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掌握滚法基础研究的现状与进展。方法:查阅近年来对滚法基础研究的相关文献报道,归纳和分析其基础研究的发展状况及存在问题。结果:滚法的基础研究较少且各文献相互之间的试验结果或选用指标和研究参数差异较大。结论:目前仍然缺乏能直观表达滚法基础研究的内容,缺乏统一的量化标准,无法满足滚法的临床和教学需要。
关键词 滚法 基础 力学 研究进展
1 滚法概述
推拿滚法是滚法推拿流派的代表手法,是滚法推拿流派创始人工季峰先生在继承家传一指禅推拿手法的基础上首创的。滚法***面积大、刺激力量均匀柔和,渗透性强,具有很好的行气活血效应,对肌紧张、肌痉挛有较好的舒筋活络、缓解痉挛作用,故目前已成为推拿临床使用频率最高的手法之一,对运动系统、神经系统疾病有独特疗效。因临床应用广泛,滚法是推拿研究中的重点和热点。中医推拿作用有三个因素:手法的力学刺激、局部组织生理学特性和人体生理病理状态。推拿效应的关键因素之一是手法刺激量,而推拿的力量、频率、操作时问是决定其刺激量的三大要素。多年来,因对滚法量效关系缺乏研究,临床缺乏科学研究的客观量化的操作标准,而盲目加大手法力量、延长***时间,以寻求提高疗效的现象极为普遍,同时在滚法的教学中由于缺乏滚法操作的客观标准,不仅学生而且老师也无所适从,而滚法动力学等的基础研究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必须途径和有效方法。
2 滚法基础研究的内容
滚法的基础研究大多集中在滚法的***形和力学研究。而二者又相互渗透。***形的研究较少较浅,而力学的研究则本身很复杂,各家研究的方向不一、角度不同、倚重不同,对滚法的描述也迥然各异。力学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压力测定、动力学参数及作用机制等等方面。通过手法动力学等等的研究,我们有可能最终探明推拿手法的作用机制,而且对于手法力的量化、规范化和客观化,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2.1
滚法的***形研究
***形***像是滚法在操作空间留下的运动轨迹,是滚法区别于其它手法的标志之一。滚法的***形***像研究,可以找出正确的滚法操作***形的共同特征,判明一个滚法操作是否正确的标志之一,为滚法的规范化量化提供客观依据,对滚法的教学有着非常有效有价值的指导意义。
王氏等利用TN-2中医推拿手法测试仪对受试者作一实时监测,以手法***形为参数,对滚法做规范化定量化的研究,发现在TN-2中医推拿手法测试仪上显示的峰值力、波形相对冲量值大小等是滚法的关键因素,测试仪上峰值、谷值、冲量值、量效关系曲线等是描述手法操作特点的关键因素。滚法***形为一种6峰-6谷随机性周期信号,即在1个周期内,出现6个明显的峰值和6个低值谷区,分别对应前滚时的3峰-3谷和回滚时的3峰-3谷。
周氏等应用FZ-I型中医推拿手法测力分析仪测试滚法合力作用点的轨迹形态,并将其分为四型,即“心”型共有47例,占30.9%,“葫芦”型共有22例,占14.5%,“8字”型共有35例,占23.0%,“棒锤”型共有37例,占24.3%,还有极少数不属于以上四种类型,共有11例,占7.2%。并认为“心”型和“葫芦”型的几何形态基本上是按照正确的动作要领而得到的。
2.2 滚法的动力学参数研究 手法“力”是推拿***的前提,没有力的发动也就谈不上应力接受和生物效应。动力学参数的研究主要是为临床服务的,其能使临床的滚法操作达到最佳,即对病人疗效最好,医生操作省时省力,改变目前因***操作时无信心的延长或缩短***时间和增加或减小操作力量的状况。手法量效关系的阐述和研究,是手法临床应用规律的重要课题,对推拿临床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动力学参数的研究是临床应用的基础,是临床疗效的指导标准之一。
刘氏等和周氏等分别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滚法各组成进行分析,在右肋窝处滚法操作,都认为滚法应以120次/分钟的频率,7千克中等力度,每次时间5分钟最为适宜。
马氏等对滚法动力学参数-力量(2、3、4、5、6千克)、频率(60、90、120、150、180次/分钟)、时间(5、7.5、10、12.5、15分钟)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用不同动力学参数滚法于受试者左下肢腓肠肌处进行推拿,滚法推拿前后分别用彩色超声多普勒诊断系统测量胴动脉血流量及其增益率。结果示滚法操作的动力学参数力量、频率、时间中,只有频率的主效应有显著性差异,综合主效应和交互效应分析认为滚法操作的动力学参数以施加力量4千克、频率120次/分钟、时间10分钟组合模式提高胭动脉血流量增益率的效果最显著,胭动脉血流量增益率为(127.5l±12.81)%。
2.3 滚法的压力检测
临床上,推拿师主要根据人体的正常和异常姿势、正常和异常的运动大小来确定作用于患者身体上推拿力的大小、部位、方向、时机和力度以及操作时的技巧等问题,缺乏统一的标准。压力检测是滚法最需要的、最重要的客观量化依据,其能最直接地描述滚法的特征,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基础,为临床和教学都提供重要的客观标准依据。
邱氏等应用Ergoeheck压力传感器检测系统检测并记录术者进行滚法操作时不同时间段的接触压力。结果示在外展和内收部位,滚法单位面积上的作用力系数相近。在外展和内收的转折点仍保持较大的作用力。在手法内收阶段的最大压强是手法初始外展阶段最大压强的3倍。
秦氏等研究设计出测力平台与测力手套相结合的在体手法测量系统。该系统应用电子万能测试机对传感器进行标定,使得测量精度可精确到1mg。能在手法***的同时将手法施力不同部位的力的大小、形态做一记录,并可真实、客观地应用数字及***形表示。同时可对***过程进行累计定量。此外,还可得到一定时间内各点作用力的时序、频率及能量累积量。由于结合测力平台及测力手套的优点,其能更加全面、准确、定量的反映出了手法的特点。从能量的角度计算手套传感器对测力平台的作用效果在总体中的比重分别为大鱼际点31.7%,小鱼际13.9%,小指点30.1%,无名指点8.2%,中指点16.1%。
2.4滚法的频率 滚法频率要求120~160次,分钟。滚法手法信号是一种周期性随机振动信号,这种振动信号在单位时间内重复的次数即频率,作为手法特征的一个组成部分,参与了滚法的整个过程。如果不考虑振幅、时问、加速度等其他因素,人体对4~8Hz的振动最敏感,2Hz的振动对人体损伤最小。而手法***应该减少对病人和自身的损伤,因此,常用手法的频率在2Hz左右应该是合理的,滚法频率要求120~160次/分钟较合适。
2.5 血液血管影响的研究 滚法具有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理筋整复、滑利关节,调整脏腑功能、增强抗病能力等作用,但是这只是一个定性的描述。滚法是用在临床上为***服务,就必须用现代医学的理论
来加以研究和解释。滚法推拿操作疗效都要通过病人的生理病理变化来发挥作用,其中对血液与血管的影响是比较直接的。对其进行研究可以从生理病理层次说明滚法的***机理。
许氏等用狭窄轴向运动来模拟滚法推拿,通过轴对称非线性模型和含网格重分算法的任意欧拉一拉格朗日有限元方法研究狭窄轴向运动的轴对称刚性管中的粘性流动。流量和管壁切应力通过数值求解Navier-Stokes方程得到。数值结果表明,狭窄运动的频率,也就是滚法推拿的频率对流量和管壁切应力有很大的扰动作用,滚法推拿中另一个可变参数一刻划狭窄严重程度的狭窄度,对流量和管壁切应力同样表现出显著影响。这些数值结果可以为推拿的临床应用提供一些值得参考的数据。
浏氏等建立具有局部轴向运动狭窄的粘弹性血管中脉动血流模型。设血液为牛顿流体,血管壁为线性粘弹体。在滚法推拿作用下血管受水平外力作用形成轴向运动缓变狭窄,血流遵循线化Navier-stokes方程。结果粘弹性血管在滚法作用下,距离血管入口Z=31em处的平均切应力、最大切应力和瞬时切应力以及最大狭窄下游血管段最大切应力随着血管粘性系数和手法频率的改变而有较大变化。其认为滚法推拿作用下粘弹性血管的血管切应力有显著变化,这与中医推拿的活血化淤相吻合。
2.6 其他相关基础研究 程氏等采用Myotonome―ter测量右侧腓肠肌滚法干预前后肌弹性硬度变化,用压力一位移曲线线下面积(AUC)来描述肌肉弹性硬度和肌肉顺应性(弹性硬度的倒数)变化。结论认为滚法可以显著降低健康人腓肠肌静息状态肌张力。该方法从一个侧面展示了滚法的作用,较为直观、易于检测。
金氏等用晶格玻尔兹曼方法研究血液微循环在滚法推拿时血液流量的变化。其将血液视为不可压缩的牛顿流体,建立正弦式的滚法推拿模型,解决了圆弧式的滚法推拿模型的奇异性问题,进一步研究了推拿对动脉血管中血液流的影响。探索中医推拿的活血化瘀的原理和微循环的机理。
从数学物理角度来看,推拿医师在***病人时,手法力可使病人某一局部组织的表面产生形变,或者说产生了位移,从而可以刺激人体体表的触觉、压觉、痛觉感受器,引起这些体表感受器的兴奋,但这种形变作用却不能进入到病人的深层组织中去。虽然,我们可以加大手法力,但它使局部组织所产生的形变却是有一定的限度,这是因为人体各部分组织的塑变性是有限度的,所以手法力产生的位移也是有限的。手法力的形变作用与手法的深透性有一定的关系,但并不是手法深透作用的关键所在。而有人认为手法深透作用的数学物理基础可用受迫振动和共振效应的原理来进行解释。
3 小结
推拿力的作用是推拿的基本。推拿具有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理筋整复、滑利关节,调整脏腑功能、增强抗病能力等作用。但是目前几乎所有的手法其操作特征和作用都只是一个定性的描述。做为推拿代表手法之一的滚法,虽然近年来应用现代技术、现代仪器设备及信息数据***像处理系统在对推拿滚法的力量、频率、时间等动力学参数的最佳组合构型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使滚法动力学研究从定性向定量化迈进了一大步,已经有一些客观量化的基础研究,但是仍达不到量化标准,甚至连半定量化都没能达到。滚法力的大小由于人的个体差异而难于规定出统一的标准数字,滚法的临床应用仍然以医生的个人喜好为主,就滚法力的大小而言,临床应用仍较为混乱。手法的量化有利于临床教学工作,也有利于初学者提高手法操作的技能,已经有很多推拿界人士认识到这样一个问题,并做了大量的工作,但这都是初步的工作,还需进一步探讨。今后包括滚法在内的推拿手法,做出客观量化的标准是必然的趋势。这就要求在推拿检测仪器和研究方法、思路上进行新的探索,进行包括推拿力学、推拿形态、人体生理病理变化等等方面的研究。至于手法操作要求――持久、有力、均匀、柔和,从而达到“渗透”㈣,对其客观量化的描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