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器口古镇到底兴于何时,现在我们已经难以稽考。但即使是从有史记载的宋真宗咸平年间((公元998年至1003年)开始计算,这里亦是千年古镇了。
磁器口,原名白崖镇,因其背靠白崖山而得名。这里住着的原著居民多以打鱼为生,为了求得神灵保佑平安,便在这里修建了小寺庙,供奉佛祖。也许是这里的神明灵验吧,小寺庙的香火日盛,在宋代真宗时,善男信女们就在白崖山上建起更大的寺庙——白崖寺。每逢庙会,这里便有摩肩擦踵的热闹。白崖寺下人多了,自然渐渐地出现了乡场,然后是店铺,最后形成了繁荣的街道。
而白崖镇被称为“龙隐镇”,则是和明代一段扑朔迷离的“公案”有关:后来的明成祖朱棣以“清君侧”名义起兵发难,在攻破当时的都城应天(现南京市)时,建文帝朱允炆却不见踪迹,这成了朱棣一生的心病,他一生都在寻找朱允炆藏迹何处。
而关于朱允炆的下落,野史外传各有不同记载。磁器口曾被称为龙隐镇,就是相传朱允炆曾在镇中寺庙落发避难。他所藏身的寺庙便是龙隐寺,这镇就是龙隐镇了。后来,龙隐寺又改名为宝轮寺。溯“宝轮”其根源,宝则寓皇帝的宝玺,而轮则有轮回转世之意。直到现在,宝轮寺仍然是香客众多,香火旺盛。
龙隐镇又称龙隐场,这里得嘉陵江水运之便,在明朝就形成了水陆交汇的商业码头。清朝初年在“湖广填四川”的人口迁徙中,福建有江家三兄弟辗转来到重庆。江家世代烧瓷,三兄弟个个都是烧瓷高手。其中的老二江生鲜的瓷窑就在龙隐场青草坡(现远祖桥一带)。因为江生鲜的瓷碗厂质量好,所以很快就有了好名声。不仅江家的瓷碗厂扩大了规模,其它一些瓷厂也慕名来“抱团”推销。这里的瓷窑越聚越多,规模越来越大,一时间,龙隐场成为重庆最大的瓷器生产、销售的集散地。龙隐场的名字也就渐渐被“瓷器口”所代替。这个“口”字,意为进出物品通道的市场口岸。连《巴县志》中都有记载:陶器甲全县,故里人呼“瓷器口”。
因为这里烧制的瓷器多为民间所用,为了区别于官窑,人们就用了和“瓷”相通的“磁”字,将“瓷器口”写作“磁器口”。
民国抗战时期,磁器口成了高等院校和文化名人的聚集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沙磁文化”,磁器口成了中外各界瞩目的地方。据说,在民国时期的地***上,重庆就只标注了磁器口和朝天门两处,可见磁器口的名气之大、地理位置之重要。那时从国外寄信,写个“中国磁器口”便能在磁器口收到信。
遥想当年,嘉陵江上船只穿梭,磁器口镇内商贾云集、店铺鳞次栉比,磁器口被众口誉为“小重庆”。那“白日里千人拱手,入夜来万盏明灯”的繁荣,从仍然矗立在磁器口街上,原国民***府***林森亲手所书的“小重庆”的石碑上还可以窥见一斑。
“一条石板路,千年磁器口”。也许,从磁器口古镇的名称变换更替中,我们能感受到古镇穿越千年的别样风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