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工作情绪是员工职业发展中客观存在的现实问题,也是关乎组织发展和服务质量的重要问题,关于情绪劳动的研究已有30多年,本文从概念、维度划分、前因与结果变量几个方面对情绪劳动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归纳,旨在明晰在不同时期学者对情绪劳动的研究重点,掌握情绪劳动的研究进展,并针对服务密集型的酒店行业,对以酒店员工为对象的情绪劳动研究成果进行梳理。
关键词:情绪劳动;情绪管理;酒店员工
中***分类号:B841;F240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12.72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12-165-02
一、引言
情绪劳动自20世纪80年代第一次被提出来后,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涌现了许多关于研究成果,学者们通过多视角多层次的探讨,证实了情绪劳动在组织管理层面的意义与重要性,情绪特征越来越成为影响个体工作业绩与组织目标实现的要素,而酒店行业员工与顾客的频繁、直接的情绪互动,使得酒店员工成为研究情绪劳动的典型对象,在此背景下,本文梳理国内外关于情绪劳动的研究成果,并归纳以酒店员工为对象的情绪劳动研究进展,为后续的进一步探讨奠定理论基础。
二、情绪劳动的概念
在管理学领域由国外学者最早提出情绪因素,早在1975年,社会学家Hochschild提出“情绪工作”的概念,于1979年提出“情绪管理”一词,认为人的情绪存在主观性,可以根据环境的要求开展管理。之后于1983年在书中正式提出“情绪劳动”的概念,认为情绪劳动是一种为公众创造可见的身体动作、面部表情的情感管理,会引发或抑制情感,分为正面、负面、中性三种[1]。
随即学者们开始从各个角度辨析情绪劳动的概念:James(1989)指出情绪劳动发生在整个社会历程中,以情绪的调节为核心[2];Ashforth&Humphrey(1993)指出情绪劳动是个体为了为在他人面前开展印象装饰,有目的地引导自己的行为[3]。Morris&Feldman(1996)提出组织设法管理员工如何展现情绪,以提升顾客满意度[4]。Bailey(1996)员工开展情绪劳动,表现适当情绪,以便展现出雇主期望的工作角色要求[5]。Grandey(2000)结合情绪调节理论,认为情绪劳动是个体开展的情绪感受与表现调节过程,目的是促成组织目标的实现 [6]。
关于情绪劳动概念的探讨仍在继续,虽然没有统一的说法,但不难看出,情绪劳动已与顾客满意、组织目标等要素产生不可分割的联系。
三、情绪劳动的结构
情绪劳动研究蓬勃发展的进程中,伴随着学者们对情绪劳动结构即维度划分的激烈探讨,相关学术成果不断涌现,基于不同视角、不同标准提出了风格迥异的理论。表 1整理了几类较为常用的类型结构。
四、情绪劳动的前因与结果变量
在情绪劳动的前因与结果变量研究领域,贡献最为突出的学者是Morris&Feldman(1996),Kruml&Geddes(2000,Brotheridge&Lee(2003),Diefendorff et al.(2005),Zapf&Holz(2006),Pugliesi(1999)。
前因变量可分为个体、组织、情景三大类:
个体变量包括性别、年龄、正向情感与负向情感、个性特质、情绪适应性、情绪表达、自我控制等;组织变量包括监控的接近度、任务多样性、工作自主性、工作复杂性等;情景变量包括面对面的接触、职业差异、情绪工作要求、顾客情感、顾客需求等。
对于结果变量,一些学者认为,在个体层面,长时间的情绪负担可能会带来个体的工作倦怠,增加工作压力,令个体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降低工作满意度,还会影响主观幸福感,在组织层面,员工的情绪劳动与组织绩效、组织目标等组织层面的变量密切相关。
五、酒店员工的情绪劳动分析
国外关于酒店员工的情绪劳动研究工作开展较早,Ashforth&Humphrey(1993)指出酒店员工的情绪劳动是在与顾客接触时,酒店期望员工能够隐藏真实情绪,通过面部表情与肢体语言,表现出符合职业要求的友好、热情的情感过程[3]。Chu&Murrmann (2006)以酒店员工为对象,探讨了酒店行业情绪劳动的维度构成[7]。Dogan(2011)的研究整理了酒店员工的情绪劳动与人格特质、工作经验、工作满意度及离职意向的关系[8]。
国内陈秋萍(2007)认为酒店员工的情绪劳动是指为提供优质服务,员工与顾客接触时所体现的表情、言语、情绪等情感表现,这类表现的表层动作源于酒店行业的职业要求,通过培训等手段培养员工的职业素质,提高服务意识,以此转变成为员工的深层行为,并指出我国酒店管理者对情绪劳动的重视不足,忽略员工的情绪调节,从而造成员工懈怠、工作满意度低、服务质量低等现象,同时也提出加强酒店情绪劳动管理的几点建议[9]。随后,也有国内学者就组织管理层面的变量与情绪劳动相结合,探讨之间的关系,如宫斐(2007)[10]、陈夏芳(2008)[11]的成果。
六、结语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国内外对情绪劳动的研究已由心理学领域逐渐延伸到组织管理领域,由起初对概念与内涵的探讨,逐渐上升到对个体与组织行为变量的研究层面,方法也从定性研究演变为定量研究,对于酒店员工的情绪劳动研究,国外的起步时间更早,在今后,情绪劳动将更为广泛地与管理实践相结合,这是实际的发展趋势,也是现实的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 Hochschild.A.R.The managed heart[M].Berkely, CA: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3(7): 154-155.
[2] James,W.What is an emotion? Mind,1984,Vol.9:188-205.
[3] Ashforth, B.E., Humphrey, R.H. Emotional labor in service roles:the influence of identity[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93,18:88-115.
[4] Morris, J.& Feldman, D..The dimensions 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 of emotional labor. [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6, 21:986-1010.
[5] Bailey,J.Service agents,emotional labor and costs to overall customer-service.Paper Presented at11th Annual Conference oft 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dustrial and Occupational Psychology,San Diego,April.1996.
[6] Grandey, A.A.Emotion Regulation in the Workplace:A New Way to Conceptualize Emotional Labor[J].Journal of occupational Health Psychology,2000(5):95-110.
[7] Chu, K.H.L., Murrmann, S.K.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the hospitality emotional labor scale[J].Tourism Management ,2006,27 (6):1181-1191.
[8] Dogan Gursoy, Yasin Boylu, Umut Avci.Identifying the complex relationships among emotional labor and its correlat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ospitality Management, 2011(30):783-794.
[9] 陈秋萍.我国饭店情绪劳动管理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05):40-44.
[10] 宫斐.饭店一线员工情绪劳动研究[D].华侨大学,2007.
[11] 陈夏芳.情绪劳动对工作倦怠影响的JDCS模式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0.
基金项目: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酒店员工情绪劳动与工作绩效的关系及其管理实践”(CX2012B185)成果之一。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情绪劳动的研究进展及在酒店领域的研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