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邓在海拔1800米左右,位置恰好在河谷中江水转弯的地方,这种温润的气候,最适合火腿的深度发酵。
――《舌尖上的中国・诺邓火腿》
藏匿在深山中的古村落
一部《舌尖上的中国》短短6分钟的影像让诺邓火腿一夜之间风靡全国。正如纪录片中所说“藏匿在深山中的美味,正在慢慢生成。”但是,藏匿在云南省大理州云龙县山坳里的诺邓村,曾经是盐马古道的中心,有着千年历史的诺邓盐井是大自然对这片土地的深情馈赠,这片风水宝地还拥有“太极锁水”的震撼奇观。这里与世隔绝、静谧美好;这里民风淳朴、文风盛行。
诺邓村是滇西北最古老的村落之一。据唐代樊绰所著《蛮书》记载:“剑川有细诺邓井”,经方国瑜先生考证“细诺邓井”即今诺邓盐井。从唐代南诏时期至今,诺邓的村民沿用至今,这里曾是滇西地区最重要的经济重镇,这里的村民长久以来都以煮盐为生计。然而,世事变迁,随着井盐的没落,这个失去了经济支柱的千年盐村逐渐被世人淡忘,继而遗落在时代变迁的历史长河中。
诺邓地处山谷,几面山坡上到处构建着层层叠叠、密密麻麻、风格各异的古代民居,院落形式多样,有“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五滴水四合院”、“一颗印四合院”等,还有玉皇阁、文庙、武庙、龙王庙、棂星门等明清时期的众多庙宇建筑和古盐井、盐局、五井盐科提举司衙门旧址以及街巷、驿路(盐马古道)等古代建筑。这些建筑无论是民居还是庙宇都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展现了古代先民的高超智慧。此外,无论是门、窗,还是梁、架、斗、拱、柱、枋等,都十分重视传统工艺,雕刻的***案大方美观且各不相同。
今天,走在那蜿蜒曲折的青石板路上,聆听着那阵阵的马蹄声,遥望那历经沧桑的诺邓古井,我的目光仿佛穿越到那过往的时空中。“万驮盐巴千石米,百货流通十土奇;行商坐贾交流密,铃时鸣驿道里。”
自然的馈赠――诺邓火腿
正如《舌尖上的中国》对诺邓火腿的介绍,诺邓火腿之所以别具风味,是得益于“自然的馈赠”。
诺邓村位于云南省大理市云龙县诺邓镇南部,距云龙县城7公里,诺邓村最低海拔1900米,最高2300米,恰好位于江水转弯的地方,常年处于温润空气中,这种环境特别适合火腿的深度发酵。
此外,当地村民放养的猪多以苞谷及野生植物为饲料,最后产出猪肉不仅肉质细腻,而且油脂薄、瘦肉多,口感上乘,营养丰富。
除了当地优秀的生猪食材,成就美食的调味剂同样来自自然的馈赠――诺邓井盐。盐是腌制诺邓火腿的关键原料。诺邓井盐口味清淡,且富含钾、镁等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对于诺邓火腿而言,是成就美味的关键因素。据说,普通的大粒盐只能腌透六层肉,而诺邓井盐至少可以腌透七层。
在腌制火腿之前,村民们会从诺邓古井中取出卤水熬盐。村民们熬盐技术依然是传承于祖祖辈辈的“土法”,首先就地搭建土灶,支上铁锅,将从诺邓古井中取出卤水倒入锅内,然后生火熬煮,大约熬制24小时后井结晶,取出晾干,这种盐,称为锅底盐。虽然用这种方法熬制出的盐颗粒较大,纯度不高且含有较多杂质,但村民们认为正是这种古法熬出的“土盐”成就了诺邓火腿的美味。
温润的气候,千年的井盐,高原的山猪,独特的工艺,四者缺一不可,共同造就了这藏在深山中的美味。
诺邓火腿的完整工序
腌制诺邓火腿,村里每家都会,只是口感略有不同。村里的火腿生产大户,有杨、李、黄等几家。云龙县诺邓镇金腿商贸有限公司技术顾问、诺邓火腿制作技艺传人李天嗣师傅已经有近40年的诺邓火腿腌制经验,由于技艺精湛,他腌制的火腿就连当地人也是十分喜欢。
品尝了老李家美味的火腿,我们请教他如何能腌制出好火腿的奥秘,李天嗣师傅说:“诺邓火腿就像茅台一样,离开诺邓这个地方就再也腌制不出真正的诺邓火腿了。”他还说:“外面的世界太喧嚣,只有在深山中才能腌制出不为世俗所左右的好火腿。”老李如他自己所言,就这样一年年地隐匿在诺邓的大山深处专心地做自己的诺邓火腿。
李天嗣师傅介绍,制作诺邓火腿一般在每年的立冬至立春时段,尤其是这段时间中的“生甲”和“死甲”日子更是制作诺邓火腿的最佳时机。
诺邓火腿的制作流程包括以下阶段:
1、选料。制做诺邓火腿要选取优质的生猪后腿作为原料,不能用死猪、病猪、***猪作为原料制作火腿,主要选取当地放养的黑山猪作为原料制作火腿。这种黑山猪的后腿瘦肉厚,肥肉薄,肥瘦均匀。将选取的黑山猪宰杀后,取其后腿作为制作诺邓火腿的原料。
2、清洗、晾晒、修割定形、挤血。将选取的山猪后腿清洗干净后,晾晒12―24小时至火腿温度大约15度左右,用刀打削火腿边缘打整光滑、修割定型,之后用锥子在猪腿的血脉处扎几下进行挤血,将猪后腿内残余的血水用力挤压干净。
3、洒酒除菌、拍压上盐。用当地酿制的苞谷酒均匀地喷洒在火腿上面,之后用当地出产的诺邓井盐拍打于火腿上,反复揉压,让猪腿充分吸收盐份,最后再在猪腿上均匀地撒上一层盐,使诺邓井盐能够均匀地覆盖在火腿上。
4、木缸腌制。将上盐的火腿皮面朝下放于木缸内,盖上缸盖腌制于20-30天左右,在腌制过程中每5-10天翻一次,使表层的盐分均匀地渗入火腿内。
5、涂抹盐泥。腌制完成后,将火腿从木缸取出再抹上一层盐,滤干表皮水分后再在火腿外面均匀地涂抹一层灶灰、诺邓盐卤水下沉淀的泥浆混合的盐泥,据说这种稀泥有保鲜、增香和防虫的作用。
6、悬挂发酵、风干。将上好盐泥火腿悬挂于阴凉通风、湿度适中的库房中,让火腿自然发酵风干。一般悬挂半年以上即可,存放时间越长香味越浓,发酵风干三年的火腿味道最佳,可以生吃。
这样制作的火腿,盐分比其他火腿更少,味香而不咸,质优而味美,切口肉色嫩红,肥瘦均匀。食其味,甚至比顶级的西班牙火腿更鲜嫩。
美味有传承
长期以来,村民们腌火腿的时间一般都是在立冬以后到立春以前,在这段时间内进行腌制的火腿被称为“正冬腿”,也是真正意义上传统的诺邓火腿。
这个季节,山间放养的猪已经到了膘肥肉美的宰杀时节,天气渐凉,昼夜温差加大,适合火腿的初期加工。一只只腌制好的火腿,用绳吊于阴凉通风处,通常需要三年左右时间,一只油脂薄,瘦肉多,鲜滑味美的火腿才能够完全腌制好。
这样漫长的制作周期,造成诺邓火腿的产量并不高。如今,在诺邓火腿逐渐出名后,人们自己驾车,不远千里,来到诺邓村,只为品尝最纯正的诺邓火腿,诺邓村里也由此开了一家又一家的农家乐,每到周末,村里停满外地牌照的车辆,各地饕餮汇集在这里,就着清冽的包谷酒,下着最醇香宜人的诺邓火腿。
在《舌尖上的中国》中,有关诺邓火腿的制作过程片段里,诺邓村村民黄桂生与黄树江父子俩几乎全程出现在镜头里。片子一播,黄家父子跟诺邓火腿一起出了名。
纪录片播出不久,父子俩就托人制作了一张大幅广告贴画,立在农家乐的大门处。广告上面是父子俩制作诺邓火腿时的部分视频剪切画面。两人笑称,他们似乎成了农家乐的活招牌。
诺邓火腿是每桌必点的菜肴,客人们吃完饭后意犹未尽,还跟老黄商量想买点走。父子俩有些尴尬,对方说尽了好话,才勉强同意他们带走一小块。临走时,对方连声称谢、道别,约好下次光临的时间。
农家乐的厨房与餐厅走道中间,有一间父子俩储存火腿的库房,里面摆放着上百只火腿半成品。因为腌制的时间不够,这些火腿一只也不允许上桌。
除了村里,一些村民也开始尝试走出诺邓,在云龙县城里创建自己的火腿企业,开始尝试将诺邓火腿推向市场,甚至与电商结合,开始在网络上卖起了纯正的诺邓火腿。
不过,在食客心中,最好最纯正的诺邓火腿,还在诺邓村,成就诺邓火腿独有的美味的除了先天的自然条件,还有深厚的人文历史底蕴等后天因素。诺邓村,这个一千多年没有改名字的村庄,除了火腿外,也成为云南省十大旅游名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