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罡绵掌拳始创于北宋道家巨子冯一元。因其拳法总式为三十六式,紧密融合了人体经络穴位学说,所以在当时被称为三十六式穴道术。本来。古人把北斗星中的斗柄三星合称为天罡,但道家进而叉在北斗星所在的大熊星座中择三十六星称为天罡之神。冯一元乃道家巨子。他创编的三十六式穴道术又恰合三十六天罡神之数,故而后人又把三十六式穴道术称为天罡拳。
至南宋末年,道家分为南北两大派,即南五老、北五老。元初,以丘处机真人为代表的北五老统一了中国道教,因而丘真人又被道家尊为丘祖,他作为天罡拳的一代传人。对于该拳种的流传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他曾说:“夫天罡居天之正中。一名中黄星,一名天心,一名斗柄,在天为天心,在人为真意,在拳法为变化无穷的招式。”这里所说的拳法,指的就是二十六式天罡拳。
那么,冯一元当初是根据什么理念创编了这套拳法呢?
道家认为:有生于无。道生两极,两极生三易,三易生四象,四象生五行,五行生六任,六任生七星,七星生八卦,八卦生九宫。这里所说的两极,便是被儒家推为十三经之首的《周易》所指的统生统领万事万象的阴阳两极。而七星,则是《云笈七签・日月星辰部》中所说的被道家尊奉为圆明道母天尊之神的北斗七星。尤其八卦,更远为《周易》中所提出的。八卦乃《周易》中的八种基本***形,名称分别为:乾、坤、震、巽、坎、离、艮、兑。主要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其中乾(阳)坤(阴)占据最主要地位,乾(阳)坤(阴)变化、相互作用是万事万物产生、变化的根源。
冯一元正是根据阴阳两极互生互有、相辅相克、变化无穷的理念,并仿效北斗七星在不同年代、不同季节、不同时间的位置变换,又融合人体经络穴位特点。而创编了天罡拳的最初形式――三十六式穴道术。三十六式实为总式,可以一式变三式,其变化无穷恰合《周易》的阴阳变化及道家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学说。拳法中六大纲领中的第一纲领是存天地、日月、风雷、山水,更是与《周易》的八卦学说密不可分。第三纲领是本金、木、水、火、土。道家认为:自然界中的这五行是相生相克,循环往复的。与之相对应的是人体内五行即心、肝、脾、肺、肾。天罡拳特别强调本自然界五行之理,行人体五行之调和,更说明道家学说对天罡拳创始与发展的重大影响。
天罡拳自创始起,就是秘传拳法。秘传是门派之间争斗的手段,在应敌中因不为对方所知,更容易战胜对手。正因为如此。天罡拳每一代只有少数人能得真传。习者不少,但得其精髓者却寥寥无几。久而久之。在千年的传承中,渐不为外人所知。也无人对其历史进行过详细的考证。清朝立国后,天罡拳曾被民间传为北斗神拳,据说是因为***皇帝身边有一贴身卫士是天罡拳传人。传说此人功夫深不可测,更使天罡拳具有了某种神秘的色彩。
明末(或清初),山西平定县道观长眉道长把这套拳法传给了少林派弟子王正卿。其时王正卿在山西平遥保镖,***法出众,其六合***、中平***、疯魔***等绝技是家喻户晓,人称神***王。他与平遥左镖师、形意拳祖师戴二间合称华北武林三杰。据说王正卿是在平定的绵蔓水旁承传此拳的。因此,天罡拳被后人称为天罡绵掌拳,亦称绵掌拳。直至今日。
综上所述,天罡绵掌拳本出于道家,但因后来传承给少林弟子,因而自清朝后,被武林中人称为少林派长拳门。是道家拳法也好。还是少林派接纳吸收了外门拳法并化为己有也好,天罡绵掌拳的门派所属在今天看来已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如何认识这套拳法的价值,如何领会其内在玄机。如何掌握其套路技巧,如何熟习之并运用之。
千年拳法。代代口传心授而未失传,实属不易。当年长眉道长打破门派之分。把拳法传给有天赋的少林弟子,使之相传至今,更是功不可没。天罡绵掌拳在近代又渐为人知,功推一代传人孟守信师祖。民国初期,他在哈尔滨的滨江武术会曾公开教学,并写成了拳谱,但那套拳谱也只是以提纲的形式出现,门外爱好者还是无法看懂学习。大约在民国14年到19年间。盂守信师祖接待过美国一个拳击访问团,双方进行了技法交流,引起了当时***府的重视。后来在友人的倡导下,盂师祖命弟子高仲全和韩行鹏对拳谱又进行了整理,充实了一些内容,但是对于对打、散打,还是遵循口传心授的原则,一点没写。孟师祖民国时期在哈尔滨教了四个秘传学生,其中张义山、邵力田、侯明远三位老师都是我的师父。
三位师父开始手把手教我的时候,我才15岁,而他们都已经60多岁了,但是他们的散打招式、手法、身法、步法、用法如神,随心所欲,炉火纯青。我今天所得的点滴功夫真是无法与其相比。张义山师父1953年曾参加全省武术大赛并夺冠,当时演练的就是传统套路,国家当时也提倡。而我拜师的那个年代。正是“”时期,正大力提倡所谓破四旧、立四新,所以排斥传统武术,参赛时只有表演权,没有录取权。再加上这套拳法没有漂亮的跳跃和空中动作,表面上看很平常,不符合世俗的表演欣赏观,所以当时大多数师兄弟们练得不是很认真,这也对这套拳的传承形成了十分不利的影响。其实在对打时,跳跃和空中动作是最大的忌讳,一是消耗体力。二是易露破绽,被对手击败。而天罡绵掌拳看似平常古朴,但其精髓恰恰是以静制动。静观其变,以力借力,攻防招式不离人体穴位,步不乱动,手不虚出,攻防兼备,以最小的体力击败对手。尤其是主张青少年练刚柔相济法,中老年练行云流水法的练功方式,更体现了道家“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和“天人合一”的运动理念。一些爱好者练一段时间会觉得没意思而放弃了,恰恰是缺乏以上的认识。印象尤其深刻的是。一次市里举办武术表演赛,本门张义山师父让我把天罡绵掌拳的行云流水法表演给同行,让大家认识一下。我打了一趟适合中老年人练的拳法,下场后。大会组织人员却说:“张师傅的学生怎么把长拳打得软绵绵的?”真是令人哭笑不得。师父倒是看得开,说道:“唉!不知者不怪嘛!”此事足见现代人对这个古老拳种还有很多的误解。当然不能都怪别人,这套拳法一直秘传,没对外传过,也足造成这种认识的一定原因。
今天如果再不公开这套拳法。确实不合时宜,而且也有失传的危险。本门侯明远老师临终前嘱托我一定要把天罡绵掌拳写成书。公示于世,留给后人,实在是深明太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