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比喻是使用最广泛的修辞格之一,因其具有生动形象、融聚智慧、饱含哲理的特点,因而历来为人们所喜爱。本文以《檀香刑》为例,分析莫言作品中所包含的多种特殊比喻修辞形式。
关键词:莫言 比喻 修辞
“高尚如领袖,睿智如哲人,鄙俗如村姑,无不精于比喻。”[1]由此可见,比喻是一种使用最广泛的修辞格之一。如果说莫言的文学作品是一场文学盛宴的话,那么他在作品中所运用的比喻修辞就是众多调味品中最常用的一剂。莫言根据自己的想象,将其发挥得淋漓尽致。在《檀香刑》这部文学作品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修辞,而且其中不局限比喻修辞的基本形式,还运用了比喻的若干变化形式,如:较喻、缩喻等。对增添作品整体结构的新鲜感和灵动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使其比喻形式不显单调和陈旧,摆脱常规的比喻三大基本类型,给读者以新鲜感。小说主旋律则是将“杀人”比作一场“大戏”,实现了血淋淋的“丑”与“美”的转化。下面笔者就以长篇小说《檀香刑》为例,浅谈一下莫式比喻的独特之处。
一、较喻
较喻通过把本体和喻体进行比较,从而突出本体的特点,其特点是“喻中有比”。较喻和比喻的细微差别是较喻的喻体更加夸张、虚拟。如:
例(1)“俺老婆装模作样地跪在地上,用比蜜还要甜、比醋还要酸的声音说:民女孙眉娘叩见县台大老爷!”(《檀香刑》)
句中本体“声音”和喻体“蜜”、“醋”做比较,本体超过了喻体,这里就是一种夸张的比喻手法。既把声音喻作蜜和醋,同时又进行比较,为较喻和博喻的连用,更加鲜明地突出了孙眉娘声音的特点。
二、博喻
博喻通过用几个喻体来同时对一个本体进行比喻,从而起到加强语气和增添气势的作用。同时,博喻在绘景、摹声、写人、说理和抒情等表达上更具自己的文学审美风格。这种用法在莫言的作品中也经常可以看到。如:
例(2)“月光如水,她就是一条银色的大鱼。这是一朵盛开的鲜花,一颗熟透了的果子,一个青春健美的身体。”(《檀香刑》)
句中通过博喻写人,使孙眉娘这一人物形神毕现。用“银色的大鱼”、“盛开的花朵”和“熟透了的果子”三个喻体反复与孙眉娘“青春健美的身体”做比,使得作品中眉娘形象栩栩如生,呼之欲出,极大地满足了读者的审美需求。
三、缩喻
缩喻通常是将本体和喻体粘合成为一体,而且喻体通常修饰和限定本体的一种特殊比喻修辞方式,其特点是结构紧凑、语言精炼。这种修辞方式,在莫言的作品中更是俯拾即是,如:
例(5)“看看看,看看人家那桃花脸蛋柳条腰,螳螂脖子仙鹤腿!”(《檀香刑》)
句中将“脸蛋”比作“桃花”,“腰”比作“柳条”,“脖子”比作“螳螂”,“腿”比作“仙鹤”。都是偏正短语,而且是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这种格式使得句子结构紧凑、有节奏感和韵律美。孙媚娘姣好的面容和玲珑的身材,通过这个缩喻句简明通俗地表现出来。
四、互喻
互喻是把本体和喻体互相比喻的一种修辞方式,可以先把本体比作喻体,再把喻体比作本体。这种修辞在形式上具有“回环错落、跌宕起伏,形式上整齐划一,节奏上音律和谐”[3]的特点。
例(7)“猪叫成了狗声,狗吠出了猪调;死到临头了,它们还在学戏。”(《檀香刑》)
前半句,先用“猪叫”比喻“狗声”,后半句再用“狗吠”比喻“猪调”,将“猪叫”和“狗吠”互喻,本体和喻体往复循环,令读者回味无穷,同时也使得整个句子具有音韵美。
五、反喻
反喻通过否定形式来构成比喻,以说明人或事物不具备某方面特点,从而突出其特有的特点。“反喻用这种曲折反应事物的方式,从喻体的反面来说明本体,指出事物不具备某种特征,从而更加突出和强调其特点,更具新意。”[4]
例(8)“适才那个荡秋千的,不知是谁家的又肥又笨的蠢丫头,焦炭不如她的脸黑,磨盘不如她的腚大,菱角也比她的脚大,这样的身段模样,也好意思上秋千?”(《檀香刑》)
焦炭没有她的脸黑,应该从反面理解这个丫头的脸比焦炭黑,磨盘不如她的腚大,菱角也比她的脚大,也应从反面理解。这是孙眉娘没上秋千之前,对刚才在秋千上丫头的身材和长相的一种讽刺。
六、引喻
引喻中不含有喻词,而是把本体和喻体组合成为结构类似,互相映衬的句子。语言学家玛丽・拜森曾说过:“没有什么东西比引喻更能够影响人了。”人们常用引喻来说明一定的道理,或者引喻的背后蕴含着某些人生哲理。如:
例(9)“水满则流,月满则亏,人欢没好事,狗欢抢屎吃,俺在秋千架上出大风头时,俺的个亲爹孙丙,领导着东北乡的老百姓,扛着锨、镢、二齿钩子,举着扁担、木叉、掏灰耙,包围了德国人的铁路窝棚。”(《檀香刑》)
这里“水满则流,月满则亏”和“人欢没好事,狗欢抢屎吃”结构相似,互相映衬,虽然表面意思浅显,但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具有引证的意味,同时用水满则流暗喻孙眉娘人欢没好事。
莫言以其独特的想象力、灵活的跳跃思维和不拘一格的比喻修辞形式运用,为我们营造一个物我交融的世界。他以自己的生活环境为素材,对本体和喻体的选择都烙上了个人的记号。多种特殊比喻修辞格的使用,使其新意叠出,比喻具体可感,实现了真正“俗”与“雅”、“丑”与“美”的转化,为我们呈现了一场视觉上的饕餮盛宴。
参考文献:
[1]姚勤智.汉语修辞格的阐释与比较[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8.
[2]贾永波, 乙常青.“互喻”也精彩[J].学语文,2006,(6).
[3]陈建忠.比喻的另一种妙用―“续喻”[J].语数外学习(高中版高二年纪),2007,(04).
作者简介:高梦嘉,文学硕士,吉林师范大学12级硕士研究生,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郭秋烨,长春理工在读硕士,单位:东北师大附小教师。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浅析莫言作品《檀香刑》殊比喻修辞格