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汉字有语言流长的历史,很多发展至今看似无关的汉字,其实在早期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本文选取了“等”、“候”、“待”、“俟”、“”这几个字的进行字义分析,是因为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义项--等候、等待。通过查阅许慎的《说文解字》、王力的《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以及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新华汉语小词典》等辞书,来粗略地探讨这一组字的字义。
关键词:相关义项 《说文解字》 《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 《新华汉语小词典》结语
现代汉语的很多文字词汇从古展到现在,虽然字、词的义项或增、或减,或被假借而表其他本不相关的字词,但它们自身始终有一个彼此关联的义项。本文所列举的“等”、 “候”、“待”、“俟”、“”这5个词就有“等候、等待”这一共同义项(虽然“”字已很少使用。)。下面我们就参考《说文解字》、《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新华汉语小词典》等辞书来探讨它们的字义。
一、《说文解字》
等,也,从竹从寺,寺,官曹之等平也,多肯切。
待,也,从彳寺,徒在切。
候,伺望也,从人,胡遘切。
俟,大也,从人矣,曰:俟俟,史切。
,待也,从彳奚声,胡计切。蹊,或从足。
除“等”为会意字外,其它四个均为形声字;“待”、“”二字均从“彳”,说文中的解释都表明有“等候”的意思;“候”、“俟”二字均从“人”,但从此处看,“俟”的本义却和“等候”没有关联。而且词性也各不相同,“等”为名词,“待”、“候”、“”为动词,“俟”为形容词。那么它们共同的义项从何时开始就有待参考其他辞书了。
二、《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
等,①相同,一样。《淮南子・主术》:“有法者而不用,与无法者~。”成语有“等量齐观”。②等级,次序。《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请自贬三~”。特台阶的层级。《吕氏春秋・召类》:“胡明堂茅茨蒿柱,土阶三层,以见节俭。”③等待(后起意义)。范成大《州桥》诗:“父老年年~驾”( :回。)④用在人称代词或指认、物的名词后,表示多数或列举未尽。《史记・陈涉世家》:“公~遇雨,皆已失期。”《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亮与张飞、赵云~率众江。”(:同“溯”。逆水而行。)《齐民要术・杂说》:“如去城郭近,务须多种菜、茄子~。”
待,①等候,等待。《左传・隐公元年》:“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之。”成语有“整戈~旦”。引依靠。《商君书・农战》:“国~农战而安。”(安:安全。)②防备。《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今城郭不完,,兵甲不备,不可以~不虞。”(现在城墙不坚固,兵器不完备,是不能够防备意外的。)③对待。《左传・僖公三十三年》:“相~如宾。”《三国志・吴书・吴主传》:“吾~蜀不薄。”
候,①守望,放哨。《墨子・备穴》:“城内为高楼,以谨~望适人。”(适:通“敌”。)又哨所。《史记・律书》:“愿且坚边设~。”(坚边:加强边防。)这个意义又写作“堠”。又侦察兵。《韩非子・说林上》:“子胥出走,边~得之。”②窥伺,侦察。《吕氏春秋・贵因》:“武王使人~殷。”引观测。沈括《梦溪笔谈》:卷七“天文家有浑仪,测量之器,设于崇台,以~垂象者。(崇:高。垂象:天象。)”③问候。《汉书・张禹传》:“上临~禹。”④等候。陶潜《归去来兮辞》:“童仆欢迎,稚子~门。”(稚子:小孩子。)⑤五天为一候。《素问・藏象论》:“五日谓之~,三~谓之气,六气谓之时,四时谓之岁。”⑥征候,征兆。《晋书・天文志》:“凡游气蔽天,日月失色,皆是风雨之~也。”(游气:指云。)
俟(),等候,等待。《诗经・邶风・静女》:“静女其姝,~我于城隅。”又期待。柳宗元《捕蛇者说》:“以~夫观人风者得焉。”
,①等待。《尚书・钟虺之诰:“~予后。”(予:我。后:君王。)②通“蹊”。小路。《汉书・货殖传》:“弋不失于~隧。”(弋:用拴着丝绳的线射鸟。隧:小道。)
“俟”和“待”在先秦时期都有等待的意义,“等”和“待”作等待讲都是后起意义。“等”在上古时期多作同或等级讲。《史记・陈涉世家》:“等死,死国可乎?”中的“等死”不是“等待死”,而是(两种做法)都是死。其他字的意义都从本义发展而出“等待、等候”的意义。
三、《新华汉语小词典》
等,【名词】,会意字。从竹,寺声。寺,官曹之等平也,寺者,简册杂积之地,寺亦声。本义:整齐的简册。①同本义。等,齐简也。《说文解字》。②等级,辈分。士阶三等。《吕氏春秋・召类》;皆陛下故等夷。《史记・留侯世家》。索隐:“言等辈也。”;同名同食曰同等。《大戴礼记・少间》;请自贬三等。《三国志・诸葛亮传》。③台阶。 出降一等。《论语・乡***》。④类型,样子。爻有等。《易・系辞》。注:“类也。”;呀,真个下雪了,有这等异事。元・关汉卿《窦娥冤》。⑤等侪,等俦,等伦,等夷。
【动词】①等同,使一样。 以等邦国。《周礼・大宗伯》。注:“犹齐等也。”;与无法等。《淮南子・主术》。注:“同也。”;我行法,当等贵贱,均贫富。《资治通鉴》。②等待,等候。父母年年等驾回。范成大《州桥诗》;有个官人请说话,商议这些事务,专等,专等。《水浒传》。③推迟。等几天再看。④区别等次。以等其功。《周礼・司勋》。注:“犹差也。”;然后立乐等。《礼记・乐记》。注:“差也。”⑤衡量。等量。
【形容词】①程度、数量相等。等,齐也。《广雅・释诂四》;示有等威。《左传・文公十五年》;等赋府库者,货之流也。《荀子・富国》
【助词】①用在人称代词或指人的名词后面,表示复数;臣等不肖,请辞去。《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我等,一干人等,彼等,尔等;②列举后煞尾。与樊哙夏候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史记・项羽本纪》。③表示列举未尽(可叠用)。关羽、张飞等不悦。《三国志・诸葛亮传》。
【副词】①一样,同样。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等死,死国可乎。《史记・陈涉世家》。
待 ,【动词,口语】,①暂时停留。例如:在北京只待了一日。②无目的地消磨时间或在某处逗留。 例如:我在家待了一整天。
【动词】形声字。从彳寺声。本义:等候,等待。①同本义。待,逗也。《广雅》; 有待而行也。《易・归妹》; 窃待于下风。《庄子・渔父》; 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左传・隐公元年》; 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史记・项羽本纪》;与其坐而待之,孰若起而拯之。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待君久不至,已去。《世说新语・方正》 ;又如: 待年(等待长大。指女子待嫁); 待贤(等候贤人); 待诏(等待任职的诏令); 待时(等待时机)。②对待。此贤君子也,君厚待之。《韩非子・喻老》;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韩愈《原毁》;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资治通鉴・汉纪》; 荣贼并非推心待慰帅者。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又如:宽待(宽大对待); 待见(原谅); 待贤(礼遇贤者)。③招待。相公前厅待客。元・关汉卿《谢天香》; 又如:待东(以主人身分招待);待用(接待而拔用);待慢(招待不周;冷淡)。 ④需要。不待告。《史记・天官书》。注:“须也。”;又如:自不待言;待教(需要教育)。
候,【动词】,形声字。古文作“”。从人,侯声。本义:守望;侦察。①同本义。,伺望也。《说文》;,也。《广雅・释诂三》;市有候馆。《周礼・遗人》。注:“楼可以观望者也。”;又如:候馆(用以望的高楼),候楼(用以望的楼),候遮(侦探敌情),候徼(在国境线上巡察警戒),候车(侦察敌情的战车) ②观测。如:候风(观测风向),候景(测日影),候簿(天文观测记录簿)。③等候。稚子候门。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即候苗成。宋・沈括《梦溪笔谈》;候春发遣。清・方苞《狱中杂记》;移顺天府羁候;又如:候时(等候时机),候对(等候帝王召对),候结(等候审判;结案),候补道(等候实缺的候补道员) 。④敬候。彼人兮。《诗・曹风・候人》。传:“道路迎送宾客者。”;又如:候拜(迎候拜见,候人(周礼官名。掌管在路上迎送宾客等事),候驾(迎候帝王)。⑤看望;问候。遣人候问。《汉书・李广苏建传》;候太公太母起居。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又如:候札(问候的信札),候函(问候的信函),候省(探视问候),候敬(问候时敬赠的礼物)。⑥预测;占验。梦者六候。《列子・周穆王》 又如:候天(占验天象,以卜吉凶祸福),候物(占验物候),候星(占验星象),候气(占验节气的变化)。⑦服侍。性柔顺好礼,每帝视朝退,常具冠帔候接,佐御馔。《宋史》。⑧诊察。如:候脉。⑨[方言]∶支付。李三,这儿的茶钱我候啦。老舍《茶馆》。
【名词】①斥候,***候。***中任侦察之事者。如:候人(***中侦伺敌情者),候正(候奄。古代***中负责侦察敌情的官员),候者(斥候),候长(斥候之长)。②“堠”的古字。边境伺望、侦察敌情的设施,哨所,土堡。如:候火(烽火),候台(烽火台),候馆(供了望用的小楼)。③官吏。掌管伺察、稽查等事的小吏。如:候人(古代掌管修路、查盗或迎宾的官员); 边境守望、报警的官吏。如:候道(古代边郡为侦察敌情,传递***事情报或应急而修的道路);负责迎送宾客的官吏。如:候官(迎送宾客的候人,主管斥候的***候,占卜吉凶的官员等)。④驿站,驿馆。旧南海献龙眼、荔支,十里一置,五里一候。《后汉书》;又如:候舍(接待过往官员或其他宾客的馆舍),候置(驿站)。⑤古代计时单位。五天为一候。歧伯曰:“五日谓之候,三候谓之气,六气谓之时,四时谓之岁。”《素问》。⑥引申为节候,时令。北陆候才变,南枝花已开。唐・韩《早玩雪梅有怀亲属》。⑦症候。〖马嗣明〗为人诊候,一年前知其生死。《北齐书》。⑧时节。如:时候,气候,候鸟。⑨征兆。如:症候,火候。
俟,形声字。从人,矣声。本义:大。
【形容词】①同本义。俟,大也。《说文》;俟俟,或群或友。《诗・小雅・吉日》。
【动词】 ①等待。静女其姝, 俟我于城隅。《诗・邶风・静女》; 俟于门外。《仪礼・士昏礼》;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论语・先进》; 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礼记・中庸》;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唐・柳宗元《捕蛇者说》;又如:俟命(等待命令),俟吉(等待吉日),俟候(等待;等候),俟时(等待时机),俟望(等待盼望),俟嗣(等待继位),俟河之清(等待黄河水清,比喻希望不可能实现)。
,待也,从彳奚声。同,待也。本义: 等待。
【动词】①等候,等待。 “ / ,待也。《说文》;也出,翕也入。汉・扬雄《太玄・玄冲》。②盼望。如:望(希望,期待)。
【名词】①小径。同“蹊”。寇所从来,若昵道近。《墨子・备城门》。②古代对江右(今江西省)人的称谓。如:音(语。江西九江、豫章一带人的语言),狗(南北朝时期,对九江豫章一带人的辱骂词)。
以上列举了各个字各种词性的词义,而“等候、等待”这意义均处在词性为动词的时候,可见它们共同的词义还是得到了保留和发展。
结语:从以上列举的例子来看,“等”、“待”、“候”、“俟”、“”这几个字虽然有“等待”这一个共同一项,但它们的词性再后来的发展中不仅限于动词,还可以做名词、副词、形容词等,这体现了汉语词汇意义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同时也造成了人们理解上的困难。然而我们却也可以从中推到出汉语词义相关性可以形成链条这一结论,从而为词汇研究提供新思路。
参考文献:
[1]《说文解字》.〔汉〕许慎 .撰.〔宋〕徐铉.校订.中华书局出版,1963年版.
[2]《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王力、岑麒祥等编著.商务印书馆 2006年第四版.
[3]《新华汉语小词典》.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出版发行,2005年版.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等”“候”“待”“俟”“”的字义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