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育目的价值取向是教育理论中最为复杂、最为重要的领域。通过对教育目的价值取向涉及的基本问题的理解,提出作者对此的分析和讨论,给出树立完整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人本位论 社会本位论 价值取向
教育目的,是指教育意欲达到的归宿所在或所预期实现的结果,通俗的说,也就是从事教育活动前社会对教育活动最后结果的科学设想和设定,它既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又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归宿。而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即是指教育目的的提出者或从事教育活动的主体,依据自身的需要对教育价值做出选择时所持的一种倾向。价值取向是教育目的选择、确立的根本问题,它决定着教育目的的追求或实现某种价值的倾向性。因此,如果说教育目的制约着整个教育过程,那么教育木的价值取向就调控、制约着教育目的乃至人类教育的发展方向。
一、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涉及的基本问题及分析
(一)人本位的价值取向
即把人的价值看成高于社会价值,把人作为教育目的根本所在的思想主张。个人本位论者主张教育目的的提出应当根据受教育者的本性,而不是从社会需要出发。他们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人,充分发展受教育者的个性,增进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评价教育的价值应当以教育对个人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来衡量。在我看来,人本位的价值取向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肯定了人的价值、个性发展及其需要,对于受教育者的潜能开发、个性发展等方面具有深刻的意义,这是其积极的方面;但是这种价值观念在客观上带有唯心主义色彩和过激的观念意识,错误地把人作为一个孤立的个体看待,而忽略了人最根本的社会属性,无视人发展的社会要求和社会需要,甚至将满足人的需要和满足社会的需要两者相对立起来,这样就极易导致在现实生活中个性、自由和个人主义的绝对化,这是其消极的方面。很明显,人本位的价值取向的消极影响大于其积极影响,但我们不得不承认这种价值取向对于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对于重视人在教育目的地位的过程中产生了较大影响。
(二)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
这是一种与人本位价值取向相对应的观点,认为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教育的根本价值是满足社会需要。社会本位论者主张,教育目的要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个人的存在与发展领带并从属于社会,他的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的话教育目的就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符合社会准则的公民,使受教育者社会化,保证社会生活的稳定和延续。我认为,这种价值取向重视教育的社会价值,强调教育目的从社会出发,满足社会的需要,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同时由于它过分强调人对社会的依赖,把教育的社会目的绝对化、唯一化,因此将人与社会的关系完全割裂,彻底否决人在教育目的中的地位,将个人仅仅当做是社会工具而不是社会主体,这就限制了个人个性的发展,使得教育目的变得极端社会化。马克思曾说过:“首先应当避免重新把‘社会’当作抽象的东西同个人对立起来,个人是社会存在物。”这句话很好地论证了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也了人本位和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
二、树立完整的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对策
(一)正确认识“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
无论是“人本位论”还是“社会本位论”,这两者都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极端化、片面化的问题,也就是说,完全认同或采纳任何一方的意见都是不可取的,但是,这两种价值取向里也不乏有积极可取的成分。它们的核心即是“人”与“社会”,且抛开到底孰重孰轻的错误观念,这两个核心都是教育目的价值取向应注意的重点对象。
(二)多方面联系、思考和分析论证
树立完整教育目的价值取向要进行多方面的工作,尽可能周全地考虑到某一种价值取向的客观历史条件、涉及的对象和实行的可能性,发散思维,在理论成立的基础上进行一定范围内的实践调查和论证,对教育目的中对象的关系给予动态的、发展性的把握,而不是以片面、局限、孤立的思维来思考和讨论问题。
(三)重视教育目的价值取向应注意的问题
应注意的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分析,一个是社会价值取向确立应注意的问题,另一个则是个人价值取向确立应注意的问题。首先说社会价值方面,要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指导、在实践上坚持适应性和超越性的统一、赋予功利追求以重要的人文价值导向及坚持民族性和世界性相结合的原则;其次是个人价值方面,将人的社会化和个性化有机结合统一、避免陷入理性与非理性对立的误区和充分认识到两者的长处与局限性、摆脱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哲学观的片面性和充分认识和理解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性。
(四)树立重视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两者并行的价值取向。
这种观念则认为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二者都重要,教育的根本价值是既满足个人需要又满足社会需要,代表人物马克思吸收了以往任何时代关于人性、人的本质的理论观点,从哲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历史地考察了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是对立统一的历史过程的观点。这种价值取向正确地认识到了人与社会的“社会是人的社会,人生活在社会之中”相互关系,超越了“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的偏激与局限,将前面两种价值取向中的合理部分提炼出来加以糅合,凝聚成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举头并进的价值取向,是经过理论和实践论证的可取的价值取向。
(五)包涵三个维度
一是教育目的人类性取向。人类是主体社会形态的最高层次,类的发展是人的教育所追求的最高目标和最终结果;所谓人类性,它区别于全球性和共同性,是指整个人类的共同性,它是一种新的主体性,是对传统的个人主义的主体性的拷问和反思,体现在教育目的上,就是洞察人的类本质、体现时代音符,以整个人类的共同发展为鹄的。
二是教育目的民族性取向。民族性,是指一个民族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上形成的具有稳定的共同地域、共同语言、共同经济生活以及共同心理素质等特征。由于地理的、文化的、历史的多样性,铸就了民族的多样性,因此,要体验和理解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也要从特定的民族背景出发。
三是教育目的时代性取向。教育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化发展的,具有一定的时代特征,它是一定的历史阶段的产物。合理的教育目的时代性价值取向,一定要充分体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
参考文献:
[1]教育学基础[M].教育科学出版社.
[2]袁利平.试论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一种另类的视角[M].2006.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123.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浅谈教育目的价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