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每次重拾它的碎片,都会有一份挥之不去的悲怆,多少个王朝,多少个轮回,当历史的痕迹纵横交错,总有阵阵叹息传来,轻轻的,缓缓的,从那遥远的爱琴海面传来,从法老的金字塔中传来,从被风化的古代遗址中传来,也从恒河畔边传来。
翻开余秋雨的《千年一叹》,我沉浸在眼前落寞的苍凉中,没有鲜明的色彩,没有繁华的景象,只有曾鼎盛一时如今却衰落得如此彻底的古文明。
“不仅仅是荒原。荒原深处有断壁废堡、幢幢黑影、闪闪目光。硬说自己没有恐惧,是不真实的,但我的恐惧有一大半被震惊所掩盖,震惊人类文明的巨构崩坍得如此凄凉。它们究竟是如何崩坍的?历史书提供过一些猜测性的答案,多数是大而化之、语焉不详。其实,一切摧残都是具体的,一切委屈都是难以表述的,因此那些答案也是值得怀疑的。不必怀疑的是结果,衰草瓦砾,承载着一个个从古到今的灾难。”
我们甘愿在毫无保护机制的险境中去面对这一切,颤抖着去抚摸它们的伤痕。
这种抚摸经常会引发苦思:作为我们的生命基座,中华文明也伤痕累累,却如何避免了整体的崩坍?这种避免付出了多大的代价?
我相信有一种力量支撑着这个民族的文明,而这样的力量,是在我们背负着血一样的历史,背负着和蹂躏,背负着千万人的头颅和热血的那一刻终于爆发出来,我们醒来,并且屹立。
抵达希腊时他所见的只有狭小、陈旧和人民的闲散。今天的希腊也就是在冷落中与世无争,闲散自如。而埃及却不同,它昔日的辉煌,几经割断,古文字无人能识,古文献无人能懂,古老的文明几近湮灭,只有从被风化的古代遗址和金字塔中可以听到五千年前古老的叹息。而古巴比伦遗址的复原,更让人语塞,他们铲平古城遗址以新建古城,却连带着将那份强烈的历史沧桑感湮灭了。
我感叹,我想象着几千年来我们的土地上那些金戈铁马,书写的那些诗篇,历史沉浮,波涛汹涌的是时间的长河,吞噬的是历史背后的悲欢离合,英雄儿女的颂歌。希腊的民主带来的是松散与悠闲,埃及的帝国消逝在滚滚黄沙的尽头,我们有过最危险的时候,有过屈辱为奴的时候,然而,正如冰心所说:“一个人只要热爱自己的祖国,有一颗爱国之心,就什么事情都能解决,什么苦楚,什么冤屈都受得了。”这种质朴的情感,支撑了中华千疮百孔却傲然挺立的身躯。
这样的情感,是世界的最高峰,向下方眺望,它看到了中华雄壮美丽的山川湖海,看到了这片土地上勤劳的中国百姓……此时,它虽然身在寒冷的峰顶,但它因内心的炽热而沸腾着。
望长江黄河浩荡东流去,抚敌垒炮台默默耸天立。江山千秋永在,英烈风范长存,从大***倒下的第一排勇士,到百万雄师过大江献出年轻生命的战士;从罗霄山脉战死的大将,到抗日战争和大决战中英勇献身的官兵,他们中有些没有留下名字,还有的没墓场和石碑,然而“青山处处埋忠骨”,他们的英灵与江河同在,与日月同辉。时间如信风拂过耳际,生命的旋律在眼前闪烁,悠悠的岁月如水流逝。
血可以流,泪可以洒,但头不能低下,这就是中华民族的本色。中国人的血脉流淌着顽强不屈的精神!多少荣辱,多少艰辛,多少奋斗,多少牺牲,我们的先辈用血、用汗、用宝贵的生命铸就了东方大地不屈的中华魂!
《千年一叹》让我的思绪跟随着它横贯了几乎整个亚欧大陆,跨越了几千年的时光。听着李白的歌,寻着屈原的梦,探寻着中东古文明的辉煌,抚慰着西亚古文明的伤痛,感受着南亚历史的喜怒哀乐。
“法老的陵墓,巴比伦的墙,希腊海滨夜潮起,耶路撒冷秋风凉。我是废墟的泪,我是隔代的伤,恒河边的梵钟在何方?”它引导着我们踏进那个往昔的时空,去品位和享受其中的快乐,而同时也承受着这些辉煌文明不同程度的衰落的震撼,思索着我们中华文明历经五千年的风风雨雨而生生不息的缘由。
也许中国文化是一种做减法的文化,是一种向往简单和自然的文化。正是这个本质,使它节省了很多靡费,保存了生命。而在这质朴的土地上那些质朴的容颜,用着生命的热情耕耘着这方沃土。不论战火绵延,不论沧海桑田,他们不曾放弃,也从未屈服。这个以世界屋脊作门槛,以千年冰雪作门楣的泱泱大国,正以磅礴的气势矗立着,展示着它博大的精深的文化和悠悠五千年的历史。它深邃古老却又充满活力,它饱经风雪却又巍然屹立。在新的时代的浪潮中,它已褪去了陈旧的枷锁,它正以中华雄狮的英姿,震惊着灰暗的历史,震惊着全世界。
(指导教师:黄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