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远流长
围棋是从何时起源的呢?说法很多。相传尧的儿子丹朱和舜的儿子商均,两人均不务正业,性格粗暴,又很笨拙,为了让他们变得文静和聪明些,尧和舜就创造了围棋这种游戏,想以此来启迪和教育儿子。虽然这种传说难以令人相信,但在氏族公社时期,人们在劳作之余,席地刻画“棋盘”,用石子或土块对垒,还是有可能的。
围棋最早在我国的古文献《左传》中出现,是公元前548年。那时的围棋看来已较完善,传播也有了相当的规模,由此可见,它产生的年代无疑远远在此之前。《中国大百科全书》和《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一致将这个年代上溯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所以,围棋至少有4000多年历史。正是在这悠长的历史进程中,它不断衍化发展,才逐渐形成了今天这样博大精深的一门棋类艺术。
盛事和蹉跎
从初涉围棋的《左传》《论语》,到近代的棋艺专著《餐菊斋棋评》;从春秋战国时的奕秋到近代的吴清源的2500多年间,以善奕著称者不胜枚举,其中帝王将相有之,学者闻人有之,僧俗贤达有之,将一部中国围棋史装点得光彩多姿。
两汉到三国之间,围棋尚属早期发展阶段,就已有“高品间出,逸思争流”(梁·沈约《棋品序》)的盛况。汉朝的刘去、刘询、班固、马融,三国时期的曹操、孙策、陆逊、孔融,两晋时的司马炎、王导、谢安、谢玄等都是有名的围棋爱好者。南北朝的皇帝中,多有下围棋的癖爱。南齐朝廷曾三次诏令“品棋”(评定棋艺),效法曹魏以来的“九品中正制”来品定天下棋士的棋力,结果取得等级的“登格者”达278人;围棋赛艺风行一时。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时期出现了我国最早的棋谱专著和棋艺专著;并且还设置了“围棋州邑”,它是我国最早出现的围棋管理机构。
唐、宋两朝,围棋在士大夫阶层最为流行。琴棋书画,将棋列为文人墨客风流典雅的四大才华之一,是评品一个才子的重要标志。这时期宫廷中建立了棋待诏制度,“棋待诏”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职业棋手,专司在宫庭中对局、教棋和整理棋艺著作。最著名的“棋待诏”是唐玄宗时的王积薪。到了宋朝,棋手的对局攻杀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当时有高手刘仲甫和李逸民。明末清初的过百龄,对传统棋艺进行新的探索,开拓了围棋新的天地。进入清朝以后,围棋突飞猛进。康乾盛世,一代棋圣范西屏、施定庵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围棋的发展达到了顶峰。范西屏31岁、施定庵30岁时曾在江平湖(别称当湖)对奕13局,现 存11局棋谱,人称“当湖十局”。他们的对局天昏地暗,难解难分,神机妙算,莫测高深,两位才子共同造就了气势磅礴、笑傲古今、登峰造极的棋艺绝响。有人将他们比作古贤周文王和孙子,或喻为诗中李、杜。
与棋的盛世相呼应的,是出现了一大批围棋史上划时代的辉煌文献。北宋张拟撰《棋经十三篇》,元代严德甫、晏天章著《玄玄棋经》,明末清初过百龄著《宫子谱》,清代范西屏编著《桃花泉棋谱》和施定庵编著《奕理指归》等,都成为珍贵的历史结晶。
但范、施之后,围棋似乎走过全盛的时代逐渐衰微。晚清虽有陈子仙、周小松这样的名手出现,但实力已逊于前代,余人更等而下之了。从晚清到民国,正处于黑暗、外辱、灾祸笼罩之下,国运的衰落,也导致弈道的衰落。
中国和日本的棋手的民间交往,则在1910年以后。当时我国棋界人材凋敝,国中名手也要被日本五段让二子方可匹敌,这种惨痛现象一直沿续到50年代。
东渐日本
围棋传入日本的时期,历来诸说纷纭。最有名的说法是,奈良时代(公元710年~784年)的遣唐使吉备真备曾在长安学棋,艺成归国传播。但更可信的说法却是,在应神天皇到推古天皇之间(公元400~600年),围棋和佛教文化等,经过朝鲜传入日本。
日本进入平安时代(公元794~1181年),社会崇尚优美、纤细的文化,围棋和歌舞大行其道,同为上流阶层的必修科目,最早的棋圣宽莲也是平安朝人,古籍《今昔物语》中,载有醍醐天皇约宽莲赌棋,输了金枕头的故事。
江户幕府创立(1603年)后,围棋发展得到了执***者的扶持。将***德川家康对棋界中坚人物赐以奉禄,后来的本因坊、井上、安井、林这四大棋家,就是从中产生的。德川家康还建立了棋所制度,棋所全权管理棋界的事务。一般而论,只有棋艺独步天下的人,才能获得本因坊称号,才有资格入主棋所。在日本棋史上,被称为棋圣的有宽莲、道策、丈和、秀策4人,其中以第4世本因坊道策(公元1645~1702年)最受后世推崇,甚至被后人形容为具有13段的棋力。
道策之后的桑原秀策(1828年~1862年),由于在日本最著名的御城棋战中,历时13年,身经19战,居然保持了全胜记录而被尊为棋圣。御城棋是德川家光在1626年确立的制度,每年11月7日,由四大棋家选派七段以上的最出色的棋手,在御前角逐。这是各门派攀龙附凤的机会,关系到一门的荣辱,所以是当时最隆重的赛事,而秀策保持不败,无疑使他声威大振,成为一代大师。
吴清源这位近代棋坛上震烁古今的巨匠,在***阀战乱的年代离开中国去日本学棋,终于卓然有成。他的十番棋的战绩,已成为世界围棋史上最辉煌篇章。
十番棋可以说是一种不无残酷的比赛方式。因为它规定有净胜4局,就要改变对局资格,胜者让先或让子。它使胜者声誉日隆,败者的身价一落千丈。当时,日本棋界组织了“吴清源研究会”,众志成城地扯起了“打倒吴清源”的大旗。所以,吴清源几乎是孤身一人地与整个日本棋坛对垒,从1942年到1958年,他在十番棋中,战胜了全部对手,并将那些棋坛翘楚的对局资格都降到了比自己低一段或二段的水平,以至再也找不出能和他分庭抗礼的棋手了。睥睨当世,吴清源或许不无胜利者的孤独感吧?
走向世界
从60年代初开始,在已故副***的敦促下,中国新一代棋手向日本棋界发起了冲击。1965年,陈祖德初次以对等资格(分光)战胜了日本九段棋手岩田达明,拉开了中华棋运中兴的序幕。70年代中期,中国的第2代青年棋手聂卫平崛起,访日时连胜日本高段棋手,被惶恐中的日本棋界誉为“聂旋风”。在其后的中日围棋比赛及1988年开始的三届中日围棋擂台赛中,以聂卫平为首的中国棋手,多次显示了无可争辩的实力,从根本上动摇了日本棋界的棋坛霸主地位,也在我国掀起了前所未有的围棋热潮,推动了我国围棋事业的发展。
围棋走向世界,已成为当代棋界人士的历史重任。早在19世纪初,围棋活动便已走出亚洲。时至今日,欧洲的英、德、法、荷等国,北美的美国、加拿大,南美的巴西、阿根廷,大洋洲的澳、新等国及非洲都有围棋活动开展。1978年,美国***节那天,英美棋手曾通过太平洋卫星进行了别开生面的比赛,以志纪念祝贺。1979年以来世界业余围棋锦标赛已举办过八届,围棋运动在世界范围内取得长足进展。特别是1988年首届“富氏通”世界围棋锦标赛和首届“应氏杯”世界职业围棋锦标赛先后出台,而在高手云集的角逐行列里,也出现了欧美选手的身影。
(***:王金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