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陈家祠(陈家书院)建筑装饰雕塑艺术品主要包括木雕、砖雕、石雕、陶塑、灰塑、铜铁铸六种,其中“灰塑是广东特有的传统建筑装饰”[1]。这些建筑装饰塑雕作品表现内容广泛,主题意义鲜明,如:忠勇仁智、信义贤孝、功名利禄、富贵长寿、多子多福、吉祥喜庆等。其中表达吉祥喜庆主题的雕塑,还可分为历史故事和非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和非神话传说几个类别。本文试论说非历史故事题材中表达吉祥喜庆主题的雕塑作品,重点探讨这类作品的喻义表现手法及其文化历史渊源。
喻义,又称寓意,即艺术品制作者希***通过其作品喻示给观赏者的深层蕴涵。广州陈家祠建筑装饰艺术作品表达吉祥喜庆主题的喻义手法,主要有谐音喻义法和象征喻义法两种。如:灰塑《金玉满堂》,用五尾金鱼在鱼塘水草间嬉戏构***,是以“金鱼满塘”的表层本义,用谐音手法表达“金玉满堂”的深层喻义。灰塑《锦衣百子》,用黄鹂鸟和葡萄架构***,是以黄鹂金黄色的羽毛――“金衣”的表层义,用象征手法表达深层喻义――身居高官着“锦衣”;葡萄,表层义为“多籽”,用象征手法表达深层喻义“多子”。
一、雕塑喻义和喻义表现手法
(一)雕塑本体及其喻义
广州陈家祠建筑装饰雕塑与吉祥喜庆义有关的本体有人物、动物、植物、其他(器物、山水等)四类。
人物,主要是神话人物。其中,与长寿义有关的:八仙、麻姑、南极仙翁、东方朔等;与富贵、金钱有关的:天官、刘海等;与夫妻恩爱有关的:牛郎、织女,箫史、弄玉等。
动物,主要是构成表吉祥喜庆义的词语,如:龙凤呈祥、二龙戏珠、松鹤延年、太平有象、年年有余、独占鳌头、麒麟送子、百鸟朝凤、喜上眉梢,金蟾等。
植物,一是传统喻义的沿袭:牡丹、海棠、水仙等喻“富贵”;葡萄、石榴、葫芦等喻“多子”;松、梅等喻“长寿喜庆”。二是为谐音喻义提供本体:如竹、桃、莲、芭蕉、佛手瓜、鸡冠花等。以“竹”为例,木雕《祝福》,用弯弯曲曲的竹枝绕成一个“福”字,因“竹”谐“祝”,便构成了“祝福”的喻义。
(二)雕塑喻义的表现手法
象征喻义法:借助雕塑作品象征体(本体)的表层义与作品要表达的深层象征义(喻义)之间的相关性、相近性与相似性,把象征体与象征义联系起来的表现手法。如,象征体松、鹤,象征义是“长寿”,松、鹤的寿命一般较长,便以此象征人的长寿,象征体与象征义之间存在相似性关系。雕塑作品的象征喻义手法不同于文学作品的象征喻义手法,陈家祠雕塑作品运用的象征喻义手法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象征体与象征义之间的联系具有地域性特征。如石雕《木棉花开》,木棉乃南方特有树种,花红似火,鸟语其间。其象征义是:日子红红火火,家业兴旺发达,家族枝繁叶茂,人人欢乐舒畅。第二,象征体与象征义之间的联系具有民族共性特征。如:《百鸟朝凤》(灰塑)象征喜庆祥和的升平景象;《独占鳌头》(灰塑、陶塑、铜铁铸)象征科举高中;《牡丹***》(陶塑)象征荣华富贵等。这种民族共性特征是在民间性、历史性和约定俗成性的基础上形成的。第三,如果说谐音喻义法的介质是语音,那么象征喻义法的介质则是象征体的表象、征候或内在潜质。如陶塑、木雕《瓜瓞绵绵》借助佛手瓜及其瓜蔓构***这一象征体的表象、征候:果实累累,来象征子孙多多;瓜蔓延伸,象征种姓繁衍不息,此外还利用了象征体“多籽”的潜质。第四,以神话传说为题材的雕塑作品大都运用象征喻义表现手法。如:陶塑、石雕《麻姑献寿》,木雕、陶塑《八仙庆寿》,陶塑《天官赐福》等。
谐音喻义法:借助雕塑体与喻义之间读音相同或相近的语音因素,把雕塑体的表层义与希***表达的深层义联系起来的表现手法。陈家祠雕塑作品运用的谐音喻义手法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雕塑体的表层义比较显露,而作品要表达的深层喻义比较隐晦。如木雕、铜铁铸《三阳开泰》,都用三只羊构***,三只羊的雕塑本体十分显露,而“三阳开泰”的喻义则十分隐晦。第二,雕塑作品的深层喻义大都具有民族传统历史文化的厚重积淀,如果没有一定的历史文化知识和文学修养,很难理解作品的深层喻义。如灰塑《三甲***》,用三只鸭子构***,如果只知道“鸭”“甲”谐音,而不了解中国封建科举考试中的三甲取士,就不能理解这幅作品的深层喻义。第三,运用谐音喻义手法,本体与喻义之间除了语音联系之外,其他方面毫无联系。如铜铁铸《二甲传胪》,用两只螃蟹和几支芦苇构***,喻义思路的演绎如下:从两只螃蟹的甲壳中取同音字“二甲”,再从“芦苇”中取同音字“胪”,这便成了“二甲传胪”。其实两只螃蟹和芦苇与科举考试获得二甲第一名毫无意义联系,只是语音偶合而已。第四,如果无人做专门讲解,绝大多数观赏者不知雕塑作品的喻义。这是由以上三点决定的。
象征、谐音兼用的喻义手法:如木雕《创大业,儿孙永发》:一株硕果累累的高大芭蕉下,一只母鸡正领着一群小鸡觅食。以芭蕉的“大叶”谐音“大业”,再用老鸡领小鸡觅食象征上辈带领子孙创业。
二、喻义手法的文化历史渊源
陈家祠建筑装饰中表达吉祥喜庆义的雕塑艺术作品,为什么采用象征喻义或谐音喻义两种表现手法呢?追溯、探讨、省察其文化历史渊源,大约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得到解读。
(一)从***像滥觞时期的基本功能来看:早在文字产生之前,先民以实物、***画、刻符、结绳、串贝等方式表义记事,因***像比其他记事方式较准确、简单、便捷而被普遍运用。***像因长期频繁使用而大大简化,逐渐发展演变为记录语言的表意文字。世界上最古老的四种文字都是由***像发展演变而来的表意文字,汉字是目前世界上仍在使用的唯一的最古老的表意文字。可见***像,包括立体、半立体***像――雕塑,滥觞时期的基本功能是表义、记事,发展为纯艺术品之后,其表义的基本功能并没有消失。陈家祠雕塑艺术品,在很大程度上同样保留并体现了原始***像表义记事的基本功能。既然如此,那么这些雕塑作品也就必然保留并体现出原始***像表义记事的某些主要的喻义表现手法。
(二)从汉字的表义方法来看:凡文字都有形、音、义三要素。世界上的文字可以三分:以形表音者为表音文字,如英文;以形表义者为表意文字,如汉字中的象形字、指示字和会意字;以形表音又表义者为音义文字,如汉字中的形声字。(也可以把后两类合称为表意文字。)可见,汉字的基本部件有两种:义符和音符。义符表字义,音符表读音,那么,汉字的表义方法也不外乎两种:一是直接表义法,一是借音表义法。陈家祠雕塑作品正是借用这两种方法喻义的!形声字“铜”的音符“同”与字义毫无联系;“狮”的音符“师”与字义毫无联系。同理,陈家祠灰塑《功名富贵》以牡丹和一只昂首鸣叫的雄鸡构***:牡丹象征“富贵”;而“公鸣”谐音“功名”,二者在意义上也毫无联系。砖雕《英雄***》以老鹰和狗熊构***。“鹰”谐“英”,“熊”谐“雄”,而老鹰、狗熊与“英雄”在意义上同样毫无联系。由此可知,陈家祠装饰雕塑的构***喻义手法与汉字的造字手法是相同或相通的。
(三)从制作工匠对传统雕塑艺术的继承和创新来看:参加制作陈家祠建筑装饰雕塑的能工巧匠大多来自民间,其中“只有一部分留下了姓名,而参与木雕制作的艺人却一个名字也没有留下,今天我们只能从木雕上找到其制造商号”[2]。受当时条件的影响,他们虽然工艺技术高超,但谈不上文学艺术方面的修养。他们在构思作品时,首先是传统的继承,其次才是自己的创新。民间工艺技术历来是父子相传或师徒相传,源远流长的传统喻义手法正是其代代相传的内容,如牡丹象征富贵可能源于唐代,松鹤象征长寿可能源于战国;“有鱼”谐“有余”,“鹿”谐“禄”不晚于宋代。再说创新,运用象征喻义法创新必然受到来自约定俗成方面的制约,而谐音喻义法恰是易于创新的途径。首先,这一手法较少受传统雕塑的约束,工匠们可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只要选取一件谐音的雕塑体,即可喻示吉祥喜庆的意义。其次,陈家祠是广东72县陈姓的合族宗祠,规模宏大,但规格要求不太高,不像皇家、官家的祭祀建筑那样有严格的要求,只要表达吉祥喜庆主题,易于观瞻的雕塑都可以创造。再次,陈家祠建筑装饰雕塑,因建筑构件、装饰部位、表达内容以及工匠的艺术风格等方面的不同而没有固定的格式,这便给工匠们提供了以谐音法创新的用武之地。如石雕《子孙兴旺》,用本地特有的荔枝喻“利子”;石雕《木棉花开》,用本地特有的木棉喻子子孙孙“绵延”万代等。
(四)从观赏者的艺术欣赏水平来看:陈氏书院初建时的功能,一为祭祀祖先之所,二为族人到广州应考及办理其他事务的落脚之地,此外,梁正君先生还考证了“陈氏书院的教育功能”[3]。由此可知,祠堂的观赏者不外乎陈姓族人、学子以及他姓参访者。在清末,这些人绝大多数文化素养不高,因此,事不甚浅、理不甚深、老少皆宜、雅俗共赏,使凡来观赏者都会受到封建宗法思想教育,都能感受到建筑装饰艺术之美,这应是事主和雕塑工匠们追求的终极目标。如:用五只蝙蝠和一个大大的“寿”字构***之木雕,用六只鹿构***之灰雕,用石榴、佛手瓜、仙桃构***之陶塑,用禾穗和筐内两条肥鱼构***之铜铁铸等。观赏水平低者,只能欣赏画面形象之逼真、生动,工艺技法之高超、细腻;而观赏水平高者,除此之外,还可欣赏出其中文学和文化内涵:木雕是“五福捧寿”,灰雕是“六六大顺”或“路路通顺”,陶塑是“三多***”(多子、多福、多寿),铜铁铸是“岁岁有余”。
工匠们为把雕塑喻义传达给文化素养不高的受众,除了直接标注文字指明喻义或利用象征喻义法暗示雕塑喻义之外,另一途径莫过于借助母语中音同、音近的语言因素来暗示喻义这一手法了。一经点拨,便会茅塞顿开,因为汉语母语对受众来说是根深蒂固的,借助母语表义是最简便、最明白、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三、结语
广州陈家祠建筑装饰雕塑艺术作品,继承并发扬了我国源远流长的雕塑艺术技法,在雕塑的喻义表现手法上,娴熟地运用了象征喻义法和谐音喻义法,特别在谐音法的运用上,吸取了汉字形声造字法的精髓,依据“音通则义通”原理,灵活巧妙地创制出一批特色鲜明、象征喻义法难于表现或无法表现的艺术作品。这种方法冲破了象征喻义法的藩篱,变静态表义为动态表义,给观赏者以充足的联想解读余地,大大扩充了雕塑体表义的范围,丰富了艺术形体语言的诉求空间。愈是民族的,愈是世界的,陈家祠这座岭南古建筑因其精湛的民间建筑装饰雕塑艺术而闻名古今,其精湛的民间建筑装饰雕塑艺术也因陈家祠的闻名而名扬海外。
*本文为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学科共建项目《岭南传统工艺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的思路及其策略研究》(编号:D10XYS03)的阶段性成果。
注释:
[1]李继光:《陈氏书院灰雕维修工艺》,《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文集》(第二辑),广东旅游出版社2005年版,第196页。
[2]黄国冰:《解读陈氏书院木雕装饰工艺》,《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文集》(第二辑),广东旅游出版社2005年版,第132页。
[3]梁正君:《试论陈氏书院的教育功能》,《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文集》(第二辑),广东旅游出版社2005年版,第51页。
刘子川: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广州陈家祠建筑装饰雕塑作品的喻义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