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教育多以启发心智,造就人才为目的,教育对象是青少年。而缺乏对成人自主选择的兴致教育。看眼下,公园里的成人合唱团、社区里的钢琴同盟会比比皆是,又有哪位音乐教育者能够突破传统,为那些毫无功利目的的成人音乐教育渴求群体给予一些新的,实用的学习方法呢?
总是能听到有人埋怨:音乐会上座率不高,观众群体培养难、消费能力差。我在想,除了音乐家在音乐会前的普及工作外,为什么不能在音乐学院内部发掘潜力,敞开大门,脚踏实地地做些普及教育呢?众所周知,音乐厅办音乐会多为市场行为,学院是公益单位,那么为什么我们的音乐学院不能敞开办学?假如我们的大课可以增加社会人士旁听;假如我们的学院办些免费俱乐部;假如我们的教授可以在音乐会前有针对性地开设”作品分析”课;假如我们的学生可以在公园、社区搞“社会实践”,我们的音乐会不会普及呢?
曾经听到一位音乐教育高官称“我们就是要培养出具有世界最高水平的音乐家,他们应该是象牙塔上的尖子!”试问;没有基座的象牙塔还会冒尖吗?还曾听到;那些流行音乐不算是什么音乐,如果没人捧一天也活不了。请问,古典音乐何尝不是?
打基础,就应在低水平开始,俗称“挖地基”。地基奠定好了,才有“高楼大厦平地起”。当然,我们能够听到“这楼是我盖的,”却没听说过“这地基是我挖的”。基础工作往往是事情的关键,可又不值得炫耀。
成人音乐教育跟传统教育最大的区别是教育目的。成人学习音乐与青少年不同,他们追求的不是未来,也不是开发心智。他们需要的陶冶、娱乐、圆梦。弄出个音、整出个调他们就算入门了。儿孙练琴时能帮着点,家庭、朋友聚会能乐呵点,他们就知足了。他们没有学习是否系统问题,更没有学成就业问题,他们需要的是实际。如果他们入门了上瘾了,音乐厅还不得挤爆了?成人的认知度很坚实,不容易转向。这就使得观众群体稳固、审美角度成熟。不会被“著名”、“大师”、“首次”、“圣殿”等词忽悠。更由于阅历不同,喜欢的音乐形式也会有所不同。那么各种形式的音乐会都可能成为他们的偏好。一片百花齐放的美好前景,也许由他们展现。
9月,孩子们都开学了。家长们呢?别冷落了他们。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挖地基”也可从成人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