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兆中28年来,用油画挖掘黄河魂,用表现主义手法描绘黄河的壮美气魄,以及黄土高原上人的生命关怀、顽强的生命力量、苦中作乐的生存精神,生动反映了黄河流域的文化生态。他笔下的黄河,不是激动疯狂的,而是充满着喜悦、澄明、祥和。
伴随星河湾地产西进太原,著名黄河画家、山西太原理工大学教授王兆中的黄河系列油画作品,也进入京、沪、穗星河湾业主的视野。日前在北京星河湾四季会,由北京中美百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北京鼎・美术馆等共同举办的“黄河魂――王兆中油画艺术展”,吸引了上百名社会各界嘉宾参观。
王兆中的作品主要以黄河为创作资源,他从1982年第一次走进黄河,就迷醉于那惊涛骇浪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尤其是黄河纤夫赤身、逆水拉纤的生命张力,让他感动不已。28年来,他用油画展现了千姿百态的黄河和黄河沿岸人民的生存状态,以强烈的艺术魅力感染了无数热爱艺术的人,获得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中央美术学院***副书记王宏建等评论家的高度评价;多次参加全国美术作品展、香港国际艺术博览会等高规格展览,并获得许多奖项,在收藏界的收藏热度和价格,也呈直线上升趋势,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基金会专门为其成立了“兆中艺术基金”。
星河湾地产董事梁上燕说:我们推崇王兆中先生的油画艺术,也是为了在星河湾这样一个国际生活社区融入更丰厚的民族韵味,让亲临现场的艺术家、社会各界人士畅享“星河湾品质生活”。
“21世纪的希望之星”
1994年,日本文化界名人,中川美术馆馆长中川健造访问中央美术学院,在院领导的陪同下,他踏访美院的各个画室欣赏师生画作。经过一间小画室时,一幅50X60cm的小画让他驻足。画作名为《远方的黄河》,上面那充满生命张力的黄河,让观者激情澎湃。
画的作者王兆中被请来与中川对话,他是山西太原理工大学的油画老师正在中央美院壁画系进修研究生课程。
中川馆长与王兆中交流了3个小时,把王兆中的处境,创作经历摸得一清二楚。然后问他“这张画我出6000元人民币,你愿意出让吗?”
其时王兆中的月薪不过200多元,在美院进修花费不小,国内的绘画市场刚刚萌芽,他的生活十分困窘。这笔巨款相当于他3年收入,让他几乎乐晕了,连忙点头同意。
中川又问:“还有其他作品吗?”
那一阵,画坛正时兴皖南风景画,为了生存,王兆中也在随大流。他拎出自己比较得意的几幅皖南风景画,中川看后,摇摇头:“这些找国内画廊换钱花吧!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根,是最好、内涵最丰富的创作素材,你生活在山西,为什么不坚持画黄河?”
中川的点拨让王兆中重新确立了自己的创作主题,此后,中川美术馆几乎每年都要收藏王兆中几幅黄河及沿岸村落题材的油画,持续了15年之久,一直到近几年海内外个人收藏家开始积极介入王兆中作品的收藏。
中川健造预言王兆中是“21世纪的希望之星”:“日本有一种说法,认为西洋画是看到的景物,东洋画是看到后感觉到的事物。西洋画把自然放在量上捕捉,而东洋画则把自然放在质上捕捉。王兆中在西洋画中融入了东洋画的精神和哲学。他描绘事物的寓意不在人们的视觉常识中,其意在探求一种精神。”
中川馆长预言王兆中前景辉煌的理由是:“他在学习前人留下的伟大传统的同时,更加追求‘现代性’,他对中国文明的发源地黄河流域有着强烈的自豪感……他没有描绘过激动疯狂的黄河,他的作品给人们带来的经常是喜悦的黄河。他的思想使作品充满了强烈的气韵和生机,让人感到一种气魄扑面而来,也渗透出王兆中为人和蔼善良,宽厚待人的性格。”
中川十年前的春天,曾专程到山西太原拜访王兆中的家,“这是一个非常简朴的家,没有电视和厨房。我知道他是太原理工大学美术学院的教授,但是,没有想到他生活在这么艰苦的环境中,与此同时我也强烈地感到这正是诞生名画的环境。”
中川馆长说“我有意识地收集中国画已经20多年了,而最期待着的就是王兆中的画。我与王兆中相识并收集他的画已有15年,在日本中川美术馆的展览会上,参观者们对他的画经常给与很高的评价。我在心中也常想:‘王兆中会成为21世纪与梵高、马蒂斯齐名的著名画家的’。因为他不仅有天赋的才能,还有诞生名作的最大因素,那就是艰苦的生活环境,他那以苦为乐、悠然作画的身影,令我感动。特别是在当前物欲横流的浪潮中,他能背对金钱全身心地投入创作,这种做法让人肃然起敬。在他面对画布时的热情里面,具有一种非凡的震撼力。”
王兆中的黄河系列,曾被制作成挂历在日本全国发放,受到日本很多评论家的极高赞赏。日本评论界认为:“他笔下的黄河,激烈和安静并存。从王兆中的油画中还能感到,‘超世脱俗游弋艺术’的那种中国知识分子自古而来的文人画传统。”
扎根黄河礼赞生命
王兆中祖籍山东,但在东北长白山林区长大,17岁就被招工到山西铁路上工作,从此扎根山西这片精神沃土,成了名符其实的山西人。“第一次走进黄河,是在1982年,当时我参加中央美术学院的培训班,跟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去黄河。远看黄河,不觉得宽,但当我走到黄河中间时,才感受到它的惊险、博大、浑厚。那时候顶水行船,机器的动力不够,靠人们拉纤,我坐在船上,赤身的纤夫拉着我前行,几十年过去了,那一幕至今仍镌刻在脑海里。纤夫们担负风险、拼尽全力,用生命的付出来换得生存条件。”
这种深刻印象,在他日后的《抬船》、《纤夫》、《背河》、《开船》等作品中得以体现。在表现船工时,他以率意振运的书法性笔触及带有原始意味的红色和黄色,意在体现洪荒时代至今的时空观念,在人物刻画上则以凝重的黑色和深袍褐色,突出表现他们铜雕铁铸般雄健的体魄,使画面充满视觉的张力及精神的震撼力。
此后,王兆中几次到中央美术学院油画和壁画专业研修,每次学习结束回到山西之后,他重返黄河岸边,从一种新的视角来感受黄河岸边的生活。28年来,他平均每年至少要到黄河采风两次,每次一住就是一两个月,沿岸村庄很多群众都跟他成为朋友。“只要我去那些村子,不管是谁家的窑洞,都对我热情敞开。黄河两岸的人民,对人都特别真诚无私,他们有一种坚韧不屈的生存精神,天亮了就劳作,开春了就下种,不怕吃苦受罪,不吝惜力气。他们富有,无论生存环境多么恶劣,只要有黄土就有他们,只要有他们,中国人的根就在,民族繁衍的根基还是在那儿。”
最让他感动的是:黄河人互相关爱、知足乐观的精神状态。“他们豁达、开朗、憨厚,淳朴、善良。因为贫穷,娶妻生子是非常奢侈的事情,在今天,光棍汉还是很多的,他们对爱情、对男女之情,
大部分都是单相思。光棍汉在走西口的路上,妙龄女子给他一个笑脸,他会记得一辈子,守着那份感觉,幸福一辈子。”
扎根黄河、与黄河人交朋友的同时,他多年来坚持研读佛学道学典籍,寻找生命背后的精神意义,他认为“生命的终极意义是精神上的自足和精神慈善,只有幸福之后,才能同情,怜悯。”这使他的风景画有一种庄严感和崇高感,体现出追溯、正视现代的哲学理念。其中《远村》系列,共有10幅,大都是3米多长,高2米左右的巨幅作品,有些已被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美术馆和个人收藏。在《远村》组画中,赋予红色和黄色以独特的品格,既至高无上,又灿若云霞,交记为永恒的生命之河,随喻着中华民族未来的辉煌;画面上有突兀的山峦,弯曲的墙脊,未开启的窑洞门窗、远处的墙窟、静卧的石碾……仿佛是黄河流域历史的缩影,它没有现代城市的喧嚣,没有污染,凝聚着古老文化的静谧与神秘。似乎在无声地思考:如何看待历史?如何正视现实?如何面对未来?
走进王兆中家里,四壁都是以黄河和黄土高原人生活为题材的巨幅油画,进门玄关上处的画名《原上之灵》,“那是北京奥运开幕当天画的,我看完开幕式,心情特别激动,就画了这幅画,我强调线条的那种律动,青色的天空中,绿的树好象在奔跑,黄土高原的灵魂也是在奔跑着,这是我们种族的大事儿,古老而遥远的灵魂好象也在为奥运兴奋着……”
28年来,他笔耕不缀、无比勤勉,其中最受推崇的《黄河》系列有18幅之多,皆为180×180厘米的大画。因为太了解黄河,他的画法技巧和构***角度也是丰富多彩的,如《河灯》系列画作,虚拟了一种“航拍”的角度,来表现黄河边这种古老的民俗在漆黑的夜晚,纤夫或船民将河灯置放于小船的模型上,河灯顺水漂去,黄河的汉子们都在船上或岸边跪拜,祭奠河神或祖先,这是一种神圣的仪式,是对生命与幸福的祈祷。
王兆中的艺术努力,遇到伯乐。《人民日报》、《中国文化报》、《中国油画》。《美术》等国内权威报刊及知名艺术杂志,都专题发表他的“远村”,“黄河”系列作品。在海内外收藏界,他的声誉日隆。
中国美术馆馆长、美术评论家范迪安盛赞王兆中的黄河油画是“一曲生命的赞歌”:“当以通俗性、消费性和复制性为特征的大众文化越来越多地占据着我们生活空间时,严肃艺术的存在价值遭受着严峻的挑战。在这种情形下,特别需要艺术家坚持清醒的认识和甘于寂寞的探索精神。这些年来,王兆中诚笃地守护着自己的艺术信念,扎向黄河与大地的怀抱,从劳动者与自然博斗,同自然亲和的现实中获得了创作资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积累与收获。”
范迪安说“王兆中的油画运用了强烈的表现主义语言,这是他感怀生命形象,歌咏生命力量的内在需求。在他的作品中,贯注着饱满的精神气质,直逼眼帘的形象与紧凑构***形成了充沛的张力,大笔抒写的手法,热烈的色彩和富有动感的笔触肌理,混合成雄浑的交响。”
王兆中坚持严肃的现实主义精神,在今天显得特别可贵,这种精神也将引导他的艺术不断走向深入。
中央美术学院***副书记、研究员王宏建认为:“王兆中作品的可贵之处在于是一种张扬生命活力的精神创造。粗看起来,其作品注重视觉冲击力和整体形式感,笔触粗扩,线条流畅,色彩厚重而对比强烈,很容易使人联想起本世纪初北欧和德国表现主义画风:但仔细品味可以发现,他的绘画更加注重表达中国文化精神,更加注重贴近人民群众的现实社会生活,是将古老的华夏文明融于黄河之魂的现代话语,是一种张扬生命活力的精神创造。王兆中笔下的形象,恪守着中国传统绘画审美理想的基本原则――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世界美术》主编易英说:“王兆中的风景画以黄土高原为题材,但不是风情化地表达乡土,而是在跳跃的笔触、单纯的颜色与黑色的强烈对比中,表现了一种力量的存在,使人想起世纪初法国野兽派画家鲁奥的作品。但王兆中有自己独特的精神追求,他对黄河的守望犹如乡土现实主义的回声,回荡在历史与现实、乡土与都市、传统与现代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