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市场的发明者,名叫范艾格特梅尔。这位年近7旬的投资界的老将,从1971年以来一直从事新兴市场的分析和研究,并与相关机构合作,创建了相关的首个股票回报数据库,建立了一个专事投资当年冠之第三世界的基金。而后,他提出了便于记忆的“新兴市场”概念,并发行成立了首个这类投资组合。1986年时这类投资规模仅为5000万美元,时至今日,仅美国投资者在新兴市场的投资已超过4200亿美元。
这位富有远见的投资人创造了“新兴市场”这个概念,并帮助成立了首批投资发展中国家的基金。当下他觉得自己发现了或许可以称为下一代伟大新兴市场的地方,这个地方居然是美国市场。
目前,他继续鼓吹投资非洲、亚洲、拉美和其他欠发达地区,认为这些地方的未来依然光明,但他相信,美国也正处于一场工业复兴的开端,大多数分析师则刚刚有所察觉。美国的道指、标500等指数不仅收复2008年金融海啸时的失地,还屡屡刷新历史高点,多多少少反映了美国新一轮工业复兴的兆头,已有越来越多的投资界大佬持有相同的看法。
全球最大基金公司贝莱德的亚太区******博在近日出席香港的一次活动时也称,现时市场对美国经济持续改善感到乐观,新兴市场的资金将回流至美国,新兴市场的波动性增加,尤其是中国和印度。
范艾格特梅尔把美国视为新兴市场的扩容对象,究竟有什么依据?海外权威媒体在报道这一消息时,叙述了他的一些观感和认识。他称,10年前,10家公司中有9家都会说它们正考虑把下一个工厂建在中国。而今天的情况则是,10家公司中有3家甚至有5家都想在美国建厂。
去年,他曾来中国时,有制造业的管理人士对他抱怨来自美国的竞争,这是他在亚洲40年来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话语。观察到这一现象的不仅仅是投资家。据新华社的题为《美制造业复兴,工人将成“全新物种”》报道(刊载6月4日***日报)称,制造业回归美国本土,与全球经济发展形势息息相关。虽然美国工人时薪仍是一些亚洲国家工人的7.5倍,但随着经济持续发展,亚洲工人的收入在持续上涨,原来的价格优势不再明显。
另一方面,由于从页岩提取石油的技术日益成熟,美国工厂可享受更加廉价的能源供给。外包订单则不同,既要附加海外工厂高价能源成本,还要承担远洋货运费用。
范艾格特梅尔对此给出了投资建议,美国制造业正变得比你想象的更具竞争力。中国则相反,认为制造业已经过时的想法本身就没有与时俱进。这也是他给出的美国股市为何最近表现良好的理由。
有了这样的认识,就可以加速内地投资人钱进海外的步伐,特别是充分利用美元对全球货币升值、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的这段历史机遇期,用更少的人民币买入更多的全球优质资产,分享全球乃至美国经济复苏的成果,参与新一轮的全球财富重新分配。
实际上,股市已在为这一变化做出提前反应,道指、标500创新高,标普分类指数中的生物技术指数新高不断,都是美国新一轮制造业复苏的一个标志。如果投资者把钱放入这些美国资产,无疑是2008年金融海啸以来的大赢家,更是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的受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