回走时,我只告诉他,上网可以,但别拿自己的身体做代价,希望他认真把握。他低着头,答应了。但这个学生又对我说,他上网成瘾,已经借了别人十几块钱,现在人家要债,非要找到他家里去,如果家长知道了会打他的。他向我求助。看到学生可怜的眼神,我感觉到他是走投无路了,才会来向我求助,还好他信任我,没有采取其他的方式来解除危机,于是我替他还了账。看到学生感激的目光,我很高兴。
回家后,回忆着今天的事情,自己很是有些自得,似乎很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当我与一位资深的老教师聊天说到此事时,这位教师说:“帮他还,这是其中一种办法,但你剥夺了孩子成长的一个机会。在事情变糟之前,用逻辑推理的方法来想象后果,这是孩子成长的一个标志。他没有能力,但是你可以让孩子想办法从你那儿挣呀,而不是免费的给。虽然有带条件之嫌,可是让孩子收获的东西会更多,而温室里的花朵是经不起风风雨雨的。”听了这些,不禁黯然,是否自己给予学生的“关爱”太多了?窗户玻璃打碎了,怕他们扎到手,自己处理;卫生区怕他们扫不干净,也要监督完成……我是不是剥夺了他们太多成长的机会了?
各种文件都对教师的师德做出了明确的要求,各种媒体也大力宣传师爱。作为老师,我们应该付出对孩子的一片爱心,这本无可厚非,但师爱是什么呢?是把学生作为温室里的花朵无微不至的呵护,还是教给他们勇敢的面对各种挫折和磨难?作为老师,我们希望学生不要受到任何伤害,希望他们能够健康平安的成长,但如果越俎代庖的话,他们是否还经受得起风浪,是否在跌倒后还能爬起来?
在我们叹息现在的学生越来越脆弱的同时,是否也该反思:是什么让他们失去了翱翔的翅膀?
别让师爱泛滥成灾,学生们需要在风雨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