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教育诗》(又译为《教育诗篇》)是一部不朽的教育经典,是前苏联最宝贵的教育学遗产之一。此书就是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根据自己和流浪儿童实际接触的亲身体验,分析研究各类犯罪儿童不同的心理情绪和生命历程写下的。这部如诗一般的教育著作在描写真人真事的基础上,进行了高度的艺术概括,作品塑造的艺术形象富有强烈的感染力,语言明快幽默,饱含了马卡连柯的教育理想,体现出深刻的人道主义精神。全书是一部优美的教育工作记录,由回忆录、随笔、特写、日记、***论、中篇小说等多种不同的文字体裁组成,第一部分描写教养院的初建过程,第二部分介绍了高尔基儿童劳动教养院健康成长的过程,第三部分主要讲述从教养院迁往库里亚日及其改造的过程。本书对中国的教育思想产生过重要的影响,至今仍是教育界人士必读的书目之一。
《教育诗》是一部不朽的教育经典名著,它是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于1925年至1935年间撰写的教育实录,全书以作者创办建设儿童教养院的教育生活为题材,描述了教育改造流浪儿童和少年违法者的过程,真实地再现了作者艰苦探索、苦乐参半的教育历程。此作行文朴实隽永,于平凡处见真知、于细微处现真情,处处闪烁着作者卓越睿智的教育思想,亦流露出其真挚执著的教育情感和教育追求,读来既发人深省,又感人至深。许多读者曾就此作发表感言。笔者不才,愿从“专”字一词略解马卡连柯及《教育诗》。
“教之道,贵以专”。笔者认为:马卡连柯所创造的教育奇迹的背后凝聚着的,是一个“专”字。
专志成业——托起教育的价值
教育是基于信念的事业。古人云“使专志以成其业”。马卡连柯之所以能创造如此辉煌的教育奇迹,缘于他对教育的忠诚膜拜。基于信念,他才如此执著、如此倾心。马卡连柯在高尔基教养院工作时,整整八年,以校为家、呕心沥血,与学生同吃同住,以自己高尚的品行教育学生、感化学生。即使遭遇种种困难责难,依然无怨无悔、坚定不渝地追求着自己的教育理想,正如他所说的“无以复加的穷苦、虱子、冻伤了的脚,都不能妨碍我们幻想美好的未来。”在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苦条件下,马卡连柯用执著与坚守谱写了如诗的教育篇章,创造了神话般的教育传奇。高尔基曾如此赞誉:“这几百个受了生活那样残酷的、侮辱性的蹂躏的孩子,是谁能这样改造他们,使他们变得不可认识了呢?是教养院的组织者和院长。”马卡连柯的坚持是毕生的,八年建设高尔基工学团、八年建设捷尔任斯基公社,十六年间改造了三千多名误入歧途的青少年。这就是基于信念的坚持。
教师持久的教育动力当来源于信念。教育的本质是一种价值引导,基于信念,我们才能坚持对教育理想与价值理性的追求,我们的教育才具有感染力和感召力。反思当下,如今的教育条件远胜于当年的高尔基教养院,我们的教育对象也远非流浪儿童和少年违法者可比,但是我们不少同志还总是怨天尤人、牢骚满腹,视后进学生如洪水猛兽。于是,他们的教育便成了职业应付——日复一日的乏味劳动。如此,何以教好书、育好人?我想,读《教育诗》,我们首先要学习马卡连柯的精神,学习他对教育无怨无悔的追求。
专力生道——求索教育的方法
专力,把力量或精神集中于某事,“君子专力于本业,立本以生道。”教育不能光凭热情,还要有方法。方法即把理想和信念转化为教育行为的策略和程序。求索方法,需要我们专力于教育,去学习、去思考、去实践。马卡连柯也是在“充满着艰难困苦的探索”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育思想。他也曾经迷茫过,在面对问题少年时深感教育理论的“苍白和匮乏”,“我在想到教育学的时候,不禁怀着反感和怨恨:它已经存在了好几千年,有过多少著名的人物,多少辉煌的思想……多少著作、多少纸张、多少荣誉!同时却又是一片空白,连一个小流氓都应付不了……”于是,他坚信“理论应该从我眼前发生的全部现实事件里去归纳出来”。从此,他开始了自己的教育实践与反思。研读《教育诗》,我想,这样一些思想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一是“前景教育”理念。“前景教育”从本质而言,是一种信念,对教育和生活的信念。马卡连柯确信,“孩子们是可以教育好的”,“人是可以教育好的,对人应该采取既严格要求又充满乐观的态度,要发掘人身上的力量和美,使他认清前途和远景。”他也坚信“我们将要过一种美好、欢乐而又合理的生活”,这就是他的“前景”信念。他强调:“一个人向前瞻望的时候,如果看不到一点快乐的远景,他在世界上就活不下去”。于是,他给自己“前景”,也给孩子们以“前景”。有了“前景”,就有了信念;有了信念,就有信心、决心和动力。因此,在面临困难和挑战时,马卡连柯从不退缩。比如在接手库里亚日教养院的挑战中,马卡连柯也曾矛盾过,但当来到库里亚日教养院看到了需要帮助的孩子们时,他毅然做出了决定。于是,他义无反顾地踏上了新的征程,信念再次创造了神话:“满地的污秽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清洁的地面、鲜艳的花朵;所有的孩子都着装整洁地出现在大家面前,再也不是几天不洗澡、满身的臭味了。这儿真的出现了神话,……原始的英雄主义、小偷的行话和其他坏毛病的复发,早已被忘掉了。每年春天,公社社员的工农中学里总要有几十个毕业生进高等学校,好几十个毕业生已经快要在高等学校毕业……”“前景教育”给了孩子们自信与快乐,也给了马卡连柯如期的成功。
二是“因材施教”与“平行教育影响”思想。马卡连柯的教育工作始终注重把个体教育和集体教育结合起来。在个体教育中他强调尊重和严格并举,“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同时他主张根据儿童特点,根据教育情境因材、因时施教。在马卡连柯的教育辞典中,有两个词非常重要:爱国主义教育和集体教育。他强调“在教育单独的个人的时候,我们应当想到整个集体的教育。在实践中,这两个任务只有同时用一种共同的方法来解决才行。每当我们给个人一种影响的时候,这影响必定同时应当是给集体的一种影响,相反地,每当我们涉及集体的时候,同时也应当成为对于组成集体的每一个人的教育。”“学生会在集体活动中得到自我教育,这种影响有着教师不可取代的作用”。这就是马卡连柯著名的“平行教育影响”思想。他首创了混合联队制度,通过生产劳动以***事化管理方式组织起儿童集体,又不辞辛苦,为教养院争得建立共青团的权利,以加强学生集体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